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的培养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y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不仅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有高情商,能把握学生的情感发展规律,想方设法使自己的教学内容经过"外部刺激"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为其所接受,从而促进其智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情感的情境性和感染性特点,并通过情感因素优化教学,做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并茂,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感
   Emotion cultivation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bstract】 A good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should not only have perfect knowledge, but also have high emotional intelligence, emotion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an grasp the law of ways to make their teaching content through the "external stimulus" to enable students to produce emotional experience, for their acceptance, and thus promote their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emotions in teaching situations and infectious characteristics and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through the emotional factors, so that in order to promote feelings known to increase in order to know the situation, the situation know-how and Mao, and fundamental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Key words】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Emotion
  
  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情感是随时起作用的一种内心体验。教学活动如果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他们就会带着饱满的学习热情,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乐此不疲;反之,他们对学习就会淡漠、被动,看做是一种负担,甚至会产生厌恶的情绪。所以,情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积极作用或是消极作用。积极作用能强化学习,推动学习;而消极作用则成为学习的阻力,压抑智力的发展。
  心理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一般有两个心理过程:一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运用)的过程;一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智能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它的心理过程产生情感和智慧。因此,知识、智慧、情感三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现代教学论强调,不管哪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不能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作用。要做到课堂教学始终在师生情感最佳的状态中进行,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外,还必须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的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既要进行知识性学习,又要进行情感性学习。要把情感因素和智力因素结合起来,情趣盎然地参与智力活动,并不失时机地把这种最初发生的愉快情感和认识情趣引导到热情而紧张的追求知识、探求真理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正确方向上去。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注意情感的培养呢?
  
  1 注意情感的情境性和感染性特点
  
  1.1 情感的情境性特点。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情境对情感的产生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利用情感的情境性特点,培养情感因素。
  1.1.1 创设作品的特定情感。我们以阅读教学为例。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信息的流程是一个环形结构,它以学生自我感受为基础,教师只是运用自己感受的经验、方法、技巧,指导学生从自身的要求去体验和接受课文的情感,而不是教师直接注入。有经验的教师就十分重视创设情境,善于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使他们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使情感的信息流通无阻。一旦发现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信息出现异化或滞留现象时,就及时地进行调控、疏导。学生阅读课文有时不容易进入情境,教师需要经过一番“艺术”的加工,再现情境。例如,运用语言艺术,或描述,给学生以直观感受,造成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情感氛围,使学生从中体味到人们的丰厚情感,并唤醒自身潜在的内在情感,接通平时经验、感受的积累,做到深入感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1.2 创设问题的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学习任务)。事实表明,任何学习的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只是具有这种问题的情境,才能使学生感兴趣。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地质疑问难,也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并挑起争辩,创设一种问题的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活跃状态,促使他们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解决面临的问题,改变课堂上那种松弛的心理。这些问题的情境应该有一定的难度,这样对学生才有吸引力。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认为:“当感性输入和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学生的兴趣最大,情绪最高”。因为问题难度过高,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就引不起他们探求解决问题的积极情绪;如果要求过低,轻而易举就解决了,学生在思维的过程中就不可能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也就毫无兴趣。问题难度应该恰到好处,好像摘桃子,做到“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才行。
