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克文惹恼“俱乐部老板”澳大利亚换帅“女教练”
陆克文一直被视为最有书卷气的“足球教练”,他在“绿茵场”上的表现一直口碑不错。无论是点兵用将,还是技术战略都绝对出色。然而,这位堪比穆里尼奥的天才教练,却没有穆帅那么走运,他困惹恼“澳大利亚俱乐部”的老板“矿业企业”而渗遭下课。
陆克文含泪下课
陆克文对矿业企业较为浪费资源的运营模式颇有微词,拟向矿业企业征收40%的资源暴利税。这一举动令身为老板的“矿业企业”十分不满,立即指示秘书“工会”通知让陆克文下课。俱乐部老板的这一决策令澳大利亚诸多“球迷”不满,网络上骂声Ro
在离职演讲现场,陆克文被妻子和儿女簇拥,这位即将离职的前总理压抑住眼中的泪水,简略介绍了自己在任期内的工作成绩。他说,“我竭尽全力,我倾我所有。我为使这个国家变得更为公正所做出的努力深感骄傲。”
他的讲话不时被长长的停顿打断。他列举了他的政绩:让澳大利亚远离经济危机、废除工作选择法、健康改革、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改革。他还幽默地说,“令我最不满意的是我眼中的泪水”。
在陆克文发表告别演说的同时,工党的支持者对当天发生的领导以更迭反应激烈。他们在网站上宣泄自己的愤怒,对派系纠纷发出警告。
副教吉拉德被“扶正”
代替陆克文教练位置的是原副总理吉拉德。去年,还在任上的陆克文曾经这样评价过时任副总理朱莉亚·吉拉德:“她是一位极妙的副总理,终有一天也将成为一名极妙的总理。”
当时,陆克文还是澳历史上最受欢迎的总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副将会这么快应了他的“吉言”,顶替他成为正牌“教练”。
吉拉德沉稳冷静,从不冲动,从不慌张,是工党最佳议会表演者,赢得老对手、自由党领导人托尼·阿博特的尊重。“朱莉亚是个非常难对付的对手,”阿博特如是说。
在部分政治评论家看来,相较于书卷气重的陆克文,吉拉德对选民更友好,待人更热情,对待冲突双方颇有一套办法。2003年时为在野党的工党党主席马克·莱瑟姆与党内不少人对立,却仍与她交往;2008年5月,当陆克文就国内公务员体系大发脾气时,吉拉德出面调解双方紧张关系。
《澳大利亚人报》评价道:在陆克文内阁,吉拉德一向是明星,这就是她的能力……在议会地板上疾步如飞,她被广泛视为工党最成功的高层人物。
160亿的“待遇”差异
吉拉德也曾遭受过诟病。在她担任教育、就业和劳资关系部长期间,曾投入160亿澳元(约合139亿美元)推动教育改革。因为这项开支过于巨大,吉拉德备受指责。但与陆克文相比她也是幸运的。陆克文征税的决策使得矿业板块股市缩水160亿澳元,造成陆克文直接下课。然而,同样是160亿澳元,吉拉德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她在选民中和工党内部的支持率依旧不错。
同样是160亿澳元,为什么“待遇”差别却这么大?究其根本,是因为吉拉德是“工会”的代言人,不会触及工会的利益。她的上台,也是很大程度得到了工会的支持。而作为工党的执政基础,澳大利亚工会对工党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可以说,工会的意见至关重要。
而吉拉德上台之后,能否迅速在党内外树立信心;能否在资源暴利税、碳排放法案和移民政策等问题上,与相关利益方进行更加深入的谈判,做出令选民满意的决定,从而带领工党在下届大选中获胜,还需要时间的考验。否则,她很可能成为比陆克文“更为短命”的总理。
战绩不佳 布朗被嘘下课
英国前首相布朗是由“球员升任教练”的失败案例。在晋升“教练”之前,他是一位不错的“后卫”,负责财政安全。然而,并非每位出色的球员都能胜任教练一职。很明显,布朗不是马拉多纳……
