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暴力的历史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ta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有的人在酒余饭饱之后,开始反思革命的价值和伤害的时候,当更多人在被伪真诚的《十月围城》煽乎得涕泪横流的时候,一个无法回避的血淋淋的事实就是暴力无所不在。其实何止是在革命时期这样一个极端的情况下,整部历史就是一部暴力史。大儒朱熹曾感慨:“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也。”法国著名哲学家保罗·利科(Paul Ricoeur,1913年-2005年)也说:“只要考察帝国如何兴起和衰败,个人威望如何确立,宗教如何分裂,财产和权力的特权如何继承和转移,思想家的权威如何增强,精英的文化享受如何建立在被剥夺者的辛劳和痛苦之上,就足以发现暴力无时不在,无所不在。”这段话出自利科《历史与真理》一书。该书是利科的现象学解释学在历史中的运用,让我所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暴力和非暴力主义的探讨。
  利科首先测量了暴力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暴力如植物的根须一般深植于人的意识之中,像扩张、战斗和统治的意志、易怒的性情、克服障碍的冲动、死的本能和破坏力量,以及幸灾乐祸。利科说:“不管大街上发生骚乱,还是祖国处于危急中,我都认为这令人感到高兴和兴奋……某种粗野的东西、某种健康和不健康的东西、某种未成熟和未定型的东西、猎奇冒险和自由支配的意识、江湖义气和探险活动的向往,所有这一切都不考虑法律和权威。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意识的底层会重新出现在意识的最上层:这种暴行意识也是思想体系的意识,正义、法律和真理在拿起武器和带着忧郁的激情时,立即使用大写字母;语言和文化进入悲怆的热烈感情中;所有一切都已准备好对付危险和死亡;上帝本身也被作为理由,出现在誓言和带钢盔的随军牧师的言语中。”另一方面,暴力不仅仅是一些轰动性的事件,如战争和骚乱。利科认为剥削和压迫也在暴行的结构之中,他援引亨利·吉耶曼(Henri Guillemin)的统计数据:在路易-菲利普时代,工人的平均寿命是二十七岁,在里尔的工业人口中,七年间死亡20700人,出生了21000人。这些是事实不是事件,那么压迫和反抗压迫就变成了无休止的暴力循环。更让人不安的是,“暴力甚至有一条无尽头的路,因为人有各种各样的死法:有些人竟要求垂死者临终时保持冷静以便尝到比死还痛苦的滋味;受折磨者应该还活着,带着受尽屈辱和意识上的创伤,在他的尊严、他的价值和他的欢乐的心中体验身体的毁灭。”
  利科关于暴力揭示让读者感到羞耻和绝望,仿佛漂浮在无边黑暗之中,并成为黑暗的一部分。那么有没有可能改变历史肮脏不堪的宿命,摆脱以暴制暴,以暴易暴的循环?利科说:“如果历史是暴力,那么非暴力主义就是历史的内疚,就是在历史中存在的不安和历史处境中意识的希望。”他认为非暴力主义者既非肤浅的和平主义者,也非凯斯特勒(Arthur Koestler)眼里的瑜伽信奉者,非暴力主义者对历史进程存在非常隐蔽的作用—“他们拒不听从‘善意的人们只有在漫长历史结束时才能隐约地看到(非暴力主义)对一些社会准则的实际影响’;在某些有利的条件下,在特殊人物的影响下,非暴力主义可能采取一种运动、一种非暴力抵抗运动的方式,并具有相当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非暴力主义能有一种真正的历史突破。”平心而论,放下屠刀并不容易,拒绝杀人而被杀,大多数人难以坦然面对这种“求仁得仁”。
  友人从印度回来,说起印度人对圣雄甘地的看法,他微觉诧异,因为在大多印度人眼里,甘地是无可指摘的圣人,尽管他成为苦行者之前有若干情妇和私生子,但他放下了欲望,变得充满慈悲和智慧。回头看利科关于暴力深藏于意识中的说法,不寒而栗,其实对欲望的放任就是暴力。
其他文献
在管理学领域中,有一位很难归类的大师。他是一位战士,曾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战场上出生入场券死,经受了炮火硝烟的考验;他是一位外交家,曾经活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作为罗斯福总统的秘密使者,穿梭于美国和德国之间,前往柏林与希特勒谈判,并得到过希特勒授予的纳粹勋章;他又是一位经理人,曾经掌管通用汽车公司的海外部,致力于通用汽车的海外扩张和跨国经营;他还是一位管理思想家,凭借一本《工业,前进!》奠定
期刊
