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互联网互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传播者与受众间的明确界限,个人观点可以在平等传媒平台上得以自由释放,网络普及前的传播学理论也随之发生适用范围和表现型式的变化。本文通过腾讯张军微博事件这一近期特定舆情事件,讨论各种言论纷繁表达于网络传媒平台的同时也趋于对基本道德、法制观念的认可,“沉默的螺旋”仍然以特定表现形式存在于当今社会。
关键词:沉默的螺旋;新媒体;网络传播;意见气候
一 “沉默的螺旋”理论概述
德国传播学家、政治学家诺埃勒-诺依曼(Noelle-Neumann,1972)提出沉默的螺旋(The Spiral of Silence)是一个政治学和大众传播理论的术语,其内涵在于定义个人意见的独立表述自由度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在“从众心理”、“趋同心里”的影响下,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总是渴望从周围环境中寻求支持,避免陷入孤立状态,这是人的“社会天性”。个人表达自己的理论观点以及进行某种行动前,先会观察总体环境,若感觉自己处于“多数一方”或是“优势方”有利状态时,则乐于展现自己观点获得正面呼应;当发觉自己属于“少数”观点持有者方,且表达出来后得不到广泛认可的“劣势”状态时,一般人就会趋于群体压力而转向“沉默”,自己的声音也就被隐藏而趋于沉寂。当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自然增势时,会导致“优势”舆论显得更加强大,这种强大反过来又使更多持不同意见者转向“沉默”。屡见不鲜的“舆论一边倒”与中国市井影响层次的典故“三人言市虎”、西方童话喜剧层次的“皇帝的新衣”、“金喇叭”似乎有相通之处。在暴政时代会出现观点无法表达的极端情况,如严重危及国家政治和个人生命的“指鹿为马”。
二 腾讯张军微博事件回顾与舆情梳理
2021年5月4日上午9点半左右,腾讯公关总监张军在其微博平台上发表博文:“当我们忙着做各种致敬青年的策划时,青年们正在睡觉”。此条博文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微博上引起相当激烈的讨论。截至目前(2021年5月20日),这条微博已收获4.6万条评论,5.2万条转发,246万条点赞,远超他平日里其他微博的评论数据,“#腾讯张军”和“#如何看待腾讯张军青年言论”两个词条同时登上热搜。
这番言论以及引发的舆情再次让大家关注到,看似繁荣的社会表面下,依然存在着“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尖锐矛盾。有网友在其微博下评论道:“那些革命前辈肯定也没想到,百年前为反抗资本主义的压迫而掀起革命的旗帜,百年后资本主义站在青年人的鲜血上说,你们睡的太多;甚至在自己的节日还会被批评其休息的权利”;也有一些“恶毒的诅咒”,如“我不睡觉干嘛?给你扫墓吗”;“既然老年人觉悟那么高,何不早点入土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关于对这条微博的解读,绝大部分网友的理解是“张军在讽刺青年在不该睡觉的时候睡觉”。但也有小部分人的跟帖则认为张军并非在指责年轻人,而是那些在五四青年节“蹭热度”,疯狂“致敬青年”的品牌——哔哩哔哩(b站)、小红书、京东......无数互联网企业都想在五四青年节引起青年用户的共鸣,但没想到自诩“打工人”的青年们都在过着自己的五一长假,这些“无意义的公关”只是显得“感动了品牌方自己”,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三 新媒体时代下的“沉默的螺旋理论”
由于目前传媒界已不再是官方平面媒体为压倒性主体甚至唯一主导话语权的体制,“沉默的螺旋”的理论表现力度放到现在网络时代自然要与时俱进地被评估。
过去在传统媒介环境下获取信息渠道较少,主要因为网络未普及,观点不公开,互动性弱,一种观点被大众传播媒体加以陈述报道以及后续纵深评论的过程中,大众只能单一被动地接受该观点,而一些较为小众的想法因为“非官方”、“少数服从多数”等原因被大众忽略乃至无处发声。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为引领的科学技术新时代,人们在新媒体时代获取信息方式极大地多元化而开阔了视野。“少数人”用户们在互联网开放、匿名的特点下可以畅所欲言,互相交流自己的主观意见,不再只因为某一单一理论而禁锢思想。
基于此,网络中的意见气候形成,越来越多地变成依赖于一种“自下而上”的气势——在局部形成优势网民意见扩散,有可能反过来影响“多数人”,汇聚成新意见新时尚表述的气候。自媒体的报道网民强烈的情感宣泄,也助长了“优势意见”气候的上升。据eMaketer统计,2021年中国将拥有9.837亿网民,互联网普及率达70%。2020年网民数量增长8.6%,新增网民数量(7500万)超过了自2009年以来的任何一年。eMarketer估計,到2025年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将达到75.1%。
