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文化建设绝不能是凭空而起的海市蜃楼,需要长期的实践、思考与沉淀,是在长年累月的办学历程中悄然融入学校骨髓里的精神元素。我校从教育的本位出发,进行学校文化的特色思考、散点梳理、体系构筑与领域支撑,以期达成“教育为人的发展服务,为人的生命奠基”的教育理想。
关键词:生命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思考
学校文化是指校园物理环境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意蕴和全体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并为大家认同和共同遵守的价值观、行为准则、行为模式的总和。学校文化建设绝不能是凭空而起的海市蜃楼,不能一蹴即成,而需长期的实践、思考与沉淀,是在长年累月的办学历程中悄然融入学校骨髓里的精神元素。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学校文化,现就我校学校文化建设构想梳理如下:
一、办学“理念”的特色思考
学校特色的创建可以文化传承、地域特点、教育资源、师生情感等因素作为全面考量的基础,但核心取向只有一点,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因学生而发生,孩子们是教育的原点与归宿,没有关注学生、顺应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教育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是教育者一厢情愿的伪教育。作为教育者,要经常追问自己:“我们要培养怎样的人?我们要办怎样的学校?”
冥思苦想中,我们追根溯源,回到教育的本位——为人的发展服务,为成就有尊严、有幸福感的生命奠基。本着这种质朴的“从生命中来,到生命中去”的教育认知,我校将办学理念定位为“尊重生命,静待花开”。“尊重生命”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因生命而发生,只有尊重生命、善待生命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意义;而“静待花开”则是一种教育的心态,不是漫不经心地随意处之,倡导的是直面生命的差异、成长的规律,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
二、原有“文化”的散点梳理
有了办学理念这一基石,要架构起完整的学校文化体系,支撑点在哪呢?我们统整学校原有积淀,理顺脉络——(1)人文管理:故宫小学校园中所弥漫的和睦气质是一直为他人所称颂的,多年来我们传承与发扬这一风气,将“人文”管理走向深入,根植师生心田。(2)生态课堂:学校参与的“生本课堂”“新基础教育”研究都是基于生命教育理论下的,直面与呼唤生命成长的研究范畴,这样的课堂我们将之定位为“生态”课堂。(3)校本课程:“鱼”文化是我校综合校本课程,直接彰显学校“生命教育”的主旨;而“经典诵读”的校本课程更是历经久远,同样成为滋补学生生命成长的营养。(4)三生德育:学校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与个性培养,“四季主题教育活动”“精彩星期二”学生社团活动、家校社“绿营团”致力于教育合力的凝聚,校园内外的活动均能立足学生成长,从孩子的生活、生存、生长三方面的发展,进行策划、思考与实践。(5)海趣环境:我们将特色理念物化为“海韵堂”“鱼文化长廊”“鱼趣园”“小鱼儿拾物园”等景观,成为孩子们耳濡目染的精神图腾。
三、“文化”体系的综合构筑
学校特色理念以“生命教育”为核心,学校文化该指向何处?上述的“人文管理”“生态课堂”“三生德育”只是零碎的,如何科学、整体、发展性地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一种什么样的学校文化为载体加以蔓延与传播呢?
觉醒:一直以来,故宫学校默默践行着自己的特色发展——朝着更适合于本校实际、更适合于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的培养方向发展。但在理论凝练与顶层设计方面,一直彷徨于载体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诊断与专家咨询,我们回扣原有的基础——“鱼”文化更契合“生命教育”的主旨,更贴近儿童的天性,更迎合厦门独特的地域特点。由物态的“鱼”到物化的“鱼”,再延伸到物种的生存、繁衍,延伸到生存环境的探究,生存文化的追寻,乃至整个大生态圈,也就是大自然这个大生命场的关注与热爱,这就是对生命最宽泛、最广博的尊重与致敬。
碰撞:一段匆匆的学习梳理、自我思量、行政商榷、教师交锋,粗粗理出我校文化构建的行动路线:从物化的“鱼”身上提炼出相应的精神元素,结合我校的育人追求,形成培养目标;再将育人目标细化到学校各个领域(管理、教学、德育、氛围等),呈放射状辐射与浸润,形成核心一致的领域文化,这样才能全方位地建构出学校文化的整体雏形与框架。
浅思:
1.“鱼”文化的精神要素是什么呢?
