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j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及调查结果分析,“古代汉语”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問题:对实践教学的思想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高;对“古代汉语”的实践教学缺乏了解,导致实践内容单一;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评估机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可以进一步完善“古代汉语”的实践教学。
   [关键词] 古代汉语;实践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6-0102-02  
   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使学生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都具有特殊作用。然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容易忽视实践教学环节。长期以来,实践教学一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薄弱环节,并且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发展。为了保证“古代汉语”课程实践教学的贯彻实施,我们在长治学院中文系学生中进行了该课程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本文即以此次调查结果为基础,分析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 “古代汉语”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古代汉语”是一门传统性很强的课程,在现代社会的实践应用性相对较弱,因此,长期以来从教者固守传统,很少探讨其潜在的应用价值。近年来,伴随着我院实践育人工作的加强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我们在教学中开始转变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实效性并不明显。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及调查结果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的思想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高
   开展实践教学涉及认知问题,而认知是行动的先导。当前“古代汉语”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教师观念陈旧、认识不到位有关。“古代汉语”课目前的在岗教师均已从教多年,在教学中已形成了自己固有的一套教学模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且也有一定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对实践教学的兴趣不大。加之“古代汉语”是一门传统性很强的课程,有的教师认为其实践性最大限度也只能体现在提升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方面,因此,实践教学的开展模式只能是引导学生多阅读古代文献,在阅读中加强古汉语语言理论的理解和学习。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古代汉语”教学中根本没有真正地贯彻实践教学。
   同时,从学生角度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长期以来也具备了思维定式,除去一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写作”“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外,对其他的课程感觉就应该是教师进行文学和语言的理论教学、学生学习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的教学模式。这一点,从我们的调查结果即可看出。在对教师本学期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调查中,参与者共计693人,认为教学手段很满意的达到299人,占43%,认为还行的达到366,占53%;认为教学方式很满意的达到405人,占58%,认为一般达到268,占39%。可见,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至少是基本认同和满意的,这对“古代汉语”课来说实属绝佳的效果。
   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对“你最喜欢的教学方式”的调查中,有57%的学生认为是“教师讲授”,24%的学生认为是“课堂讨论”,7%的学生认为是“学生讲演”;在对“本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有无必要”的调查中,有近20%的学生选择了“无所谓”或“无必要”。可见,不少学生认同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有少数学生对实践教学根本缺乏认识,因此才会采取如是态度。
   综上所述,教学过程中的直接参与者教师和学生都缺乏对实践教学的认知和重视,必然会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实施和应取得的效果。
   (二)对“古代汉语”的实践教学缺乏了解,导致实践内容单一
   “古代汉语”主要讲授古代汉语的词汇、文字、语法等知识,并精讲若干有代表性的古代经典范文,同时结合大量篇目的自读,提升学生的古书阅读能力。从讲授的内容和目的来看,表面上这门课程无法在现代社会中体现它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也立足于表象,没有去认真思考这门课程的实践应用价值,固守传统观念,认为其价值只是在于继承传统文化,那么只要做好理论教学工作,带领学生阅读古文即可。由此,基于教师的传统观念,“古代汉语”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几年来进展不大。
   (三)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评估机制
   近几年来,我院开始重视课程的实践教学问题,设置了倾向于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出台了有利于实践教学改革的各项政策。但是在有关实践教学的管理方面依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首先,人才培养方案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把实践教学纳入“古代汉语”的整体教学中。因总课时有限,实践课只是在方案中设置了寥寥的几个课时,对实践教学的时间、计划、实施方案等没有任何具体的规定,是否开展实践教学以及如何开展取决于教师本人的态度。其次,学校也缺乏奖励机制。因受总课时所限,教师若在所带班级开展实践教学,需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而课余时间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又没有报酬,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而且目前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中科研是主体,教学的好坏,实践教学开展得成功与否,并不影响教师的职称评定,因此极大地影响了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另外,对于实践教学中学生的表现也没有任何考核评估机制。比如我们曾在个别班级尝试让写实践调查报告、小论文等文字的东西,也让学生进行名言警句的宣讲和课堂教学,然而由于缺乏考核评估机制,最后的成绩考评显得相对随意了一些。笔者个人感觉,在初始阶段,因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新鲜,会受到多数学生欢迎,学生也会积极参与,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当它不再新鲜时,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受影响,这样必然会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因此,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必须有一套详细完整的实践教学管理实施方案,才能保证理论性强的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    二 加强“古代汉语”课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专业教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二者之间是相互统一的,并不存在孰重孰轻、相互割裂的状况。因而,作为“古代汉语”课的专职教师,要充分提高对实践教学的思想认识,及时更新观念,将现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纳入“古代汉语”的教学中;更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在“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古代汉语”自身的内容和性质本就使学生感觉该课程与时代割裂,在现代社会无任何实用价值,作为教师,应该立足于课程的现实性,抓住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汉语”不仅具有传承文化的作用,也具有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与表达能力的作用。而无论前者抑或后者,只依靠书本上的内容去达到了解和提高的目的必然是有局限的,必须要在实践当中锻炼和培养自己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与表达能力,以及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亦可借以认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诸多领域的留存,提升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意识到实践教学对课程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自然会提高重视程度。只有师生共同提高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古代汉语”的实践教学才有可能具有实效性。
   (二)重新审视“古代汉语”的实践问题
   作为教师,必须摒除传统观念的影响,重新审视“古代汉语”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认真考虑“古代汉语”实践教学的开展方式。近年来,笔者思考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摸索出一套适应“古代汉语”教学的较为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本系2016級三个汉语班进行了初步尝试,教学效果明显,学生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增强,课堂气氛较之前几届学生活跃,不再是教师“满堂灌”的教学形式;而且,最后的期末测试中,在试题难度不变的情况下,本届学生的完成情况要好很多,优秀率、及格率都比之前的学生要高。
