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而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005年国际贸易额美国世界排名第一,中国世界排名第三,中美贸易关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资源条件及消费水平等各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两国发展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然而近年来,美国持续的贸易逆差却使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在某种特定背景下,它可能会成为中美政治经济恶化的触媒。因此,分析中美贸易现状,探究贸易摩擦出现的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对以后可能出现的发展趋势加以预测,这对维持良好的中美政治经济关系,改善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有重要作用。
一、绪论
当今世界,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而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005年国际贸易额美国世界排名第一,中国世界排名第三,中美贸易关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美贸易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迅速,合作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深度不断增强,贸易额从1979年的24.51亿美元,发展到2005年的2116.3亿美元。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美贸易扩张创造了条件,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和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为双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贸易利益,同时,在两国贸易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障碍、摩擦。贸易逆差、知识产权保护、人民币汇率、市场经济地位、纺织品服装等问题将成为今后中美贸易摩擦的焦点。中美贸易纠纷,世界身受其害,中国如何摆脱其害,实现中美贸易的双赢,维护世界经济贸易形式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中美贸易的发展过程和概况
中美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涉及20世纪70年代,80年代,9O年代及新世纪以来的中美关系。在这30年中,中美关系的发展并一帆风顺,可谓经历了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演变。从最初单纯的共同应对苏联威胁的战略关系发展到影响国际形势全局、全方位的建设性合作关系,再到今天的应对共同挑战的关系。中美关系成为世界上最重要也最复杂的一对双边关系。
1.20世纪80年代的中美贸易
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美曾不止一次地在贸易问题上迎头相撞。背后有政治玄机,前景是互争互利。人民币汇率争端尚未平息,美国又开始向中国输美的纺织品、彩电、钢管、家具等产品下手,贸易摩擦升级。过去的20多年中,中美双边贸易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从建交时的23亿美元增加到今天的1470亿美元(美方统计数字)。但其间两国曾多次濒临“贸易战”的边缘。
1983年1月,中美谈判未能就中国输美纺织品配额问题达成协议,美国政府单方面宣布对中国的限制措施。中国政府回应强硬,包括停止批准自美国进口棉花、大豆、化纤的新合同,并削减从美国进口小麦、大豆等主要农产品。这场冲突的背后实际上是美国纺织业与农业利益的冲突,美国纺织业力主限制中国输美纺织品的数量。最后,在农业利益集团的强大压力下,美国政府缓和了立场,并最终解决争端。但是中国仍然减少了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的数量。有趣的是,美国政府同时放松了对华出口管制的限制,以弥补农产品贸易减少的损失。
2. 20世纪90年代的中美贸易
进入90年代以后,中美围绕最惠国待遇問题发生了一系列激烈的经贸冲突。老布什政府以及后来的克林顿政府,为了“保住”对华最惠国待遇这一两国关系的根基,不惜在其他经济问题上对中国采取强硬姿态,满足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需要。这些问题包括中国劳改产品的出口、市场准入、纺织品转运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问题。中国给予美方以一定的“理解”或“配合”,经过艰苦的谈判,双方达成了劳改产品出口、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双边谅解备忘录。在谈判过程中,特别是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美国两次威胁制裁,公布了高达10亿美元的制裁清单。中方也不示弱,同样公布了等额的反制裁清单。中国的反制裁行动起到了良好的反制作用,美国国内反对两国“贸易战”的利益集团出来“说项”、“灭火”。沸沸扬扬的“贸易战”最终因两国及时达成协议而“熄火”。
3. 中国加入 WTO后的中美贸易
2001 年中国正式加入WTO,成为其第143 各成员。在这近十年来,中美两国贸易开辟了新的篇章,进入了超常发展阶段,经贸关系始终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2002年,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中国,策略地抵制了美国对钢铁业的保护措施,令美国当局对中国刮目相看。该年4月,小布什政府发动了“201”条款的临时“保障”措施,对来自欧盟、日本和中国等国的钢铁征收临时性的附加关税。中国与同是“受害者”的欧盟等各方积极协调立场,一纸诉状把美国告上了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WTO最终裁定美国的做法违反自由贸易的有关规定,限期其撤销决定。当时,中国的果断做法令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官员颇为“吃惊”,认为中国行为“过分”,没有给美国“面子”。
