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每个学生创造无限生长、充分体验的可能,是北京工商大学附属小学的使命担当。课程是育人的载体,课程是促进学生生命活力和健康生长的重要土壤。我校以“让每一颗种子朝气蓬勃地生长”为育人目标,建构适宜学生成长的课程体系,整体推进种子成长课程建设与实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一、种子成长课程的缘起
我校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前提下,致力为“每一颗种子”的朝气成长提供适宜的养分,构建适合学生成长的学校课程体系。
(一)明确课程起点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明确提出: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地方、学校、社区资源条件,科学规范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编制课程纲要,加强课程实施和管理,并创新各学科课程实施方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引导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在学校实践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何结合学生发展需要与现有课程资源构建适宜的课程体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学校究竟是什么形态?应该以什么样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这些问题都是当下学校发展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我校种子课程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
(二)构建课程体系
我校历来重视课程建设。在不同发展阶段,我校根据办学实际和国家政策要求,经历了“国家课程建设、校本课程起步”“校本课程建设”“三级课程初步整体建设”三个阶段。2016年,我校提出“行于实,方乃成”的办学理念,重新建构了学校文化体系,提出“让每一颗种子朝气蓬勃地生长”的育人目标,这对学校重构课程体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通过系统梳理已有课程,我校发现如下问题:学校的教育哲学与课程缺乏一致性;学校基于育人目标的课程体系尚未构建;学生的基本素养有待提升,一些学生意志薄弱、怕吃苦,在挑战面前缺乏勇气与自信,缺少担当意识,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亟待培养,合作意识不强。基于以上问题,学校在育人目标的指引下,紧扣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確立了健康乐学、顽强自立、求实向善的培育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细化出可操作的“六个一”育人目标体系。
二、种子成长课程的内容
种子成长课程是学校基于“让每一颗种子朝气蓬勃地生长”的育人目标,依据学生成长的需要及学生的精神特性构建出的“13536”课程,即1条主线——培养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行实”少年,3大素养——健康乐学、顽强自立、求实向善,5种领域——道德与修养、语言与人文、科学与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3类课程——根基课程、磨砺课程和适性课程,6项目标——一个好身体、一种好品格、一种好思维、一手好汉字、一篇好文章、一项好才艺。其中根基课程、磨砺课程属于必修课程,适性课程属于选修课程。三类课程沿着扎稳根基、经历磨砺到长成自己的样子这一逻辑顺序,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一)根基课程
根基课程主要包括道德与修养、语言与人文、科学与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五个板块的课程。课程实施遵循以校为本、以师为本、以生为本的原则,坚持四条路径,努力由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让学校的育人目标落地。路径一是做好学科课程规划。依据课程标准和本校实际进行各学科课程的顶层设计,梳理学科目标和关键能力,完成学科课程规划,引领课程稳健实施。路径二是把握学科关键要素。教师是学科规划的建设者和实施者,学校成立以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的语文、数学课程实施项目组,围绕课程标准、多版本教材、教学参考书和学情进行学期课程纲要、单元知识点能力点、每课核心活动的梳理。路径三是落实学科课堂实施。课程引领课堂,课堂落实课程,课程课堂一体化,着力建设“生态厚实,活力共生”的课堂。同时,探索课堂评价,形成以“教、学、习”三个评价维度为主的课堂质量评价标准,引领课堂回归教育本真。路径四是改进教与学的方式,通过专家引领、课例研磨等途径探索教学方式的变革。
(二)磨砺课程
磨砺课程是让学生走向生活、了解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性课程,凸显品质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体验各种生存环境,勇敢迎接挑战,培养顽强的精神。磨砺课程主要包括道德体验、阅读漫笔、科技探索、体魄磨炼、艺术实践五大板块。实施路径以主题实践课程和特色课程两种方式推进。磨砺课程中的主题实践课程,包括学科内实践和跨学科实践,突出基于学科本质的实践。为此,学校教研组进行了学科实践点的梳理、计划和主题活动方案的制订,并扎实开展活动,比如“春天的希望”“夏日的收获”“秋天的故事”等就是跨学科实践课程。特色课程是基于我校学生科学素养、阅读素养缺失的现状以及我校科学种子计划课程和校本阅读课程的实践经验设置的课程,包括科学种子计划课程和阅读漫笔课程。
(三)适性课程
适性课程是指根据不同学生的特质以及学校自身资源设计的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主要以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的形式呈现。我校适性课程包括梦想种子城、文学种子社、科学种子岛、体育火种队、艺术种子营五大社团课程。五大社团课程采取“整体规划 校区自定课程 学生选修 时间固定”的方式推进。比如,民族鼓乐课程在三至六年级逐步实施推进,三年级主要是了解中国鼓文化,四年级要学习基本技法,五、六年级要形成演奏能力。再如,纸造型课程隶属适性课程中的艺术种子营课程,课程实施分为三大板块,即基本技法、临摹练习、自主创作,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三、种子成长课程的实施
