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61-6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用多种方法求平面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指一指、摸一摸、描一描的过程,掌握量、围、滚、算等方法,探索平面图形的周长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际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三角形及四边形纸片、一元硬币、线、一根细铁丝、软尺、活动记录表。
学生准备:每名学生直尺一把、水彩笔一支。
一、创设情境,感知周长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海宝带来了三个动画,请你欣赏(课件演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边说边指)
生1:海宝沿着游泳池池口边线绕了一周:
生2:火车模型绕轨道边线跑了一周:
生3:小蚂蚁沿着一片树叶叶边线爬行一周,
师: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跑了一周边线的长(师板书:一周边线的长),
[评析]呈现三个动画,增强了感性材料,创造性地把对边线的认识融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学生指一指边线,初步渗透一周边线的长,让学生感知周长。
二、提供实例,认识周长
(一)物体表面的周长
师:其实生活中物体的表面也有边线,我们可以去摸一摸,
(1)师:示范摸数学书封面一周的边线,提问:老师是怎样摸的?
生:从起点出发沿着边线再回到起点,
(2)师:你能像老师这样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吗?
生:学生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3)师:你还能摸一摸其他物体某个面一周的边线吗?(学生举例摸边线)
师:如果把刚才摸的这些面画在纸上还能得到下面这样的图形吗?(课件出示下图)
(二)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周长
1.描一描
(1)师:请你选两个喜欢的图形用彩笔描出它的边线。(学生描边线:图略)
(2)师:你是怎样描的?
生:从起点出发沿着图形边线再回到起点。
2.从实物的表面中抽象出平面图形
师:刚才你们描出的一周边线就围成了这样的平面图形(课件演示:从实物的表面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围成的平面图形。
(三)概括周长的含义
师:我们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描一描,一起感受了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
1.概括
师:“一周边线的长”谁能给它起个名字?
生:叫周长(师板书课题:认识周长)
师:你是怎样理解周长的?
生: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师:围成是什么意思?
生:围了一圈成了封闭的图形。
师:请观察现在围成了吗?(师用一段细铁丝,在黑板上演示从没有围成到围成的过程。)
生:围成了。
师:以数学书封面为例,我们把数学书封面一周边线的长就叫做数学书封面的周长,请你举例说说它们的周长是什么?
生l:课桌面一周边线的长是课桌面的周长。
生2:黑板面一周边线的长是黑板面的周长。
……(学生独立边指边说)
2.练习
师:你能找到下列平面图形的周长吗?
生1: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
生2:梯形四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
生3:第三个图形不是封闭的,没有周长。
师:怎样的图形才能有周长?
生:封闭的平面图形才有周长。
师:出示三角形纸片、一元硬币,猜一猜谁的周长较长?
生:三角形纸片周长较长。
师:再出示三角形纸片、四边形纸片,谁的周长最长?
生:四边形纸片周长最长。
师:究竟谁的周长最长,有什么好的方法验证?
生:测量。
评析通过摸一摸、描一描、猜一猜的活动,从认识物体表面的边线,再到抽象出的围成的平面图形的边线。分两层让学生充分感知一周边线的长,学生经历了周长概念形成的过程,运用细铁丝直观动态演示“围成”,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深刻理解周长含义的本质。
三、合作探究,测量周长
师:出示小组研究要求与问题。
(1)四人一组,每个组测量一项。
(2)用什么方法测量?
(3)你们组怎样分工?
生:讨论后测量,填写记录表,
(学生测量后汇报交流)
生l:分别量出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再相加,周长是23厘米(师板书:量)。
生2:分别量出四边形四条边的长,再相加,周长是24厘米。
生3:一元硬币先用线绕硬币围一圈,再把线拉直放在尺子上测出周长大约是8厘米。(学生演示同的测量方法,师板书:围)
师:一元硬币有不同的测量方法吗?
