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考试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magar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实际教学经验为基础,以SLA理论中涉及到的中介语和关键期假说为支撑,分析了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和考试,提出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是以学生为本还是以考试为本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公共英语;中介语;关键期假说;语言的模糊性;考试
  0.引言
  确切地理解词汇、句子和篇章以及正确使用词汇和句式进行交流是是语言的主要任务之一。在琢磨某个词语在具体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的时候,有时会习惯性地想,如果让学生读这句话,学生会怎样理解。语言学习所涉及的方面远不止于简单的词汇和句法,除此以外还会涉及到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知识。语言的学习需要漫长的积累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习者的年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以及情感等等多方面的因素。如果语言之间只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外语学习就不困难了。
  大学教育虽然仍然是通识教育,是为以后的专业发展及研究打下基础,但是到了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已经有了十余年的学习积累,一方面他们大多数人对不同学科的兴趣、各个学科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已经初步确定,另一方面他们对未来的发展也在逐渐明朗。就英语这个学科而言,学生的水平和兴趣方面的差异非常明显。虽然掌握一门外语对大学生所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来说是必须的,但是,随着大学教育的大众化,如果不看学生以前的经历和目前的情况而一厢情愿地要求学生都要通过全国统一的英语考试,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真是missionimpossible。既然是大多数学生不可能通过的考试,这种考试对教学的反驳作用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呢?
  下面本文仅从中介语、关键期假说和语言的模糊性这三个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进行一点不成熟的、浅显的讨论。
  1.外语学习是通过中介语逐渐向目标语言过渡的过程,外语教学要注重教与学的过程。
  中介语就是在外语学习中处于母语和目标语中间的过渡语。1969年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提出中介语假说的概念。中介语假说研究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系统和习得规律。中介语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并逐渐向目的语靠近。Selinker的中介语理论重点强调了第二语言学习中三个方面的问题:什么样的认知过程负责中介语的建构?中介语知识系统的性质?大多数外语学习者不能完全获得目的语的语言能力原因何在?他认为,负责中介语建构的认知过程有五种:语言的迁移(languagetransfer);训练的迁移(transferoftraining);外语学习的策略;外语交际的策略;目的语语言材料的过度笼统化(overgeneralization)。根据这一理论,学习者形成的中介语知识系统实际上是一系列心理语法,学习者利用这些语法来解释和产生言语。这些心理语法是动态的、易于变化的,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中介语知识系统包含了越来越复杂的心理语法。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语言僵化(fossilization)现象比较普遍,某些非目的语的语法、语音等长期存在于中介语中,并且不易改变。由于存在着语言僵化现象,使得多数学习者不能完全获得目的语的语言能力。中介语具有可渗透性,即组成中介语的规则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受到来自学习者母语和目标语的规则或者形式的渗透。中介语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不是从一个阶段突然跳到下一阶段,而是不断的借助“假设-检验”手段,缓慢地修改已有的规则以适应新规则的过程。中介语具有系统性,即中介语是相对独立的语言系统,它具有一套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规则体系。
  中介语理论提示外语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在积累的基础上需要系统的练习和使用,慢慢接近目标语言。如果用一条线段来表示中介语(interlanguage),那么这条线段的一端就是母语,另一端就是目标语。对于把英语作为外语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在这条线段的哪个位置的问题应该由谁来决定呢?学生自己、老师、家长、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用人单位、社会还是什么机构?从目前的国情来看是由学校和行政来给学生定位。行政规定出于便于管理和对学生前途的考虑或者出于对外语教师或者学生的易于管理,所以不管学生前面十几年的学习情况,也不管将来学生的职业发展等多种实际而复杂的因素,好意地把学生和外语教师一律牢牢地捆绑在这条线段的某个区域。如果松松绑,学生会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2.关键期假说理论和外语学习能力:大学英语教学更要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期假设理论(CriticalPeriodHypothesis)是指生命中的一段时间可以超过其他时间更易于掌握某种知识或者技能。语言获得的关键期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1959年,神经生理学家WilderPenfield从大脑可塑性的角度(brainplasticityhypothesis),提出十岁以前,是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DavidLenneberg(1967)则从医学临床经验,以神经生理学的观点,有系统地解释语言学习关键期,他认为人的大脑从二岁开始边化(lateralization),在边化完成前,人用全脑来学习语言,到青春期,大脑完成边化,从此,语言学习任务主要由左边大脑负责。人脑边化后的语言学习不如全脑学习时期那么容易和轻松。
