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于2008年11月18日至20日举办了“中国·四川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创新论坛暨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周年院庆庆典”活动,活动旨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加快四川高等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
一、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简介
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已有63年的办学历史。音乐学院自1988创办以来,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正确的办学方向,秉承“重德、博学、务实、尚美”的四川师范大学校训,以“扎根民族沃土,弘扬优秀文化”为办学特色,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致力于将学院建设成为在国内音乐院校中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学科研型学院。音乐学院现有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指挥、音乐学、声乐、器乐(含钢琴、管弦、民乐、手风琴)、电脑音乐制作等专业及专业方向,拥有音乐学硕士学位授予权(4个专业方向)和副教授评审权,是四川省艺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除了大力改善硬件设施(现有185间琴房、3座音乐厅、30间教室、1间资料室、200平方米录音棚、3间电脑音乐工作室)以外,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非常注重软实力的提升和办学特色的体现。此次论坛及院庆活动的举办,目的在于开拓创新,深入探讨高等音乐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评价体系以及教学思路等重要课题。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现已启动“4651教学质量工程”(4个科研团队、6门精品课程、5个百件作品、1个博士点),这一举措的实施,旨在保证教学理念的落实,促进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
二、以论坛为契机,以《江姐》为动力,以专家讲学为突破口
(一)专家讲学,提升活动品位
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西安音乐学院院长赵季平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杨峻教授,解放军艺术学院声乐系孟玲教授以及《人民音乐》原副主编于庆新编审的应邀而来,大大提高了本次活动的学术含量和品位,4位专家分别举行了学术讲座和现场授课。
赵季平教授首先谈到了影视剧主题歌的创作,指出优秀作品创作的3个基本标准:一是独特的个性,二是独特的创意,三是独特的色彩。赵教授以《青衣》、《天龙八部》、《笑傲江湖》、《乔家大院》等多部电影电视作品的主题曲为例,阐述了自己的创作思路。就音乐创作的体会,赵教授谈到:要注重作曲4大件的学习,夯实基本功;要深入民间学习,多留心生活细节;以勤奋作为载体,丰富自己的创作经历。
孟教授从3个方面阐述了声乐学习的要求:一是要重视基础,包括语言、咬字、形体等各个方面的基础:二是要重视各个地方的习俗,演唱时要注重歌曲的画面感;三是要兼容并收,博采众家之长。
杨峻教授对同学们弹奏的韦柏的《无穷动》、莫扎特的《奏鸣曲》,门德尔松的《随想回旋曲》等等,都给予了耐心辅导。杨教授从准确把握和理解作品的特点和内涵,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的风格,演奏技巧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刻而细致的讲授。
于庆新结合具体作品介绍了近年音乐创作的动态。他指出,近年的创作呈现出多元化、追求民族特色和注重可听性等发展态势。学校在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学好创作基本功,打好民族民间音乐传统的基础。他还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体会,谈了关于论文写作的问题。
(二)省内专家云集,共商四川高校音乐教育大计
11月19日举行的“中国·四川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创新论坛”是音乐学院20周年院庆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坛得到了全省同类院校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来自全省各音乐学院以及各院校音乐专业的专家学者30余人出席了论坛会。与会专家学者从实际出发,结合各自教育教学经验和当前先进的办学理念,就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等议题各抒己见,从办学机制、运行模式、培养方案、科研创新以及招生就业等各个方面为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献言献策,为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不少宝贵建议和具体实施方案。
本次论坛可谓是四川省高校音乐教育论坛的启动仪式,以后每年由不同院校主持举办一次论坛,以推动四川省高等音乐教育的发展。
(三)红色经典歌剧《江姐》的“再版”
在11月19日的庆典大会上,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历时数月、精心打造的红色经典歌剧《江姐》首次与观众见面,本剧由音乐学院导演毛庭齐老师担任总导演,韩万斋教授担任乐队指挥,学院教师担任主要演员,60人的伴奏乐队由器乐系学生和部分教师担任,是我国首次以高校学院为主体,独立排演的同一题材歌剧。在拥有四川地区最先进的灯光音响系统和最专业的配套设施的音乐学院大剧场中,《江姐》剧组全体演职人员以饱满的热情、精湛的演技将《江姐》一剧重新搬上了舞台。他们精彩的演出赢得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在全国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姐》一剧的排演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红色经典歌剧的上演,必将在高校师生员工中掀起“看红色经典,学英雄人物,扬社会新风”的热潮,对普及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社会正气、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四)教师作品音乐会,展示教育教学成果
11月19日晚,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作品音乐会在音乐学院小音乐厅举行。音乐学院师生通过独唱、合唱、器乐表演等多种形式,将教师原创作品一一展示:李德隆老师的《河姆渡印象》运用传统与现代作曲技法结合的手法,新颖别致;张坚老师的合唱《蜀山素描》再现了四川高腔山歌和板车号子的艺术魅力;韩万斋老师的《弦乐四重奏》典雅质朴;曹洪涛老师的《神奇》富有时代气息……这些作品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集中代表了音乐学院教师勇于开拓、勤于创作的优良作风,展示了音乐学院的教育教学成果和教师、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了到场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三、以院庆为契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中国·四川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创新论坛”的举行,为音乐学院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高水平的专家讲学,为音乐学院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江姐》等文艺节目的演出,展示了新一辈音乐学院人勤学苦练、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这些活动的举行,为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下一步的发展搭建了更高更好的平台,为音乐学院实现新一轮的跨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狠抓管理、练好内功,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的改革和发展,为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事业继续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 于庆新