4.中美贸易发展的经济影响
中美双方经济的互补需求远远大于摩擦冲突,中美两国都从贸易中获得很多实惠,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中国从美国引进了大量的外来投资,进口了大量的资本品和之间产品,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中国市场快速增长促进了美国的出口,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以及对美国金融资产的投资则帮助抑了制美国的通货膨胀和理率上升,为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创造了条件。
三、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及原因
1.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
1.1中美贸易摩擦的内容
(一)贸易失衡问题
中美贸易统计也许存在一些小差异,但贸易失衡迅速扩大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成为仅次于日本对美贸易的顺差国,进入21世纪后,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了最大的的贸易顺差国。美国将中美之间这种贸易失衡视为“中美经贸关系中的头等问题”,甚至有人想把这种问题政治化。2001年中国入世后,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较之前增长了一倍多,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也随着增加了。 (二)反倾销问题
反倾销摩擦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形式。随着中美双边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美国对中国输美产品实施反倾销也日益频繁。自1980年起,美国共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了100多项反倾销措施,涉及的产品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纺织、家电、家具等多种产品,涉及的金额也呈扩大趋势。现在,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对我国产品提起反倾销诉最多、力度最大的国家。
(三)中美农产品贸易之争问题
农产品贸易在中美经贸关系中一直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中美双边贸易摩擦的焦点之一。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美国农产品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30%,主要有粮食、大豆、棉花等。1999年4 月中美签订《农业合作协议》,解决了中国从美国进口柑橘、小麦及其检疫等问题,为中美农产品贸易拓宽了道路。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2002年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农产品总值为26.72亿美元。2003年头9个月,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总额已经高达25、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猛增了123%;而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仅为9.3亿美元,贸易顺差高达16.2亿美元。但是,美国在对中国其他产品出口至美國市场横加指责的时候,对其农产品贸易顺差却只字不提。为了保护国内农业和食品安全,根据世贸组织的有关条例,中国于2002年开始对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实施安全审查,影响到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结果农产品贸易被美方认为是“美国和中国之间特别有争论的问题”。虽然经过谈判双方最终就该问题达成协议,推迟安检条例的执行,简化有关申报和审批手续,但由于双方在农产品贸易问题上仍然存在较大的认知差异,中美农产品贸易争端的前景不容乐观。
(四)人民币汇率问题
自2002年底以来,国际上掀起了一场促使人民币升值的国际风波。这场风波不仅引发了国内外学界、政界的广泛讨论,而且也已演变成中国与美日等国的经济摩擦,成为了干扰正常的中美经贸关系的一大问题。在这场风波中,中国政府受到的促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加大,而美国正是这场风波的主导者。2006年3月,一个关于对华27.5%
惩罚性关税的议案刚宣布推迟表决,美参议院又抛出更具操作性的新议案,要求中国采取与“国际贸易体系相符”的货币政策,并获得布什政府支持。2006年以来,美国更是积极利用国际机构和多边场合增加对华压力,催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强监督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制度,推动七国财长会议点名要求中国增加汇率灵活性。2006年,中国出台一系列继续改革的措施,人民币汇率对市场反应更加明显,贸易加权汇率比去年同期上升10%。实际上,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失衡关系不大。据牛津经济预测机构预测,即使人民币升值25%,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总额也最多下降2%。
(五)知识产权问题
知识产权摩擦也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新内容。中美在知识产权领域屡起风波,知识产权、专利的外溢会影响到美国在对外贸易中的获益。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增强,美国在华利益涉及知识产权的份额日益增加。美国对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努力始终感到不满足,多次挥舞301条款,对我国进行制裁和指责。2005年,提出中国知识产权侵权程度达90%以上,给美国造成28亿~35亿美元的年损失,还将中国列入“重点观察国家”名单。其目的就是以知识产权为突破口,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改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问题。扩大美国在中国市场的占有份额。
