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富比香港春拍“陶瓷及工艺品专场”中的杂项以约50%的成交率成交,成交总额也刚刚超过估价的50%。表面上看,这似乎并不是一个好的成绩单,与过去两年的火暴相比较甚至有所回落。但实质上,该场至少说明了近来市场出现的两点变化:1、艺术品投资者正在变得更加成熟,投资行为日趋理性;2、拍品不易征集,货源开始出现短缺,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品质虽下降,估价却上升。
06苏富比香港的春拍上有不少中国古代杂项艺术品推出,竹木雕、印章石、铜佛像、剔红剔犀等(王器除外)占了相当的分量,可以看出拍卖公司是对其寄子厚望!但是从拍卖结果来看,杂项的成绩并不是太理想,与过去两年的火暴相比较甚至有所回落。先看统计数据这次杂项共计推出76件,成交36件,成交率正好约50%;成交额为24,464,800元(包含佣金),刚刚超过估价的50%。的确,这不是一个好的成绩。表面上看,可能与拍品的变化有关:今年的拍品,质量有所下降,估价大幅调高。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可以发现这个情况与过去一年中国古陶瓷拍卖市场的情况有相同之处,至少说明近来市场出现两点变化:1、艺术品投资者正迈向成熟;2、拍品征集开始出现问题,货源出现短缺状况,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品质虽下降,估价却上升。
中国的古董杂项是一个庞大的分类,可以说是把所有的非专题性工艺品都包括在内,它的内涵非常深厚,故要求杂项玩家的文化底蕴要丰厚,知识层面要广博,非如此不足以玩杂项。也正因为如此,杂项的挑战性也是最大,最有趣味!在现代化的信息社会,一切资讯都近乎透明,传统古玩的几个大类都几乎被人们看懂摸透,挑战性不强,故而很多高层次的玩家开始将眼光投向杂项,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杂项市场开始升温的内在契机。2003年底,中国嘉德之“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将杂项拍卖进一步推向高峰。2004—2005年,各个拍卖公司均推出杂项拍卖专题,无论是明清铜器、竹木牙雕,还是剔红剔犀、水晶山石,都能够拍出很好的价格,因此一些杂项精品也纷纷出现在国际顶级拍卖场上。2004年10月,我与友人在香港苏富比公司看到一件“清初竹雕高士登山图《蜀道难》题诗笔筒”,东西非常精美,可以称得上是清代竹雕极品,尺寸高11厘米,直径5厘米,属于小玩件,估价为600,000—800,000港币。当时我们认为这个价格相对偏高,但是考虑到是国际大拍行,虽然东西无款,也可能超价,因此下了一个1,000,000元的委托价。结果这件笔筒竟然拍出1,668,864元,大大超过我们的估计,也留下了遗憾。2005年6月,德国纳高公司拍场出现另外一件清代竹雕精品“竹雕题兰亭序笔筒”,为全文字雕刻,内容是《兰亭序》全文,并有阴文“云蕉山人”款,刻“邓”、“德黄”两章,东西也很小,估价为2,500—3,500欧元,也就是人民币4万元左右。这次我们又下了一个12万的委托,考虑到委托价与估价相比有三倍的预算,应该可以拿下了,结果这件东西拍出364,320元,比估价拉高接近十倍,完全超乎预料。2005年内地杂项的高潮是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推出的“明犀角御题诗文碗”,直径仅为10.7厘米的一小件拍出人民币2,200,000元,确实惊人。在这次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也有两件器物被众人追捧,一件是17世纪沉香木雕《山林楼廓》图杯,估价80,000—120,000港币,成交价约为216,240元人民币,超出估价约两倍;另一件是18/19世纪田黄《香山九老图》山子印章,估价100,000—150,000港币,成交价为95万多人民币,更是超出底价7倍多。
虽然这次苏富比杂项拍卖的成绩并不太理想,但这并不说明杂项市场将逐渐变冷,实质其实正好相反。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国内收藏家队伍越来越庞大,收藏者的文化层次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收藏家的队伍组成本身正在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从过去商人居多、盲目投资者居多逐渐转变为文化人士、高知人士、理性投资人士占多数。这些新锐对古文物的研究和理解越来越深入,自我挑战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因此,未来的杂项将从目前的配角逐渐转化成为主角,杂项拍卖市场仍将大有可为!(注:本文中除注明的港币、欧元外,文中所出现的“元”单位均为人民币单位)
