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短几年,太重起重机不断刷新着举重的世界纪录。在完成三峡1200吨起重机之后,280吨、350吨、450吨、480吨系列铸造起重机相继开发成功。太重在300吨以上大吨位起重机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00%,出口量逐年增加,国际知名度步步提升,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这一切都源于太重技术中心起重机研究所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太重人都知道,这里有被称作起重机设计“三女侠”的顾翠云、闫少泉、李郎明三位女性设计师。
大姐李朗明:托起航天塔吊起重机
技术中心起重运输设备设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朗明,已经与共和国一起走过了60多个春秋。不到50公斤的体重,显得有些弱不禁风,而2×500吨桥机、800吨的起重设备出自她手。
2007年10月24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嫦娥一号”静静矗立着。
在这个历史性时刻,一位来自山西太重的技术人员就在现场。她就是西昌卫星发射塔吊主任设计师李朗明。
“……6、5、4、3、2、1,点火!”18时5分,承载着国人奔月梦的“嫦娥一号”升空,李朗明淹没在了欢呼的人群中……
这是第几次参与发射塔吊的设计,她已经有些记不清了。2003年5月的一天晚上11时左右,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李朗明从睡梦中吵醒。电话是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打来的,神舟五号的塔吊排绳机构发生故障,当时神舟五号已经准备组装了。李朗明急得放下电话就直奔办公室,查了一宿资料。
在神舟五号飞船的塔吊设计方案审查的时候,个别专家不同意李朗明使用的电机型号,要求使用由专家指定的电机型号。可是,李朗明是“大吨位、高扬程、多层缠绕折线卷筒”技术的发明者。她知道这个型号的电机是最合适的。这时,李朗明坚定地说:“我对我的设计负责,我对航天事业负责。”她用准确无误的计算说服了对方。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证明李朗明的选择是正确的。事后,装备部负责人见了李朗明,第一句话就是“你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立了大功”。
2007年,李朗明又担任了岢岚卫星发射塔吊主任设计师。从太原到酒泉、再到西昌,在我国的三大卫星发射基地,李朗明穿行了多少次,只有坚实的脚步记载着。
李朗明用自己的行动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太重技术中心副主任王首成这样说:“在挑战性的设计任务面前,朗明永远是冲在最前面的。对科研,她有用不完的激情,使不完的劲儿。”
二姐顾翠云:托起世界最大的起重机
美丽的三峡库区,碧波荡漾,风景如画。这里,不仅有世界上最大的拦河大坝,而且有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起重机,让南来北往的游客一饱眼福。
这台起重机出自主任设计师顾翠云之手。这个面庞清秀、戴着眼镜的中年女子,却有着普通男人没有的韧劲儿。
为了早日向三峡提供世界上最大的起重设备,开始设计那天起,顾翠云就抱定一个信念:一定要为祖国争光,为咱中国人争口气!她带领大伙儿牺牲了一个又一个节假日,熬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经常是深夜一两点钟,看门的老师傅催了一遍又一遍,她才想起该回家了。躺在床上时,脑子里还思考着各式各样的难题和数据,翻来覆去,直至黎明……
7月,湖北宜昌成为一座巨大的火炉。顾翠云一次次去施工现场解决技术问题。为了解决起重机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4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她和安装工人一道从早到晚爬上爬下。她还跟工人师傅学开起重机。一次,她中暑了,一个劲地呕吐,吃下去的饭吐光了,最后吐出来的全是清水,头疼得好像要裂开一样。同志们劝她休息几天,她说啥也不肯,依旧坚守在现场,泡在汗水里。她的精神感动了所有人。“向太重技术人员学习”,成为了工人们心照不宣的行动口号。
党的十六大召开前一天,三峡工地上两台1200吨起重机起吊试车一举成功!当现场响起一片欢呼声的时候,顾翠云更是百感交集,止不住的泪水在面颊上流淌……
一位老专家曾经打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比喻:“把1200吨起重机交给太重制造,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们相当于花了桑塔纳的价钱,买了辆进口奔驰车。”
2003年春季,祖国大地“非典”肆虐,山西成了重灾区。不巧,北京有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谈判,刻不容缓。面对生与死的考验,顾翠云毅然舍家抛子来到北京。这时的首都正一片恐慌,饭店闭门谢客,一听说是山西来的谁也不敢接待。那些天里,她只能天天啃面包、喝白开水。也正是因为这次努力,她为企业拿回了近两亿元的订单!
