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wei3136240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并有思维参与的知觉过程,观察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如何充分让学生展开思维活动,增加学生的才干,发展学生的潜能,最终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关键词】初中 数学教学 观察能力 培养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并有思维参与的知觉过程,观察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一条重要途径。现行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比较多,基本技能的内容比较丰富,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要求,而数学中的观察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数形和数量关系以及逻辑过程的观察。比如:从一个复杂的图形中找出某一特殊图形;从一个代数式或从一个方程组中发现有关的系数、指数之间有什么特定的关系;从某一推理过程或从某些数学内容之间发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所有这些,都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下面就概念、性质、定理、习题的教学,谈谈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在概念、性质、定理教学中,结合感知阶段,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
  1、在概念、性质、定理教学中培养观察的目的性
  概念、性质、定理的教学大都是由学生观察开始的,学生在观察感知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正确地运用科学方法去认识事物,明确观察的目的,使他们能在复杂的事实中发现事物的细微变化及本质特征,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上升为理性认识。
  如:一次函数图象性质的教学,教师先给出下列函数及图象:
  ⑴y=x,y=x+1,y=x-1
  ⑵y=-x,y=-x+1,y=-x-1
  由以上图象让学生观察:⑴k的取值不同,函数y=kx的增减性;⑵k、b的取值不同,一次函数y=kx+b所经过的象限。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适当发动大家分析,最后归纳出一般结论。
  这样的设计促进了学生感知活动按预定的方向和目标进行,培养了观察的目的性。
  2、在概念、性质、定理教学中培养观察的概括性
  在概念、性质、定理教学中,观察仔细、认真固然重要,但关键还是在观察中思维,通过观察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属性。
  如:在弦切角概念教学中,教师演示图形的变化(如图)。
  固定圆周角的顶点A和一边AC,旋转AD与圆相切的位置(即至AB的位置)时,引导学生观察此时∠CAB的三个特征,得出弦切角的概念。进一步固定边AB旋转边AC,留心圆心O与弦切角的三种位置关系,为下面证明弦切角定理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抽象概括出弦切角的概念,培养了观察的概括性。
  3、在概念、性质、定理教学中培养观察的持久性
  在概念、性质、定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一定中心来摄取现象,并伴随着思考,做到观察中有思考,思考中有观察,以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持久性。
  如:圆幂定理中切割线定理及推论的教学。
  在相交弦定理中,两弦的交点P在圆内,演示图形变化,让学生观察动点P的位置变化,产生不同的结论,从而做到将三个定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加深了对定理的理解,培养了观察的持久性。
  二、在习题的教学中,授学生以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是解题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如果在解题时有意识地对题目数与形的特点进行一番直觉上的认识,常常会使受阻的思路茅塞顿开。在指导学生解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方法和技巧的训练。
  1、引导学生观察条件之间的共性,培养观察的精确性
  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关键。就数学而言,有些题目具有本身的结构特征或数形特征,解题思路往往蕴含在特征之中,因此揭示特征、探索解题思路的过程就是培养观察准确性的过程。
  如:已知a、b是两个不相等的实数,且满足a2-2a=1,b2-2b=1,求+的值。观其已知,是否要求出a和b呢?引导学生对已知两式进行对比,就可窥其本质,即a、b是方程x2-2x=1的两个相异根,从而很快可求出+的值。
  又如:解方程+=+,若直接去分母较麻烦,观察方程的特点,发现几个分式的共同特征是分子的次数等于分母的次数,且分子比分母大1,因此此题可将其化成整数部分与分式部分之和,即1++1+=1++1+,然后再求解。
  2、引导学生观察已知与未知的联系,培养观察的针对性
  这是观察的重要一环,充分利用已掌握的信息达到由已知求未知的目的。
  如:已知a+b=4,ab=,求a3b+ab3的值。
  观察已知是a、b的和、积的数值,再观察所求的式子a3b+ab3=ab(a2+b2)中出现a2+b2,即可利用(a+b)2=a2+b2+2ab求出a2+b2的值,从而求出原代数式的值。
  又如:已知,如图,在△ABC中,∠BAC=90°,AD⊥BC于D,E是AC的中点,ED的延长线与AB的延长线交于F点。求证:=。
  结合已知和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得出直角三角形ABC和斜边上的高AD这一基本图形,从而产生比例线段,如=。结合未知,再通过转化实现证明过程。其实,几何题中经常会遇到由已知条件结合所绘图形观察得出基本图形,结合未知完成计算证明。
  3、引导学生观察题中的隐含条件,培养观察的深刻性
  所谓隐含条件,是指若明若暗、含而不露的已知条件。要教育学生在观察时开动脑筋,抓住各种事物的特点,不仅要观察那些明显的,也要观察那些隐蔽的。引导学生发掘隐含条件,掌握数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培养学生观察的深刻性。
  如:解方程-=,此题若直接去根号、去分母来解,计算量大且很繁,观察其特点,发现根号里的分式与是互为倒数的关系,解题时运用这一关系,可以采用换元法求解。
  又如:如图,有一张边长为a的正方形纸ABCD,对折的折痕为EF,再将C点折叠至EF上,若在P点的位置,折痕为BQ,求EP的长。
  若直接分析,除ABCD是正方形之外,找不出什么明显条件。可引导学生观察两条折痕所起的作用,进而可以挖掘出有价值的隐含条件E、F分别是AD、BC的中点,EF⊥BC、EF=BC、BC=BP、BF=BP,在△BPE中求得∠PBF=60°,即可求解。有很多几何题,某些条件隐于图形中,只有深入观察图形特征才能逐步探明。
  4、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的角度,培养观察的广阔性
  世界上很多事物从一个角度看是一种状态,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另一种状态,要把握它的全貌,必须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观察的广阔性。
  如:对多项式x2+5y-xy-5x进行因式分解。
  观察特点,学生能很快地用两种分组方法进行分解,若换一个角度去观察,将多项式中的y看成常数,即可变成x2-(5+y)x+5y,显然可以用十字相乘法来分解。所以,x2+5y-xy-5x=(x-y)(x-5)。
  又如:已知AB是⊙O的直径,AC是弦,直线CE和⊙O相切于点C,AD⊥CE,垂足为D。求证:AC平分∠BAD。
