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好的读者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品是件挺不易的事,阅读他人的作品甚至更难。阅读是与写者主观意志的对话,直接晾晒读者的涵养。
   我读高中时,学校安排我们口诛笔伐,批判王愿坚的小说《粮食》。大家拿到蜡纸印出的作品,没怎么读,就义愤填膺了,“山上的日子一天难似一天”,仅凭此话,无疑是反动作品,在革命者面前有难事吗?真实的岁月艰难与想当然的浪漫革命相碰击着。既不明历史,又读不懂作品,凭着“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的说法,便诠释了作品的全部。于是乎,自以为是的小屁孩们,争先恐后出击,随心所欲地满嘴跑火车。我们批《燕山夜话》,批《三家巷》,批《青春之歌》,批《红旗谱》《播火记》……虽曾未读原著,硬着脑壳人云亦云的犯浑,依然倍感责无旁贷。连简谱都不懂,我们还批判“无标题音乐”。全然搬起石头打天!
   阅读这事,来不得半点虚伪,骗自己易,很难骗过明眼人。若连作品都没读过,凑群胡批,群体判断性失衡,是其必然。读书明事理,这可能是阅读的初衷。读而不乱语,即其中至理。有感而发与无感硬发截然相左,而无感乱发是阅读的奇葩。
   孔子读《周易》读出了“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十翼”为《周易》插上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而也有人将其摆弄的深不可测,用于算命绕人。赵佶有《宋徽宗御制道德经解》。《道德经》以哲学意义论及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赵佶若果真读懂了,也不会玩石头败国。孔子对《诗经》以“兴、观、群、怨”高度概括,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源头。圣人之举,效仿之,当是阅读者的追求。
   后之来者读孔孟,有的感悟“仁、义、礼、智、信”的德尚,有的诅咒其腐朽,都属正常。礼教是孔孟先圣立论的本义,作为读者,接受了呢,依照本义去做人处世,对人对己绝不是坏事。若觉难以接受其腐朽,只须做到自己远离腐朽,岂不明智?阅读的最高境界,应当是读出理智。理智了,犯浑的几率会降低很多。倘若大骂“腐朽”之坏,又极力浸润腐朽,还大行腐朽之道,那就读出了矛盾。这种现象虽然是一种存在,但并非在理。
   鲁迅的杂文以犀利著称,其说理性是看家功夫。有“横眉冷对千夫指”,还得有“俯首甘为孺子牛”,才是全景的鲁迅。若一提鲁迅仅倡其“骂”,不免丢了鲁迅的内涵。每个操作文字的人都可能骂几句,但骂绝成不了作品的主流,骂是诸多表达形式的一种。梁实秋是鲁迅骂过的人,梁君骂功逊色,但其作品也不乏深刻者。其写行贿者“送礼”的嘴脸,同样是入木三分。文章的可读性,在于多样性,个体之间的异同,都是一家之言,并非权力之音,一锤即定。容得他人开口,不失为风范之举。