(一)组织保障
我校立足种子成长课程发展,组建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进行课程的规划与设计。学校设置了发展中心,包括学生发展中心、课程教师发展中心、后勤保障中心,三部门联动,统筹课程实施;组建道德与修养教研组、语言与人文教研组、科学与技术教研组、体育与健康教研组、艺术与审美教研组,进行课程研究;形成课程推进管理网络,构建五级联动的课程管理体系,对课程建设进行统筹管理、监督反馈,保障课程有效推进。为发挥校内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我校成立了教师发展指导委员会,明确提出委员会委员要完成“三个一”:主持一项区级以上科研课题,带好一名青年教师,每学年开设一次专题讲座。
(二)项目驱动
种子成长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以课题为引领,以项目为驱动,借助市区级课程项目,通过科学的项目规划引领课程建设。项目驱动采取整合的思路进行,即项目与日常工作相整合、项目间相整合。学校设计了课程项目研究的推进路线,即通过现状调查、理论研究、文献研究以及专家指导的方式确定核心素养目标,进行学校课程分析,构建课程体系,最终确定课程实施策略,即发展优势学科、开发精品课程及聚焦典型课例,使课程研究项目高效有序运行。
(三)带动辐射
在种子成长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校充分发挥原有学科课程的优势,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带动辐射其他课程的发展。学校充分利用北京工商大学、学生家长、社区等资源,发挥校内十大体验区资源优势,积极重构课程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我校将校内体验区与学科课程相互融合,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个体需求,形成个性化的定制课程,促使课程体验真实发生,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四)平台展示
学校搭建了各种平台展示课程成果,坚持动静结合,多层次、多途径进行展示。比如,有班级内部展示,有年级展示,还有校级展示。展示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一周一星一展示、一周一班一展示、一周一团一展示、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阅读嘉年华、体育每月一赛等等,并利用校园广播、学校微信公众号、校园网、师生作品集等多种途径展示。
北京工商大学附属小学积极创设与实施种子成长课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种子成长课程体系越来越完善,种子成长课程的实施路径更加扎实,种子成长课程的评价也日益优化。种子成长课程的全面实施,有效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也为学校教育带来了蓬勃发展的活力。面向未来,如何让每一个学生朝气蓬勃地成长,进一步提升课程育人品质,学校将继续开拓创新。
【李庆华,北京工商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 赵庭
一、种子成长课程的缘起
我校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前提下,致力为“每一颗种子”的朝气成长提供适宜的养分,构建适合学生成长的学校课程体系。
(一)明确课程起点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明确提出: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地方、学校、社区资源条件,科学规范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编制课程纲要,加强课程实施和管理,并创新各学科课程实施方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引导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在学校实践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何结合学生发展需要与现有课程资源构建适宜的课程体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学校究竟是什么形态?应该以什么样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这些问题都是当下学校发展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我校种子课程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
(二)构建课程体系
我校历来重视课程建设。在不同发展阶段,我校根据办学实际和国家政策要求,经历了“国家课程建设、校本课程起步”“校本课程建设”“三级课程初步整体建设”三个阶段。2016年,我校提出“行于实,方乃成”的办学理念,重新建构了学校文化体系,提出“让每一颗种子朝气蓬勃地生长”的育人目标,这对学校重构课程体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通过系统梳理已有课程,我校发现如下问题:学校的教育哲学与课程缺乏一致性;学校基于育人目标的课程体系尚未构建;学生的基本素养有待提升,一些学生意志薄弱、怕吃苦,在挑战面前缺乏勇气与自信,缺少担当意识,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亟待培养,合作意识不强。基于以上问题,学校在育人目标的指引下,紧扣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確立了健康乐学、顽强自立、求实向善的培育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细化出可操作的“六个一”育人目标体系。
二、种子成长课程的内容