布朗难逃“彼得定律”
在一个有一层又一层不同职级和岗位的科层组织里,很多人往往由原本轻松胜任的岗位。晋升到无法胜任的岗位,最终以失败收场,这就是“彼得定律”。
“彼得定律”套用在最近下课的戈登·布朗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晋升首相之前,布朗担任财长,1997至2007年的10年间,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不但让英国经济欣欣向荣,还进行了不少改革,例如把议息权力移交给英伦银行,让货币政策变得独立自主。
2008年10月,当金融海啸让欧美经济危如累卯时,戈登·布朗推出政府注资银行的救市方案,有别于美国小布什政府购买有毒资产的方案,旋即被欧洲国家争相效仿,就连新鲜出炉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学者克鲁格曼、对冲基金教父级人物索罗斯等,也放下门户之见,褒英贬美。时任美国财长的保尔森只得妥协,推出类似方案救市。于是,一夜之间,布朗成了众口称誉、拯救西方资本主义的白武士。他的金融专长,再也没有人怀疑。
问题是,拥有丰富的金融知识、理财能力,可以胜任财长一职,却不代表可以做好首相。作为阁揆,需要有另外一套才能以及领袖魅力和风范。
偏偏布朗不但欠缺亲和力,而且还脾气躁狂,不容异见,使执政团队士气涣散,更曾被传粗暴对待下属。大选前夕又闹出忘记关掉麦克风导致辱骂选民的言论曝光。这都显示他情商甚低。
他们的帅位岌岌可危萨默失和,欧盟“球队”闹内讧
欧盟无疑是支实力强劲的球队,名牌主教练更是比比皆是。法国萨科齐与德国默克尔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人才济济带来的灾难就是对主教练位置明争暗斗的争夺。
水与火的每斗
萨科齐极度活跃,偶尔表现出傲慢自大,正好衬托出默克尔的坚韧可靠。萨科齐过分热情,而默克尔则冷淡保守。这两个人各自秉持着水与火的特质。早在2007年,就有传闻称默克尔非常厌恶萨科齐的抚爱式拥抱,随后德国政府发言人被迫做出澄清,但双方关系开始走下坡路。显然,默克尔不再能够容忍萨科齐高卢人的吻礼方式,就如同德国政府不能再忍受法国在欧洲金融危机期间提出的建议。
是否要为希腊的经济买单令萨科齐与默克尔之间的矛盾开始升级。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首脑会议上,萨科齐一拳砸在桌面上,他威胁说,如果德国不出手救希腊,法国将退出欧元区!而默克尔也突然取消了与萨科齐的私人晚餐。
事实上,法德之间的新分歧的根本是双方对欧元区经济治理主导权的争夺。
此次,萨科齐试图抓住经济危机中蕴含的机会,建立一个欧元区秘书处,从央行和财政部长的手中接管欧盟经济政策的管理权。不要惊讶,有德国支持的欧盟财长们绝对会拒绝这种“政变”。然而默克尔的状况也好不到哪儿去,她感觉自己好像被法国人包围,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都是法国人,他们在经济政策方面威吓她。
法德帅位不保
两人的失和代价是巨大的。萨科齐的个人支持率已经下降到30%以下,已经岌岌可危了。但相比默克尔,萨科齐的政治地位依然比较稳固。5月份,默克尔因为被要求勒紧裤腰带挽救希腊等国,在议会和地方选举中遭遇挫折。她的个人支持率也降到新低。萨科齐可能在下次大选中失败,而默克尔则可能在未来几周内失去一切。
如果默克尔付出最后代价依然未能缓解国内对欧元危机的抵制情绪,她可能失去总理职位,她的离开将被视为“萨默同盟”的失败和终结。默克尔下台将导致亲商业的联合政府倒台。毫无疑问,萨科齐将没有时间为默克尔的离开伤感。无论舞伴是谁,法德的“双人舞”还要继续,欧盟的未来和单一货币都要依靠它。