   曾国藩是好人还是坏人?这是幼童式求知提问,人类童年设定的二难思维陷阱,考验着读者心智。站在被剿滅者的角度说,曾国藩绝对是个坏人,“曾剃头”的外号,界定了他心狠手辣的一面。换位到朝廷的立场上说,国之栋梁,干实事,少野心。所以,欲用简单的好坏二字,厘清复杂的客观现实,连圣人都难做到。若这般界定某文章、某作品,或某作者亦然。大声说我不喜欢是直率,摸着脑壳枉论好与坏,那是冲动,冲动是魔怔。作品好与坏的结论,需要静心阅读,还须时间的沉淀。沉淀令人有重量。
   张若虚的落月摇情,苏轼的在乎山水之间的矜持,王勃的落霞情豪,何者高低?柔情的好张,畅达者好苏,豪气者好王,完全是各异的主观,是读者选择性接受的结果。但也有共同之好,即取向作品的美感,或美或真或善,便直乎众,这应是共鸣的张力。王小波的小说中,少不了“小和尚”空前的张扬,笑笑生的《金瓶梅》多有西门庆的生殖器任性,前者是《黄金时代》被槌阉的挣扎,后者则是作孽者的自我垂死。若统说王二与西门庆是一路货色,武断了,那不是读书了,而是赌气,更不是鲁迅。若只为赌气,飚出“正能量”说事,硬要灭王二与西门庆,则一厢情愿。《金瓶梅》被禁了一朝又一朝,因文学规律的合理性坚挺,仍是禁而不绝。好在王二的“小和尚”遇到了宽松时代,未被槌阉。某个人或某群人的好恶,难以左右文化发展规律的合理性,深沉阅读乃通途。嬴政焚书坑儒,可谓决心之大,若何?该传世的书照样传世,心心相通,口口传承,万世难绝。作品乃心血之作,阅读得花心血,才有商榷的对接契机。
   成为好的读者不易,眼界得比写者阔,心要得比写者大。否则难以容忍特立独行的作品,“骈死于槽枥之间”即成现实的残酷。纪晓岚学富五车,读书的量,多乎哉。其传世作品《阅微草堂笔记》说不上宏大,但读来意味深长。就其编书阅人的量,张扬一把不为过。却少见其贬东损北,书读多了,读透了,释然了。戏说影视剧中纪晓岚的嘴碎情节,未必是真。蒲松龄也是一个读书万卷的人,其除了专心著《聊斋》,难有贬损同行之举。可以肯定,如纪晓岚如蒲松龄们,都不是坏读者,便成就了他们是高超的大手笔。鲁迅读小说,读出了《小说史略》,其写小说也写出了诸多传世佳作,少见其将他人作品贬的分文不值。鲁迅当然是不可多得的伟大读者。
   我在服役时,悄然读《牛虻》,被同屋人瞄上,仅凭封面二字汇报给组织。振振有词,《牛虻》即“流氓”,《牛虻》即坏书,读此书者即想做“流氓”。接受举报者多为文字脱盲水平,不可能读作品以鉴别,举报者为自己进步评优加分,理由正当。因为进步评优有指标限制,你退他才能进。利益之争,无所谓作品的好坏,能当砖头使,击晕对手,即是利器。不以书为利器之人,是为君子之读,不失为善读者。
   抛开时间地点先入为主,燎他人的作品,绝对是个不想负社会之责的读者。术有专攻,书有偏好,你可以旗帜鲜明地说,我不喜欢某人的作品,但慎声嘶力竭贬损别的作品与人品。动不动扣顶倾国的帽子,将不同嗜好上升为政见之争,则扭曲了艺术欣赏的本义,文章何时倾社稷?作品的优劣,留给阅读,交与时间最真实。时间会给我们改正张狂的机会。未读作品即言好坏之风,古来有之,今之盛行乎?
