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25日,由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山东省林业厅、山东省东营市人民政府主办,人民网、绿色中国杂志社承办的大型电视访谈节目“8+1对话:保护湿地资源,建设美丽中国”在山东省东营市举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生态学和森林学家李文华,国家林业局湿地办主任马广仁,山东省林业厅厅长燕翔,山东省东营市市长申长友,复旦大学教授陈家宽,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中国演员工作委员会副会长、著名影视演员、周恩来总理扮演者刘劲,外国专家马丁等8位领导专家组成的嘉宾团队,与担任现场主持的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著名主持人宋英杰举行了“8+1对话”,与会领导、专家和来宾、媒体记者互动,共同围绕保护湿地资源,建设美丽中国这一主题,进行了对话和探讨。该节目通过人民网、绿色中国网络电视面向全球现场直播,香港卫视面向亚太50多个国家和地区转播,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100多家媒体专题报道。
大型电视访谈节目“8+1对话:保护湿地资源,建设美丽中国”是第三届中国湿地文化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通过领导专家学者之间的对话,使湿地保护事业得到更为广泛的了解和认同。
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与人类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生物资源丰富,虽然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为8.6%,却蕴藏着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
中国湿地具有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显著特点,是亚洲湿地类型最齐全的国家之一。据全国第一次湿地资源调查,我国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湿地总面积3848.55万公顷。其中,滨海湿地的面积为594.17万公顷,河流湿地的面积为820.70万公顷,湖泊湿地的面积为835.15万公顷,沼泽湿地的面积为1370.03万公顷,库塘湿地的面积为228.50万公顷,高原湿地、红树林湿地也极为典型。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进湿地保护,各项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国家林业局在建设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过程中,把湿地保护作为林业三大生态系统一个生物多样性的核心任务,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今年以来,多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国家层面湿地保护专门规章—《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完成省级湿地立法的省份达到17个。首次提出了要制定湿地保护红线,到2020年,湿地保有量达到8亿亩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0%。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已形成重要成果并通过专家鉴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完成了《湿地公约》要求的国家湿地资源调查,成果具有广泛应用前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助资金增加了25%。各级地方政府对湿地保护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今年申报的国家湿地公园达到150多处。联合中央电视台开展了“美丽中国·湿地行”大型公益活动,引起了全社会对湿地保护的高度关注。截至目前,中国已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550多处,国际重要湿地46处,湿地公园430多处,湿地保护体系初步形成,部分重要区域湿地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东营市境域大部是黄河百余年来携沙填海冲淤而成的新生陆地。全市湿地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多样,环境典型独特。全市湿地总面积55.21万公顷,其中陆域湿地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6.32%。分为近海及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等5类14型。其中自然湿地38.93万公顷,人工湿地16.29万公顷,陆域湿地28.77万公顷。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营市最典型和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湿地,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面积15.3万公顷,是东北亚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每年迁徙经过的鸟类多达600万只,是中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拥有种子植物393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116种。