06苏富比香港的春拍上有不少中国古代杂项艺术品推出,竹木雕、印章石、铜佛像、剔红剔犀等(王器除外)占了相当的分量,可以看出拍卖公司是对其寄子厚望!但是从拍卖结果来看,杂项的成绩并不是太理想,与过去两年的火暴相比较甚至有所回落。先看统计数据这次杂项共计推出76件,成交36件,成交率正好约50%;成交额为24,464,800元(包含佣金),刚刚超过估价的50%。的确,这不是一个好的成绩。表面上看,可能与拍品的变化有关:今年的拍品,质量有所下降,估价大幅调高。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可以发现这个情况与过去一年中国古陶瓷拍卖市场的情况有相同之处,至少说明近来市场出现两点变化:1、艺术品投资者正迈向成熟;2、拍品征集开始出现问题,货源出现短缺状况,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品质虽下降,估价却上升。
中国的古董杂项是一个庞大的分类,可以说是把所有的非专题性工艺品都包括在内,它的内涵非常深厚,故要求杂项玩家的文化底蕴要丰厚,知识层面要广博,非如此不足以玩杂项。也正因为如此,杂项的挑战性也是最大,最有趣味!在现代化的信息社会,一切资讯都近乎透明,传统古玩的几个大类都几乎被人们看懂摸透,挑战性不强,故而很多高层次的玩家开始将眼光投向杂项,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杂项市场开始升温的内在契机。2003年底,中国嘉德之“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将杂项拍卖进一步推向高峰。2004—2005年,各个拍卖公司均推出杂项拍卖专题,无论是明清铜器、竹木牙雕,还是剔红剔犀、水晶山石,都能够拍出很好的价格,因此一些杂项精品也纷纷出现在国际顶级拍卖场上。2004年10月,我与友人在香港苏富比公司看到一件“清初竹雕高士登山图《蜀道难》题诗笔筒”,东西非常精美,可以称得上是清代竹雕极品,尺寸高11厘米,直径5厘米,属于小玩件,估价为600,000—800,000港币。当时我们认为这个价格相对偏高,但是考虑到是国际大拍行,虽然东西无款,也可能超价,因此下了一个1,000,000元的委托价。结果这件笔筒竟然拍出1,668,864元,大大超过我们的估计,也留下了遗憾。2005年6月,德国纳高公司拍场出现另外一件清代竹雕精品“竹雕题兰亭序笔筒”,为全文字雕刻,内容是《兰亭序》全文,并有阴文“云蕉山人”款,刻“邓”、“德黄”两章,东西也很小,估价为2,500—3,500欧元,也就是人民币4万元左右。这次我们又下了一个12万的委托,考虑到委托价与估价相比有三倍的预算,应该可以拿下了,结果这件东西拍出364,320元,比估价拉高接近十倍,完全超乎预料。2005年内地杂项的高潮是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推出的“明犀角御题诗文碗”,直径仅为10.7厘米的一小件拍出人民币2,200,000元,确实惊人。在这次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也有两件器物被众人追捧,一件是17世纪沉香木雕《山林楼廓》图杯,估价80,000—120,000港币,成交价约为216,240元人民币,超出估价约两倍;另一件是18/19世纪田黄《香山九老图》山子印章,估价100,000—150,000港币,成交价为95万多人民币,更是超出底价7倍多。
虽然这次苏富比杂项拍卖的成绩并不太理想,但这并不说明杂项市场将逐渐变冷,实质其实正好相反。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国内收藏家队伍越来越庞大,收藏者的文化层次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收藏家的队伍组成本身正在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从过去商人居多、盲目投资者居多逐渐转变为文化人士、高知人士、理性投资人士占多数。这些新锐对古文物的研究和理解越来越深入,自我挑战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因此,未来的杂项将从目前的配角逐渐转化成为主角,杂项拍卖市场仍将大有可为!(注:本文中除注明的港币、欧元外,文中所出现的“元”单位均为人民币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