三姐闫少泉:托起亚洲“钢铁巨人”
2005年,我国第一台480吨起重机在太重集团诞生,立刻引起了轰动效应。随着它的问世,这台“钢铁巨人”的主任设计师、太重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闫少泉也出名了。
19年前,年仅21岁的闫少泉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到太重技术中心起重研究所当了一名设计员。多年来她钻研业务,勤奋工作,在一次次重大产品设计工作中显示出卓越的业务水平,成为技术中心的业务骨干、太原重工设计技术带头人。
2005年,新年的钟声刚刚响过,一副千斤重担压在了闫少泉柔弱的双肩——主持为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480吨铸造起重机。这台起重机的起重量不仅在国内最大,而且在整个亚洲地区也是最大的,技术性能也是起重机制造史上最先进的。当时,太重的几家强硬对手均与国外大公司合作,太重能否在投标中取胜,关键决定于设计方案的优劣。
深夜两点,闫少泉躺在床上凝视着满天的星斗,竟没有一丝睡意。已经好几天了,她一直苦思冥想一种更先进的设计方案。突然,一种新的创意像夜空的一道闪电,顷刻间使她升腾出一束灵感的火花。“有了!”她翻身一跃而起,披衣坐在台灯前仔细地画起草图……清晨,双眼微肿的她一脸喜色地闯进所长办公室的门,连珠炮般说出两个全新方案:三减速器四梁六轨方案和大减速器四梁六轨方案。这两个方案很快就得到了所长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
闫少泉决心趁热打铁。她当天夜里就乘上开往东北的火车,到马钢公司与那里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商讨研究自己的方案。对方在仔细比较后,最终选定了大减速器四梁六轨方案,认为这个方案具有传动环节少、分组性好、结构合理的特点,不仅运行平稳,而且安全可靠,相比其他几家投标企业的方案,太重是最好的。2005年2月,太重一举拿到马钢6台480吨起重机的合同。在国内特大型起重机制造领域里,太重依旧是遥遥领先。
2006年初,凝聚着太重技术人员和工人们的汗水和心血的“钢铁巨人”一台接一台运抵马钢公司,在生产中一显身手。闫少泉笑了。她笑得那么坦然,那么舒心。
这一切都源于太重技术中心起重机研究所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太重人都知道,这里有被称作起重机设计“三女侠”的顾翠云、闫少泉、李郎明三位女性设计师。
大姐李朗明:托起航天塔吊起重机
技术中心起重运输设备设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朗明,已经与共和国一起走过了60多个春秋。不到50公斤的体重,显得有些弱不禁风,而2×500吨桥机、800吨的起重设备出自她手。
2007年10月24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嫦娥一号”静静矗立着。
在这个历史性时刻,一位来自山西太重的技术人员就在现场。她就是西昌卫星发射塔吊主任设计师李朗明。
“……6、5、4、3、2、1,点火!”18时5分,承载着国人奔月梦的“嫦娥一号”升空,李朗明淹没在了欢呼的人群中……
这是第几次参与发射塔吊的设计,她已经有些记不清了。2003年5月的一天晚上11时左右,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李朗明从睡梦中吵醒。电话是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打来的,神舟五号的塔吊排绳机构发生故障,当时神舟五号已经准备组装了。李朗明急得放下电话就直奔办公室,查了一宿资料。
在神舟五号飞船的塔吊设计方案审查的时候,个别专家不同意李朗明使用的电机型号,要求使用由专家指定的电机型号。可是,李朗明是“大吨位、高扬程、多层缠绕折线卷筒”技术的发明者。她知道这个型号的电机是最合适的。这时,李朗明坚定地说:“我对我的设计负责,我对航天事业负责。”她用准确无误的计算说服了对方。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证明李朗明的选择是正确的。事后,装备部负责人见了李朗明,第一句话就是“你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立了大功”。
2007年,李朗明又担任了岢岚卫星发射塔吊主任设计师。从太原到酒泉、再到西昌,在我国的三大卫星发射基地,李朗明穿行了多少次,只有坚实的脚步记载着。
李朗明用自己的行动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太重技术中心副主任王首成这样说:“在挑战性的设计任务面前,朗明永远是冲在最前面的。对科研,她有用不完的激情,使不完的劲儿。”