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交流,我们拧出几个关键词,既符合“鱼”的个性,又切合学校的育人追求:
自由:活泼、乐观、自信、开放;
友善:善良、包容、爱己、爱他;
协作:团结、互助、协调、合作;
进取:勇敢、向上、拼搏、创新。
2.基于“生命”教育、“鱼”文化的校训又该是什么?
集合我们的育人目标与办学理念,將校训初定为:“志存高远·海阔天空”,即胸怀高远志向,畅游海阔天空。如鱼儿般自由、奔放、勇敢、进取,放逐理想,乘风破浪!
四、领域撑起“文化”四角
有了这样的商榷與定位,学校各领域要怎样统整与构建,才能真正撑起学校文化这四角的天?我们有如下思考:
(一)精神文化统领
文化宗旨:生命教育·鱼文化
办学理念:尊重生命·静待花开
育人目标:自由·友善·协作·进取
校训:志存高远·海阔天空
(二)管理文化构建
我们始终认为:管理即服务。管理,就是做“人”的工作,化“人”的灵魂,促“人”的发展。管理,要做到“事中有人,眼中有人,心中有人”。
1.制度化管理——规范“人”
为激活学校管理运转机制,保障各领域研究能有序、有效、高质开展,我们将重新梳理学校现存制度,从分析、研究入手,修改或取消、合并某些具体制度,并补充必要的新制度,在明晰制度的功能和对象的基础上,整体重建学校制度,规整章程,规范管理,发挥管理与引导、自律与他律、保障教师的权益和提供发展的空间。 2.扁平化管理——贴近“人”
学校将从“三级管理”层级制逐步实现管理的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学校中层及教研组、年段组的管理效能,权限下放,实行“三给三要”政策:即给权力,给政策,给扶持;要团结,要行动,要变化。中层领导分配至各年级辅助组长们开展常规工作,两月一次召开行政扩大会议,组长、段长共谋学校教育,认真聆听来自基层的声音。同时,注重优化教育运行机制,由控制转向服务,由规定转向引导,学校的办学决策也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由零散随机型向整体系统型转变,重心下移,广纳良言,让教师意愿成为学校追求,让学校目标成为教师方向。
3.人文化管理——温暖“人”
故宫学校是个温暖的“家”,这是长年弥漫沉积下的特有风气。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温馨家园的打造,让踏入学校的新教师到走出学校的老教师,都能感受到学校一如既往的柔情与关爱。做好“青年教师关爱工程”“温情团队点赞行动”“退休教师暖心系列”“健康工会身心理疗”等,将“个体优秀”延伸至“群体卓越”,将“团队和谐”伸展到“个体幸福”,极力渲染出“工作着、生活着、行走着、快乐着”的良好工作氛围。
4.竞争化管理——激励“人”
业务成长是教师个体发展最迫切的需求,我校将继续以“四格”教师梯队培养为抓手,以课题研究为依托,打磨“青”师,雕琢“中”师,凸显“名”师,提升“老”师,创设“春华杯教学比武”“秋实杯岗位练兵”展示平台,分步骤、分层次开展教育科研探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让四格教师形成四个梯队,展示不同风貌、不同活力、不同效能,共同迸发出对教育的挚爱与赤诚。
(三)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显性展示,无不反映出我们的教育价值观。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氛围,会使人产生一种向上的激情,我们将从两个维度打造校园物质文化:
1.整体打造“新”文化
整体打造蕴含“尊重生命,静待花开”办学理念的校园文化,校徽的重新凝练、成长门的塑造、文化廊道的建设、生命·运动群雕、寓教于乐区域等外围空间打造,彰显出“文以载道”的教育理念。“让每一面墙会说话”是我们对校园文化墙的构思源点,我们将本着“高品位、艺术化”的原则,对学校的墙壁进行文化着装——修得养正、五育和谐、勤学善思的文化氛围熏陶,蕴含着我们的生命因教学而蓬勃,因创新而精彩的愿景;空中垂直绿化、智能式灌溉系统、书香阅读角及教师休闲吧的规划设计,“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布局错落有致,疏密相间,暗喻我们充分尊重个体,孩子和谐发展、全面发展。