陆克文一直被视为最有书卷气的“足球教练”,他在“绿茵场”上的表现一直口碑不错。无论是点兵用将,还是技术战略都绝对出色。然而,这位堪比穆里尼奥的天才教练,却没有穆帅那么走运,他困惹恼“澳大利亚俱乐部”的老板“矿业企业”而渗遭下课。
陆克文含泪下课
陆克文对矿业企业较为浪费资源的运营模式颇有微词,拟向矿业企业征收40%的资源暴利税。这一举动令身为老板的“矿业企业”十分不满,立即指示秘书“工会”通知让陆克文下课。俱乐部老板的这一决策令澳大利亚诸多“球迷”不满,网络上骂声Ro
在离职演讲现场,陆克文被妻子和儿女簇拥,这位即将离职的前总理压抑住眼中的泪水,简略介绍了自己在任期内的工作成绩。他说,“我竭尽全力,我倾我所有。我为使这个国家变得更为公正所做出的努力深感骄傲。”
他的讲话不时被长长的停顿打断。他列举了他的政绩:让澳大利亚远离经济危机、废除工作选择法、健康改革、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改革。他还幽默地说,“令我最不满意的是我眼中的泪水”。
在陆克文发表告别演说的同时,工党的支持者对当天发生的领导以更迭反应激烈。他们在网站上宣泄自己的愤怒,对派系纠纷发出警告。
副教吉拉德被“扶正”
代替陆克文教练位置的是原副总理吉拉德。去年,还在任上的陆克文曾经这样评价过时任副总理朱莉亚·吉拉德:“她是一位极妙的副总理,终有一天也将成为一名极妙的总理。”
当时,陆克文还是澳历史上最受欢迎的总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副将会这么快应了他的“吉言”,顶替他成为正牌“教练”。
吉拉德沉稳冷静,从不冲动,从不慌张,是工党最佳议会表演者,赢得老对手、自由党领导人托尼·阿博特的尊重。“朱莉亚是个非常难对付的对手,”阿博特如是说。
在部分政治评论家看来,相较于书卷气重的陆克文,吉拉德对选民更友好,待人更热情,对待冲突双方颇有一套办法。2003年时为在野党的工党党主席马克·莱瑟姆与党内不少人对立,却仍与她交往;2008年5月,当陆克文就国内公务员体系大发脾气时,吉拉德出面调解双方紧张关系。
《澳大利亚人报》评价道:在陆克文内阁,吉拉德一向是明星,这就是她的能力……在议会地板上疾步如飞,她被广泛视为工党最成功的高层人物。
160亿的“待遇”差异
吉拉德也曾遭受过诟病。在她担任教育、就业和劳资关系部长期间,曾投入160亿澳元(约合139亿美元)推动教育改革。因为这项开支过于巨大,吉拉德备受指责。但与陆克文相比她也是幸运的。陆克文征税的决策使得矿业板块股市缩水160亿澳元,造成陆克文直接下课。然而,同样是160亿澳元,吉拉德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她在选民中和工党内部的支持率依旧不错。
同样是160亿澳元,为什么“待遇”差别却这么大?究其根本,是因为吉拉德是“工会”的代言人,不会触及工会的利益。她的上台,也是很大程度得到了工会的支持。而作为工党的执政基础,澳大利亚工会对工党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可以说,工会的意见至关重要。
而吉拉德上台之后,能否迅速在党内外树立信心;能否在资源暴利税、碳排放法案和移民政策等问题上,与相关利益方进行更加深入的谈判,做出令选民满意的决定,从而带领工党在下届大选中获胜,还需要时间的考验。否则,她很可能成为比陆克文“更为短命”的总理。
战绩不佳 布朗被嘘下课
英国前首相布朗是由“球员升任教练”的失败案例。在晋升“教练”之前,他是一位不错的“后卫”,负责财政安全。然而,并非每位出色的球员都能胜任教练一职。很明显,布朗不是马拉多纳……
布朗难逃“彼得定律”
在一个有一层又一层不同职级和岗位的科层组织里,很多人往往由原本轻松胜任的岗位。晋升到无法胜任的岗位,最终以失败收场,这就是“彼得定律”。