  1.1.3 创设一个竞赛的情境。无数经验证明,大多数学生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效率高得多,即使对自己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因希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人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比如搞记忆力竞赛,速读竞赛,书法竞赛,听、说、读、写等小型竞赛或围绕课文的智力竞赛等,连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也都满怀激情地投入到竞赛中去,学生参加目标明确的竞赛,学习情绪高涨,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增强了思维能力,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在竞赛活动中,教师要激励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鼓励进步与团结互助,从而有利于使先进更先进,后进变先进,团结友爱向前进,防止滋长自卑心理、骄傲情绪与个人主义等不良倾向。
  1.2 情感的感染性特点。以情动情,叫做情感的感染性。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使它产生同样的情感;别人的情感也可以感染自己,使自己产生同样的情感。通常在课堂教学中,除知识对流一条线之外,还有情感对流一条线。良好的情绪可以加速认识活动的过程,而认识过程又能引起良好的情绪效果。教师应当凭借自己情绪色彩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学生那由于情感输入而转换成的学习热情又反过来激发教师的情绪。不少教师所采用的“由激发情感导入新课”、“动之以情,撩拨心扉”等教法,都是很好地利用了情感的感染性特点。他们在上课一开始,就用炽热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感情的共鸣,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为通常情况下,开读所感知的情感效益比较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由于开读时,人的心理具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与新鲜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老师一上课就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调动了学生深受感染的共鸣心理,为开读蓄势,造成跃跃欲试的愤悱境界。学生被激发起来的积极情感有定向作用,它使学生对后来的学习更认真,思维更活跃。也是教师对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因而对所上的课文更感兴趣也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再如教师的表情朗读,其目的是力图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视觉文学转化为声音,变成富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再现物,让学生的听觉直接感受情感信息。这种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师生情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基础
  
  要使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真正发挥积极作用,关键在于教师要爱自己的学生,爱是一种内在的体验,表现为一种倾向一种态度,从而成为行为的一种动力。于漪老师曾深有体会地说:“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师生就缺乏共同语言,情感就不能融洽,教育就难有成效。”
  大量的调查表明,大部分中学生更偏爱“理解学生心情”、“待人公平”、“幽默慈祥”这种能够沟通师生情感的“交流型”教师。“爱”这种感情是最有感染力的,也是学生能最敏感的体会到的。教师喜爱和尊重自己的学生,对学生有深厚的情感,学生对老师也会尊敬,发自内心地喜爱,并还常常因为爱老师而爱上老师所教的学科。师生之间互相理解、尊重和爱护,是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意志的心理动力。
  2.1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达到师生情感的和谐。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发挥其固有的作用。”魏书生老师也向自己提出了“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课堂上教师要施以亲切、热情、平等的讲授态度,生动、幽默、形象的教学语言,努力创造出一个轻松的、民主的、舒畅的学习气氛。比如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要鼓励他们大胆讲话,并多肯定,多表扬再给予指导;在师生共同讨论问题时,要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不同意见的争论中,教师发表的自己的看法,只作为一家之言,不强加于学生,要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的意见等等。这样,才能解除学生常有的那种压抑感,是他们体会到课堂是自己学习的场所,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可以信赖的“向导”。只有造成了这种学生心理上和谐、平衡的“向教性”,学生才会以心悦诚服的真诚态度,去迎接教师所奉送的知识,以积极的主体身份去主动地接受那客体的知识。这时,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就会对真善美、假丑恶有共同的情感体验,“高山流水,互为知音”。
  不过,课堂上并不是所有教师的教学都可以达到这种情感的和谐。有的老师上课不能将教学内容很好地传达给学生,教学不能给学生以满足、兴奋和愉快的精神享受。有的教师在分析讲解教学内容时,由于没有很好地理解钻研教材,不能将其中的情感因素挖掘出来,故诱发不了学生的情感,学生对听课感到厌烦;还有的老师上课时自己很激动,而学生却无动于衷,教学激不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这些都是师生情感因素不和谐的表现。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而言,如果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与和谐的情感,那就是教学的贫困和失败。
  2.2 经常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学生情感兴趣和学习效果是紧密联系着的。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接受知识较快,记忆也比较持久。成功的欢乐往往是学生学好功课的动力,为了使学生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老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自学思考后提出的疑问或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都是他们劳动的成果。学生经过一番辛勤的劳动,总希望及时得到老师的评价,有一种强烈的期待感。如果他们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是满意的,很希望听到老师热情的赞扬与鼓励;如果不太满意,也希望得到老师热忱的帮助;如果不满意,就更希望老师诚意的指正。这时老师的态度与情感,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的。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劳动成果不管是满意不满意,都要十分重视,认真对待,给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好评,使学生得到知识上的满足和学习上的鼓励。老师还要特别注意经常地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点滴进步(尤其是中差生),要让他们“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苏霍姆林斯基语)。这种心理上的成功感、充实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会成为诱发学生学习这门功课的动力,产生积极的继续学习的热情。