“低碳经济”给企业带来的冲击不是单层次的、一次性的,而是多层次、多轮次的。我们可以从宏观层面、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来分析“低碳”带来的深远影响,如图1所示。    宏观层面    气候变化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气候变化是各国推行“低碳经济”的根本动因,其对各国相关的产业、税收、贸易政策的影响是巨大的。近年来,连续不断的异常天气促使各国政府更加重视环保和温室气体的减排,推出更为严格的低碳
期刊
在明确了“低碳冲击波”的可能影响层面及其发生时间的决定因素后,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低碳冲击波”下企业应作的决策。为此,我们先引入两个分析的维度:  低碳“脆弱性”。该维度用来刻画企业面临“低碳冲击波”时,业务的受影响程度。如果低碳“脆弱性”较高,则表示“低碳冲击波”对企业业务影响越大;反之亦然。在实践分析中,这个指标可以被很好地量化,例如可以将低碳“脆弱性”具体化为企业的利润变动对于市场上石油(或
期刊
有公干常识的人无人不知“驻京办”这个词。据估算,北京有超过5500家地方政府办事处,另有约5000家国有公司、社团和其他实体的办事处。但是,在人民群众心中,驻京办无非是吃吃喝喝、拉拉扯扯、勾勾搭搭,花纳税人钱财,官员腐败糜烂的地方。为了打击这种“赤裸裸的腐败”,中央政府决定6个月内关闭驻京办。  据悉,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驻北京办事处,经济
期刊
在古立克的学术贡献中,1937年出版的《管理科学论文集》(Papers on the Science of Administration)是一本里程碑式的著作。正是这本著作,使人们把古立克和厄威克看作管理过程学派的第二代传人。  这本论文集包含了11篇论文。其中包括:古立克本人的《组织理论笔记》(Notes on the Theory of Organization)和《科学、价值观与公共行政》(
期刊
自2009年第一季度起,全球经济状况即开始逐渐改善。最新数据显示大多数国家经济活动再次扩张。但是,在未来两年,各经济体间的复苏步伐却很不相同,这反映了经济结构需要纠正的问题以及各国对危机冲击的政策反应的差异。    临时性因素支持经济反弹    美国与欧元区经济在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正增长,英国经济紧跟其后在第四季度出现正增长。然而,支撑经济复苏的众多短期因素将会在2010年间开始失去作用,见图
期刊
古立克的管理理论,被人们引用最广泛的,就是他的七职能说和分部化原则。而七职能和分部化,又是建立在组织分工基础上的。     组织分工  古立克认为,分工是组织的基础,也是组织的原因。关于分工的基本原理,古立克的论文没有超越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论证。与斯密不同并有所发展的是,古立克对分工的限制作了进一步展开论证。他认为,分工要受到三个限制。一是与工作时间、工作量相关的限制。假如分工仅仅考虑技术
期刊
1951年,杨培英(字粲三,1887年-1962年)在内外压力下,终于暂且放下了“保持聚兴诚银行为纯粹之商业银行”的幻想,同意申请公私合营。同年1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西南区行根据聚行的申请,报请总行批准后,聚行实现了公私合营。那天杨粲三特意穿上以前常穿的深灰色长衫,独自来到聚兴诚银行大楼,走过空荡荡的楼道,来到董事长办公室,坐在曾经属于自己的太师椅上,不禁老泪纵横……   创立于1915年的聚兴
期刊
当下最流行的一款游戏机不是微软的Xbox360,就是索尼的PS3,这两款游戏机每年能为微软和索尼带来数十亿美元的营收。但在《压力下的角逐》(The Rack for a New Game Machine)出版之前,很少有人知道,这对死对头的技术核心—微处理器芯片出自IBM的同一个团队之手。   揭露真相的是《压力下的角逐》的作者,他们是Xbox360和PS3这两款游戏机微处理芯片的首席设计师戴维·
期刊
在美国的公共管理理论中,公认的开山鼻祖是伍德罗·威尔逊(T. W. Wilson),他的一篇《行政学研究》(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on),开辟了这一新的研究领域。此后,众多的学者在这一领域耕耘。就以古立克在《管理科学论文集》前言中专门提到的著名学者来说,比古立克大1岁的怀特(Leonard D. White),曾任联邦文官委员会主席,在1926年出版了美国第一部公共行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