2.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
2.1美方原因
(一)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即在出口贸易上推行自由化原则,在进口贸易上则坚持贸易保护主义,要求实行所谓的“公平贸易”。在这种政策的引导下,只要美国经济衰退或者美国国内产业竞争力下降,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就会抬头,从而引发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受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的经济连续下滑,失业率上升。虽然国内经济已出现好转的迹象,但经济复苏的前景依然充满着不确定性。而中国在入世后,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贸易大国。在这种情形下,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理所当然的,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就不断的砸向了中国,而中国就成为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如2002年的钢铁保障措施影响了中国每年3.7亿美元的钢铁出口;2003年对中国的彩电、家具、纺织品等商品实施反倾销调查或特保措施;2009年奥巴马政府对华实施的“中国轮胎特保案”等,都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典型表现。
(二).美国霸权主义的维持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日益强大,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发言权不断增强,并成为左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而中国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及“非西方文明”的特质决定在其强大后必然会与美国的全球利益发生冲突。因此,从全球战略考虑,美国并不希望看到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出现,并且希望永远维持世界经济的单极状态。美国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势必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既不愿意放弃中国市场,同时又惧怕中国的强大威胁到美国的全球利益。因此,美国对华采取既合作又打压的政策,在国际政治、经济、贸易等领域不断给中国设置各种障碍,试图阻碍中国发展,遏制和延缓中国的崛起。在这种政策下,中美贸易摩擦是不可避免的。
(三)美国对华的贸易歧视政策
美国在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时往往具有歧视性,主要体现在“非市场经济国家”运用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市场经济体制也已基本形成并逐渐趋于完善,然而仍有许多国家将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根据中美协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15年内美国仍可以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根据世贸组织的《反倾销协议》,对于从非市场经济国家进口的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时,用其国内价格进行比较可能是不适当的,而用替代国类似产品国内价格来比较。该替代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应当与该“非市场经济国家”相当。但在实践中,美国常选择经济发展水平比我国高出数倍的国家,甚至是发达国家作为替代国。这就导致了确定我国出口产品是否存在倾销行为时的价格标准过高,裁定的倾销幅度过大,征收的反倾销税税率过高。如2003年美国对华的“反倾销”调查力度,对中国的彩电、家具、纺织品等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或者实行配额限制,这是美国对华实行歧视性贸易政策的典型表现,也是引发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的重要原因。 (四)美国对高科技出口的管制政策
放宽高科技出口管制是缓解并减少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捷径。但美国处于政治目的,一直坚持对华出口管制,限制高技术产品出口。而中国的低工资使得中国的产品成本低价格低,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技术产品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美国科技发达,劳动生产率较高,在高新技术产品上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但是,美国对华却实行高新技术出口管制政策,这是影响其贸易平衡的关键。
(五)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与市场拓展之间的矛盾
当代,各国经济发展对市场,特别是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市场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可以预见,在今后的一段较长时期内,寻求和占领新的市场仍将是各种经济力量争夺的焦点。就中美贸易关系来讲,美国要求在资本、能源、通信、航空等领域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中国为保护某些国内的幼稚产业,还不能完全开放本国市场。所以在市场问题上中美之间的矛盾同样不可避免。
(六)跨国公司生产基地的转移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的势头,以及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涨,美国的跨国公司以及对美国出口的他国公司纷纷将生产基地转移到生产要素价格低廉的中国。并将产品的一部分或大部分返销到本国或其他国家,使得中国的出口猛增。
