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家简介】
吴芳 合肥晚报首席摄影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摄影作品多次被《纽约时报》《卫报》《泰晤士报》《华盛顿邮报》《时代》等报刊选用。作品曾经获全国摄影艺术展评委会推荐奖和铜奖,新闻摄影作品曾获“金镜头”金奖和年度图片专题奖,七次获国际新闻摄影“华赛”奖项。2011年被腾讯网评为全国杰出人文关怀摄影师,2012年度荣获“金镜头”年度杰出摄影记者,2014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摄影记者,2016年度荣获中国“今镜头”十佳摄影师。
从事摄影记者工作14年间,吴芳在党报和都市报工作过,几乎经历了都市报起步、鼎盛、衰落的每个发展阶段。在这个巨变的时代,不变的是他对纪实摄影的热爱和坚守。纪实摄影之于他,是一种令他近乎着魔的情感。他经常带着一部相机,像猫一样静静观察自己的周围,以一双明确的、充满感情的眼睛来看这世界,专注而又放松。在他看来,把自己想拍的东西记录下来,通过照片来反映出他对某种现状或当下这个时代、这座城市的思考就行。
吴芳感叹说,作为一名摄影记者,谁都向往参加重大事件的报道,随着媒体生态的改变,这几年他参加过的重大报道并不多,更多的是把镜头面对现实,面向身边的小人物。
身边的小人物是个弱话题,因为被讨论得太多,但同时又是个强话题,比如他最近几年拍摄的《面具男孩杨伟豪》《毁容少女周岩》《城中村里的白血病患儿》和《水泡娃娃》等全部是身边的人和事情。在这之中,吴芳平静地展示着他看到的现场场景,然后引导读者联想画面之后的故事。他的作品简约,画面干净,但情感的、人文的、见证的力量,一点不亚于视觉冲击强烈的东西。
回顾2016年的作品,吴芳感慨没能很好地整理图片,匆忙中,他分享了作品《暮光》: 2016年4月18日,夜幕降临,安徽合肥十里店路附近的废品回收站里,几个来自阜阳农村的孩子在用父母的手机看动画片。这些孩子随父母迁徙到城市,成为城市中的一部分,但却难以融入城市。他说,“合肥地处中部,是一座幸福城市,我作为一个外来人,希望和这些孩子一起尽快融入这座城市,分享幸福。”
没有时间整理图片,是因为他一直处于忙碌中。2016年是自媒体年,吴芳和很多摄影记者一样,忙着转型。
“一些记者在喊纸媒不行了,与其去喊,不如自己动手去做,走在前面总比走到后面要好一点,公众号这块我们已经错过了2014年的红利期,现在如果我们再不去做,又要错过。”于是,吴芳开设了自己的公众号“乙图”。
“突然间,很多好的新闻图片没有版面可以刊发了,好多新闻专题我都拍摄了几个月甚至几年,突然间放弃了,太可惜了,也是对新闻当事人不负责任。于是,我就把它们放进公众号里。”公众号从开始的个位数阅读,到单篇破百万、千万的阅读量,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他的作品。
2016年11月,吴芳采访了一位化妆成圣诞老人为患白血病儿子募捐的母亲,短短十个小时,热情的网友为孩子捐赠了72万元,多家主流媒体微博均对此事件做了转载,这让吴芳欣慰的同时,也让他看到新媒体的趋势和能量。短短一年时间,吴芳利用自己的自媒体,为求助者募集的善款超过500万。现在,他的“乙图”自媒体号,总阅读量超过7个亿。
不过,说到新媒体,吴芳也展现出了自己的担忧和见解。“新媒体比较看重的就是流量,也就是位置很重要,很好的稿子,沉在后面,没有人看得到。所以,内容要好,稿子要好,但是位置也很重要。”吴芳的言谈之中,无不透露着对新兴媒体时代的担忧,也反映出他作为一个职业媒体人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和独特的观感触角。
吴芳说,生命中最幸运的是选择了摄影伴随自己度过一生,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纪实摄影师,也正是这个原因,他很快樂。