  尽管有很多学者对年龄因素或者关键期假说不认可[4],有的专家指出对于什么时候是外语学习的最佳年龄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还有的专家认为起始年龄对于学习过程几乎没有影响,任何年龄开始学习一门外语都能够学好,所以事实上不存在关键期[5]。但是,在语音等语言的某个方面,年龄对于学习结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普通人和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学习外语困难比较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语言知识的学习方面和对语言的理解方面,由于大学生具有比较好的认知水平,所以知识的学习能力不会降低。较好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策略是大学生外语学习的优势。
  大学英语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策略、知识水平、社会知识和认知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正确理解和认识关键期假说理论的前提下,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在正确认识学生实际英语学习能力和实际需求的前提下,以大多数学生的需求、水平和能力为标准来定位大学外语教学。   3.语言的模糊性对大学外语教学与考试的启发
  语言的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一方面我们都希望准确地、精准地理解语言和用语言表达意思,而另一方面,模糊又是语言的一大特点。模糊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属性,也是语言的生命力所在。正是语言的模糊性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也正是语言的模糊性使交流更加顺利轻松并且使语言变化无穷。英国哲学家罗素和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都认为整个语言或多或少是模糊的。美国科学家札德(L.Zadeh)在论文《模糊集合》中,引用“隶属函数”的概念运用数学方法描述模糊词项。语言所表达的概念外延不能一刀切,存在许多‘亦此亦彼’渐变的中间状态。语言学家们利用该理论从语义、语用等方面来研究语言的模糊性,从而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边缘学科——模糊语言学[6]。语言的模糊性不仅存在于词汇和句子的层面,同样存在于篇章的层面。对于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读者和不同的语境和背景下有可能出现不同的解读。语言的模糊性是绝对的、普遍的,而精确性则是相对的,是模糊性的特例和体现。
  用于表达和描绘复杂的、变化万千的自然、人类和社会的语言必然是复杂的、变化的,而不是非此即彼和一成不变的。越是表达基本概念和事物的基础词汇包含的内容越多,也就越模糊和富于变化。但是语言又遵循从简和从俗的原则。语言是在人类不断创造下而发展的。如此复杂的语言和复杂的学生群体一种考试岂能解决问题?
  4.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和各国交往更加密切的今天,大学生掌握一门外语是非常必要的,多会一种语言就多了一种交往的工具,发展的路就更宽了。所以大学生要学好外语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大学生在进入大学的时候,个体差异非常大,统一教学和测试的路走了二十余年,其中的收获和困惑大学英语教师体会颇深。80年代中期以前的大学毕业生上学的时候对机读卡是比较陌生的,因为那个时候的考试题基本是主观的,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试卷难度也就是初中的水平,教学没用多媒体,教材形式也很简单,可是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都培养出了优秀的毕业生。教与学都还算快乐,和现在形成了比较大的反差。现在,有的学生大学四年就跟英语较劲了,而有的学生索性逃避。是学生的问题还是老师的问题,是教学的问题还是考试的问题,是教育指导思想和理念的问题还是社会人才市场的指导思想的问题?大学外语教学是以考试为本还是以学生为本?如果以考试为本,就可以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和老师围着考试转,考了学生也管了老师。如果以学生为本,就要考虑问题的本质。当一条路走不通时,还是要权衡利弊,选择一条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LeCarre.(1995).Ourgame,Australia:HodderHeadlineAustraliaPtyLimited.13-1
  [2]MarySoames.WinstonChurchill—Hisotherlife.Shanghai:FudanUniversitypress
  [3]何竹芳.中介语和反馈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J]1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4]EllisR.TheStudyof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4.
  [5]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6]赵鸿雁.浅谈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中的语用功能.外语教学,2006.