东营建市以来,确立了生态立市发展战略,遵循“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以黄河口湿地生态保护为龙头,以城市湿地建设和生态绿化为支撑,统筹抓好全市湿地系统的统一规划和保护利用,全面构筑生态体系,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湿地之城、生态之城,充分展示东营的自然之美、绿色之美、生态之美。
近年来,东营牢牢抓住实施黄蓝国家战略的有利机遇,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经济繁荣发达、城市秀美宜居、社会文明和谐、人民富裕幸福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奋斗目标。工作中,坚持以实施黄蓝国家战略为统领,全面构筑生态系统,发展生态产业,建设生态城市,构建生态社会,弘扬生态文化,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正在向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建成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目标迈进。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5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489元,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增幅居山东省前列。东营市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
对话中,与会嘉宾围绕黄河流域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东营市的湿地保护与生态富民,发展湿地与农业、生态旅游,湿地保护、湿地文化与美丽中国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他们认为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不仅为人类提供多种物质产品,而且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是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自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许多地区湿地类型改变、湿地面积减少等现象的发生,湿地生物多样性下降、自然灾害频发等生态问题日益突显,湿地变化应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东营市在工作中坚持以实施黄蓝国家战略为统领,全面构筑生态系统,发展生态产业,建设生态城市,构建生态社会,弘扬生态文化的作法在全社会中树立了一个保护湿地资源的 典范。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对话,大家认为,湿地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淡水安全、粮食安全、气候安全,构建防灾减灾体系,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表明,加强湿地保护,不仅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湿地资源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的光荣事业。党的十八大确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位一体的建设目标,提出了“扩大湿地面积”的明确要求。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科学构建湿地保护网络体系,积极推进湿地保护法制建设,全面深化湿地保护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湿地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能力,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有关负责人表示,大型电视访谈节目“8+1对话”创办四年来,已经先后在郑州中国绿化博览会,浙江宁波、衢州、丽水、龙泉“绿色中国行”活动,广西南宁、内蒙古乌海、海南文昌绿色中国行活动,黑龙江伊春第三届东北亚生态论坛等活动中举办,从不同角度、不同视野对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广泛宣传,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对话精彩实录:
东营印象
李文华:我到东营应该说是回老家了,我是山东广饶的。咱们东营市第一个特点是地理区位非常独特,而且景观非常美丽。另外,咱们山东人,特别是东营人朴实和勤劳,特点非常突出。第三我觉得咱们这个地方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把整个黄河流域的文化充分的体现出来了。我相信今后的东营,包括湿地保护、发展的问题一定会越来越好。
马广仁:由于工作关系我到山东到东营来过很多次,东营是一个新鲜的城市,有活力、有魅力,也是一片乐土,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我们黄河流域入海的一个保护区,这个保护区内的生物种类也很多,所以每次我到黄河三角洲来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感受。这次刚好赶上鸟类迁徙的季节,我昨天到了黄河三角洲又有一个新的感受,所以我在这里希望全国关心湿地的人们可以到黄河三角洲来体会一下,来感受东营市委市政府、东营市人民在保护生态、保护环境方面所做的工作。
