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课后练习系统进行梳理研究:首先是客观全面地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反映课后练习系统的基本面貌,对其基本概况进行总结归纳,为下一步研究做铺垫,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其次依据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从教学实际出发对课后练习系统进行分析评价,并指出其特点和不足,最后指出改进的意见,为更好的编制和使用课后练习系统服务。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课程标准
一、初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分析
1、课后练习系统的题型
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选文后的练习系统,即课后练习系统:“研讨与练习”,一是由“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一板块所形成的专题性的练习系统。经统计习题中包括知识题29道,其中语法题18道,文化常识题6道(以社会文化常识居多),文体知识题5道,语法题中有关比喻的有10道,占绝对优势;从题目类型上看知识运用题有13道,知识学习及运用类的题有10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有6道。从题量的分布上看七年级、八年级居多,且每个年级中以前半年居多。
2、课后练习系统的作用
练习题可以分为积累性的题、理解性的题、迁移运用性的题、拓展性的题和实践性的题,其中,积累性的题目占比较多的比重,尤其是在文言文课文中,积累性题目非常多,平均每课都有一至两道。在其他的文章中,课后附有的“读一读,写一写”也是常见的积累性的题目。
3、课后练习系统的内容
可以分为基础知识题、阅读和写作能力题、人文情感题,其中以阅读能力题居多,占绝对优势,而基础知识题和人文情感题则很少,并且是与能力题相融合的。比如: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桃花源记》中的第二题是:作者在这篇文谁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找们应当怎样对待这样的理想?
这道题就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对自己的理想进行了巧妙地结合,并且试着让学生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这也是初步的历史分析法,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帮助。
在本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中设计的题目是让世界充满爱,这个单元主题可以对整个单元《阿长与<山海经>》、《背景》、《台阶》、《老王》和《信客》这些课文有着升华作用,而设置的三个题目都是关于爱这个主题:一、关爱每一个伙伴;二、同在一片天空下;三、人人都献出一份爱。这样的题目在阅读课文的“研讨与练习”中占很大部分。
4、课后练习系统的题量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旗帜鲜明地提出“少做题,多读书”。我们的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设计中力图体现这一思想。人教版的语文教材每课练习一般3一4道题,最多5道题。讲读课文一般3道题,自读课文一般2道题。
三、对初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思考与建议
(一)思考
1、特点
(1)紧扣新课标的要求,力求到底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题目数量的减少和能力题目所占比例占大多数就能说明题目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情感培养,如:
把《石壕吏》改写为一篇记叙文或一幕短剧。
这道练习题不仅考察了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基础知识的认识,更加考察学生的思考和表演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的三维教学目标,尤其是体现了其人文性。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精神,使之训练的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并增加实践题,训练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每个单元之中都有知识解决性的题目,并且还有迁移运用性的题、拓展性的题和实践性的题,这样的题型在人教版的教材中很多,并且能够增强题目的人文性,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上,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提倡文本的多元解读,促进学习方式变革。这反映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两个理念。
2、不足
⑴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不足
对于语文的学习,需要有学生自主的学习和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从而创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也就是创建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课后练习题与课文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偏差,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要是选取了寓言、童话和现代诗两种类型的课文,第一篇《皇帝的新装》的练习题主要是阅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分析,同时对课文中重点句子的研读和自己的体会,最后是读一读,写一写。第二篇课文却是郭沫若的诗两首,课后题是研讀和背诵、续写句子和写关于织女星和牵牛星的短文。第三课《女娲造人》,课后习题是对课文所表现得作者的想象力的分析和对人类单身的喜悦感的体会。第四课是《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谈对课文的理解和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五课是《寓言四则》课后题只是单纯的谈对四则寓言的认识解释重点实词,最后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却是探讨的人类的起源,这样的习题不利于对整个单元的主题的把握。
⑵课后练习题的随意性大
在我们对课后练习系统的研究中可以看到许多练习题之间缺乏必备的逻辑联系,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白色鸟》的课后题第一题是阅读课文思考问题,第二题是寻找课文中的叠词和拟声词,第三题是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这些题目与课文的主题,青春和成长并没有太大的联系,逻辑性不足。
⑶对理解性的习题的探究性不够
在研究中可以看到,许多课后练习题对文本的探究性不够,尤其是对理解性的习题,大部分只是简单的提到“探讨”、“谈谈”,没有相应的进一步探讨,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四课有一个题目是给雨果写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二)建议
现在的初中语文教材存在着许多的特点,但是也有不足之处,为了更好的完善课后练习系统,我提出相应的建议:
1、练习题的题型应该新颖多样,重点突出,以应该设置许多相应的题型,比如填空题、选做题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学习。多种类型的题目符合学生语言感受力的培养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程度的认识能力,但表达能力还不够强,所以在题型设置上需要由教师来对复杂的语言进行解释,而学生只要能够理解即可。
2、增加习题的探究性
由于课后习题的随意性大和对理解性的习题的探究性不够,因此要增强课后习题与课文之间的关系,课后习题要紧扣单元精神和课文主题,循序渐进,培养和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3、培养自主探究和合作精神
在之前的探讨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练习题中得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不足,因此,我们在使用练习题时,在使用情况上,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对教材中练习题的使用水平,例如,可以将部分练习题作为预习题目等。对于需要学生自主或者合作的题目,可以作为课堂主线有选择的讲解,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温立三:初中语文新教材练习设计的变化及处理建议,中小学教材教学,2002.11
[2]张勇:关于新旧语文教材练习活动的比较分析,语文建设,2005.5
[3]张永祥.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语文建设,2007.2
[4]朱绍禹.中学语文教材概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4.
[5]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6]章熊、张彬福.思索·探究:章熊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549.