2.信息服务“新”文化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校园信息进行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我们在白板进教室、WIFI全面覆盖、录播室全面开放使用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校园网络建设力度,紧跟“互联网 ”时代的脚步,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网便捷的功效,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逐步实现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的数字化,以拓展现代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逐渐实现教育过程信息化。
(四)行为文化协同
行为文化是落实学校核心文化的行动表征,我们从课堂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几方面加以解读与贯彻。
1.课堂文化:生态滋养
我们将在原有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依托“课型研究”(即从“点状”的一节课研究到“结构序列”的一类课研究),努力在“还时间”“还空间”“还工具”“还提问权”“还评议权”的“五还”中,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敢于思考、敢于质疑、敢于表达、敢于解疑,学会学习、学会团结、学会分工、学会协作,培养学生确立目标,勇于实践、积极进取的求知品质。
(1)形成“重心下移,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学新常态(教师状态)。A.课堂组织从封闭控制转换为开放教学。B.过程指导从静态平铺转换为动态上升。C.教学评价从重视结果转换为重视过程。
(2)培育“儿童立场,生命成长”的课堂学习新常规(学生状态)。随着“知识课堂”逐步走向追求生命教育的“生态课堂”,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原来的一些学习常规将跟不上新课堂的节奏,必须建立新的学生学习常规,变被动控制的学习为自我控制的主动学习。
2.教师文化:生命自觉
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是一个好的“文化场”,“场”的力量既能凝聚智慧,又能约束行为,更能使教师从中感受自我价值,产生自我追求,实现自我超越。行走在教育征程中,我们力图打造一支“乐群、奋进、活力、勇敢”的新团队。
乐群——引领共同追求:用共同的目标来统一思想,凝聚团队,激发斗志,使团队获得精神上的共鸣和价值观的同化,从而培育“见和同解、意和同悦”的团队文化,成为引领共同事业追求的强大动力。奋进——凝聚共创意识:倡导“工作即研究,成长即幸福”的生命体悟,通过课题研究、校本研修、实务锻炼、平台搭构等途径,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及综合素养,塑造一支师德良好、业务精专、务实勤恳的骨干队伍。活力——改变生存状态:从生命发展的视角认真审视、研究学校教师的生存方式与文化需求、精神归属,为教师成就生命价值搭台,让高雅、健康、活力成为学校生活的主流。勇敢——带来发展动力:伴随日常的研究,引领教师养成勇于变革、敢为人先、踏实研究的工作作风,形成反思、重建、总结、内化、提升的工作方式。
3.学生文化:拔节生长
教育应贴近学生生活,迎合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发展,我们将以班级建设、文化建设、活动建设为抓手,培育“阳光少年”。
(1)“我们的集体我的家”团队文化,系列串联:我们的班级我参与;我们的荣光我争取;我们的中队我做主;我们的特色我創造。
(2)“我们的活动我体验”活动文化,节点带动:践行生命教育,有计划地开展实践体验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人发展。
(3)“我们的社区实践场”社区文化,爱心反哺:充分运用社区、社会资源,融通教育合力,让社区成为学生反哺社会、爱心服务的场所,关注社会动态,关心身边的人,培育有爱有情有义的故宫学子。
(4)“我们的家长新能量”家长资源文化,点滴推进:重组学校、年段、班级各级家委会,有效整合优秀教育资源,家校联盟,共谋教育大计,让学校成为学生、教师、家长共同的港湾。
文化的凝练原为目标的落地,文化的升腾召显理念的价值。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校将秉承教育理想的坚持与执着,行走在“鱼”文化的路上,尊重生命,期盼着怦然花开的一刻!