(七)其他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持续增强。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担心中国经济的日益强大会导致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动摇,因而制造所谓“中国威胁论”和“遏制中国论”;同时经常将贸易问题政治化,如对人民币汇率问题横加干涉,又如将贸易问题与人权问题、政治问题挂钩,力图用贸易迫使中方在政治问题和许多原则上对美国妥协。在制定贸易政策的时候,并不是把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作为目标,而更多的是考虑政治利益等诸多因素。中美贸易摩擦也与美国国内的政治需要及政治局势有关。在历届总统选战中,美国政客们经常为了自身利益集团的需要,在对华的政策问题上做文章。如为了获得产业阶层的选票,而找各种借口对中国的贸易发展制造障碍,挑起贸易争端等。
2.2中方原因
(一)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过大外贸依存度是反映一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指标,中国的外贸依存度由1978年的10%提高到了1990年的30%,到了2007年已经超过了70%。这个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开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外贸依存度的提高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问题。这也深刻地体现在中美贸易上。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美两国经济依存是严重不对等。
(二)中国企业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或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仅与发展中国家存在出口竞争,与发达国家也存在越来越多的竞争。同时,长期对出口产品进行出口补贴,导致对出口产品定价过低,因而经常被控倾销。另外,由于中国经济仍处在经济转型阶段,各种政策实施的透明度有待加强,特别是中国在许多外贸方面的数据统计远远落后于国际贸易发展的要求,加上中国国内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阻碍了中国政府全面履行世贸组织协议的进程。这也是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地重要因素。
四、贸易摩擦的对策分析
随着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提高,贸易摩擦也是中国经济实力增强的必然结果。针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和原因,外贸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减少或消除摩擦。谋取中美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达到“双赢”目的。
1.提高国家的经济地位。使中国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体,从而缩小中国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体制差异。这种差异的缩小可以使得信任程度增加和缩小美国对中国出口技术产品的控制范围,使中美贸易实现平衡,从而使中美贸易在进出口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健康发展。长期以来,西方很多国家并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他们一直认为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已越来越多地成为套在许多中国企业头上的“紧箍咒”。它不仅阻碍了中国企业更深更广地参与和融入到世界贸易和国际经济中去,而且导致中国出口企业在对外反倾销应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成为中国企业屡屡败诉的主要原因。
2.中国应该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对美国进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中国必须学会站在美国人的角度认识与思考中美之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美贸易政策和运作技巧。通过这种了解的增进,可以避免在对美国交往的过程中和处理贸易纠纷的过程中实行上述的不对症下药的问题。以使对美贸易政策与对策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3.采取国际上常用的贸易政策。诸如自动出口限制(voluntary export restrictions)等贸易政策措施。这种贸易政策的意义在于它可以起到对逆差国和进口国产生有效的安抚作用。同时,又把限制出口的主动权掌握在出口国手中。这样一来,中国可以有选择地对那些对中国经济造成损害较小的出口产品进行限制,这样既起到了安抚的作用,又减少了贸易摩擦的代价,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多边机制维护自身权益。作为WTO成员,中国应关注其他成员针对中国正常出口贸易的各类限制措施,并根据WTO相关规则消除中国出口面临的不合理限制。加快建立有效地贸易摩擦应对机制,按照WTO健全贸易救济措施和安全保障体系,并适當运用“二反一保”等公平贸易手段,有理、有利、有节地对贸易伙伴实施贸易救济,通过努力建立专门的贸易救济机构,建立中国贸易预警机制,健全中国自身的《反倾销法》、《保障措施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从而打破对方的进口限制,保护中国的对外贸易。
5.适时加大对美国的直接投资。中国在时机成熟的前提下,可以积极筹划组织对美国的直接投资。这样不仅可以避开贸易壁垒,大大减少贸易摩擦,而且通过投资设厂可以更有效地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中国企业的综合国际竞争能力。