马丁:这是我第一次来东营,昨天我们已经考察了黄河三角洲湿地,这里湿地的面积和规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到了东方白鹳等鸟类,尽管这些鸟类已经向南飞了,但是这一切都清楚的说明,我们东营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
陈家宽:第一非常年轻,因为东营建设在非常年轻的地方,城市建设历史也非常短,所以是全国非常年轻的城市。第二充满了活力,因为在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居然有600万个鸟波澜壮阔,充满活力,另外城市充满活力。还有十分大气,我听了申市长对东营的发展规划的介绍,看了建筑非常大气,保护区的建设有15.3万平方公里,这种保护区所表示出来的那种气势人人震撼,所以我是12个字,非常年轻、充满活力、十分大气。
申长友:我认为可以用四句话概括我们东营:一是年轻,这是一片年轻的土地,也是一个年轻的城市,我们在几百年前脚下就是大海,是黄河这个搬运夫,把黄土高原的泥沙堆积成了黄河三角洲;再一个东营市也是一个新兴的城市,是因为这里发现了油田,开始会战,1983年建立东营市,今年正好建设30年。第二句话是富饶,我们这里有石油,现在我们的石油产量已经开采了50年,还能开采50年,有10亿吨的储量,是中国的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80%的储量和85%的产量来自东营,我们这里还有广阔的土地,每年黄河给我们造地两三万亩,现在别的地方土地在减少,唯有东营土地在增加。而且我们这里还有广阔的海岸资源,海岸线有410公里,东营市北面、东面都是大海。第三美丽,东营有美丽的湿地,还有河海交汇。第四我们这里发展潜力巨大,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2011年国务院又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东营作为惟一全部纳入这两个国家战略的城市,发展潜力巨大,我们下一步要把潜力变为经济优势。
保护湿地资源
陈克林:现在国际上有一个叫做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167个国家成为这个公约的缔约国,根据湿地公约的规定,湿地的概念是这样的,就是江河湖泊沼泽,另外海洋海岸带在退潮以后的6米以上的区域,浅海区域,也是湿地的范围,同时还要加一些珊瑚礁、一些岛屿,都是湿地的范围。第三类就是人工湿地,人工湿地包括稻田、水库等等,一共有40多种类型。
湿地保护在国际上热度非常之高,很多国家都开始发展起来了。从全世界来讲,湿地的面积占了地球陆地表面的6%,这是天然的湿地。如果加上人工的湿地又是6%,大约总共在12%左右。自从经济发展、地球人口增长,特别是近百年来快速的经济发展,对湿地的破坏比较严重,换句话说,发展经济第一位首先使用湿地资源,因为人们居住在湿地的周围或者湿地里面,所以湿地很容易被开发利用。一些发达国家利用湿地最早,破坏的程度也很严重,像美国、欧洲一些发达的国家,它们的平均湿地损失掉了50%,这是从面积来讲。从复杂的角度,主要是湿地的功能或者功能价值的转换,一个很好的天然湿地,由于开发利用转换成人工湿地,可能价值原来从一亩地一千美元现在变成了一亩地一百美元,所以服务价值发生了变化,这是近些年来国际上之所以认识到湿地保护所体现的价值是非常之高,引起了世界各国对湿地保护的重视。
马广仁:中国湿地的特点可以用几句话来概括,第一句话面积大,现在湿地总面积3848万公顷。第二个特点分布广,我们31个省自治区、东南西北湿地分布很广。第三叫类型全,主要是湿地公约的42型三大类在中国都有分布,只是中国在湿地公约的分类系统里面主要讲到是滨海湿地、内陆湿地和人工湿地,内陆湿地分成三个: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所以我们是五大类。第四句话区域差异明显,就是南方的、北方的、东部的、西部的,类型都不一样,区域差异比较明显,比如我们集中连片的沼泽湿地主要在东北,比如我们的泥碳地主要在四川,比如湖泊群在西部的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第五句话是生物多样性丰富,湿地资源里面植物、动物,包括水生的都很多,这个数据我记不太清了,大约植物1700多种,所以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 我们国家中央人民政府在湿地保护管理中大体分几个方面,一个是从政策上,我们从2000年开始出台中国湿地保护行动指南,2004年国务院专门发了一个关于加强保护湿地的通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里面专门提到了湿地的内容。从机构上国家正式批准组建了国家层面的,具有全国指导和管理的一个机构,也就是我们这个机构,设在国家林业局。同时31个省市自治区大约现在有14个省有专门的湿地保护管理机构,没有湿地保护管理机构的省份也有专门的人员管理这件事情。第三从规划上,200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我们国家的湿地保护的中长期规划《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根据这个《规划》我们又制定了阶段性的,也就是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中央财政拿出大笔资金进行湿地的保护。现在按照湿地公约的精神,我理解是两句话,一句话叫有效保护,第二句话叫合理利用。在有效保护方面,我们主要通过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湿地多功能管制利用区,这四种方式对我们国家湿地进行有效保护,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全国建立的保护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大约550多种,建立湿地公园430多处,其中国家级298处,保护小区就更多了,保护小区主要是对单一物种,比如野生大豆进行有效保护,在沿海我们通过多功能管制利用区,在利用的同时进行有效保护。