生:可以把硬币做个记号,放在尺子上从一个刻度起滚一周,尺子上这两个刻度间的长度就是硬币的周长,(学生演示“滚”的测量方法,师板书:滚)
师: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一元硬币的周长?
生:一元硬币的边线是曲线。
师:把曲线拉直测量,就是化曲为直(板书:化曲为直),你现在知道谁的周长最长?
生:四边形周长最长。
师:用围的方法还可以测出哪些图形的周长?
生:树叶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师课件演示树叶的测量方法)
师:你学会了哪些测量周长的方法?
生:先量、围、滚,然后再算。
师:在什么情况下用量、围、滚的方法?
生:直的边就量;不规则图形就围;圆的还可以用滚的方法测量。
师:看来测量周长要根据形状的不同,灵活地选用合适的测量方法。
[评析]在学生初步理解周长之后,通过观察、猜测,感受到周长是有长有短的,小组合作进行测量验证,使得操作具有指向性,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测量周长,围、滚的方法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四、练习巩固,深化周长
1.算一算(单位:厘米):
师: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周长吗?
生1:5+5+6=16(厘米),5×2+6=16(厘米)
生2:3+3+3=9(厘米),3×3=9(厘米)
生3:3+3+4+4=14(厘米),3×2+4×2=14(厘米)。
师:为什么算法不同,结果一样?
生:分别都表示围成图形的几条线段的和。
2.估一估
师:请估一估自己的头围大约是多少厘米?(学生估算后汇报)
生1:我的头围是49厘米。
生2:我的头围是53厘米。
生3:我的头围是60厘米。
师:出示一顶小红帽,估一估谁戴合适?(请头围大、中、小三名学生上来试戴)
生:李红戴合适。
师:如果李红现在要买帽子,应该买头围是多少厘米的帽子?
生:头同是53厘米的。
师:既然李红戴合适,我就把这顶小红帽送给她。(学生鼓掌)
生:谢谢老师。
3.比一比
师:蚂蚁哥哥和蚂蚁妹妹在长方形上做爬行游戏,蚂蚁哥哥沿着上面区域爬行一周:蚂蚁妹妹沿着下面区域爬行一周,准的线路最长?(课件演示爬行过程)
生:线路一样长。
师:为什么?
生:蚂蚁哥哥、妹妹分别走了一条长边和一条短边,中间曲线是公共部分。
师:你们用周长知识,解决了蚂蚁哥哥、妹妹的纷争,可见周长的作用真大!
4.变一变
师:用一根细铁丝围成不规则图形,弯曲铁丝将图形不断变化,请观察:什么在变?什么没有变?
生:图形的形状在变,图形的周长不变。
师:说明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化。
[评析]通过算一算平面图形的周长,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在估一估中测量头围,培养学生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意识:在比一比中培养学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变一变中让学生掌握周长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五、结合生活,欣赏周长
师:生活中处处都有周长,只要我们学会在观察中思考,就一定会发现更多“周長”的奥秘!请欣赏(课件展示:花坛、跑道、杯子、双人冰上运动等图)。
[反思]本节课主要突出体现了以下“三化”:
1.五大环节,经历“数学化”过程,本节课把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认识边线和认识周长两个阶段,让学生经历了感知周长、认识周长、测量周长、深化周长、欣赏周长五个环节,逐步由认识“一周边线的长”抽象到对“周长”概念的本质认识,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去“情景化”而进行“数学化”过程,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引发猜想,实施“目标化”操作,在操作前先出示三角形纸片与一元硬币,再出示三角形纸片与四边形纸片,启迪学生进行两次猜测,激发学生操作的欲望和兴趣,自然引发出操作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用多种方法测量验证,这样用目标导航操作,提高了操作的实效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思想方法,运用“活动化”渗透,在测量一元硬币周长的活动中,学生用围、滚的方法测量出周长,“化曲为直”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在估一估、比一比、变一变的活动中,渗透了估计、比较、辩证等数学方法,活动与练习,学生不仅习得了数学方法和策略,情智、个性也得到了和谐统一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用多种方法求平面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指一指、摸一摸、描一描的过程,掌握量、围、滚、算等方法,探索平面图形的周长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际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三角形及四边形纸片、一元硬币、线、一根细铁丝、软尺、活动记录表。
学生准备:每名学生直尺一把、水彩笔一支。
一、创设情境,感知周长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海宝带来了三个动画,请你欣赏(课件演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边说边指)
生1:海宝沿着游泳池池口边线绕了一周:
生2:火车模型绕轨道边线跑了一周:
生3:小蚂蚁沿着一片树叶叶边线爬行一周,
师: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跑了一周边线的长(师板书:一周边线的长),
[评析]呈现三个动画,增强了感性材料,创造性地把对边线的认识融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学生指一指边线,初步渗透一周边线的长,让学生感知周长。
二、提供实例,认识周长
(一)物体表面的周长
师:其实生活中物体的表面也有边线,我们可以去摸一摸,
(1)师:示范摸数学书封面一周的边线,提问:老师是怎样摸的?