参考文献:
[1]梁景線.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学校文化建设实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2]王春勤,陈珺.浅谈基于生命教育理念下主题性校园文化的构建[J].师资建设,2016(7):82-83.
编辑 司 楠
关键词:生命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思考
学校文化是指校园物理环境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意蕴和全体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并为大家认同和共同遵守的价值观、行为准则、行为模式的总和。学校文化建设绝不能是凭空而起的海市蜃楼,不能一蹴即成,而需长期的实践、思考与沉淀,是在长年累月的办学历程中悄然融入学校骨髓里的精神元素。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学校文化,现就我校学校文化建设构想梳理如下:
一、办学“理念”的特色思考
学校特色的创建可以文化传承、地域特点、教育资源、师生情感等因素作为全面考量的基础,但核心取向只有一点,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因学生而发生,孩子们是教育的原点与归宿,没有关注学生、顺应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教育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是教育者一厢情愿的伪教育。作为教育者,要经常追问自己:“我们要培养怎样的人?我们要办怎样的学校?”
冥思苦想中,我们追根溯源,回到教育的本位——为人的发展服务,为成就有尊严、有幸福感的生命奠基。本着这种质朴的“从生命中来,到生命中去”的教育认知,我校将办学理念定位为“尊重生命,静待花开”。“尊重生命”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因生命而发生,只有尊重生命、善待生命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意义;而“静待花开”则是一种教育的心态,不是漫不经心地随意处之,倡导的是直面生命的差异、成长的规律,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
二、原有“文化”的散点梳理
有了办学理念这一基石,要架构起完整的学校文化体系,支撑点在哪呢?我们统整学校原有积淀,理顺脉络——(1)人文管理:故宫小学校园中所弥漫的和睦气质是一直为他人所称颂的,多年来我们传承与发扬这一风气,将“人文”管理走向深入,根植师生心田。(2)生态课堂:学校参与的“生本课堂”“新基础教育”研究都是基于生命教育理论下的,直面与呼唤生命成长的研究范畴,这样的课堂我们将之定位为“生态”课堂。(3)校本课程:“鱼”文化是我校综合校本课程,直接彰显学校“生命教育”的主旨;而“经典诵读”的校本课程更是历经久远,同样成为滋补学生生命成长的营养。(4)三生德育:学校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与个性培养,“四季主题教育活动”“精彩星期二”学生社团活动、家校社“绿营团”致力于教育合力的凝聚,校园内外的活动均能立足学生成长,从孩子的生活、生存、生长三方面的发展,进行策划、思考与实践。(5)海趣环境:我们将特色理念物化为“海韵堂”“鱼文化长廊”“鱼趣园”“小鱼儿拾物园”等景观,成为孩子们耳濡目染的精神图腾。
三、“文化”体系的综合构筑
学校特色理念以“生命教育”为核心,学校文化该指向何处?上述的“人文管理”“生态课堂”“三生德育”只是零碎的,如何科学、整体、发展性地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一种什么样的学校文化为载体加以蔓延与传播呢?
觉醒:一直以来,故宫学校默默践行着自己的特色发展——朝着更适合于本校实际、更适合于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的培养方向发展。但在理论凝练与顶层设计方面,一直彷徨于载体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诊断与专家咨询,我们回扣原有的基础——“鱼”文化更契合“生命教育”的主旨,更贴近儿童的天性,更迎合厦门独特的地域特点。由物态的“鱼”到物化的“鱼”,再延伸到物种的生存、繁衍,延伸到生存环境的探究,生存文化的追寻,乃至整个大生态圈,也就是大自然这个大生命场的关注与热爱,这就是对生命最宽泛、最广博的尊重与致敬。
碰撞:一段匆匆的学习梳理、自我思量、行政商榷、教师交锋,粗粗理出我校文化构建的行动路线:从物化的“鱼”身上提炼出相应的精神元素,结合我校的育人追求,形成培养目标;再将育人目标细化到学校各个领域(管理、教学、德育、氛围等),呈放射状辐射与浸润,形成核心一致的领域文化,这样才能全方位地建构出学校文化的整体雏形与框架。
浅思:
1.“鱼”文化的精神要素是什么呢?