种子成长课程是学校基于“让每一颗种子朝气蓬勃地生长”的育人目标,依据学生成长的需要及学生的精神特性构建出的“13536”课程,即1条主线——培养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行实”少年,3大素养——健康乐学、顽强自立、求实向善,5种领域——道德与修养、语言与人文、科学与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3类课程——根基课程、磨砺课程和适性课程,6项目标——一个好身体、一种好品格、一种好思维、一手好汉字、一篇好文章、一项好才艺。其中根基课程、磨砺课程属于必修课程,适性课程属于选修课程。三类课程沿着扎稳根基、经历磨砺到长成自己的样子这一逻辑顺序,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一)根基课程
根基课程主要包括道德与修养、语言与人文、科学与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五个板块的课程。课程实施遵循以校为本、以师为本、以生为本的原则,坚持四条路径,努力由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让学校的育人目标落地。路径一是做好学科课程规划。依据课程标准和本校实际进行各学科课程的顶层设计,梳理学科目标和关键能力,完成学科课程规划,引领课程稳健实施。路径二是把握学科关键要素。教师是学科规划的建设者和实施者,学校成立以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的语文、数学课程实施项目组,围绕课程标准、多版本教材、教学参考书和学情进行学期课程纲要、单元知识点能力点、每课核心活动的梳理。路径三是落实学科课堂实施。课程引领课堂,课堂落实课程,课程课堂一体化,着力建设“生态厚实,活力共生”的课堂。同时,探索课堂评价,形成以“教、学、习”三个评价维度为主的课堂质量评价标准,引领课堂回归教育本真。路径四是改进教与学的方式,通过专家引领、课例研磨等途径探索教学方式的变革。
(二)磨砺课程
磨砺课程是让学生走向生活、了解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性课程,凸显品质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体验各种生存环境,勇敢迎接挑战,培养顽强的精神。磨砺课程主要包括道德体验、阅读漫笔、科技探索、体魄磨炼、艺术实践五大板块。实施路径以主题实践课程和特色课程两种方式推进。磨砺课程中的主题实践课程,包括学科内实践和跨学科实践,突出基于学科本质的实践。为此,学校教研组进行了学科实践点的梳理、计划和主题活动方案的制订,并扎实开展活动,比如“春天的希望”“夏日的收获”“秋天的故事”等就是跨学科实践课程。特色课程是基于我校学生科学素养、阅读素养缺失的现状以及我校科学种子计划课程和校本阅读课程的实践经验设置的课程,包括科学种子计划课程和阅读漫笔课程。
(三)适性课程
适性课程是指根据不同学生的特质以及学校自身资源设计的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主要以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的形式呈现。我校适性课程包括梦想种子城、文学种子社、科学种子岛、体育火种队、艺术种子营五大社团课程。五大社团课程采取“整体规划 校区自定课程 学生选修 时间固定”的方式推进。比如,民族鼓乐课程在三至六年级逐步实施推进,三年级主要是了解中国鼓文化,四年级要学习基本技法,五、六年级要形成演奏能力。再如,纸造型课程隶属适性课程中的艺术种子营课程,课程实施分为三大板块,即基本技法、临摹练习、自主创作,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三、种子成长课程的实施
(一)组织保障
我校立足种子成长课程发展,组建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进行课程的规划与设计。学校设置了发展中心,包括学生发展中心、课程教师发展中心、后勤保障中心,三部门联动,统筹课程实施;组建道德与修养教研组、语言与人文教研组、科学与技术教研组、体育与健康教研组、艺术与审美教研组,进行课程研究;形成课程推进管理网络,构建五级联动的课程管理体系,对课程建设进行统筹管理、监督反馈,保障课程有效推进。为发挥校内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我校成立了教师发展指导委员会,明确提出委员会委员要完成“三个一”:主持一项区级以上科研课题,带好一名青年教师,每学年开设一次专题讲座。
(二)项目驱动
种子成长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以课题为引领,以项目为驱动,借助市区级课程项目,通过科学的项目规划引领课程建设。项目驱动采取整合的思路进行,即项目与日常工作相整合、项目间相整合。学校设计了课程项目研究的推进路线,即通过现状调查、理论研究、文献研究以及专家指导的方式确定核心素养目标,进行学校课程分析,构建课程体系,最终确定课程实施策略,即发展优势学科、开发精品课程及聚焦典型课例,使课程研究项目高效有序运行。
(三)带动辐射
在种子成长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校充分发挥原有学科课程的优势,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带动辐射其他课程的发展。学校充分利用北京工商大学、学生家长、社区等资源,发挥校内十大体验区资源优势,积极重构课程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我校将校内体验区与学科课程相互融合,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个体需求,形成个性化的定制课程,促使课程体验真实发生,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四)平台展示
学校搭建了各种平台展示课程成果,坚持动静结合,多层次、多途径进行展示。比如,有班级内部展示,有年级展示,还有校级展示。展示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一周一星一展示、一周一班一展示、一周一团一展示、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阅读嘉年华、体育每月一赛等等,并利用校园广播、学校微信公众号、校园网、师生作品集等多种途径展示。
北京工商大学附属小学积极创设与实施种子成长课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种子成长课程体系越来越完善,种子成长课程的实施路径更加扎实,种子成长课程的评价也日益优化。种子成长课程的全面实施,有效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也为学校教育带来了蓬勃发展的活力。面向未来,如何让每一个学生朝气蓬勃地成长,进一步提升课程育人品质,学校将继续开拓创新。
【李庆华,北京工商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 赵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