[7]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8]伍辉燕.例谈语文练习设计的几个弊端[J]. 现代企业教育. 2008.20.
作者简介:
蒲笑微(1987- ),女,山东淄博人,延边大学历史系博士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课程标准
一、初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分析
1、课后练习系统的题型
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选文后的练习系统,即课后练习系统:“研讨与练习”,一是由“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一板块所形成的专题性的练习系统。经统计习题中包括知识题29道,其中语法题18道,文化常识题6道(以社会文化常识居多),文体知识题5道,语法题中有关比喻的有10道,占绝对优势;从题目类型上看知识运用题有13道,知识学习及运用类的题有10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有6道。从题量的分布上看七年级、八年级居多,且每个年级中以前半年居多。
2、课后练习系统的作用
练习题可以分为积累性的题、理解性的题、迁移运用性的题、拓展性的题和实践性的题,其中,积累性的题目占比较多的比重,尤其是在文言文课文中,积累性题目非常多,平均每课都有一至两道。在其他的文章中,课后附有的“读一读,写一写”也是常见的积累性的题目。
3、课后练习系统的内容
可以分为基础知识题、阅读和写作能力题、人文情感题,其中以阅读能力题居多,占绝对优势,而基础知识题和人文情感题则很少,并且是与能力题相融合的。比如: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桃花源记》中的第二题是:作者在这篇文谁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找们应当怎样对待这样的理想?
这道题就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对自己的理想进行了巧妙地结合,并且试着让学生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这也是初步的历史分析法,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帮助。
在本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中设计的题目是让世界充满爱,这个单元主题可以对整个单元《阿长与<山海经>》、《背景》、《台阶》、《老王》和《信客》这些课文有着升华作用,而设置的三个题目都是关于爱这个主题:一、关爱每一个伙伴;二、同在一片天空下;三、人人都献出一份爱。这样的题目在阅读课文的“研讨与练习”中占很大部分。
4、课后练习系统的题量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旗帜鲜明地提出“少做题,多读书”。我们的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设计中力图体现这一思想。人教版的语文教材每课练习一般3一4道题,最多5道题。讲读课文一般3道题,自读课文一般2道题。
三、对初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思考与建议
(一)思考
1、特点
(1)紧扣新课标的要求,力求到底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题目数量的减少和能力题目所占比例占大多数就能说明题目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情感培养,如:
把《石壕吏》改写为一篇记叙文或一幕短剧。
这道练习题不仅考察了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基础知识的认识,更加考察学生的思考和表演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的三维教学目标,尤其是体现了其人文性。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精神,使之训练的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并增加实践题,训练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每个单元之中都有知识解决性的题目,并且还有迁移运用性的题、拓展性的题和实践性的题,这样的题型在人教版的教材中很多,并且能够增强题目的人文性,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上,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提倡文本的多元解读,促进学习方式变革。这反映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两个理念。
2、不足
⑴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不足
对于语文的学习,需要有学生自主的学习和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从而创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也就是创建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课后练习题与课文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偏差,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要是选取了寓言、童话和现代诗两种类型的课文,第一篇《皇帝的新装》的练习题主要是阅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分析,同时对课文中重点句子的研读和自己的体会,最后是读一读,写一写。第二篇课文却是郭沫若的诗两首,课后题是研讀和背诵、续写句子和写关于织女星和牵牛星的短文。第三课《女娲造人》,课后习题是对课文所表现得作者的想象力的分析和对人类单身的喜悦感的体会。第四课是《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谈对课文的理解和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五课是《寓言四则》课后题只是单纯的谈对四则寓言的认识解释重点实词,最后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却是探讨的人类的起源,这样的习题不利于对整个单元的主题的把握。
⑵课后练习题的随意性大
在我们对课后练习系统的研究中可以看到许多练习题之间缺乏必备的逻辑联系,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白色鸟》的课后题第一题是阅读课文思考问题,第二题是寻找课文中的叠词和拟声词,第三题是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这些题目与课文的主题,青春和成长并没有太大的联系,逻辑性不足。
⑶对理解性的习题的探究性不够
在研究中可以看到,许多课后练习题对文本的探究性不够,尤其是对理解性的习题,大部分只是简单的提到“探讨”、“谈谈”,没有相应的进一步探讨,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四课有一个题目是给雨果写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二)建议
现在的初中语文教材存在着许多的特点,但是也有不足之处,为了更好的完善课后练习系统,我提出相应的建议:
1、练习题的题型应该新颖多样,重点突出,以应该设置许多相应的题型,比如填空题、选做题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学习。多种类型的题目符合学生语言感受力的培养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程度的认识能力,但表达能力还不够强,所以在题型设置上需要由教师来对复杂的语言进行解释,而学生只要能够理解即可。
2、增加习题的探究性
由于课后习题的随意性大和对理解性的习题的探究性不够,因此要增强课后习题与课文之间的关系,课后习题要紧扣单元精神和课文主题,循序渐进,培养和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3、培养自主探究和合作精神
在之前的探讨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练习题中得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不足,因此,我们在使用练习题时,在使用情况上,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对教材中练习题的使用水平,例如,可以将部分练习题作为预习题目等。对于需要学生自主或者合作的题目,可以作为课堂主线有选择的讲解,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温立三:初中语文新教材练习设计的变化及处理建议,中小学教材教学,2002.11
[2]张勇:关于新旧语文教材练习活动的比较分析,语文建设,2005.5
[3]张永祥.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语文建设,2007.2
[4]朱绍禹.中学语文教材概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4.
[5]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6]章熊、张彬福.思索·探究:章熊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549.
[7]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8]伍辉燕.例谈语文练习设计的几个弊端[J]. 现代企业教育. 2008.20.
作者简介:
蒲笑微(1987- ),女,山东淄博人,延边大学历史系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