五、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美贸易摩擦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中美两国间的贸易摩擦很可能是一个长期问题。为了减少中美贸易的摩擦。中国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同时要积极利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美国和中国分别作为世界的第一和第四大贸易国,虽然贸易摩擦不断,但从长远来看,两国间存在着巨大的共同利益,只要双方抱着积极务实的态度处理问题,加强沟通与协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中美贸易一定有更大地发展前景。(作者单位为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一、绪论
当今世界,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而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005年国际贸易额美国世界排名第一,中国世界排名第三,中美贸易关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美贸易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迅速,合作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深度不断增强,贸易额从1979年的24.51亿美元,发展到2005年的2116.3亿美元。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美贸易扩张创造了条件,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和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为双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贸易利益,同时,在两国贸易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障碍、摩擦。贸易逆差、知识产权保护、人民币汇率、市场经济地位、纺织品服装等问题将成为今后中美贸易摩擦的焦点。中美贸易纠纷,世界身受其害,中国如何摆脱其害,实现中美贸易的双赢,维护世界经济贸易形式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中美贸易的发展过程和概况
中美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涉及20世纪70年代,80年代,9O年代及新世纪以来的中美关系。在这30年中,中美关系的发展并一帆风顺,可谓经历了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演变。从最初单纯的共同应对苏联威胁的战略关系发展到影响国际形势全局、全方位的建设性合作关系,再到今天的应对共同挑战的关系。中美关系成为世界上最重要也最复杂的一对双边关系。
1.20世纪80年代的中美贸易
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美曾不止一次地在贸易问题上迎头相撞。背后有政治玄机,前景是互争互利。人民币汇率争端尚未平息,美国又开始向中国输美的纺织品、彩电、钢管、家具等产品下手,贸易摩擦升级。过去的20多年中,中美双边贸易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从建交时的23亿美元增加到今天的1470亿美元(美方统计数字)。但其间两国曾多次濒临“贸易战”的边缘。
1983年1月,中美谈判未能就中国输美纺织品配额问题达成协议,美国政府单方面宣布对中国的限制措施。中国政府回应强硬,包括停止批准自美国进口棉花、大豆、化纤的新合同,并削减从美国进口小麦、大豆等主要农产品。这场冲突的背后实际上是美国纺织业与农业利益的冲突,美国纺织业力主限制中国输美纺织品的数量。最后,在农业利益集团的强大压力下,美国政府缓和了立场,并最终解决争端。但是中国仍然减少了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的数量。有趣的是,美国政府同时放松了对华出口管制的限制,以弥补农产品贸易减少的损失。
2. 20世纪90年代的中美贸易
进入90年代以后,中美围绕最惠国待遇問题发生了一系列激烈的经贸冲突。老布什政府以及后来的克林顿政府,为了“保住”对华最惠国待遇这一两国关系的根基,不惜在其他经济问题上对中国采取强硬姿态,满足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需要。这些问题包括中国劳改产品的出口、市场准入、纺织品转运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问题。中国给予美方以一定的“理解”或“配合”,经过艰苦的谈判,双方达成了劳改产品出口、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双边谅解备忘录。在谈判过程中,特别是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美国两次威胁制裁,公布了高达10亿美元的制裁清单。中方也不示弱,同样公布了等额的反制裁清单。中国的反制裁行动起到了良好的反制作用,美国国内反对两国“贸易战”的利益集团出来“说项”、“灭火”。沸沸扬扬的“贸易战”最终因两国及时达成协议而“熄火”。
3. 中国加入 WTO后的中美贸易
2001 年中国正式加入WTO,成为其第143 各成员。在这近十年来,中美两国贸易开辟了新的篇章,进入了超常发展阶段,经贸关系始终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2002年,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中国,策略地抵制了美国对钢铁业的保护措施,令美国当局对中国刮目相看。该年4月,小布什政府发动了“201”条款的临时“保障”措施,对来自欧盟、日本和中国等国的钢铁征收临时性的附加关税。中国与同是“受害者”的欧盟等各方积极协调立场,一纸诉状把美国告上了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WTO最终裁定美国的做法违反自由贸易的有关规定,限期其撤销决定。当时,中国的果断做法令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官员颇为“吃惊”,认为中国行为“过分”,没有给美国“面子”。
4.中美贸易发展的经济影响
中美双方经济的互补需求远远大于摩擦冲突,中美两国都从贸易中获得很多实惠,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中国从美国引进了大量的外来投资,进口了大量的资本品和之间产品,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中国市场快速增长促进了美国的出口,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以及对美国金融资产的投资则帮助抑了制美国的通货膨胀和理率上升,为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创造了条件。
