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余姚黄家埠面塑作为一种地方文化资源,在美术课堂中的开发与应用,不仅能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使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更重要的是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创新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课堂上对余姚黄家埠面塑的传统特色、艺术价值等方面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美术课堂的主体和美术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余姚黄家埠面塑?美术教学?开发与应用
余姚黄家埠面塑是以米粉作原料的造型艺术,其中包含了绘画、雕塑等诸多艺术门类。更重要的是在面塑教学中,在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手眼的配合能力与艺术造型的鉴赏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塑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了解余姚历史与地方传统民间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我尝试将黄家埠面塑作为美术课堂资源来开发与应用,在美术教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探索:
一、探寻黄家埠面塑的发展历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首先,引导学生了解黄家埠面塑的发展历史与相关知识。同学们在课前通过上网搜索、走访黄家埠面塑艺人等方法与途径,收集了许多黄家埠面塑的图文资料。在课堂上我用实物展示、电脑投影,先让学生各自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然后分别介绍收集过程中的相关情况和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深刻体会到黄家埠面塑文化资源的厚重积淀,感受到家乡的文化历史。
同学们了解到黄家埠面塑来源于民间,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黄家埠面塑技艺代代传承,有何培生、何云昌、何来根等技艺高超的艺人,期中以何来根艺人最为突出。现年94岁的传承人何来根,16岁就开始做面塑,技艺精湛,手法精妙,他还将原先的单色面塑创新为彩色面塑。他的面塑作品2003年获得余姚市民间造型艺术作品大赛一等奖,后《宁波日报》、宁波电视台曾作过报道,2008年还上了央视七台的《乡村大世界》节目。黄家埠面塑这项传统手艺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学生们从黄家埠面塑的渊源探究中,不仅了解到黄家埠面塑的悠久历史和取得的成就,同时加深了对家乡文化、人文精神的认识与理解,还萌发了强烈的自豪感和对家乡余姚的热爱之情,提高了学习黄家埠面塑的热情。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地进行美术学习,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发掘黄家埠面塑的艺术价值,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在了解了黄家埠面塑的发展历史后,我结合面塑原作和图片开始让学生欣赏黄家埠面塑的艺术特色,通过这一教学过程,深入发掘黄家埠面塑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黄家埠面塑的表现内容实
黄家埠面塑源于旧时的余姚节日风俗,是人类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积淀物。黄家埠面塑随着人们的心理需求应运而生,是追求丰衣足食,万事如意的生活理想的体现,表现内容非常朴实,所做的面塑作品富有浓郁的余姚地方特色。
2.黄家埠面塑的表现形式美
黄家埠面塑简洁浑厚,朴实雅洁,色彩妍丽。早期黄家埠面塑不讲究修饰色彩,其蒸馍的白色和质感,形成独具一格的拙朴纯美。后期的面塑则以塑为主,着色为辅。造型一般是外形简洁、概括、略有夸张、内蕴饱满丰富,既有抽象几何形式,还有更加具象的独具民间造型风格的动物等形象。黄家埠面塑将各种不同的造型意识融合一体,形式上极具美感,构成了独特的民俗节日内容,形成了特殊的民间艺术形式。
3.黄家埠面塑的表现技法精
黄家埠面塑大都用粳米发面,蒸熟后上色彩。制作简单,用揉、捏、掐、刻、粘等万法造型,用剪刀、小竹刀、梳子灵巧地点、切、刻、划,完成细部及装饰,制作步骤“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缺一不可。现在的黄家埠面塑色彩丰富艳丽、除了大面积的品红、黄、绿以外,还用少量的白粉、钴蓝柞点缀,整体感觉活泼跳跃,绚丽多姿,又不失民间艺术的纯朴气息。
三、实践黄家埠面塑的制作过程,提高学生美术技能
在欣赏了黄家埠面塑的艺术特色、挖掘黄家埠面塑的艺术价值后,我开始尝试让学生动手制作面塑作品,来实践黄家埠面塑的制作过程,传承地方文化,激发创造的热情,提高学生美术技能。
