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九年级语文教学中应试化现象进行剖析,找出当中的弊端和不足,并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提出了在九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应用尝试,力求找到有效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育均衡发展;应用研究
九年级语文教学与七年级、八年级有明显不同,它所有的指向都较势利,那就是一切为了中考,一切为了学生的分数。因此在教学导向旨在引导学生掌握中考试题的策略和方法,简单说成应试教学。在这应试教学中产生了学生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和在教学操作上的问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本文作出如下的研究。
一、应试教学问题的表现
与其它学科一样,九年级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考试上了。师生在频繁的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让原本鲜活生动的语文能力训练演变成枯燥的机械的纯技术训练。课堂模式固定、僵化,逐渐腐蚀了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语文科的人文性完全消失,“阅读感悟”后的愉悦与作者共鸣的兴奋没了,学生缺乏创新精神,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可持续均衡发展”成为奢谈。其体现主要有:
1.为了保证“复习”,就高速度结束新课。做法有:不纳入考试或与考试关系较小的课文改为纯自习;讲读课文时,教师只提提几个重点就算了。
2.复习时,不是重点的就不复习。例如“标点符号”,例如轮考中的“得体”、“连贯”、“简明”等。
3.复习课一般是“纯知道”的授予和训练,有益的创新思维没了,“探究性”没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没有了,这就很容易进入“炒冷饭”状况,课堂气氛沉闷,给人总是枯燥、沉闷的感觉,而且也割裂了七、八年级的教学。
4.学生不再朗读,个性化阅读也影踪全无。
5.各种综合活动课停了,大大小小的无休止的练习和测试占了主体。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没了,思维只有僵化的份。
二、应试教学的思考
在七、八年级时搞得轰轰烈烈的课改,师生们全力全程投入,但到了九年级就完全变了样,我认为都是中考给的压力太大的缘故,但我们是否可以在课标精神和中考分数之间找到平衡呢?笔者也在努力探讨和实践:
1.坚持“学生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教育观。
2.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母模式”。
3.坚持“差异性教育”替代“同一性教育”。
4.由教师“教”转向“引导学生学”。
5.重视“过程”,信息窜讲的路径由单向变为多向。
作为一名多次任教九年级语文的教师,笔者深刻认识到:只有这几条在我们教师大脑里“生根发芽”,才会很好地把握我们的教学行为,有效实施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九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1.激发学生的自信心。“顽强的自信常常会产生奇迹”笔者对此深信不疑。
(1)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时机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九年级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效率如何,与他们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关系,因而九年级阶段很大的一项工作就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自信。从而提高行动力。
(2)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和潜力,发现自身的长处,建立合理的成功期望值。
(3)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树立各种层次的榜样,让学生心中都认可的标杆。
(4)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多表扬、鼓励,少批评、贬抑。
(5)爱护“出错”的学生,使他们多受启发,重新焕发自信心。
2.正确、严格地将教育均衡发展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我们知道,我们有什么理念,就会衍生怎样的言行,要纠正目前九年级语文教学中应试教学弊端和不足,树立教育均衡发展理念并践行之,是不可逆犯的关键。
(1)践行科学的学生观:
①学生是具有完整生命意识的主体。我们应把学校生活当作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构成,而不只是学习过程的重要构成。教师只有积极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活动中来,并在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和优良的品格。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②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差异的主体。只有承认学生的差异,并善于发现学生的差异,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均衡的发展。
③学生是均衡发展中的主体。一个人的发展是很难预料的,教师如果明白了这一点,教学中就能用均衡发展的眼光去确定我们的教学目标,用均衡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对学生就会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指责,就不会只用分数去判断学生的好坏,对学生的种种近乎苛刻的要求和不解瞬间就会得到合理的解决。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是教育的基石,是教学行为的起点和归宿。
(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①培养自主性意识和行为。在平时的交流和课堂上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的自主意识,一旦学生出现被动或懒惰思想或行为,要及时向他们指出,告诉他们自主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②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课堂教学。对于一些较简单或承担任务较轻的自读文,要以合作者的身份与主讲学生共同研习课文、备课、制作学案和课件,课堂上,教师要以学习者参与学生的讨论,关键之处及时引导、点拨。
③大胆让学生进行自主交流式复习。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比如文言文常用实词和虚词的归类、整理、识记。古诗词的积累,课文背景资料的收集等等。
(3)更加注意、创造和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教师的功能应从“传道、授业、解惑”中延伸,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等影响学生,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让学生享有独特体验、持续发展的权利。