生:从起点出发沿着边线再回到起点,
(2)师:你能像老师这样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吗?
生:学生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3)师:你还能摸一摸其他物体某个面一周的边线吗?(学生举例摸边线)
师:如果把刚才摸的这些面画在纸上还能得到下面这样的图形吗?(课件出示下图)
(二)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周长
1.描一描
(1)师:请你选两个喜欢的图形用彩笔描出它的边线。(学生描边线:图略)
(2)师:你是怎样描的?
生:从起点出发沿着图形边线再回到起点。
2.从实物的表面中抽象出平面图形
师:刚才你们描出的一周边线就围成了这样的平面图形(课件演示:从实物的表面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围成的平面图形。
(三)概括周长的含义
师:我们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描一描,一起感受了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
1.概括
师:“一周边线的长”谁能给它起个名字?
生:叫周长(师板书课题:认识周长)
师:你是怎样理解周长的?
生: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师:围成是什么意思?
生:围了一圈成了封闭的图形。
师:请观察现在围成了吗?(师用一段细铁丝,在黑板上演示从没有围成到围成的过程。)
生:围成了。
师:以数学书封面为例,我们把数学书封面一周边线的长就叫做数学书封面的周长,请你举例说说它们的周长是什么?
生l:课桌面一周边线的长是课桌面的周长。
生2:黑板面一周边线的长是黑板面的周长。
……(学生独立边指边说)
2.练习
师:你能找到下列平面图形的周长吗?
生1: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
生2:梯形四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
生3:第三个图形不是封闭的,没有周长。
师:怎样的图形才能有周长?
生:封闭的平面图形才有周长。
师:出示三角形纸片、一元硬币,猜一猜谁的周长较长?
生:三角形纸片周长较长。
师:再出示三角形纸片、四边形纸片,谁的周长最长?
生:四边形纸片周长最长。
师:究竟谁的周长最长,有什么好的方法验证?
生:测量。
评析通过摸一摸、描一描、猜一猜的活动,从认识物体表面的边线,再到抽象出的围成的平面图形的边线。分两层让学生充分感知一周边线的长,学生经历了周长概念形成的过程,运用细铁丝直观动态演示“围成”,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深刻理解周长含义的本质。
三、合作探究,测量周长
师:出示小组研究要求与问题。
(1)四人一组,每个组测量一项。
(2)用什么方法测量?
(3)你们组怎样分工?
生:讨论后测量,填写记录表,
(学生测量后汇报交流)
生l:分别量出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再相加,周长是23厘米(师板书:量)。
生2:分别量出四边形四条边的长,再相加,周长是24厘米。
生3:一元硬币先用线绕硬币围一圈,再把线拉直放在尺子上测出周长大约是8厘米。(学生演示同的测量方法,师板书:围)
师:一元硬币有不同的测量方法吗?