  本题若从直径的性质来观察图形,结合弦切角∠ACD,可添加辅助线BC,若更换角度,从切线的性质来观察图形,可以添加辅助线OC。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可以得出不同的解法。这样,拓宽了思路,培养了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几何中很多习题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能有多种解法。可见,对学生观察广阔性的培养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观察普遍存在于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时对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运用观察的各种特性。因此,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充分让学生展示各种思维活动,不但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才干、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对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数学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用情感感染学生,一直是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目标。语文教师若能用情讲课,披情人文,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既然如此,那么在教学中如何用激情点燃激情呢?  一、真心实意导好课,披情入文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上得好不好,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教师的激情导人就显得相当重要。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十分重视课前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方程(组)的教学中如何向学生渗透类比思想和集合思想,培养转化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使学生掌握消元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等数学方法。  【关键词】数学思想 数学方法 数学素养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们都会非常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但常会忽略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培养。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评价一个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
期刊
新《课标》指出:为了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教学应采取“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从中不难看出,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改变数学课上的乏味、单调,让情境教学为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是新理念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提起情境教学,教师们很容易想到: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播放一幕幕赏心悦目的画面,制作色彩斑斓的动画,声光电一起上,表面上看热热闹闹,
期刊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各种思维活动中,创造思维是核心。“创造力,人皆有之。”关键是你有无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否敢于打破常规,走出思维定势,是否敢于不拘一格、标新立异。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必须把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愿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置于一个突出的位置加以考虑,重视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快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
期刊
通常情况下,多数英语老师课后布置英语作业不外乎是课后习题和教材配套的基础训练,再不然就是背单词、背课文,认为这样就万事“OK”了。在教学过程中,我逐渐发现,课后留给学生的所谓作业慢慢地真的就变成“作业”两个字了,绝大部分学生根本不做,还有的抄袭、乱写乱画,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的态度是麻木不仁。针对以上问题,我在实践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创新实践一:让英语作业差异化  长期以来,老师布置作业时实行
期刊
目前,很多学生的英语成绩不太理想,对英语不感兴趣。作为教师,除了先从自身素质提高以外,提高课堂艺术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用爱去教育学生,注重情感渗透  “爱”是多么神圣而伟大的字眼,世界因为爱而变得精彩动人。爱是多方面的,课堂上要关注学生,课后要关爱学生。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则是要正确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犯错误并不断改正的过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课堂上,有的
期刊
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呢?  一、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尽量不
期刊
很多小学生由于活动范围比较狭窄、阅读量少、知识不够丰富,写起作文来总是咬着笔杆冥思苦想,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或者总是口号式的几句,空洞无物。作为语文老师,如何调动小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让他们作文时能言之有物、挥洒自如呢?通过总结自己近二十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和不断探索尝试,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作文要与生活相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是作
期刊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比较浓重,可是到了初中阶段学生就出现了分化现象,成绩好的同学特别突出,而成绩相对差的学生就出现厌学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一、及时帮助,以防为主  初中英语的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学应面向全体同学,争取做到人人基本达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出现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现,就应该及时找学生谈,分析
期刊
如何搞好高三的备考?如何面对高考?……这些可能是每一个高三学生都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我们的老师要回答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高三的物理备考是老师与学生共同要面对的一个难题。笔者对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让学生“心能定”  同学们面临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的局面。不少高三学生在进入全面复习后,对物理复习一时找不到头绪,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那么,物理究竟该如何有效地复习呢?很多人把高考比作一场战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