   该体系中,实践教学内容分为两大块:一是古汉语基本语言知识和理论训练,二是专业技能训练与实践。前者主要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使学生掌握古汉语的语言知识和理论。后者侧重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即专业能力如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大学生必备基本能力如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主要有古文原典阅读、文言文、对联或近体诗创作训练、汉字听写比赛、调查报告、古文名言警句宣讲等内容。具体实施过程中,把以上内容循序渐进、由浅及深地逐步贯彻于“古代汉语”全学年的教学过程中。
   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要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并结合专业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科学论证和设计。以上的实践体系只是初步的构想,在今后具体实施过程中,将会不断地进行完善和系统化。
   (三)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统一管理,完善考核评估机制
   如前所述,如果实践教学仅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几个课时,而没有一套完整的开展计划和方案,必然会流于形式。因此,要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让实践教学在教学中切实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需要学院管理部门制定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该体系应包括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运行管理两个方面。组织管理方面,应由学校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工作。运行管理方面,各专业课程要制定独立、完整的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大纲,并针对实践教学大纲编制实践教学计划,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规范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另外,要提高“古代汉语”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还必须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考核机制既针对学生也针对教师。学生考核方面,主要根据实践活动要求达到的目标,制定考核标准,并给予相应的学分;教师考核方面,把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作为教师工作业绩的一部分,给予必要的肯定,进而制定相关的评价准则。
   “古代汉语”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和完善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既需要一套完善的实施方案的支持,又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集思广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家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分析[J].理论观察,2014(1).
其他文献
[摘 要]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解决现存问题的迫切需要。文章总结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实践经验,进而从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推进实践教学、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等五个方面探究,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迈上新台阶,全面落实“三全育人”。   [关键词] 三全育人;思政课;改革创新
期刊
[摘 要] 疫情期间,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思政课为例,对云端教学方法及过程进行了思考,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师应该遵循的原则:首先要选择平台,建立联系,对开展教学做到胸有成竹;其次要总体规划、发挥主导,对教学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再次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力求教学效果精彩;最后要有胆量、有智慧、有耐心、有爱心,一切为了学生。   [关键词] 民办高校;云端教学;教学质量;教学
期刊
[摘 要]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带来了无限可能,在突发的疫情下,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再一次凸显,然而随之的挑战也愈来愈多。聚焦于全程线上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并基于英语写作课程进行线上教学要点的分析,尝试构建SPOC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证调查此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以期为构建线上有效教学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SPOC;PBL;英语写作;现代远程教育;线上教
期刊
[摘 要] 依据国家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着重分析2000年后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五部高校日语写作教材的范文,具体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日语专业写作教材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日语专业写作课程国家规划教材的编写原则和策略,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总目标服务。   [关键词] 高校日语;写作教材;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
期刊
[摘 要] 支持和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是十八以来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重大战略部署。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作为高校必须完善的五大职能之一,也被列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结合当前地方高校普遍开展的社会服务内容和范围,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新需求为抓手,提出地方普通高校转型过程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新举措。   [关键词] 应用型;地方普通高校;社会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高等院校供给的人才之间的不平衡不断加剧,企业难以找到具有合适技能的人才,部分高校毕业生也找不到理想中的工作岗位,“两层皮”现象现实存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在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专业认同对其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开设家政学专业的三所院校的368 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家政学本科生专业认同偏低,不同学科、年级、志愿和学校的家政本科生在专业认同上存在显著差异;个人因素、专业因素、重要他人因素是家政学本科生专业认同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因素和行业因素对家政学本科生专业认同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家政学;本科生;专业认同   [
期刊
[摘 要] “产教融合”是当前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培养以能力为本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最为核心而有效的途径。文章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应具有的特征,从国家政策支持、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校企双方共同诉求等方面概括了校企合作的基础和前提,并提出了推进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
期刊
[摘 要]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思想,结合地方高校特点,分析了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条件改善等几个方面建设,促进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以持续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 环境工程;工程认证;实践教学;地方高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
期刊
[摘 要] 关于高校教师职业技能的研究主要分为三类:(1)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2)教师职业技能培养;(3)教师职业技能改革。这几类都是以大教育理论为出发点进行研究,美术学专业作为艺术类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自然也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目前,国内针对美术学专业教师职业技能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体系。本文遵循整体性、连续性、系统性等原则,以美术师范生为中心,整合校内外资源,从核心素养视角下对高师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