其他文献
所谓径流式水电站是对天然径流过程不作任何人为改变,发电量仅依天然来水决定的。又称无调节水电站。此种水电站按照河道多年平均流量及所可能获得的水头进行装机容量选择。全年不能满负荷运行,保证率为80%,一般仅达到180天左右的正常运行;枯水期发电量急剧下降,小于50%,有时甚至发不出电。即受河道天然流量的制约,而丰水期又有大量的弃水。这种水电站虽建有水库,但库容很小,不能起到有效的調节库水作用,常常是丰
期刊
摘 要:北宋·苏东坡曾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也是千百年来中国画家竞相追求诗画交融的意境典范。本文讨论的是文人画中的画之诗境,从诗与画之间的渊源关系来分析探究诗境究竟给画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并从画中诗意和画中题诗这两方面来分析研究文人画中的诗境之美。  关键词:文人畫;画中诗意;诗境  谈及诗境,在我国古典诗论中讲到“诗有三境,曰:物境、情境、意境”。①其中诗之意境是
期刊
摘 要:在艺术纷呈的今天,重新探讨对吴冠中独特艺术的研究,它不仅增强了我们对美的感受力,对于正在成长中的艺术家是一种新的陶冶和启迪;同时他对艺术探索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不懈努力探讨的精神,有助于我们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在继续实践和开拓新的美术领域的进程中,能够对绘画艺术形成独立思考和高瞻远瞩。本文主要以吴冠中关于对绘画形式的看法、“风筝不断线”的理念、和“笔墨等于零”等最具代表性的著作,试图从这几个
期刊
摘要:研究南宋山水画,一个重要的画家不能忽视,他便是李唐。其既是北宋山水画的继承者,又是南宋山水画新画风的开创者,是两宋山水画转捩时期的关键人物。其笔墨、形式、意境等方面显示出南北两宋山水画的不同特点,他一变北宋山水画风格严谨的格局,开启南宋山水画新画风的端倪。  关键词:李唐;山水画;新画风  宋代进入了山水画发展的高峰时期,绘画的题材和内容逐渐扩大,多数画师的作品所反映的是当时社会风貌。然而画
期刊
摘要:艺术就是反应文人思想的一种文化主张,加上艺术家们的情感就是艺术境界。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一方面正是符合了其文人的美学思想,另一方面也满足了文人在思想上得需求,建立在精英艺术上的文化从而也影响到了大众文化。反应在作品中就会有不同的意境表现。对于自我价值观既需要这个社会的承认,但又不想主动出来肯定自己,所以他们通过艺术来表达自我的态度,肯定自己的价值。  关键词:生活背景;意境;自然;
期刊
摘 要:内因是事务变化的基础,职务犯罪主观方面的原因一直是预防工作研究的一个重点。但大多数是从宏观角度以及教育、思想等角度来研究主观原因。本文旨在通过对微观的心理因素分析,结合心理学相关知识来分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心态及主观原因,并从该角度提出职务犯罪预防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职务犯罪;心理过程;个性心理;预防  职务犯罪并非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法律名词,对职务犯罪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国家机关、国有公司、
期刊
摘要:中式思维对于中国学生进行英语表达一直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哪怕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直至大学阶段,许多学生仍旧无法规避母语固有的思维方式,无法表达出地道的英文。笔者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三大类对学生影响颇深的中式思维并加以分析,同时提出改善这种现象的方法。  关键词:中式思维;英语表达;干扰  我们一直将听、说、读、写、译视作对中国学生英语能力培养及提高的基本组成部分,而这其中,说、
期刊
摘要:事物的质变是由量变的积累引起的,革命和建设都耍要经过长期的量的积累过程,都必须分阶段、有步骤的进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三步走”战略,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由部分质变到根本质变的过程,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符合我国实际的,是科学的。  关键词:“三步走”;战略;符合;量变;质变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
期刊
摘要:检察文化建设是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检察院在检察文化建设方面还有一些困惑,如何立足检察职能,着力推进检察文化建设值得思考。  关键词:检察职能;检察文化建设  检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察事业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基层检察机关要深刻理解检察文化的内涵,把检察文化建设摆在检察工作的重要位置,立足检察职能,着力推进检察文化建设。  一、检察文化的内涵及其意义  (
期刊
摘 要:《刑法修正案(八)》对盗窃罪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充分体现了刑法对财产权的保护。入户盗窃”、“多次盗窃”与“扒窃”从普通盗窃中分离出来,对其如何理解与认定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新出现的盗窃情形,寻求其解释的合理性与妥当性。本文从司法实践出发,浅述一下修改后盗窃罪中入户盗窃、多次盗窃、扒窃的认识及理解,以期准确把握盗窃罪。  关键词:入户盗窃;多次盗窃;扒窃;行为犯  盗窃罪是一个古老而又常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