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的承诺 最后的奉献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_lf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后的死去和最初的诞生一样,都是人生必然;最后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样,都将光照人间。
  一代伟人邓小平关于身后捐献角膜及将遗体供医学解剖的嘱托,在人民中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记者近日走访了一个全国首创的群众性团体——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遗体志愿者之友。一位刚刚办理了捐献遗体手续的离休干部说:“小平同志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身后还将遗体献给医学事业。他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坚定了我们身后捐献遗体的决心。”
  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遗体志愿者之友(以下简称“志友”)以促进医学发展与殡葬改革为宗旨。1995年11月,皇甫垠、阮鹏九、何文郁等一批热衷于遗体捐献事业的志同道合者,在南京医科大学校长张振声的支持下,发起成立了该组织。迄今为止,登记人数已超过500人。其中有院士2人,高级知识分子及离休干部100余人,更多的则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及科技、教育、医务界人士。志愿者中年龄最长的已是88岁,最年轻的只有20多岁。更令人感慨的是,夫妻双双报名者竟达80对。“志友”在南京医科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卫生学校分别设立了登记接受站。“志友”成员以能做出生命最后的奉献为乐事,以办妥捐献手续为最大安慰。他们的所作所为,对于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弘扬无私奉献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志愿者们热衷于捐献遗体,究竟有何价值与意义呢?南京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主任王鹤鸣说:“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医学生不学习人体解剖学,就无法了解人体各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也就无法学习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和『临床各学科。临床医生的诊疗工作也与人体解剖学密切相关。比如,目前新兴的介入疗法,可将导管沿着血管走向插入病变部位。如果没有扎实的解剖基础,就不知道经过哪些血管才能到达病变部位,就不知道其间的长度和弯曲度,也就无法开展这项疗法。学习系统解剖学,需要各系统器官标本;学习局部解剖学,需要完整的尸体标本。正当我们为遗体来源严重匮乏而深感困惑时,‘志友’主动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表示,为了祖国的医学教育事业,自愿在身后无偿捐献遗体。这种无私的承诺和最后的奉献,实在令人敬佩。”我国著名医学家黎介寿院士也高度赞扬了“志友”的活动。他认为,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对遗体病理改变的研究。志愿者为科学、为他人捐献遗体,无疑将促进人类医学的发展。
  然而,捐献遗体是向传统观念的挑战,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不可能不遇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的阻力。如有一位志愿者的女儿这样说:“道理我都懂,但感情上却接受不了。妈妈含辛茹苦、历尽艰难,让我把她死后的身体送去做解剖材料,让人‘千刀万剐’,我无论如何都于心不忍。”另一位志愿者将填好的表格拿给儿子签字时,儿子说:“我应该尊重您的选择,实现您的遗愿。但请爸爸也要为我想一想,到时候您是无知无觉地安然走了,我却要在至亲好友面前背上一个忤逆不孝的罪名。爸爸您还是随世俗、顺大势算了。”
  无私无畏的志愿者们并没有在世俗偏见面前低头,而是发挥群体的优势,耐心细致地做好各方面的说服动员工作。他们决心要在生命走向尽头的时候,把遗体作为最珍贵的礼物献给人类医学事业。让我们来倾听志愿者们的心声吧——
  退休干部崔诚:过去我总以为生命到死为止。决定捐献遗体后,我觉得路程又有了新的延伸。
  退休教师曹延亭:我一辈子为国家培养人才,死后将遗体无偿捐给医学院,可为造就医学人才再做最后的奉献。
  退休职工张世淼:废纸烂铁尚可利用,人身上那么多“零件”岂可弃之不用?人死如灯灭,一把火烧掉怪可惜,不如奉献出来发挥点作用。
  退休会计吴翔虎:死亡不足惧,但要正确认识它,以乐观而平静的态度去迎接它。生前对社会、对国家贡献少,死后就该为人类医学的发展出点力。
  退休副教授黄士泰:我捐献遗体的目的在于促进殡葬改革。殡葬旧俗占用耕地,甚为可惜。死者应尽量有利于后人,不要耗费现存的物质财富和空间。
  现在,“志友”这个极富特色的民间团体已被民政部门正式批准为南京市红十字会的分支机构。在“志友”的积极推动下,《南京市志愿捐献遗体管理暂行办法》也已颁布。更令人欣慰的是,一些因病逝世的“志友”成员先后实现了他们的愿望,在医学院校的解剖室内奉献出了自己最后的财富。南京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卫生局局长龙盱西向记者表示,今后不但要继续开展捐献遗体工作,还要开展捐献骨髓的工作。
  在小平同志献身精神的感召下,近来前往登记站办理身后捐献遗体手续的人越来越多,“志友”的队伍也日益壮大起来。记者相信,有这样一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志愿者,我国的遗体捐献事业一定会蓬勃发展起来。
  下面是南京市捐献遗体志愿者集体署名创作的题为《最后的奉献》的48字碑文。读者朋友,让我们铭记住他们崇高的风范吧!