二姐顾翠云:托起世界最大的起重机
美丽的三峡库区,碧波荡漾,风景如画。这里,不仅有世界上最大的拦河大坝,而且有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起重机,让南来北往的游客一饱眼福。
这台起重机出自主任设计师顾翠云之手。这个面庞清秀、戴着眼镜的中年女子,却有着普通男人没有的韧劲儿。
为了早日向三峡提供世界上最大的起重设备,开始设计那天起,顾翠云就抱定一个信念:一定要为祖国争光,为咱中国人争口气!她带领大伙儿牺牲了一个又一个节假日,熬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经常是深夜一两点钟,看门的老师傅催了一遍又一遍,她才想起该回家了。躺在床上时,脑子里还思考着各式各样的难题和数据,翻来覆去,直至黎明……
7月,湖北宜昌成为一座巨大的火炉。顾翠云一次次去施工现场解决技术问题。为了解决起重机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4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她和安装工人一道从早到晚爬上爬下。她还跟工人师傅学开起重机。一次,她中暑了,一个劲地呕吐,吃下去的饭吐光了,最后吐出来的全是清水,头疼得好像要裂开一样。同志们劝她休息几天,她说啥也不肯,依旧坚守在现场,泡在汗水里。她的精神感动了所有人。“向太重技术人员学习”,成为了工人们心照不宣的行动口号。
党的十六大召开前一天,三峡工地上两台1200吨起重机起吊试车一举成功!当现场响起一片欢呼声的时候,顾翠云更是百感交集,止不住的泪水在面颊上流淌……
一位老专家曾经打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比喻:“把1200吨起重机交给太重制造,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们相当于花了桑塔纳的价钱,买了辆进口奔驰车。”
2003年春季,祖国大地“非典”肆虐,山西成了重灾区。不巧,北京有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谈判,刻不容缓。面对生与死的考验,顾翠云毅然舍家抛子来到北京。这时的首都正一片恐慌,饭店闭门谢客,一听说是山西来的谁也不敢接待。那些天里,她只能天天啃面包、喝白开水。也正是因为这次努力,她为企业拿回了近两亿元的订单!
三姐闫少泉:托起亚洲“钢铁巨人”
2005年,我国第一台480吨起重机在太重集团诞生,立刻引起了轰动效应。随着它的问世,这台“钢铁巨人”的主任设计师、太重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闫少泉也出名了。
19年前,年仅21岁的闫少泉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到太重技术中心起重研究所当了一名设计员。多年来她钻研业务,勤奋工作,在一次次重大产品设计工作中显示出卓越的业务水平,成为技术中心的业务骨干、太原重工设计技术带头人。
2005年,新年的钟声刚刚响过,一副千斤重担压在了闫少泉柔弱的双肩——主持为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480吨铸造起重机。这台起重机的起重量不仅在国内最大,而且在整个亚洲地区也是最大的,技术性能也是起重机制造史上最先进的。当时,太重的几家强硬对手均与国外大公司合作,太重能否在投标中取胜,关键决定于设计方案的优劣。
深夜两点,闫少泉躺在床上凝视着满天的星斗,竟没有一丝睡意。已经好几天了,她一直苦思冥想一种更先进的设计方案。突然,一种新的创意像夜空的一道闪电,顷刻间使她升腾出一束灵感的火花。“有了!”她翻身一跃而起,披衣坐在台灯前仔细地画起草图……清晨,双眼微肿的她一脸喜色地闯进所长办公室的门,连珠炮般说出两个全新方案:三减速器四梁六轨方案和大减速器四梁六轨方案。这两个方案很快就得到了所长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
闫少泉决心趁热打铁。她当天夜里就乘上开往东北的火车,到马钢公司与那里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商讨研究自己的方案。对方在仔细比较后,最终选定了大减速器四梁六轨方案,认为这个方案具有传动环节少、分组性好、结构合理的特点,不仅运行平稳,而且安全可靠,相比其他几家投标企业的方案,太重是最好的。2005年2月,太重一举拿到马钢6台480吨起重机的合同。在国内特大型起重机制造领域里,太重依旧是遥遥领先。
2006年初,凝聚着太重技术人员和工人们的汗水和心血的“钢铁巨人”一台接一台运抵马钢公司,在生产中一显身手。闫少泉笑了。她笑得那么坦然,那么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