  为使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教师要引导他们科学地对待成绩。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只是台阶作为起点,让他们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和自己的过去比,要看看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这样,是无论学习好的学生或差的学生都享受到学习进步的快乐,从内心产生出一种自我追求,推动他们自觉地努力探索,不断去争取新的进步。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要真正做到把学生摆到主体位置上,充分发扬平等民主的教风,不断激发和加强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情感;而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师生之间、教学之间就能产生和谐的“共振”效应,教学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1 弹性碰撞  两个物体在碰撞的过程中,只有弹性限度内的弹力做功,而没有塑性弹力(非弹性限度内的弹力)做功,才同时满足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其特点为:碰撞后不发生永久形变、不裂成碎块、不粘在一起、不发热、不发生其他内部变化的情况下,动能才守恒。  设有两个钢球,质量分别为m1和m2,球2静止,球1以速度v0向球2运动,碰撞后两球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由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有:  m1v0=m1v1=
期刊
信息技术进入学校,对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评价体系产生很大的影响。它能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许多方面是传统教学媒体无可比拟的。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信息技术也不例外。如果信息技术在学校课堂教学中运用不合理,会适得其反。对此,笔者针对信息技术进入学校谈点看法。    1 对信息技术教学要有正确的认识    从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
期刊
【摘 要】 物理课程始终应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构建以科学探究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一理念的精神实质就是: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既是学习的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科学探究的要素主要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可涉及所有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导入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教师匠心独运、设计精美的导语常常能唤起学生的期待心理,可以说精彩、高超、新颖、别致的导入必然会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去获取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实践证明,一个精彩而成功的导入语的确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    1 课文导入不妨来点说唱艺术    
期刊
由于中考的竞争,大部分中学无暇顾及美育教育对人格的整塑作用,美育方面的基础课程就受到冷遇,就实际而言,中学生美育方面的教育工作大部分落在语文教学上。其实,美育内容已越来越具体地渗透到语文教学领域里。蔡元培十分强调美育的作用,他认为“注意道德教育……更以美感完成其道德”。在语文教学中贯彻美育,让学生感到各科知识都有美,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领悟力和创造力。    1 诵读中感受
期刊
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感触最深莫过于与学生的关系。由其是处在社会传型时期加之当前学生主体多为独生子女许多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份,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就是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而老师却发出‘孩子,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慨。可见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
期刊
【摘 要】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优秀的艺术作品蕴含着艺术家的思想,体现着艺术家的精神,没有思想、没有内涵的艺术作品没有真正的价值。班主任工作的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立班集体过程中的艺术;②与学生交流的艺术;③与家长交流的艺术;④协调任课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艺术。  【关键词】 班主任 艺术   Work art of room teache  【Abstract】 Room teacher
期刊
参加工作已经有近十五年了,虽然谈不上是经验丰富,但对自己的工作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在工作中,常常会想起在学校时老师的教诲和一些教育名言,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总觉得里面蕴含了深刻的道理,难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教育的春风吹遍神州,我却变得有些糊涂了。许许多多新的观点和言论,把我以前的信仰完全推翻了,让我觉得无所适从。
期刊
随着先进而简便的计算工具日益普及,社会生活对人们计算技能的要求正在逐步下降,但这并不说明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要求有所降低。因为小学数学计算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因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而计算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但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
期刊
【摘 要】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我运用较为得心应手的三件宝:一靠,二鼓,三落实,让师生的心灵距离为零;让学生的好习惯成自然;为学生鼓劲、树信心;笃行不倦抓落实;细小之处抓落实,用爱心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让我达到了做最好的自己,创最好的班级的目的。  【关键词】 做 最好自己 创 最好班级   Make the best yourself and dev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