  捐献遗体,发展医学;
  促进殡改,移风易俗。
  骨灰育树,不建坟墓;
  破除迷信,不搞繁缛。
  节我土地,洁我环境;
  美我心灵,爱我中华。
其他文献
宝宝一出母胎就哭,笑的出现却要晚得多。有人调查过400名正常小儿出现微笑的年龄,发现出生2周以内的孩子全不会笑,在2--3周时,大约有11%的孩子会笑,60%的孩子在生后4周内出现微笑,在生后第6周末时,孩子都会笑了。这里所说的“会笑”,是指不用碰他的脸,只是看着孩子,或朝他笑,或和他说话、逗他,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笑才算“会笑”。当然不用别人逗引,自发的微笑也算“会笑”。到3个月时孩子能高兴地笑出
期刊
一个人总有自己的渴望。老年人自然也会有自己的渴望。那么,老年朋友渴望的是什么呢?  我曾不止一次地在不同的场合问过一些长者:离退休后,你最美好的心愿是什么?最热切的渴望是什么?最大的满足又是什么?尽管他们的说法不一。但总体的意向是说:最美好的心愿是看到人们敬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最热切的渴望是老年人的生存能够得到晚辈亲情的慰藉;最大的满足是拥有健康的长寿。  是的。人到老年,谁不渴望健康长寿
期刊
悉尼住宅区里,平时看不见垃圾桶或废品箱,到了规定的日子和时间(多在上午八九时以前),人行道边就出现了垃圾桶和废品箱。垃圾桶是方形竖立的硬塑料桶,黑色,有活动盖子,齐胸高。桶的一侧底部有两只小橡胶轮子,同侧上部有扶手,可推着行走,即使装满垃圾也能不太费力地推走。废品箱就像我们在菜场里看到的蔬菜筐子,略大而浅,长方形,也是黑色硬塑料制的。看来每家每户都有一只垃圾桶,一只废品箱,平时大概放在后院或较隐蔽
期刊
加拿大地大物博,近年华人移居不少,从香港入境者大众。有华人就有中医,全加拿大有中医从业人员约2 000人,多伦多占700人,温哥华也有中医500人,其他则散居各处。加拿大政府对中医不了解,放任自流,医生自设诊所,自设医学院教授学生,无人管辖。  加拿大的中医,因人数不多,竞争不像美国那么厉害,而且大都附设药店,经济收入也不错。即使受药店聘用的中医师。按每个病例取酬。每天可诊20余人,收入也不菲。我
期刊
19岁的斯密特因车祸受伤,落下个纤维肌痛。这种病症表现为颈、双肩、脊柱、腰部广泛性、慢性疼痛。为了止痛她服用了大量的诸如肌肉松弛剂、止痛药、消炎药等,然而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引起了颤抖症与身体发胖。  困扰25年。至少看过8位医生之后,斯密特试用了一种全然不同的疗法。一组美国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研究疼痛的专家们,教会她对伤肌做伸展运动、放松技巧以及工作生活中防疼痛的方法。她说:现在舒服极了,已能保持起
期刊
一位年逾70的老教授经常出现晕厥症状。到医院做了4次动态心电图也没能明确诊断。后来用了心脏BP机。很快便发现了数次心脏停搏。医生根据心脏BP机提供的信息。给老教授安装了心脏起搏器。  心脏BP机是一个类似中文BP机的诊断仪器,也可以挂在腰带上。使用者若在家里或工作场所出现心脏不适症状,如心悸、胸闷、晕厥等。可经胸壁电极采集、贮存心电信号,然后通过电话发送到监测中心。监测中心由电脑管理。医生24小时
期刊
橡皮腿是因丝虫病没有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病变发展到后期引起的橡皮肿。该病虽然不直接影响生命,但腿部异常增粗、呈皮革状的皮肤或溃烂的肢体和其他并发症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痛苦。下面说的是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下称“总院”)烧伤整形科为解除病人痛苦,组织了一支8人“美容大兵团”共同作战,为一名罕见的特重型橡皮肿患者左下肢整“容”并获一次成功的事。    起因追述    在苏北农村某村庄,一名中年男子,现
期刊
提起激素,许多人似乎有一种偏见。偏见的产生,可能归结于使用激素后体态发胖。也有人认为它是体育竞技中的“违禁药物”。许多营养品和饮料都郑重申明“本品不含激素”。结果,一些应该使用激素的病人也对它敬而远之,甚至拒绝使用。  所谓激素,是指人体内分泌腺体或许多脏器中的某些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理效应和生物活性的物质。激素,尤其是糖皮质激素(皮质醇),是维持生命的必需物质。其他激素如生长激素、甲状腺素、胰岛素、
期刊
张凯今年21岁,是大学三年级学生。最近他在大便时发现尿道口有少许乳白色液体滴出,经泌尿科医生检查和前列腺液化验,被诊断为无菌性前列腺炎。他百思不得其解:既然“无菌”又为何会引起发炎?与细菌性前列腺炎有什么区别?会影响今后的生育吗?泌尿科专家向他作了如下解释:  前列腺是男子副性腺的主要腺体,主要作用是分泌前列腺液,每天分泌约0.2~0.5毫升,呈乳白色。前列腺液是构成精液的重要成分,约占精液总量的
期刊
中医男科是一门新兴学科。不少人对这个概念比较陌生,对其诊疗范围更是认识模糊。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人口中,男性约占1/2。人类医学若以性别分科,仅有男、妇两科。但是,由于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束缚,人们观念上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带来了医学上的重女轻男、“男病女治”。无论是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妇科学早已独立成科,并有了相当的发展;而男科学则刚刚起步,且大都附属于西医泌尿外科和中医的内科、外科之中。著名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