四 沉默的螺旋在网络传播中的新特点
趋同心理和对信息的获知心理也是不容忽略的方面。趋同心理也叫遵从性,其产生主要由于惧怕群体压力对自身的压迫与制裁。“指鹿为马”、“三人言市虎”等历史故事,反映了人们在暴政或盲从社会里选择隐匿自己真实的想法而附和他人才是最不坏的生存法则。新媒体时代的要素在于信息传播的空间发生了变化,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不再有明显的沟壑,被动接受信息者也同时能传播或变形传播信息。在网络开放时代,沉默的螺旋显得有些难以奏效。近几年的网络热点新闻所揭示那些挑战了公共道德底线、引起人们愤懑、揭露丑闻等新闻事件,非常容易引起“沉默的螺旋”现象。社交网络上经常出现挑战道德法律底线的自炫或爆料,不但会孤立无援,更可能遭受网络暴力而名声尽毁,如“范冰冰偷税漏税事件”、“郑爽代孕及天价合同事件”、“孙小果案”等。这体现了趋于一致的正面公义、道德站队和法治理念,都表示要给违法者“施以严惩”,主张“维护正常社会秩序”,使我们相信伴随传媒方式的技术进步,社会的正义感和法制理念也在同步提升。
五 网络传播下,“反沉默的螺旋”形成
网络传播优势在于能快速传播知识和信息,大众更能在较短时间内接受主流观点;缺陷在于个人决策非常容易受到群体影响,从而意见动摇,可能做出更为极端且违背最初意志的决定。由于传播的“情绪设置”的效果,一些媒体可以故意“情绪启动”、“动机加工”,生成特定的情绪导向使用户产生更偏向该媒介想要的情绪,影响个人的认知活动,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带节奏”现象。在信息的传播中,大多数受众都充当着隐形的“助推手”,在进行社交行为时将其传播给他人,他人在接收到信息后又会继续传播给更多的人,一种媒介想传达的特定意见气候便形成了。然而,网民在上网求知的过程中往往是主动寻求信息,而且对信息的真实性需求更高,所以更多情况下会掺杂着自己的思想去看待信息。反沉默螺旋的含义是指少数个体不再沉默,敢于对抗大多数,不用担心自己会陷入“劣势意见”;中坚人物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态度立场,甚至可以扭转局势,让“少数人的声音盖过多数人”。2018年上映的国产动漫《刺客伍六七》第一部,以其独特的画风、精致的动画制作和有趣的故事情节,一经上映便在视频网站bilibili上斩获9.9分的高分,全网播放量迅速破亿,网上一片赞誉,成为国产动漫中的一匹黑马。网友称其为“真正的国漫之光”,知名书影评软件“豆瓣”也打出了9.3分的高分;第二部延续了第一部的优秀成绩,好评如潮。而随着2021年第三部的播出,豆瓣上除了一如既往的“吹捧”外,多出了更多不一样的影评——大量网友反应故事叙述不到位,给出了“前几集不知所云,观看体验不好”、“等了小半年就这?”等反对意见,并打上低分评价。有人发出质疑,那么对此片持有否定态度的人便也会找到归属感,从而发表自己的言论,平台也为持有不同意见的用户提供了意见表达的空间,使一部作品的评价更加公正客观。
六 总结——机会的平等和认知的成熟
有关群体的研究在政治学和社会学中由来已久,而群体的心理特征更为复杂,远不是是否“沉默”一个词能概括的;人类天生的“从众心理”在网络的庇护下有所减轻;不同的文化传统、认知水平下的受众看待事物的角度、理解力也差异甚显,“沉默的螺旋”理论放到现在网络时代自然要被与时俱进评估,新的传媒特点表现为快速的舆论潮涌未必是正确的。让事实真相继续传播,强大的传媒硬件也会保证真相尽快到来,受众在此才能做出更客观的判断,社会舆论在道德和法治的框架下也因此更成熟、宽容与和谐。具有影响力的媒介组织或个人大众舆论媒体上表达观点时力求语句得体、清晰、善意和宽容,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风波;网民们提高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遵纪守法,增强个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参考文献
[1]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99-204
[2]彭兰.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311-313
[3]匡文波. 新媒体概论(第三版)[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54-55
[4]郭小安. 舆论的寡头化铁律:“沉默的螺旋”理论适用边界的再思考[M].国际新闻界,5:51-65
[5]刘建明. 受众行为的反沉默螺旋模式[J]. 现代传播. 2002,2:39-41