生:可以把硬币做个记号,放在尺子上从一个刻度起滚一周,尺子上这两个刻度间的长度就是硬币的周长,(学生演示“滚”的测量方法,师板书:滚)
师: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一元硬币的周长?
生:一元硬币的边线是曲线。
师:把曲线拉直测量,就是化曲为直(板书:化曲为直),你现在知道谁的周长最长?
生:四边形周长最长。
师:用围的方法还可以测出哪些图形的周长?
生:树叶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师课件演示树叶的测量方法)
师:你学会了哪些测量周长的方法?
生:先量、围、滚,然后再算。
师:在什么情况下用量、围、滚的方法?
生:直的边就量;不规则图形就围;圆的还可以用滚的方法测量。
师:看来测量周长要根据形状的不同,灵活地选用合适的测量方法。
[评析]在学生初步理解周长之后,通过观察、猜测,感受到周长是有长有短的,小组合作进行测量验证,使得操作具有指向性,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测量周长,围、滚的方法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四、练习巩固,深化周长
1.算一算(单位:厘米):
师: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周长吗?
生1:5+5+6=16(厘米),5×2+6=16(厘米)
生2:3+3+3=9(厘米),3×3=9(厘米)
生3:3+3+4+4=14(厘米),3×2+4×2=14(厘米)。
师:为什么算法不同,结果一样?
生:分别都表示围成图形的几条线段的和。
2.估一估
师:请估一估自己的头围大约是多少厘米?(学生估算后汇报)
生1:我的头围是49厘米。
生2:我的头围是53厘米。
生3:我的头围是60厘米。
师:出示一顶小红帽,估一估谁戴合适?(请头围大、中、小三名学生上来试戴)
生:李红戴合适。
师:如果李红现在要买帽子,应该买头围是多少厘米的帽子?
生:头同是53厘米的。
师:既然李红戴合适,我就把这顶小红帽送给她。(学生鼓掌)
生:谢谢老师。
3.比一比
师:蚂蚁哥哥和蚂蚁妹妹在长方形上做爬行游戏,蚂蚁哥哥沿着上面区域爬行一周:蚂蚁妹妹沿着下面区域爬行一周,准的线路最长?(课件演示爬行过程)
生:线路一样长。
师:为什么?
生:蚂蚁哥哥、妹妹分别走了一条长边和一条短边,中间曲线是公共部分。
师:你们用周长知识,解决了蚂蚁哥哥、妹妹的纷争,可见周长的作用真大!
4.变一变
师:用一根细铁丝围成不规则图形,弯曲铁丝将图形不断变化,请观察:什么在变?什么没有变?
生:图形的形状在变,图形的周长不变。
师:说明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化。
[评析]通过算一算平面图形的周长,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在估一估中测量头围,培养学生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意识:在比一比中培养学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变一变中让学生掌握周长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五、结合生活,欣赏周长
师:生活中处处都有周长,只要我们学会在观察中思考,就一定会发现更多“周長”的奥秘!请欣赏(课件展示:花坛、跑道、杯子、双人冰上运动等图)。
[反思]本节课主要突出体现了以下“三化”:
1.五大环节,经历“数学化”过程,本节课把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认识边线和认识周长两个阶段,让学生经历了感知周长、认识周长、测量周长、深化周长、欣赏周长五个环节,逐步由认识“一周边线的长”抽象到对“周长”概念的本质认识,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去“情景化”而进行“数学化”过程,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引发猜想,实施“目标化”操作,在操作前先出示三角形纸片与一元硬币,再出示三角形纸片与四边形纸片,启迪学生进行两次猜测,激发学生操作的欲望和兴趣,自然引发出操作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用多种方法测量验证,这样用目标导航操作,提高了操作的实效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思想方法,运用“活动化”渗透,在测量一元硬币周长的活动中,学生用围、滚的方法测量出周长,“化曲为直”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在估一估、比一比、变一变的活动中,渗透了估计、比较、辩证等数学方法,活动与练习,学生不仅习得了数学方法和策略,情智、个性也得到了和谐统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