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意义及路径研究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xue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促进其语文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培养高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想象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对高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意义进行阐述,并对相关的培养路径进行探讨,不仅有助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同时对于有效促进高中学生综合性语文知识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意义;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具有修身立德、品味人生、认识世界、提升素质等突出的效能,对于社会个体的自我修养以及文化知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我国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从学龄前儿童的语文教学到大学的语文学习,阅读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由此反映出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高中是对初等教育知识进行全面整合与内化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为接受高等教育进行知识储备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对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其语文知识能力的未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但是,由于高中学生要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无法达成对其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基于此,积极探讨高中学生课外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高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课外阅读是指利用课外时间所进行的一种阅读形式,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随时进行也可以随时停止,具有明显的自由性特征。由于阅读是一种重要的自主学习手段,这对于正处在为迎接高考而紧张学习的高中学生而言,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更为凸显。
  第一,开展课外阅读是达成修身立德的重要保障。
  由于高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因此对其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具有较高的要求。而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能够充分理解与认知具有高尚思想道德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引导与促进高中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在阅读过程中汲取营养、完善自身,实现修身立德的综合发展。
  第二,有助于高中学生语文水平的有效提升。
  课外阅读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自主学习方式,同时,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延展,是最为常见的课外语文活动形式。相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自主学习是其整合文化知识、促进自身文化素养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由于阅读本身就是一种自主性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高中学生在课外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阅读的精准性与实效性,进而达成对自身语文知识体系的不断充实与完善。
  第三,有助于高中学生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阅读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健康、优秀的读物不仅能够带给阅读者身心的愉悦,同时也能够对其心灵产生巨大的震撼。高中学生由于要准备高考而导致其学习压力过大、精神高度紧张,因此,适当地开展课外阅读,不仅有助于高中学生增进对文化知识的巩固与提高,同时,还能够缓解紧张的情绪,使其心理趋于舒缓。
  第四,有助于高中学生智力及思维的发展。
  课外阅读能够有效地拓展高中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使得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来汲取相关的知识,达成对自身文化知识的不断充实与丰富。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长时期地保持活跃状态,同时,伴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得到有效提升,进而实现了对自身智力的进一步开发。高中学生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寻找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思路与对策,这对于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也彰显出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
  第五,有助于高中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养成及发展。
  课外阅读本身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行为,不仅有助于文化知识水平的提升,同时还能够促进高中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使其能够积极自主地开展常态化阅读活动,进而确保高中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二、高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加强对高中学生课外阅读自主意识的激发与培养
  课外阅读具有明显的自主性,因此,在培养高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要本着“自主、自愿”的原则,切记不能以强制性手段来要求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重要意义的讲解,阐述开展课外阅读对学生自我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全面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意义的理解与认知水平。同时,要加强对学生阅读兴趣及课外阅读自主意识的激发与调动,这是培养高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关键环节。众所周知,兴趣是驱动社会个体行为活动持久性开展的内在动力,而自主意识则是基于兴趣驱动与保障下的具有自觉性与自律性的心理状态,两者间的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会对社会个体的行为效果产生重要的提升与保障作用。高中语文教学是高中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课外阅读是利用课外闲暇时间开展的,因此,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意识具有强烈的需求。对此,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还可以采用点拨、启示与引导等手段,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进行激发,对其课外阅读的自主意识进行唤醒与培养;还可以根据学生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题性课外阅读活动,引导与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寻求课堂教学所存问题的解决思路与对策。
  (二)鼓励学生依据自身的兴趣指向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
  由于高中学生在课外阅读重要意义的理解、自身的素质基础以及阅读兴趣的指向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广大学生开展课外閱读的目的、动机以及发展取向也存在着一定的异质性,无法达成阅读目的的统一。因此,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切忌设置统一性的阅读目标,要依据学生兴趣指向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例如,喜爱古诗词的学生可以在课外注重对唐诗宋词等读物的阅读;喜爱文学作品的学生应加大对古今中外名著的涉猎,等等。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开展跨学科的课外阅读活动,用以加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展其知识面,这对于高中学生综合性文化知识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培养高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不仅有助于高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对于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也彰显出重要的实用价值。因此,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自主意识的培养,促进其课外阅读习惯的自主生成,进而确保高中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开展常态化的课外阅读活动。这对于高中学生多元化知识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蔡润圃,张建梅.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科学,2015(4).
  [2]柴鹏霞.浅议如何培养学生高中语文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8(4).
  [3]田长杰.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
  [4]王素敏.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探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6).
  (编辑:张晓婧)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也随之进行了改革。在以往开展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并列式教学模式,然而,当前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却开始积极采用层递式教学模式。另外,由于语文作文教学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他们的思维与表达能力,因此,要想确保各个层次的小学生均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就应该加强层递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此来激发小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摘要】语文作为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一直以来都非常受人们的重视,而且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第一要务,虽然目前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已经给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教学依据与参考,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语文教学有效性以及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只有不断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课程的价值。基于此,本文就对新课标背景下高
随着电路板制造业的快速发展,V割机在制作电路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使用V割机分割PCB(Printed Circuit Board的缩写,即印制电路板)的过程中存在切割误差,如何减少这部分切
【摘要】近年来,个性化作文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重视和青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作文个性化教学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三结合”教学模式(即:结合阅读旁批,结合图画写话,结合生活随笔)作为突破口,对有效实施小学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进行深入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个性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培养小学生个性化写作技能水平
本文以直流伺服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设计任务书所提出的动静态精度和响应快速性的要求,针对直流伺服系统的非线性、时变性、大惯量及变负载等恶劣情况之下的位置修正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模型的修正因子自适应控制算法,并在实践中进行了验证。 对伺服系统来说,控制算法的快速性是一个很重要的性能指标,论文中对网络参数先进行离线学习,初步修正;随后在实际控制中进行在线学习。当误差较大时,采用帮帮控制算法,以使
【摘要】课堂提问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课堂上,教师要掌握多样化的提问技巧,转变单一的提问方式,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汲取知识,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本文从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环节运用有效性提问的重要性入手,对有效性提问方式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方式;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传统的初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