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交流,我们拧出几个关键词,既符合“鱼”的个性,又切合学校的育人追求:
自由:活泼、乐观、自信、开放;
友善:善良、包容、爱己、爱他;
协作:团结、互助、协调、合作;
进取:勇敢、向上、拼搏、创新。
2.基于“生命”教育、“鱼”文化的校训又该是什么?
集合我们的育人目标与办学理念,將校训初定为:“志存高远·海阔天空”,即胸怀高远志向,畅游海阔天空。如鱼儿般自由、奔放、勇敢、进取,放逐理想,乘风破浪!
四、领域撑起“文化”四角
有了这样的商榷與定位,学校各领域要怎样统整与构建,才能真正撑起学校文化这四角的天?我们有如下思考:
(一)精神文化统领
文化宗旨:生命教育·鱼文化
办学理念:尊重生命·静待花开
育人目标:自由·友善·协作·进取
校训:志存高远·海阔天空
(二)管理文化构建
我们始终认为:管理即服务。管理,就是做“人”的工作,化“人”的灵魂,促“人”的发展。管理,要做到“事中有人,眼中有人,心中有人”。
1.制度化管理——规范“人”
为激活学校管理运转机制,保障各领域研究能有序、有效、高质开展,我们将重新梳理学校现存制度,从分析、研究入手,修改或取消、合并某些具体制度,并补充必要的新制度,在明晰制度的功能和对象的基础上,整体重建学校制度,规整章程,规范管理,发挥管理与引导、自律与他律、保障教师的权益和提供发展的空间。 2.扁平化管理——贴近“人”
学校将从“三级管理”层级制逐步实现管理的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学校中层及教研组、年段组的管理效能,权限下放,实行“三给三要”政策:即给权力,给政策,给扶持;要团结,要行动,要变化。中层领导分配至各年级辅助组长们开展常规工作,两月一次召开行政扩大会议,组长、段长共谋学校教育,认真聆听来自基层的声音。同时,注重优化教育运行机制,由控制转向服务,由规定转向引导,学校的办学决策也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由零散随机型向整体系统型转变,重心下移,广纳良言,让教师意愿成为学校追求,让学校目标成为教师方向。
3.人文化管理——温暖“人”
故宫学校是个温暖的“家”,这是长年弥漫沉积下的特有风气。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温馨家园的打造,让踏入学校的新教师到走出学校的老教师,都能感受到学校一如既往的柔情与关爱。做好“青年教师关爱工程”“温情团队点赞行动”“退休教师暖心系列”“健康工会身心理疗”等,将“个体优秀”延伸至“群体卓越”,将“团队和谐”伸展到“个体幸福”,极力渲染出“工作着、生活着、行走着、快乐着”的良好工作氛围。
4.竞争化管理——激励“人”
业务成长是教师个体发展最迫切的需求,我校将继续以“四格”教师梯队培养为抓手,以课题研究为依托,打磨“青”师,雕琢“中”师,凸显“名”师,提升“老”师,创设“春华杯教学比武”“秋实杯岗位练兵”展示平台,分步骤、分层次开展教育科研探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让四格教师形成四个梯队,展示不同风貌、不同活力、不同效能,共同迸发出对教育的挚爱与赤诚。
(三)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显性展示,无不反映出我们的教育价值观。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氛围,会使人产生一种向上的激情,我们将从两个维度打造校园物质文化:
1.整体打造“新”文化
整体打造蕴含“尊重生命,静待花开”办学理念的校园文化,校徽的重新凝练、成长门的塑造、文化廊道的建设、生命·运动群雕、寓教于乐区域等外围空间打造,彰显出“文以载道”的教育理念。“让每一面墙会说话”是我们对校园文化墙的构思源点,我们将本着“高品位、艺术化”的原则,对学校的墙壁进行文化着装——修得养正、五育和谐、勤学善思的文化氛围熏陶,蕴含着我们的生命因教学而蓬勃,因创新而精彩的愿景;空中垂直绿化、智能式灌溉系统、书香阅读角及教师休闲吧的规划设计,“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布局错落有致,疏密相间,暗喻我们充分尊重个体,孩子和谐发展、全面发展。
2.信息服务“新”文化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校园信息进行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我们在白板进教室、WIFI全面覆盖、录播室全面开放使用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校园网络建设力度,紧跟“互联网 ”时代的脚步,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网便捷的功效,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逐步实现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的数字化,以拓展现代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逐渐实现教育过程信息化。