三、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及原因
1.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
1.1中美贸易摩擦的内容
(一)贸易失衡问题
中美贸易统计也许存在一些小差异,但贸易失衡迅速扩大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成为仅次于日本对美贸易的顺差国,进入21世纪后,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了最大的的贸易顺差国。美国将中美之间这种贸易失衡视为“中美经贸关系中的头等问题”,甚至有人想把这种问题政治化。2001年中国入世后,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较之前增长了一倍多,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也随着增加了。 (二)反倾销问题
反倾销摩擦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形式。随着中美双边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美国对中国输美产品实施反倾销也日益频繁。自1980年起,美国共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了100多项反倾销措施,涉及的产品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纺织、家电、家具等多种产品,涉及的金额也呈扩大趋势。现在,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对我国产品提起反倾销诉最多、力度最大的国家。
(三)中美农产品贸易之争问题
农产品贸易在中美经贸关系中一直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中美双边贸易摩擦的焦点之一。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美国农产品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30%,主要有粮食、大豆、棉花等。1999年4 月中美签订《农业合作协议》,解决了中国从美国进口柑橘、小麦及其检疫等问题,为中美农产品贸易拓宽了道路。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2002年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农产品总值为26.72亿美元。2003年头9个月,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总额已经高达25、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猛增了123%;而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仅为9.3亿美元,贸易顺差高达16.2亿美元。但是,美国在对中国其他产品出口至美國市场横加指责的时候,对其农产品贸易顺差却只字不提。为了保护国内农业和食品安全,根据世贸组织的有关条例,中国于2002年开始对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实施安全审查,影响到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结果农产品贸易被美方认为是“美国和中国之间特别有争论的问题”。虽然经过谈判双方最终就该问题达成协议,推迟安检条例的执行,简化有关申报和审批手续,但由于双方在农产品贸易问题上仍然存在较大的认知差异,中美农产品贸易争端的前景不容乐观。
(四)人民币汇率问题
自2002年底以来,国际上掀起了一场促使人民币升值的国际风波。这场风波不仅引发了国内外学界、政界的广泛讨论,而且也已演变成中国与美日等国的经济摩擦,成为了干扰正常的中美经贸关系的一大问题。在这场风波中,中国政府受到的促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加大,而美国正是这场风波的主导者。2006年3月,一个关于对华27.5%
惩罚性关税的议案刚宣布推迟表决,美参议院又抛出更具操作性的新议案,要求中国采取与“国际贸易体系相符”的货币政策,并获得布什政府支持。2006年以来,美国更是积极利用国际机构和多边场合增加对华压力,催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强监督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制度,推动七国财长会议点名要求中国增加汇率灵活性。2006年,中国出台一系列继续改革的措施,人民币汇率对市场反应更加明显,贸易加权汇率比去年同期上升10%。实际上,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失衡关系不大。据牛津经济预测机构预测,即使人民币升值25%,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总额也最多下降2%。
(五)知识产权问题
知识产权摩擦也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新内容。中美在知识产权领域屡起风波,知识产权、专利的外溢会影响到美国在对外贸易中的获益。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增强,美国在华利益涉及知识产权的份额日益增加。美国对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努力始终感到不满足,多次挥舞301条款,对我国进行制裁和指责。2005年,提出中国知识产权侵权程度达90%以上,给美国造成28亿~35亿美元的年损失,还将中国列入“重点观察国家”名单。其目的就是以知识产权为突破口,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改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问题。扩大美国在中国市场的占有份额。
2.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
2.1美方原因