首先结合美术教材和学生实际,选择《与米罗游戏》、《清晨》等课与面塑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上展开面塑教学。在面塑的制作过程中,从内容的构思、面料的加工、捏制方法的探寻,既要动脑筋思考又要动手操作,从头到尾的各个环节都是艺术的创造和才能的施展,处处体现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学习过程中我还有意识地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课外拓展等学习形式,让他们尝试研究练习性学习,面塑这个雕塑形式的练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另外,我在将黄家埠面塑带进美术课堂,开发黄家埠面塑教学课例的同时,将美术课程资源利用、校本课程有效开发与学校特色建设结合起来 。如组织全校师生在艺术节期间举行面塑作品展,邀请面塑艺术何来根来校做面塑技法和知识的展示,在校园宣传窗设立“余姚面塑艺人”等栏目,让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因地制宜营造具有浓郁校园文化,全方位搭建学习平台,激发师生学习黄家埠面塑的热情,最终使校园成为学生感受黄家埠面塑文化,得到精神感动思想愉悦的场所。
在黄家埠面塑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中,师生共同参与,通过相关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尝试与探索,使孩子们对家乡的自然、人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既让学生认识了地方特色美术文化,提高美术学习的热情,萌发强烈的自豪感,还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通过课堂上对黄家埠面塑的传统特色、艺术价值、艺术含量和时代精神等的探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美术学习中过意注重知识接受和技能传授的倾向,让学生成为美术课堂的主体和美术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余姚黄家埠面塑文化资源为美术学习服务;在面塑制作过程中学生找到了乐趣,在获得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锻炼了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艺术素养与人文素养,提高审美能力,形成正确审美价值观;黄家埠面塑文化资源在美术课程中开发与应用,还使教师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者,促进了美术教师的自身发展,培养和提升了他们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进行美术教学的业务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徐建融?钱初熹?胡知凡?《美术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余姚市小曹娥镇中学?浙江宁波)
关键词:余姚黄家埠面塑?美术教学?开发与应用
余姚黄家埠面塑是以米粉作原料的造型艺术,其中包含了绘画、雕塑等诸多艺术门类。更重要的是在面塑教学中,在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手眼的配合能力与艺术造型的鉴赏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塑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了解余姚历史与地方传统民间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我尝试将黄家埠面塑作为美术课堂资源来开发与应用,在美术教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探索:
一、探寻黄家埠面塑的发展历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首先,引导学生了解黄家埠面塑的发展历史与相关知识。同学们在课前通过上网搜索、走访黄家埠面塑艺人等方法与途径,收集了许多黄家埠面塑的图文资料。在课堂上我用实物展示、电脑投影,先让学生各自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然后分别介绍收集过程中的相关情况和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深刻体会到黄家埠面塑文化资源的厚重积淀,感受到家乡的文化历史。
同学们了解到黄家埠面塑来源于民间,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黄家埠面塑技艺代代传承,有何培生、何云昌、何来根等技艺高超的艺人,期中以何来根艺人最为突出。现年94岁的传承人何来根,16岁就开始做面塑,技艺精湛,手法精妙,他还将原先的单色面塑创新为彩色面塑。他的面塑作品2003年获得余姚市民间造型艺术作品大赛一等奖,后《宁波日报》、宁波电视台曾作过报道,2008年还上了央视七台的《乡村大世界》节目。黄家埠面塑这项传统手艺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学生们从黄家埠面塑的渊源探究中,不仅了解到黄家埠面塑的悠久历史和取得的成就,同时加深了对家乡文化、人文精神的认识与理解,还萌发了强烈的自豪感和对家乡余姚的热爱之情,提高了学习黄家埠面塑的热情。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地进行美术学习,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发掘黄家埠面塑的艺术价值,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在了解了黄家埠面塑的发展历史后,我结合面塑原作和图片开始让学生欣赏黄家埠面塑的艺术特色,通过这一教学过程,深入发掘黄家埠面塑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黄家埠面塑的表现内容实