一、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简介
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已有63年的办学历史。音乐学院自1988创办以来,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正确的办学方向,秉承“重德、博学、务实、尚美”的四川师范大学校训,以“扎根民族沃土,弘扬优秀文化”为办学特色,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致力于将学院建设成为在国内音乐院校中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学科研型学院。音乐学院现有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指挥、音乐学、声乐、器乐(含钢琴、管弦、民乐、手风琴)、电脑音乐制作等专业及专业方向,拥有音乐学硕士学位授予权(4个专业方向)和副教授评审权,是四川省艺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除了大力改善硬件设施(现有185间琴房、3座音乐厅、30间教室、1间资料室、200平方米录音棚、3间电脑音乐工作室)以外,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非常注重软实力的提升和办学特色的体现。此次论坛及院庆活动的举办,目的在于开拓创新,深入探讨高等音乐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评价体系以及教学思路等重要课题。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现已启动“4651教学质量工程”(4个科研团队、6门精品课程、5个百件作品、1个博士点),这一举措的实施,旨在保证教学理念的落实,促进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
二、以论坛为契机,以《江姐》为动力,以专家讲学为突破口
(一)专家讲学,提升活动品位
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西安音乐学院院长赵季平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杨峻教授,解放军艺术学院声乐系孟玲教授以及《人民音乐》原副主编于庆新编审的应邀而来,大大提高了本次活动的学术含量和品位,4位专家分别举行了学术讲座和现场授课。
赵季平教授首先谈到了影视剧主题歌的创作,指出优秀作品创作的3个基本标准:一是独特的个性,二是独特的创意,三是独特的色彩。赵教授以《青衣》、《天龙八部》、《笑傲江湖》、《乔家大院》等多部电影电视作品的主题曲为例,阐述了自己的创作思路。就音乐创作的体会,赵教授谈到:要注重作曲4大件的学习,夯实基本功;要深入民间学习,多留心生活细节;以勤奋作为载体,丰富自己的创作经历。
孟教授从3个方面阐述了声乐学习的要求:一是要重视基础,包括语言、咬字、形体等各个方面的基础:二是要重视各个地方的习俗,演唱时要注重歌曲的画面感;三是要兼容并收,博采众家之长。
杨峻教授对同学们弹奏的韦柏的《无穷动》、莫扎特的《奏鸣曲》,门德尔松的《随想回旋曲》等等,都给予了耐心辅导。杨教授从准确把握和理解作品的特点和内涵,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的风格,演奏技巧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刻而细致的讲授。
于庆新结合具体作品介绍了近年音乐创作的动态。他指出,近年的创作呈现出多元化、追求民族特色和注重可听性等发展态势。学校在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学好创作基本功,打好民族民间音乐传统的基础。他还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体会,谈了关于论文写作的问题。
(二)省内专家云集,共商四川高校音乐教育大计
11月19日举行的“中国·四川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创新论坛”是音乐学院20周年院庆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坛得到了全省同类院校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来自全省各音乐学院以及各院校音乐专业的专家学者30余人出席了论坛会。与会专家学者从实际出发,结合各自教育教学经验和当前先进的办学理念,就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等议题各抒己见,从办学机制、运行模式、培养方案、科研创新以及招生就业等各个方面为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献言献策,为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不少宝贵建议和具体实施方案。
本次论坛可谓是四川省高校音乐教育论坛的启动仪式,以后每年由不同院校主持举办一次论坛,以推动四川省高等音乐教育的发展。
(三)红色经典歌剧《江姐》的“再版”
在11月19日的庆典大会上,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历时数月、精心打造的红色经典歌剧《江姐》首次与观众见面,本剧由音乐学院导演毛庭齐老师担任总导演,韩万斋教授担任乐队指挥,学院教师担任主要演员,60人的伴奏乐队由器乐系学生和部分教师担任,是我国首次以高校学院为主体,独立排演的同一题材歌剧。在拥有四川地区最先进的灯光音响系统和最专业的配套设施的音乐学院大剧场中,《江姐》剧组全体演职人员以饱满的热情、精湛的演技将《江姐》一剧重新搬上了舞台。他们精彩的演出赢得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在全国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姐》一剧的排演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红色经典歌剧的上演,必将在高校师生员工中掀起“看红色经典,学英雄人物,扬社会新风”的热潮,对普及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社会正气、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四)教师作品音乐会,展示教育教学成果
11月19日晚,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作品音乐会在音乐学院小音乐厅举行。音乐学院师生通过独唱、合唱、器乐表演等多种形式,将教师原创作品一一展示:李德隆老师的《河姆渡印象》运用传统与现代作曲技法结合的手法,新颖别致;张坚老师的合唱《蜀山素描》再现了四川高腔山歌和板车号子的艺术魅力;韩万斋老师的《弦乐四重奏》典雅质朴;曹洪涛老师的《神奇》富有时代气息……这些作品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集中代表了音乐学院教师勇于开拓、勤于创作的优良作风,展示了音乐学院的教育教学成果和教师、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了到场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三、以院庆为契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中国·四川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创新论坛”的举行,为音乐学院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高水平的专家讲学,为音乐学院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江姐》等文艺节目的演出,展示了新一辈音乐学院人勤学苦练、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这些活动的举行,为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下一步的发展搭建了更高更好的平台,为音乐学院实现新一轮的跨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狠抓管理、练好内功,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的改革和发展,为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事业继续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 于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