吴芳 合肥晚报首席摄影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摄影作品多次被《纽约时报》《卫报》《泰晤士报》《华盛顿邮报》《时代》等报刊选用。作品曾经获全国摄影艺术展评委会推荐奖和铜奖,新闻摄影作品曾获“金镜头”金奖和年度图片专题奖,七次获国际新闻摄影“华赛”奖项。2011年被腾讯网评为全国杰出人文关怀摄影师,2012年度荣获“金镜头”年度杰出摄影记者,2014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摄影记者,2016年度荣获中国“今镜头”十佳摄影师。
从事摄影记者工作14年间,吴芳在党报和都市报工作过,几乎经历了都市报起步、鼎盛、衰落的每个发展阶段。在这个巨变的时代,不变的是他对纪实摄影的热爱和坚守。纪实摄影之于他,是一种令他近乎着魔的情感。他经常带着一部相机,像猫一样静静观察自己的周围,以一双明确的、充满感情的眼睛来看这世界,专注而又放松。在他看来,把自己想拍的东西记录下来,通过照片来反映出他对某种现状或当下这个时代、这座城市的思考就行。
吴芳感叹说,作为一名摄影记者,谁都向往参加重大事件的报道,随着媒体生态的改变,这几年他参加过的重大报道并不多,更多的是把镜头面对现实,面向身边的小人物。
身边的小人物是个弱话题,因为被讨论得太多,但同时又是个强话题,比如他最近几年拍摄的《面具男孩杨伟豪》《毁容少女周岩》《城中村里的白血病患儿》和《水泡娃娃》等全部是身边的人和事情。在这之中,吴芳平静地展示着他看到的现场场景,然后引导读者联想画面之后的故事。他的作品简约,画面干净,但情感的、人文的、见证的力量,一点不亚于视觉冲击强烈的东西。
回顾2016年的作品,吴芳感慨没能很好地整理图片,匆忙中,他分享了作品《暮光》: 2016年4月18日,夜幕降临,安徽合肥十里店路附近的废品回收站里,几个来自阜阳农村的孩子在用父母的手机看动画片。这些孩子随父母迁徙到城市,成为城市中的一部分,但却难以融入城市。他说,“合肥地处中部,是一座幸福城市,我作为一个外来人,希望和这些孩子一起尽快融入这座城市,分享幸福。”
没有时间整理图片,是因为他一直处于忙碌中。2016年是自媒体年,吴芳和很多摄影记者一样,忙着转型。
“一些记者在喊纸媒不行了,与其去喊,不如自己动手去做,走在前面总比走到后面要好一点,公众号这块我们已经错过了2014年的红利期,现在如果我们再不去做,又要错过。”于是,吴芳开设了自己的公众号“乙图”。
“突然间,很多好的新闻图片没有版面可以刊发了,好多新闻专题我都拍摄了几个月甚至几年,突然间放弃了,太可惜了,也是对新闻当事人不负责任。于是,我就把它们放进公众号里。”公众号从开始的个位数阅读,到单篇破百万、千万的阅读量,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他的作品。
2016年11月,吴芳采访了一位化妆成圣诞老人为患白血病儿子募捐的母亲,短短十个小时,热情的网友为孩子捐赠了72万元,多家主流媒体微博均对此事件做了转载,这让吴芳欣慰的同时,也让他看到新媒体的趋势和能量。短短一年时间,吴芳利用自己的自媒体,为求助者募集的善款超过500万。现在,他的“乙图”自媒体号,总阅读量超过7个亿。
不过,说到新媒体,吴芳也展现出了自己的担忧和见解。“新媒体比较看重的就是流量,也就是位置很重要,很好的稿子,沉在后面,没有人看得到。所以,内容要好,稿子要好,但是位置也很重要。”吴芳的言谈之中,无不透露着对新兴媒体时代的担忧,也反映出他作为一个职业媒体人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和独特的观感触角。
吴芳说,生命中最幸运的是选择了摄影伴随自己度过一生,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纪实摄影师,也正是这个原因,他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