3.科学选择、组合教学模式。改革陈旧、呆板、单调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设计科学、活泼、开发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革新教法,重启发不包办,多讨论少讲授,多交流少问答,重过程重积累,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鏊发展要求选择高效的模式。如:①支架式教学;②抛锚式教学;③“示范——模仿”模式;④“发现法”教学模式。 4.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形式的变革是必不可少的。在各种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关注和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实行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近年来,笔者将自己任教的教学班细分为十多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人数固定为3~4人,而且人员相对固定,搭配上兼顾好、中、差生,语文尖子生作为小组长,负责领导和组织平时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其中用得最多的是古诗文的学习:①合作完成新课文的理解,特别是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②古诗文的积累与过关;③平时的练习与小测等。均可由小组长组织成员之间互相督促,互相检查,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例如:作文互改互评课,根据评分表格(根据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制定);在组长的组织和带领下,给每篇文章进行评判(每组4篇作文左右):①给出评分;②讨论每篇文章的亮点和不足,由轮值成员执笔,代表本组同学写出评语;③选荐精彩章句;④全班交流,评改者与作者交流感受及意见。整个活动期间,教师参与其中,做好协调和辅导工作。又如,综合性学习,制作学案、课件,语文手抄报,还有专题学习,复习资料的整理等,学习小组均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2)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与接收性学习比较,探究式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是较好落实体验式学习,创新性学习等新课标理念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好一个个富有想象空间的问题或能解决教学任务的问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完成。为了掌握重点作家作品,笔者设计了“走进唐宋大师——李白、杜甫、苏东坡……”;又如在教小说单元时,开设了“科举制度之流毒-孔乙己与范进,丁举人等命运比较”、“小说人物的合成手法”等等。
5.科学用好“教学素材”。为了谋求达成有效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在新课标下的价值功能,体会教材的例子作用,我们将初三教学和中考形势结合起来分析,创造性地灵活选择和运用教材,对教学素材进行调换、补充、重新组合,把听说读写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育要均衡发展,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构建全新的教学方式,在均衡发展背景下服务于学生的学,一切以学生为本,随时随地发现问题,然后找到有效地解决方法,这样我们就能真正能把教育均衡发展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去。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育均衡发展;应用研究
九年级语文教学与七年级、八年级有明显不同,它所有的指向都较势利,那就是一切为了中考,一切为了学生的分数。因此在教学导向旨在引导学生掌握中考试题的策略和方法,简单说成应试教学。在这应试教学中产生了学生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和在教学操作上的问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本文作出如下的研究。
一、应试教学问题的表现
与其它学科一样,九年级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考试上了。师生在频繁的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让原本鲜活生动的语文能力训练演变成枯燥的机械的纯技术训练。课堂模式固定、僵化,逐渐腐蚀了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语文科的人文性完全消失,“阅读感悟”后的愉悦与作者共鸣的兴奋没了,学生缺乏创新精神,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可持续均衡发展”成为奢谈。其体现主要有:
1.为了保证“复习”,就高速度结束新课。做法有:不纳入考试或与考试关系较小的课文改为纯自习;讲读课文时,教师只提提几个重点就算了。
2.复习时,不是重点的就不复习。例如“标点符号”,例如轮考中的“得体”、“连贯”、“简明”等。
3.复习课一般是“纯知道”的授予和训练,有益的创新思维没了,“探究性”没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没有了,这就很容易进入“炒冷饭”状况,课堂气氛沉闷,给人总是枯燥、沉闷的感觉,而且也割裂了七、八年级的教学。
4.学生不再朗读,个性化阅读也影踪全无。
5.各种综合活动课停了,大大小小的无休止的练习和测试占了主体。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没了,思维只有僵化的份。
二、应试教学的思考
在七、八年级时搞得轰轰烈烈的课改,师生们全力全程投入,但到了九年级就完全变了样,我认为都是中考给的压力太大的缘故,但我们是否可以在课标精神和中考分数之间找到平衡呢?笔者也在努力探讨和实践:
1.坚持“学生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教育观。
2.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母模式”。
3.坚持“差异性教育”替代“同一性教育”。
4.由教师“教”转向“引导学生学”。
5.重视“过程”,信息窜讲的路径由单向变为多向。
作为一名多次任教九年级语文的教师,笔者深刻认识到:只有这几条在我们教师大脑里“生根发芽”,才会很好地把握我们的教学行为,有效实施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九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1.激发学生的自信心。“顽强的自信常常会产生奇迹”笔者对此深信不疑。
(1)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时机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九年级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效率如何,与他们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关系,因而九年级阶段很大的一项工作就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自信。从而提高行动力。