[6]宋美霖. “沉默的螺旋”理论文献综述(1974-2016)[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7,12:139-142
关键词:沉默的螺旋;新媒体;网络传播;意见气候
一 “沉默的螺旋”理论概述
德国传播学家、政治学家诺埃勒-诺依曼(Noelle-Neumann,1972)提出沉默的螺旋(The Spiral of Silence)是一个政治学和大众传播理论的术语,其内涵在于定义个人意见的独立表述自由度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在“从众心理”、“趋同心里”的影响下,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总是渴望从周围环境中寻求支持,避免陷入孤立状态,这是人的“社会天性”。个人表达自己的理论观点以及进行某种行动前,先会观察总体环境,若感觉自己处于“多数一方”或是“优势方”有利状态时,则乐于展现自己观点获得正面呼应;当发觉自己属于“少数”观点持有者方,且表达出来后得不到广泛认可的“劣势”状态时,一般人就会趋于群体压力而转向“沉默”,自己的声音也就被隐藏而趋于沉寂。当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自然增势时,会导致“优势”舆论显得更加强大,这种强大反过来又使更多持不同意见者转向“沉默”。屡见不鲜的“舆论一边倒”与中国市井影响层次的典故“三人言市虎”、西方童话喜剧层次的“皇帝的新衣”、“金喇叭”似乎有相通之处。在暴政时代会出现观点无法表达的极端情况,如严重危及国家政治和个人生命的“指鹿为马”。
二 腾讯张军微博事件回顾与舆情梳理
2021年5月4日上午9点半左右,腾讯公关总监张军在其微博平台上发表博文:“当我们忙着做各种致敬青年的策划时,青年们正在睡觉”。此条博文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微博上引起相当激烈的讨论。截至目前(2021年5月20日),这条微博已收获4.6万条评论,5.2万条转发,246万条点赞,远超他平日里其他微博的评论数据,“#腾讯张军”和“#如何看待腾讯张军青年言论”两个词条同时登上热搜。
这番言论以及引发的舆情再次让大家关注到,看似繁荣的社会表面下,依然存在着“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尖锐矛盾。有网友在其微博下评论道:“那些革命前辈肯定也没想到,百年前为反抗资本主义的压迫而掀起革命的旗帜,百年后资本主义站在青年人的鲜血上说,你们睡的太多;甚至在自己的节日还会被批评其休息的权利”;也有一些“恶毒的诅咒”,如“我不睡觉干嘛?给你扫墓吗”;“既然老年人觉悟那么高,何不早点入土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关于对这条微博的解读,绝大部分网友的理解是“张军在讽刺青年在不该睡觉的时候睡觉”。但也有小部分人的跟帖则认为张军并非在指责年轻人,而是那些在五四青年节“蹭热度”,疯狂“致敬青年”的品牌——哔哩哔哩(b站)、小红书、京东......无数互联网企业都想在五四青年节引起青年用户的共鸣,但没想到自诩“打工人”的青年们都在过着自己的五一长假,这些“无意义的公关”只是显得“感动了品牌方自己”,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三 新媒体时代下的“沉默的螺旋理论”
由于目前传媒界已不再是官方平面媒体为压倒性主体甚至唯一主导话语权的体制,“沉默的螺旋”的理论表现力度放到现在网络时代自然要与时俱进地被评估。
过去在传统媒介环境下获取信息渠道较少,主要因为网络未普及,观点不公开,互动性弱,一种观点被大众传播媒体加以陈述报道以及后续纵深评论的过程中,大众只能单一被动地接受该观点,而一些较为小众的想法因为“非官方”、“少数服从多数”等原因被大众忽略乃至无处发声。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为引领的科学技术新时代,人们在新媒体时代获取信息方式极大地多元化而开阔了视野。“少数人”用户们在互联网开放、匿名的特点下可以畅所欲言,互相交流自己的主观意见,不再只因为某一单一理论而禁锢思想。
基于此,网络中的意见气候形成,越来越多地变成依赖于一种“自下而上”的气势——在局部形成优势网民意见扩散,有可能反过来影响“多数人”,汇聚成新意见新时尚表述的气候。自媒体的报道网民强烈的情感宣泄,也助长了“优势意见”气候的上升。据eMaketer统计,2021年中国将拥有9.837亿网民,互联网普及率达70%。2020年网民数量增长8.6%,新增网民数量(7500万)超过了自2009年以来的任何一年。eMarketer估計,到2025年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将达到75.1%。
四 沉默的螺旋在网络传播中的新特点
