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日常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不仅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加的清晰,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总结,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学科课程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应当不断的践行素质教育的改革理念,将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的设计进行有机的融合,从而不断提升教学目标的合理性,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出发,首先简要分析了学科核心理念下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实践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设定分析
引言: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和素养的总称,在日常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高效的完成课程教学的任务,同时也要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在践行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科学的设计课堂教学目标,通过合理的教学目标引导课堂教学活动,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物理学科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基于物理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
1.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严格按照课程教学的标准进行,不能脱离课本,这一基本原则能够保障课堂教学活动不跑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当细化各部分内容,这样可以保障在课程结束以后对教学目标是否落实进行科学的评估,从而保障从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两方面同步落实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这一部分内容时,如果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设计为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知道它是如何推导出来的,知道它的图象的物理意义以及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的话,就可以在课程教学结束之后,通过相关的习题应用实践,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学生也可以在做题过程中对比教学目标,进行自我的检验,在查缺补漏中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当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对于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由于每个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学习能力、学习基础以及学习兴趣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提高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注重层次性教学任务设计。例如,在学习“平抛运动”这一部分内容时,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基础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掌握平抛运动的基本概念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则可以设计为在理解平抛运动的基础上学会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方法,并能够运用该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基于物理核心素养进行教学目标设定的分析
1、落实核心素养实事求是原则。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想要完全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理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不现实的,所以在日常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应当避免直接将四个核心素养目标设置为教学目标。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任务设计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合理的设计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各个知识点教学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这样也能够在长期的学习中实现对学科核心素养四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落实。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这部分内容时,部分教师为了落实核心素养中情感价值以及科学态度的内容,在教学中生搬硬套的将我国物理学家进行罗列,以期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这种错误的教学认识不仅对学生学习效果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会浪费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实践中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从学生实际学习需要出发,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逐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注重教學情境构建,突破教学重难点。物理课程授课教学实践中,明确教学目标后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在日常授课教学过程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通常都集中在新物理量的引入、新的物理公式以及熟练掌握等方面。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进行设计教学过程,通过将物理学科和生活实践相融合的形式,使物理教学能够走进生活,生活中渗透教学,构建具体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在完成基本的课程教学之后能够使学生达到“见物说理,见理说物”的程度,通过充分发挥教学工具以及教师物品等内容,为学生直观的展示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摩擦力”相关知识内容时就可以借助教室内的桌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摩擦力大小与压力之间的关系:让学生A先推动一张空桌子感受一下力的大小,然后再让学生B坐在桌子上,由A同学再次推动对比,分析两次用力的不同。通过这种直观的教学情境,学生在真实的体验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能够数量掌握摩擦力大小和压力之间的关系。
3、保障课堂教学目标设置具有可评价性。教学授课过程中为了突出课堂教学效果,保障基本的教学目标顺利实施,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应当具有可评价性。在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中首先要保证教学语言的清晰性和转确性,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比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检验,保障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例如,在学习“力的合成”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可以通过要求学生自主的绘制力的合成图的形式,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检测,从而达到明确教学目标落实的目的。
总结:基于物理核心素养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当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需求出发,合理化设计课堂教学目标,通过营造具体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在不断地实践与反思中循序渐进的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将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到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学习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飞.指向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分析与设计[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19):1-5.
[2]潘祎文.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以高一物理“力的分解”教学为例[J].物理教学,2018(12):17-19.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设定分析
引言: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和素养的总称,在日常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高效的完成课程教学的任务,同时也要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在践行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科学的设计课堂教学目标,通过合理的教学目标引导课堂教学活动,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物理学科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基于物理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
1.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严格按照课程教学的标准进行,不能脱离课本,这一基本原则能够保障课堂教学活动不跑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当细化各部分内容,这样可以保障在课程结束以后对教学目标是否落实进行科学的评估,从而保障从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两方面同步落实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这一部分内容时,如果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设计为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知道它是如何推导出来的,知道它的图象的物理意义以及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的话,就可以在课程教学结束之后,通过相关的习题应用实践,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学生也可以在做题过程中对比教学目标,进行自我的检验,在查缺补漏中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当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对于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由于每个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学习能力、学习基础以及学习兴趣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提高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注重层次性教学任务设计。例如,在学习“平抛运动”这一部分内容时,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基础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掌握平抛运动的基本概念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则可以设计为在理解平抛运动的基础上学会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方法,并能够运用该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基于物理核心素养进行教学目标设定的分析
1、落实核心素养实事求是原则。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想要完全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理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不现实的,所以在日常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应当避免直接将四个核心素养目标设置为教学目标。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任务设计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合理的设计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各个知识点教学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这样也能够在长期的学习中实现对学科核心素养四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落实。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这部分内容时,部分教师为了落实核心素养中情感价值以及科学态度的内容,在教学中生搬硬套的将我国物理学家进行罗列,以期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这种错误的教学认识不仅对学生学习效果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会浪费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实践中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从学生实际学习需要出发,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逐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注重教學情境构建,突破教学重难点。物理课程授课教学实践中,明确教学目标后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在日常授课教学过程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通常都集中在新物理量的引入、新的物理公式以及熟练掌握等方面。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进行设计教学过程,通过将物理学科和生活实践相融合的形式,使物理教学能够走进生活,生活中渗透教学,构建具体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在完成基本的课程教学之后能够使学生达到“见物说理,见理说物”的程度,通过充分发挥教学工具以及教师物品等内容,为学生直观的展示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摩擦力”相关知识内容时就可以借助教室内的桌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摩擦力大小与压力之间的关系:让学生A先推动一张空桌子感受一下力的大小,然后再让学生B坐在桌子上,由A同学再次推动对比,分析两次用力的不同。通过这种直观的教学情境,学生在真实的体验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能够数量掌握摩擦力大小和压力之间的关系。
3、保障课堂教学目标设置具有可评价性。教学授课过程中为了突出课堂教学效果,保障基本的教学目标顺利实施,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应当具有可评价性。在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中首先要保证教学语言的清晰性和转确性,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比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检验,保障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例如,在学习“力的合成”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可以通过要求学生自主的绘制力的合成图的形式,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检测,从而达到明确教学目标落实的目的。
总结:基于物理核心素养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当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需求出发,合理化设计课堂教学目标,通过营造具体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在不断地实践与反思中循序渐进的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将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到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学习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飞.指向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分析与设计[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19):1-5.
[2]潘祎文.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以高一物理“力的分解”教学为例[J].物理教学,2018(1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