其他文献
《杂文月刊》是反映社会万象,剖析事件真相的经典杂志,通过近几年的阅读,我对杂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觉自己的性格也变得开朗豁达,精神方面也感到激情饱满。《杂文月刊》(原创版2019年6月上)的《反着》一文的作者刘吉同先生讲到某“县太爷”办公室挂着“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却被上级宣布“接受组织调查”。联想到我们当地曾经的“县太爷”冯振东、祁玉江在2019年5月份先后接受组织调查,冯振东2015年曾荣获
期刊
读钱渊先生的文章《老人长寿是福还是袱?》(《杂文月刊》原创版2019年6月上),深有感触。现实中,有的人对老人确实不够尊重,笔者曾在闹市街上看到一个青年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与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吵架。那青年情绪激昂,反唇相讥,寸步不让,甚至骂老人是“老不死的”!那位老人却沉默地望着青年人,尽管自己无故受了那么多的委屈,但他仍保持着克制……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生在世,誰没有老的时候?我们
期刊
毫无疑问,识人用人是一种本领。对于直接管官的组织部门和领导干部而言,更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本领。“为将之道,在能用兵,为君之道,不在能用兵,在能用用兵之人。”这句近似绕口令的古语,恰到好处地说明了识人用人的极端重要性。俗话所说的“用兵如神”,确切地说应该是“用官如神”。兵熊熊一个,官熊熊一窝,选官用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法国有位传记作家曾经惟妙惟肖地描述了拿破仑的用人图谱:“善良的目不识丁的勇士勒
期刊
《后汉书·廉范传》中记载了一个“五绔歌”的故事。讲的是地方官员关心民生治理有方的事。故事的主人公廉范是廉颇的后代。东汉章帝时,廉范被任命为蜀郡太守。他初到成都,发现前任太守曾为了防止火灾殃及联排的房屋,禁止老百姓晚上点灯做事,但百姓为了生计总是偷偷做事,致使火灾经常发生。廉范认为百姓的需求是合理的,遂允许百姓晚上点灯从事百业,“但严使储水”以防火灾。一时间,成都工商业兴盛,百姓富足,社会治安稳定,
期刊
“杞人忧天”的典故,妇孺皆知。人们耻笑那个担心天会倾圮而整天忧心忡忡的杞人,因为这是庸人自扰式的虚幻。倘若把“忧天”移为“忧人”——惊悚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危及其他生物物种,令地球陷于万劫不复的危机,那它就不是一种“杞虑”,而是令人堪忧的预警。   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林林总总,似难以精确统计,因为有些尚未被人类发现或认识,有些还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异而“新陈代谢”。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人类出现在
期刊
“啃老”,虽是新名词,却并不陌生。据有关部门统计,各地城市,30﹪的年轻人在“啃老”,65﹪的家庭存在“啃老”现象。相当一些“啃老族”,已从过去的“被动啃”,变成今天的“主动啃”;从吃喝穿戴父母的“軟啃”,有的已发展到骗取、强取父母财产的“硬啃”。   有人认为,“啃老”啃伤了父母。对此观点,我不完全赞成。须知,“啃老”最大的“受伤”者,恰恰是“啃老族”自己。表面看,“啃老”增加了父母的经济压力
期刊
不久前,中央文明办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消息一公布,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响应。   近年来,各地在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进程中,城市整洁了,街道干净了,但小商贩不见了,城市的烟火气、生活味也淡了。   当初路
期刊
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杨维骏,于2020年6月9日18时03分在昆明离世,享年98岁。10年前,“反腐愚公”杨维骏的“公车上访”,虽无当年“公车上书”那样的陣场、那样的声势,却有比“公车上书”更感人的思想、情怀,有比“公车上书”更重要的启示、启发。   2010年12月17日,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88岁高龄的杨维骏,坐着政府专配给他的黑色奥迪A6轿车,领着两辆破旧的面包车,驶进了云南省政协的大院
期刊
松绑地摊经济,无疑是现下公共空间最热词之一。日前李克强总理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其实,地摊经济越是炙手可热,松绑之愈需冷静理性。道理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地摊“接地气”才会迸发人间“烟火气”;地摊有人间“烟火气”才会反助“接地气”。   无论如何定义地摊经济,抑或其业态如何嬗变演化,万变不离其宗,就其基因
期刊
污染治理,尽管今天已进入“出重拳、严管重罚”时期,却仍有人继续弄虚作假。这假做得就跟“真”的一样,甚至比“真治理”还卖力气。近日,重庆市侦破一起长江流域非法倾倒危险废物特大污染环境案,犯罪嫌疑人涉嫌向长江一级支流非法倾倒三十余吨危险废物,造成三四公里污染带,引发社会关注。对此,《瞭望》新闻周刊刊发文章《污染治理岂能沦为污染转移》,提出了严厉批评。   文章梳理出三种污染转移手法。一是掩耳盗铃式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