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生成能力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zx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建构主义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课堂生成是伴随着课程改革派生出来的崭新理念,它是在一个个生命体鲜活的活动过程创造出来的教育资源。学生的学习被广泛地认为是学生头脑中原有认知结构的重建过程,是一种个性化的生成活动。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是相辅相成的,教学预设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反映教师的教。它集中体现教师的理念、智慧、机智和经验等要素。数学教学既需要预设,而精心的预设又必须通过课堂的生成才能实现其价值,从中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
  一、给学生创造生成的条件
  学生在课堂中他新的想法,有了有价值的生成是很不容易的,当学生有这样的火花时,如果教师应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而不是给他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被磨灭。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在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潜能会火山爆发般的吐露出来。这时不让学生去自主研究也不行了。
  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是这样进行预设的:想一想,圆柱的体积和哪些条件有关?同学们有过预习并经过思考,纷纷发言:“圆柱的体积和底有关”,“圆柱的体积与高有关”,“圆柱的体积与半径有关”,“圆柱的体积与横的还是竖的有关。”由于前三个问题我都有预设,而第四个问题超出了我的预设。尽管有些胡思乱想,但我认为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很有价值,因此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就这几个问题进行探究,找出其中的规律,并举出生活的实例来验证。结果,学生探索热情高涨,对圆柱的体积的内容掌握的更为牢固。
  二、给学生留有生成的时间
  学生对知识的生成需要时间,时间是生成的必要条件。老师在学习活动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不要因为和自己课前的预算有分歧时,怕浪费时间,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而要让学生充分地活动,从活动中去寻找答案,去理解、去体会。数学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就是在知识的发生、拓宽,应用的过程中生成的。
  例如:在学习“可能性”一课,教师设计了“分组摸球’的活动:每小组不透明的盒子中都有10个球,分为红白两色,但红球、白球的个数不同,每小组任意摸一次,看结果会怎样。小组活动结束后,大家争先恐后地说:是摸到红球,只有第五组同学说,我们摸到了白球。这时,教师说,你们每组盒子里都是红球7个,白球3个,共10个,在红球比白球多时,大多数情况下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更大一点。此时,第五组一位学生大叫:我还想试一试,看是一种什么情况。教师听后,说:你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很了不起,就让你再摸几次。结果,这位同学摸了10次,摸到红球8次,白球2次,并要求这位同学说体会,说想法:在红球多白球少时,摸出红球的可能性不一定就比白球的大,而是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如果摸到的白球比红球多,是一种比较偶然的现象。接着,教师再次拓展,要求学生举出生活中发生的“偶然现象”。
  三、让学生有生成的空间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有时,由于教师没有预见到学生的个别生成,所以一旦学生提出来之后,没有及时调整好自己的预设,而是匆匆的予以否定掉,当然,这有教师临时应变上的能力不足,同时也是平时训练中没有重视学生的生成的体现,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有这种意识了,在课堂实践中也好好的做了,遇到超出预设的现象也会合理的去处理了给学生腾出空间,为学生生成提供条件,鼓励学生生成。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在新课导入时,这位教师原来预设的是让学生用饶、滚的方法测量出手中的圆片后,出示大屏幕的圆,能否用饶、滚的方法得到它的周长,说明饶、滚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提示矛盾,那么是不是有更普遍的方法可以求圆的周长呢?由此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可是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并没有“落入圈套”,而是在讨论怎样得到圆桌周长的时候就把计算方法说出来了。对此,这位教师比较机智,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十分巧妙地设计了两个问题,“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对于这个公式你有没有不明白的?”,随机“变更”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去经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形成的全过程。
  四、给学生必要的引导
  心理学家盖耶说过:“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学习中出错的过程应该被看成是一种尝试和探索的过程。学生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错误也是教学的生成资源。因此,教学中要及时抓住这一宝贵的时机,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生成的有效资源。
  (作者单位:福建龙岩市新罗区凤凰小学)
  (责任编校:扬子)
其他文献
电视节目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说起电视节目,孩子们就有说不完的话,因为在农村,电视是孩子们了解外面世界最重要的渠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把孩子们熟知的电视节目引入课堂,以电视节目的形式组织教学,将不同的电视节目形式与相关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熟知、感兴趣、容易接受且适应课堂教学内容需要的电视节目教学形式有很多,对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以下列举几种: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在精神文明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群众文化建设能够促进国民素质的提升,有助于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而美术创作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对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表达、歌颂美进行反映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所以对群众文化美术创作落实有效辅导,可以发挥良好的带动作用,为群众文化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因此,为了更好的满足广大群众在精神文化方面的
摘要: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种类繁多,包罗万象,民族音乐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弘扬和继承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成为当今青少年必须肩负的责任。  关键词:民族音乐 高职课堂 融入途径  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9-0140-03   民族音乐文化曾在历史长河中大放异彩,时间荏苒,对于一些被历史淡忘和湮没的地方戏
有人说:“如果一位教师手捧教科书教着课,他一定不是好老师。因为他还没有认识到那本教科书只不过是随时准备让学生弹离的一块跳板而已。”是的,课程、教材等都只是工具、手段,学生凭借这些“跳板”才能跳得更高、更远,获得更好的发展。所以,教学之道,乃人学习之道,人生长之道。  二十余年来,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广大教师在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推进学科育人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但我们也看
期刊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大部分老师让孩子们在封闭的语文课堂死读语文课本。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有的语文教师走出了封闭的课堂,却又走进了另一个误区:摆花架子,走过场、幻灯片、课件、录像、编舞、配乐……一窝蜂地涌进课堂,讲课的老师是倾注其所能把课堂气氛搞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不管是否有效,是否符合学生心理特征,似乎只有如此才算是一节成功的课。那么小学语文教师怎样用好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发挥主阵地
期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都提出,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与学的方式,实践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落实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教育部,2020)。新的教育理念正逐渐成为英语教师
期刊
我们总说,辩证地看待、对待外来教学理论,是“他为我用”“洋为中用”的正解.但究竟怎样做就辩证了呢?从表面意义看,辩证的通俗涵义就是取其优点、舍弃缺陷.但这样讲,还是不尽透彻.我们又该怎样识别“优点”和“缺陷”呢?
期刊
外指委成立的背景与使命rn《英语学习》:王老师,您好!教育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外指委”)成立后,我们很荣幸能够刊发外指委的首期专栏,也希望广大基础外语教育工作者能通过本期专栏,更好地了解外指委.首先,请您谈谈外指委组建的背景与使命.
期刊
结合特色专业探讨课程教学与实践模式创新,对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并加强办学特色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融合地球科学专业特色的“智能计算”课程教学与实践模式,探讨专业特色在“智能计算”课程中融合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通过提炼典型的地球科学领域问题和智能计算方法,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课程实践将实现地球科学领域人工智能人才综合科研能力的培养.
新时代德育功能可以从三个维度概括:实现个人全面发展、满足人类交往需要、实现高效社会治理.对新时代德育功能深入探究,必然追溯到对道德自身的认识和对影响个体道德因素的分析.本文通过从文化、意识形态、协调机制三重视角审视道德,以及从人类自身发展需要、社会经济基础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三方面深入分析马克思道德思想,并结合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从动机、环境、结果三方面归纳新时代道德影响因素,塑造新时代的德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