(一)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即在出口贸易上推行自由化原则,在进口贸易上则坚持贸易保护主义,要求实行所谓的“公平贸易”。在这种政策的引导下,只要美国经济衰退或者美国国内产业竞争力下降,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就会抬头,从而引发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受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的经济连续下滑,失业率上升。虽然国内经济已出现好转的迹象,但经济复苏的前景依然充满着不确定性。而中国在入世后,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贸易大国。在这种情形下,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理所当然的,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就不断的砸向了中国,而中国就成为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如2002年的钢铁保障措施影响了中国每年3.7亿美元的钢铁出口;2003年对中国的彩电、家具、纺织品等商品实施反倾销调查或特保措施;2009年奥巴马政府对华实施的“中国轮胎特保案”等,都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典型表现。
(二).美国霸权主义的维持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日益强大,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发言权不断增强,并成为左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而中国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及“非西方文明”的特质决定在其强大后必然会与美国的全球利益发生冲突。因此,从全球战略考虑,美国并不希望看到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出现,并且希望永远维持世界经济的单极状态。美国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势必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既不愿意放弃中国市场,同时又惧怕中国的强大威胁到美国的全球利益。因此,美国对华采取既合作又打压的政策,在国际政治、经济、贸易等领域不断给中国设置各种障碍,试图阻碍中国发展,遏制和延缓中国的崛起。在这种政策下,中美贸易摩擦是不可避免的。
(三)美国对华的贸易歧视政策
美国在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时往往具有歧视性,主要体现在“非市场经济国家”运用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市场经济体制也已基本形成并逐渐趋于完善,然而仍有许多国家将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根据中美协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15年内美国仍可以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根据世贸组织的《反倾销协议》,对于从非市场经济国家进口的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时,用其国内价格进行比较可能是不适当的,而用替代国类似产品国内价格来比较。该替代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应当与该“非市场经济国家”相当。但在实践中,美国常选择经济发展水平比我国高出数倍的国家,甚至是发达国家作为替代国。这就导致了确定我国出口产品是否存在倾销行为时的价格标准过高,裁定的倾销幅度过大,征收的反倾销税税率过高。如2003年美国对华的“反倾销”调查力度,对中国的彩电、家具、纺织品等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或者实行配额限制,这是美国对华实行歧视性贸易政策的典型表现,也是引发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的重要原因。 (四)美国对高科技出口的管制政策
放宽高科技出口管制是缓解并减少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捷径。但美国处于政治目的,一直坚持对华出口管制,限制高技术产品出口。而中国的低工资使得中国的产品成本低价格低,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技术产品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美国科技发达,劳动生产率较高,在高新技术产品上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但是,美国对华却实行高新技术出口管制政策,这是影响其贸易平衡的关键。
(五)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与市场拓展之间的矛盾
当代,各国经济发展对市场,特别是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市场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可以预见,在今后的一段较长时期内,寻求和占领新的市场仍将是各种经济力量争夺的焦点。就中美贸易关系来讲,美国要求在资本、能源、通信、航空等领域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中国为保护某些国内的幼稚产业,还不能完全开放本国市场。所以在市场问题上中美之间的矛盾同样不可避免。
(六)跨国公司生产基地的转移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的势头,以及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涨,美国的跨国公司以及对美国出口的他国公司纷纷将生产基地转移到生产要素价格低廉的中国。并将产品的一部分或大部分返销到本国或其他国家,使得中国的出口猛增。
(七)其他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持续增强。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担心中国经济的日益强大会导致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动摇,因而制造所谓“中国威胁论”和“遏制中国论”;同时经常将贸易问题政治化,如对人民币汇率问题横加干涉,又如将贸易问题与人权问题、政治问题挂钩,力图用贸易迫使中方在政治问题和许多原则上对美国妥协。在制定贸易政策的时候,并不是把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作为目标,而更多的是考虑政治利益等诸多因素。中美贸易摩擦也与美国国内的政治需要及政治局势有关。在历届总统选战中,美国政客们经常为了自身利益集团的需要,在对华的政策问题上做文章。如为了获得产业阶层的选票,而找各种借口对中国的贸易发展制造障碍,挑起贸易争端等。
