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文本成就精彩课堂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690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细读”,即仔细地读,以独特的视角探寻文本中那些关键词语,那些令人怦然心动的细节,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仔细体会言语内在的精细微妙之处,细细品味作品的语言,揣摩细节,抓住结构,感悟文中的情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细读文本有多深,学生就能在课堂上走多远。全面有效地细读文本,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只有高屋建瓴地审视文本,深入浅出地挖掘文本,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切实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潜心细读,充分挖掘文本内涵,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果?
  一、斟酌字词,感受语言神韵
  细读是一种阅读态度,更是一种教学方法。文本细读的起点一定是文章的语言。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较低,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还需要从小处入手,在一字一句上下工夫,让学生把关键的字词放到文本特定的语境中体会。因此,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必须从字词入手,感受语言的神韵。例如,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师:“孤帆远影碧空尽”中“孤帆”是什么意思?生:单独的一条船。师:难道从黄鹤楼出发,只有一条船沿长江东下到扬州吗?生:不是,应该有许多航船。师:既然如此,难道是他的视线出了问题?生1:视线没有问题,作者在黄鹤楼上说明他视野极为开阔。生2:“碧空尽”说明天气好,能见度高得很。生3:“天际流”说明李白看得非常远,视线完全没问题。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那为什么明明是“千帆”,在诗人的眼中却成了“孤帆”?生1:因为除了那片帆影,其他人作者都不关心,又怎会注视?生2:因为此时李白的眼中只有孟浩然,所以眼前的“千帆”聚焦为心中的“孤帆”。生3:“孤帆”更看出李白与孟浩然深厚的情谊以及此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我不由得竖起大拇指,理解得太深刻了,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读读这首诗……这样的细读是精彩的,学生的感受值得珍视,只有让学生在“读”中走进文本,用心灵在字词间慢慢行走,才能体验文本语言的神韵。
  二、揣摩细节,领会文本内涵
  细读文本,除了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推敲,某些细节也是值得发掘的点。作为老师,要让学生学会关注细节。如果教师能有效挖掘细节,那将会成为精彩课堂最亮的閃光点。例如,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抱母亲》一课,师: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最能打动你?学生认真默读课文,此时课堂上只有孩子们热烈的思考。不一会儿,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生1:“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这段话让我感动,让我感受到母亲的伟大。师:为什么呢?生1:因为母亲挑着担子“翻山越岭”,“年复一年”太辛苦了,更重要的是我们长大后,母亲还是不让我们挑,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师:你有一颗善于感悟的心。生2:“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让我感动,“我”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让母亲流泪。母亲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却从未想过回报,只有母爱才这么无私。我微笑地看着大家:真了不起!文中抱母亲的动作只是表象,是情感的触发点。母亲流泪不是因为动作本身,而完全是因为内心的激动、欣慰、幸福,这些情感全都化作两行热泪。至此,学生完全读懂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由此,我再让学生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母爱的伟大。我想:给学生创造细读的空間,用心揣摩细节,就能挖掘出思维的潜力,深刻领会文本内涵的同时深化了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抓住结构,品味精妙构思
  教育家叶圣陶曾讲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文本细读,不能仅抓住只言片语,这样会造成对文本的曲解或误读。有条理的文本细读,结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要点。只有把握文章结构的特点,才能品味出作者的匠心独运、精妙构思。例如,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师: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说明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生:音乐摇篮、音乐生活、离不开音乐、音乐建筑四方面。师:回答完整,那你知道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生异口同声回答:总分。师:那么这几个方面的顺序可以调换吗?生1:可以,分述方面可以调换顺序。生2:不可以,这几个方面是一环扣一环的,不可以打乱顺序。生3:不可以,正因为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那里的人们才会那么爱音乐,到处都离不开音乐,也才会有那么多的音乐建筑。师:真棒!你不但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还特别会思考。其他同学都投来佩服的目光。此时,教师进一步追问:总分结构的几个方面都不能打乱顺序吗?学生听了老师的问题后,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是否能打乱要看文章的具体情况,有些可以,有些不可以……至此,教师无需多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已经透彻如镜,而且可以推此及彼,掌握方法。细读的过程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更高的宏观认识,在了解谋篇布局的基础上,品味出构思的精妙,明白作者在表达上的目的、意图。