黄家埠面塑源于旧时的余姚节日风俗,是人类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积淀物。黄家埠面塑随着人们的心理需求应运而生,是追求丰衣足食,万事如意的生活理想的体现,表现内容非常朴实,所做的面塑作品富有浓郁的余姚地方特色。
2.黄家埠面塑的表现形式美
黄家埠面塑简洁浑厚,朴实雅洁,色彩妍丽。早期黄家埠面塑不讲究修饰色彩,其蒸馍的白色和质感,形成独具一格的拙朴纯美。后期的面塑则以塑为主,着色为辅。造型一般是外形简洁、概括、略有夸张、内蕴饱满丰富,既有抽象几何形式,还有更加具象的独具民间造型风格的动物等形象。黄家埠面塑将各种不同的造型意识融合一体,形式上极具美感,构成了独特的民俗节日内容,形成了特殊的民间艺术形式。
3.黄家埠面塑的表现技法精
黄家埠面塑大都用粳米发面,蒸熟后上色彩。制作简单,用揉、捏、掐、刻、粘等万法造型,用剪刀、小竹刀、梳子灵巧地点、切、刻、划,完成细部及装饰,制作步骤“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缺一不可。现在的黄家埠面塑色彩丰富艳丽、除了大面积的品红、黄、绿以外,还用少量的白粉、钴蓝柞点缀,整体感觉活泼跳跃,绚丽多姿,又不失民间艺术的纯朴气息。
三、实践黄家埠面塑的制作过程,提高学生美术技能
在欣赏了黄家埠面塑的艺术特色、挖掘黄家埠面塑的艺术价值后,我开始尝试让学生动手制作面塑作品,来实践黄家埠面塑的制作过程,传承地方文化,激发创造的热情,提高学生美术技能。
首先结合美术教材和学生实际,选择《与米罗游戏》、《清晨》等课与面塑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上展开面塑教学。在面塑的制作过程中,从内容的构思、面料的加工、捏制方法的探寻,既要动脑筋思考又要动手操作,从头到尾的各个环节都是艺术的创造和才能的施展,处处体现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学习过程中我还有意识地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课外拓展等学习形式,让他们尝试研究练习性学习,面塑这个雕塑形式的练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另外,我在将黄家埠面塑带进美术课堂,开发黄家埠面塑教学课例的同时,将美术课程资源利用、校本课程有效开发与学校特色建设结合起来 。如组织全校师生在艺术节期间举行面塑作品展,邀请面塑艺术何来根来校做面塑技法和知识的展示,在校园宣传窗设立“余姚面塑艺人”等栏目,让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因地制宜营造具有浓郁校园文化,全方位搭建学习平台,激发师生学习黄家埠面塑的热情,最终使校园成为学生感受黄家埠面塑文化,得到精神感动思想愉悦的场所。
在黄家埠面塑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中,师生共同参与,通过相关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尝试与探索,使孩子们对家乡的自然、人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既让学生认识了地方特色美术文化,提高美术学习的热情,萌发强烈的自豪感,还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通过课堂上对黄家埠面塑的传统特色、艺术价值、艺术含量和时代精神等的探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美术学习中过意注重知识接受和技能传授的倾向,让学生成为美术课堂的主体和美术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余姚黄家埠面塑文化资源为美术学习服务;在面塑制作过程中学生找到了乐趣,在获得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锻炼了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艺术素养与人文素养,提高审美能力,形成正确审美价值观;黄家埠面塑文化资源在美术课程中开发与应用,还使教师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者,促进了美术教师的自身发展,培养和提升了他们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进行美术教学的业务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徐建融?钱初熹?胡知凡?《美术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余姚市小曹娥镇中学?浙江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