2.2中方原因
(一)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过大外贸依存度是反映一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指标,中国的外贸依存度由1978年的10%提高到了1990年的30%,到了2007年已经超过了70%。这个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开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外贸依存度的提高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问题。这也深刻地体现在中美贸易上。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美两国经济依存是严重不对等。
(二)中国企业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或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仅与发展中国家存在出口竞争,与发达国家也存在越来越多的竞争。同时,长期对出口产品进行出口补贴,导致对出口产品定价过低,因而经常被控倾销。另外,由于中国经济仍处在经济转型阶段,各种政策实施的透明度有待加强,特别是中国在许多外贸方面的数据统计远远落后于国际贸易发展的要求,加上中国国内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阻碍了中国政府全面履行世贸组织协议的进程。这也是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地重要因素。
四、贸易摩擦的对策分析
随着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提高,贸易摩擦也是中国经济实力增强的必然结果。针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和原因,外贸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减少或消除摩擦。谋取中美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达到“双赢”目的。
1.提高国家的经济地位。使中国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体,从而缩小中国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体制差异。这种差异的缩小可以使得信任程度增加和缩小美国对中国出口技术产品的控制范围,使中美贸易实现平衡,从而使中美贸易在进出口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健康发展。长期以来,西方很多国家并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他们一直认为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已越来越多地成为套在许多中国企业头上的“紧箍咒”。它不仅阻碍了中国企业更深更广地参与和融入到世界贸易和国际经济中去,而且导致中国出口企业在对外反倾销应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成为中国企业屡屡败诉的主要原因。
2.中国应该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对美国进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中国必须学会站在美国人的角度认识与思考中美之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美贸易政策和运作技巧。通过这种了解的增进,可以避免在对美国交往的过程中和处理贸易纠纷的过程中实行上述的不对症下药的问题。以使对美贸易政策与对策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3.采取国际上常用的贸易政策。诸如自动出口限制(voluntary export restrictions)等贸易政策措施。这种贸易政策的意义在于它可以起到对逆差国和进口国产生有效的安抚作用。同时,又把限制出口的主动权掌握在出口国手中。这样一来,中国可以有选择地对那些对中国经济造成损害较小的出口产品进行限制,这样既起到了安抚的作用,又减少了贸易摩擦的代价,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多边机制维护自身权益。作为WTO成员,中国应关注其他成员针对中国正常出口贸易的各类限制措施,并根据WTO相关规则消除中国出口面临的不合理限制。加快建立有效地贸易摩擦应对机制,按照WTO健全贸易救济措施和安全保障体系,并适當运用“二反一保”等公平贸易手段,有理、有利、有节地对贸易伙伴实施贸易救济,通过努力建立专门的贸易救济机构,建立中国贸易预警机制,健全中国自身的《反倾销法》、《保障措施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从而打破对方的进口限制,保护中国的对外贸易。
5.适时加大对美国的直接投资。中国在时机成熟的前提下,可以积极筹划组织对美国的直接投资。这样不仅可以避开贸易壁垒,大大减少贸易摩擦,而且通过投资设厂可以更有效地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中国企业的综合国际竞争能力。
五、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美贸易摩擦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中美两国间的贸易摩擦很可能是一个长期问题。为了减少中美贸易的摩擦。中国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同时要积极利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美国和中国分别作为世界的第一和第四大贸易国,虽然贸易摩擦不断,但从长远来看,两国间存在着巨大的共同利益,只要双方抱着积极务实的态度处理问题,加强沟通与协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中美贸易一定有更大地发展前景。(作者单位为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