  我想,文本细读就是逐字逐句地摸索文章思路,就是慢走细赏邂逅精彩。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关注细节,给予学生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让学生由浅入深,披文入境,于文字间慢步,收获精彩!这样一路细读下来,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课堂阅读效果,最终定会让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
  编辑 任 壮
其他文献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第一小学)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普遍怕写作,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通过真实的情境体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小组间成员的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树立写作信心,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写作;情境;观察  四年级下学期第一篇习作就是写“景”。每当学生遇到写景的文章就紧锁双眉,主要因为很多时候他们所参观的“景点”都是走马观花,即使是每天都经过的
摘 要:小学阶段基础很重要,如何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使得学生在高年级解题中应用方程的思维,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提出自己的思考,希望抛砖引玉。  关键词:小学数学;方程思想;渗透  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对于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习方程的价值在于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代数的方法思考问题,也就是培养
语文学习的本质是人本与文本的碰撞,若能透视文本生命图系和作者构思的契合,并与读者心灵感应,就能触发审美的共鸣,让语文学习在课堂中呈现勃勃生机,彻底改革语文读本在学生眼里的“冷硬面孔”,而变得娇美可爱、活力四射。我认为生态语文应该是充满生机的语文,也应该是彰显生命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留白”,让学生学好语文?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呢?今天我将从导入时留白、重难点处留白、故事结尾时留白三个
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31课《给予树》,本组课文的主题是:爱的奉献。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讲述故事的经过,课文主要写了在圣诞节前夕金吉娅把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陌生的小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善良的品质。  在进行教学时,我抓住“给予”这一中心词,把教材当作例子来教,让学生在“聽说读写”的语文活动中,充分感受这棵“给予树”带来的魅力。  一、解题入课知“给
上个学期,县教育局向我们传达了“两个为主 四个深度”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都积极地参与到相关小课题的研究中来。结合上学期末初步的教学尝试,我静下心来仔细地想了想关于二年级语文学科,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如何开展“以学为主 以练为主 深度自学 深度讨论 深度交流 深度展示”。  结合教学实情、孩子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结合学校教学计划和前两天集体备课要求,我进行了以下思考:  一、科学合理地分
摘 要:量感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尤其是在生活中的运用,常常比数学上的精准计算更重要,应用也更广泛。而量感的建立也成为计量单位教学中的难点。要让学生攻克这个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思量如何提升学生对计量单位实际意义的感知,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建立量感?应从每一个活动、每一个细节做起。  关键词:量感;面积单位;教学实践  下面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单位”一课为例,说一说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量
摘 要: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一个提升学生学习力很好的策略。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一课教学为例,论述了在课堂教学的导入、探究、应用、反思各环节中适时、适度地渗透化归思想,应用拼组、割补、生活问题数学化、直观化、极限化等各种化归方法化生为熟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将化归思想方法应用于后续的学习与生活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关键词:化归思想;
摘 要:学校文化建设绝不能是凭空而起的海市蜃楼,需要长期的实践、思考与沉淀,是在长年累月的办学历程中悄然融入学校骨髓里的精神元素。我校从教育的本位出发,进行学校文化的特色思考、散点梳理、体系构筑与领域支撑,以期达成“教育为人的发展服务,为人的生命奠基”的教育理想。  关键词:生命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思考  学校文化是指校园物理环境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意蕴和全体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并
摘 要:新课改的基本思路就在于转变认识,对于技能与知识的传递给予更多重视。面对新的形势,师生应当紧密结合情感态度、教学方法与课堂过程、价值观等多项目标,在此前提下构建双向性的互动模式。在具体进行教学目标确定时,一要遵照以学定教,要关注学生怎样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二要做到为学设教,关注“全体”,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学定教;高效课堂  《搭石》这篇课文具有优美的意境,语
摘 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学生受益一生的行为。在阅读中,学生不仅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还可以从中感悟出人生的哲理。当然,仅仅局限于课内的阅读,其作用是微不足道的。要想发挥阅读的巨大作用,必须要由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简略论述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些指导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