(四)行为文化协同
行为文化是落实学校核心文化的行动表征,我们从课堂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几方面加以解读与贯彻。
1.课堂文化:生态滋养
我们将在原有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依托“课型研究”(即从“点状”的一节课研究到“结构序列”的一类课研究),努力在“还时间”“还空间”“还工具”“还提问权”“还评议权”的“五还”中,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敢于思考、敢于质疑、敢于表达、敢于解疑,学会学习、学会团结、学会分工、学会协作,培养学生确立目标,勇于实践、积极进取的求知品质。
(1)形成“重心下移,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学新常态(教师状态)。A.课堂组织从封闭控制转换为开放教学。B.过程指导从静态平铺转换为动态上升。C.教学评价从重视结果转换为重视过程。
(2)培育“儿童立场,生命成长”的课堂学习新常规(学生状态)。随着“知识课堂”逐步走向追求生命教育的“生态课堂”,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原来的一些学习常规将跟不上新课堂的节奏,必须建立新的学生学习常规,变被动控制的学习为自我控制的主动学习。
2.教师文化:生命自觉
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是一个好的“文化场”,“场”的力量既能凝聚智慧,又能约束行为,更能使教师从中感受自我价值,产生自我追求,实现自我超越。行走在教育征程中,我们力图打造一支“乐群、奋进、活力、勇敢”的新团队。
乐群——引领共同追求:用共同的目标来统一思想,凝聚团队,激发斗志,使团队获得精神上的共鸣和价值观的同化,从而培育“见和同解、意和同悦”的团队文化,成为引领共同事业追求的强大动力。奋进——凝聚共创意识:倡导“工作即研究,成长即幸福”的生命体悟,通过课题研究、校本研修、实务锻炼、平台搭构等途径,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及综合素养,塑造一支师德良好、业务精专、务实勤恳的骨干队伍。活力——改变生存状态:从生命发展的视角认真审视、研究学校教师的生存方式与文化需求、精神归属,为教师成就生命价值搭台,让高雅、健康、活力成为学校生活的主流。勇敢——带来发展动力:伴随日常的研究,引领教师养成勇于变革、敢为人先、踏实研究的工作作风,形成反思、重建、总结、内化、提升的工作方式。
3.学生文化:拔节生长
教育应贴近学生生活,迎合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发展,我们将以班级建设、文化建设、活动建设为抓手,培育“阳光少年”。
(1)“我们的集体我的家”团队文化,系列串联:我们的班级我参与;我们的荣光我争取;我们的中队我做主;我们的特色我創造。
(2)“我们的活动我体验”活动文化,节点带动:践行生命教育,有计划地开展实践体验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人发展。
(3)“我们的社区实践场”社区文化,爱心反哺:充分运用社区、社会资源,融通教育合力,让社区成为学生反哺社会、爱心服务的场所,关注社会动态,关心身边的人,培育有爱有情有义的故宫学子。
(4)“我们的家长新能量”家长资源文化,点滴推进:重组学校、年段、班级各级家委会,有效整合优秀教育资源,家校联盟,共谋教育大计,让学校成为学生、教师、家长共同的港湾。
文化的凝练原为目标的落地,文化的升腾召显理念的价值。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校将秉承教育理想的坚持与执着,行走在“鱼”文化的路上,尊重生命,期盼着怦然花开的一刻!
参考文献:
[1]梁景線.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学校文化建设实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2]王春勤,陈珺.浅谈基于生命教育理念下主题性校园文化的构建[J].师资建设,2016(7):82-83.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