(2)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和潜力,发现自身的长处,建立合理的成功期望值。
(3)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树立各种层次的榜样,让学生心中都认可的标杆。
(4)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多表扬、鼓励,少批评、贬抑。
(5)爱护“出错”的学生,使他们多受启发,重新焕发自信心。
2.正确、严格地将教育均衡发展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我们知道,我们有什么理念,就会衍生怎样的言行,要纠正目前九年级语文教学中应试教学弊端和不足,树立教育均衡发展理念并践行之,是不可逆犯的关键。
(1)践行科学的学生观:
①学生是具有完整生命意识的主体。我们应把学校生活当作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构成,而不只是学习过程的重要构成。教师只有积极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活动中来,并在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和优良的品格。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②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差异的主体。只有承认学生的差异,并善于发现学生的差异,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均衡的发展。
③学生是均衡发展中的主体。一个人的发展是很难预料的,教师如果明白了这一点,教学中就能用均衡发展的眼光去确定我们的教学目标,用均衡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对学生就会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指责,就不会只用分数去判断学生的好坏,对学生的种种近乎苛刻的要求和不解瞬间就会得到合理的解决。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是教育的基石,是教学行为的起点和归宿。
(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①培养自主性意识和行为。在平时的交流和课堂上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的自主意识,一旦学生出现被动或懒惰思想或行为,要及时向他们指出,告诉他们自主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②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课堂教学。对于一些较简单或承担任务较轻的自读文,要以合作者的身份与主讲学生共同研习课文、备课、制作学案和课件,课堂上,教师要以学习者参与学生的讨论,关键之处及时引导、点拨。
③大胆让学生进行自主交流式复习。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比如文言文常用实词和虚词的归类、整理、识记。古诗词的积累,课文背景资料的收集等等。
(3)更加注意、创造和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教师的功能应从“传道、授业、解惑”中延伸,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等影响学生,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让学生享有独特体验、持续发展的权利。
3.科学选择、组合教学模式。改革陈旧、呆板、单调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设计科学、活泼、开发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革新教法,重启发不包办,多讨论少讲授,多交流少问答,重过程重积累,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鏊发展要求选择高效的模式。如:①支架式教学;②抛锚式教学;③“示范——模仿”模式;④“发现法”教学模式。 4.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形式的变革是必不可少的。在各种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关注和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实行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近年来,笔者将自己任教的教学班细分为十多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人数固定为3~4人,而且人员相对固定,搭配上兼顾好、中、差生,语文尖子生作为小组长,负责领导和组织平时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其中用得最多的是古诗文的学习:①合作完成新课文的理解,特别是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②古诗文的积累与过关;③平时的练习与小测等。均可由小组长组织成员之间互相督促,互相检查,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例如:作文互改互评课,根据评分表格(根据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制定);在组长的组织和带领下,给每篇文章进行评判(每组4篇作文左右):①给出评分;②讨论每篇文章的亮点和不足,由轮值成员执笔,代表本组同学写出评语;③选荐精彩章句;④全班交流,评改者与作者交流感受及意见。整个活动期间,教师参与其中,做好协调和辅导工作。又如,综合性学习,制作学案、课件,语文手抄报,还有专题学习,复习资料的整理等,学习小组均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2)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与接收性学习比较,探究式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是较好落实体验式学习,创新性学习等新课标理念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好一个个富有想象空间的问题或能解决教学任务的问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完成。为了掌握重点作家作品,笔者设计了“走进唐宋大师——李白、杜甫、苏东坡……”;又如在教小说单元时,开设了“科举制度之流毒-孔乙己与范进,丁举人等命运比较”、“小说人物的合成手法”等等。
5.科学用好“教学素材”。为了谋求达成有效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在新课标下的价值功能,体会教材的例子作用,我们将初三教学和中考形势结合起来分析,创造性地灵活选择和运用教材,对教学素材进行调换、补充、重新组合,把听说读写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育要均衡发展,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构建全新的教学方式,在均衡发展背景下服务于学生的学,一切以学生为本,随时随地发现问题,然后找到有效地解决方法,这样我们就能真正能把教育均衡发展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