趋同心理和对信息的获知心理也是不容忽略的方面。趋同心理也叫遵从性,其产生主要由于惧怕群体压力对自身的压迫与制裁。“指鹿为马”、“三人言市虎”等历史故事,反映了人们在暴政或盲从社会里选择隐匿自己真实的想法而附和他人才是最不坏的生存法则。新媒体时代的要素在于信息传播的空间发生了变化,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不再有明显的沟壑,被动接受信息者也同时能传播或变形传播信息。在网络开放时代,沉默的螺旋显得有些难以奏效。近几年的网络热点新闻所揭示那些挑战了公共道德底线、引起人们愤懑、揭露丑闻等新闻事件,非常容易引起“沉默的螺旋”现象。社交网络上经常出现挑战道德法律底线的自炫或爆料,不但会孤立无援,更可能遭受网络暴力而名声尽毁,如“范冰冰偷税漏税事件”、“郑爽代孕及天价合同事件”、“孙小果案”等。这体现了趋于一致的正面公义、道德站队和法治理念,都表示要给违法者“施以严惩”,主张“维护正常社会秩序”,使我们相信伴随传媒方式的技术进步,社会的正义感和法制理念也在同步提升。
五 网络传播下,“反沉默的螺旋”形成
网络传播优势在于能快速传播知识和信息,大众更能在较短时间内接受主流观点;缺陷在于个人决策非常容易受到群体影响,从而意见动摇,可能做出更为极端且违背最初意志的决定。由于传播的“情绪设置”的效果,一些媒体可以故意“情绪启动”、“动机加工”,生成特定的情绪导向使用户产生更偏向该媒介想要的情绪,影响个人的认知活动,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带节奏”现象。在信息的传播中,大多数受众都充当着隐形的“助推手”,在进行社交行为时将其传播给他人,他人在接收到信息后又会继续传播给更多的人,一种媒介想传达的特定意见气候便形成了。然而,网民在上网求知的过程中往往是主动寻求信息,而且对信息的真实性需求更高,所以更多情况下会掺杂着自己的思想去看待信息。反沉默螺旋的含义是指少数个体不再沉默,敢于对抗大多数,不用担心自己会陷入“劣势意见”;中坚人物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态度立场,甚至可以扭转局势,让“少数人的声音盖过多数人”。2018年上映的国产动漫《刺客伍六七》第一部,以其独特的画风、精致的动画制作和有趣的故事情节,一经上映便在视频网站bilibili上斩获9.9分的高分,全网播放量迅速破亿,网上一片赞誉,成为国产动漫中的一匹黑马。网友称其为“真正的国漫之光”,知名书影评软件“豆瓣”也打出了9.3分的高分;第二部延续了第一部的优秀成绩,好评如潮。而随着2021年第三部的播出,豆瓣上除了一如既往的“吹捧”外,多出了更多不一样的影评——大量网友反应故事叙述不到位,给出了“前几集不知所云,观看体验不好”、“等了小半年就这?”等反对意见,并打上低分评价。有人发出质疑,那么对此片持有否定态度的人便也会找到归属感,从而发表自己的言论,平台也为持有不同意见的用户提供了意见表达的空间,使一部作品的评价更加公正客观。
六 总结——机会的平等和认知的成熟
有关群体的研究在政治学和社会学中由来已久,而群体的心理特征更为复杂,远不是是否“沉默”一个词能概括的;人类天生的“从众心理”在网络的庇护下有所减轻;不同的文化传统、认知水平下的受众看待事物的角度、理解力也差异甚显,“沉默的螺旋”理论放到现在网络时代自然要被与时俱进评估,新的传媒特点表现为快速的舆论潮涌未必是正确的。让事实真相继续传播,强大的传媒硬件也会保证真相尽快到来,受众在此才能做出更客观的判断,社会舆论在道德和法治的框架下也因此更成熟、宽容与和谐。具有影响力的媒介组织或个人大众舆论媒体上表达观点时力求语句得体、清晰、善意和宽容,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风波;网民们提高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遵纪守法,增强个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参考文献
[1]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99-204
[2]彭兰.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311-313
[3]匡文波. 新媒体概论(第三版)[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54-55
[4]郭小安. 舆论的寡头化铁律:“沉默的螺旋”理论适用边界的再思考[M].国际新闻界,5:51-65
[5]刘建明. 受众行为的反沉默螺旋模式[J]. 现代传播. 2002,2:39-41
[6]宋美霖. “沉默的螺旋”理论文献综述(1974-2016)[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7,12: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