“彼得定律”套用在最近下课的戈登·布朗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晋升首相之前,布朗担任财长,1997至2007年的10年间,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不但让英国经济欣欣向荣,还进行了不少改革,例如把议息权力移交给英伦银行,让货币政策变得独立自主。
2008年10月,当金融海啸让欧美经济危如累卯时,戈登·布朗推出政府注资银行的救市方案,有别于美国小布什政府购买有毒资产的方案,旋即被欧洲国家争相效仿,就连新鲜出炉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学者克鲁格曼、对冲基金教父级人物索罗斯等,也放下门户之见,褒英贬美。时任美国财长的保尔森只得妥协,推出类似方案救市。于是,一夜之间,布朗成了众口称誉、拯救西方资本主义的白武士。他的金融专长,再也没有人怀疑。
问题是,拥有丰富的金融知识、理财能力,可以胜任财长一职,却不代表可以做好首相。作为阁揆,需要有另外一套才能以及领袖魅力和风范。
偏偏布朗不但欠缺亲和力,而且还脾气躁狂,不容异见,使执政团队士气涣散,更曾被传粗暴对待下属。大选前夕又闹出忘记关掉麦克风导致辱骂选民的言论曝光。这都显示他情商甚低。
他们的帅位岌岌可危萨默失和,欧盟“球队”闹内讧
欧盟无疑是支实力强劲的球队,名牌主教练更是比比皆是。法国萨科齐与德国默克尔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人才济济带来的灾难就是对主教练位置明争暗斗的争夺。
水与火的每斗
萨科齐极度活跃,偶尔表现出傲慢自大,正好衬托出默克尔的坚韧可靠。萨科齐过分热情,而默克尔则冷淡保守。这两个人各自秉持着水与火的特质。早在2007年,就有传闻称默克尔非常厌恶萨科齐的抚爱式拥抱,随后德国政府发言人被迫做出澄清,但双方关系开始走下坡路。显然,默克尔不再能够容忍萨科齐高卢人的吻礼方式,就如同德国政府不能再忍受法国在欧洲金融危机期间提出的建议。
是否要为希腊的经济买单令萨科齐与默克尔之间的矛盾开始升级。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首脑会议上,萨科齐一拳砸在桌面上,他威胁说,如果德国不出手救希腊,法国将退出欧元区!而默克尔也突然取消了与萨科齐的私人晚餐。
事实上,法德之间的新分歧的根本是双方对欧元区经济治理主导权的争夺。
此次,萨科齐试图抓住经济危机中蕴含的机会,建立一个欧元区秘书处,从央行和财政部长的手中接管欧盟经济政策的管理权。不要惊讶,有德国支持的欧盟财长们绝对会拒绝这种“政变”。然而默克尔的状况也好不到哪儿去,她感觉自己好像被法国人包围,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都是法国人,他们在经济政策方面威吓她。
法德帅位不保
两人的失和代价是巨大的。萨科齐的个人支持率已经下降到30%以下,已经岌岌可危了。但相比默克尔,萨科齐的政治地位依然比较稳固。5月份,默克尔因为被要求勒紧裤腰带挽救希腊等国,在议会和地方选举中遭遇挫折。她的个人支持率也降到新低。萨科齐可能在下次大选中失败,而默克尔则可能在未来几周内失去一切。
如果默克尔付出最后代价依然未能缓解国内对欧元危机的抵制情绪,她可能失去总理职位,她的离开将被视为“萨默同盟”的失败和终结。默克尔下台将导致亲商业的联合政府倒台。毫无疑问,萨科齐将没有时间为默克尔的离开伤感。无论舞伴是谁,法德的“双人舞”还要继续,欧盟的未来和单一货币都要依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