李文华:我们现在湿地还处在一个非常严峻的破坏和对话的形势之下,比如说由于我们人口增加这么快,很多问题就产生了,比如说有些地方把湖泊变成耕地,有些大型的水利建设,另外就是污染的问题等等各个方面。而且在我们国家不同地区,破坏的形式突出的特点不一样,比如东北地区主要是把湿地变成耕地了,现在长江流域或者华东地区,人口密集、发展很快,城市化发展很快,那地方城市化和污染问题就特别突出,西北地区大家都知道这个地方告急,那个地方危险,农业发展以后就缺水了。再有比如说青藏高原,现在看起来那个水是很好,但是雪山在融化,气候变暖的情况下,从将来看这是非常大的隐患。那么将来我们湿地会怎么样,因为不管怎么说水还是湿地中最根本的特征,而且从面积上来讲,根据最近十年几乎是3%,按照这样的情况退化下去怎么办?所以大家就提出来,我们能不能像耕地一样划一个红线,这个地方必须死守,要不然不好办,因为我们的湿地看起来是类型比较多,比较齐全,但是我们面积很少。有些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提出来,是不是耕地提出来18亿亩,咱们这边是不是至少应该保存6.5亿亩,我觉得这个愿望都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我从思想上也是很赞成的。另外,在划的时候还有一个问题,为了保存湿地不只是像农田那样就行了,还要供给湿地周围的流域或者面积,这个事情怎么弄?另外我们说湿地要保存,除了面积问题还有质量问题,到底哪些指标来反映它是退化的。因此我的建议是这样,我们要积极的进行研究,最后又要科学的论断怎么样有它的可行性,这样的话就把我们很好的愿望能够具体落实到实际上去了。
刘劲:刚才李院士的话,我是见证人也是亲历者,我记得1999年我们拍摄电视剧《长征》,当时我们爬雪山是在四川,过草地就是刚才李院士说的草原,当时去拍的时候一个特别奇特的现象,就是沼泽地里有沟,因为我们行军有时候骑马,那个沟马过不去,很宽,两三米,我就问这个沟是干什么的?说排水,排水干什么?养羊养草。因为改革开放发展初期羊肉很值钱,藏民很开心,羊长大以后一卖到年底有很多的收入。我感觉,你还是把自然环境破坏了,总觉得不对。很可喜的是,我今年又去了一趟阿坝州,又回到那个湿地草原,我首先看有没有沟,那个沟没了,但是有铁丝网了,后来我问他们沟呢?沟填平了,说以前排水是不对的。我说铁丝网干什么的?是分片放牧,今年把这片草地圈起来让它长,牛羊进不去,我让它到那片吃,明年再把这片吃过的圈起来,我说这样挺好,就像休鱼一样,几个月不去打鱼。还有在那个草原基本建不到羊了,全是牦牛,我说为什么?他说羊吃草太厉害,把根都要吃掉。牦牛别看挺粗壮的,但是很温柔,只吃地面上的草,我说这挺好,我说你们牧民利益会不会有牺牲。他说我们现在有很多经济收益的渠道,比如我们把环境保护好,把湿地保护好,有很多人自驾游来旅游,都来拍照,我们收入起码比我们养羊时还要高。因为他算经济细帐,所以我特别开心我们的藏族牧民们都有了保护湿地的意识。
陈家宽:湿地这个概念比原来湖和沼泽更重要,实际上它把海洋和生命并列起来。全球所有淡水资源最终是通过这四种类型湿地保存下来的,因为水是人的生命资源,湿地最早是为鸟,后来为了生物多样性,现在可能更重要的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发展。看看十八大报告生态文明一章里的解读,我觉得是最好的概括,第一个任务是把国土资源空间开发要优化,该保护的保护,该利用的利用,要把人类的公民活动和城市化压缩在一个空间里,这非常好。东营我注意到了,他把自然保护区,面积非常大,保护起来了,然后公民区分开,最重要的是把我们的国土资源的哪些地方应该开发,哪些地方应该保护,保护当中如何跟人和自然协调,要空间合理化,这是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水源地、农业安全的耕地要保护起来。第二个事情,十八大文件讲得非常好,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如果不改变的话是没有用的,包括对长江流域的水利资源怎么利用,怎么建坝,包括我们现在大量污染的排放等等,我觉得一定要改变,这跟每个人都有关,湿地决不是主管部门的,人人都有关,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第三个比较紧迫的,对已经受到损害的湿地和环境要修复,我们修复任务非常重。第四个最重要的方法是立法,用法律规范我们。
申长友:国务院批复的两个区域都提出了生态优先,所以我们工作中确立了高效生态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理念。在工作中我们把湿地保护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核心,突出大水面,大空间,大绿地。构建森林环抱、水系环绕、湿地相间、鱼鸟共生的生态系统。二是我们把发展生态产业作为改善环境的基础,我们提出要大力发展高质高效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型的工业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现在把东营市中心所有的污染工业全部搬迁。另外在市中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集约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三是我们把生态化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特色,我们把生态文明的理念突出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努力打造秀美宜居富有魅力的生态城市。 燕翔:我们全省9600万人民对湿地也是情有独钟,非常的爱护湿地,所以我们山东出台了省委省政府的文件、政策、条例,包括山东省人民政府的省长令都有。山东这几年一共投入了19亿,我们重点治理了黄河三角洲、南四湖、黄河古道等所有湿地。现在全省有湿地面积大约在200万公顷,占整个山东国土面积的12%,而且我们现在有1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98个省级以上湿地保护单位。
刘劲:我是绿色中国形象大使去过很多地方,像浙江的衢州乌溪江,我在那打过鱼,我看渔民不费劲拿着网兜一兜就是一条鱼,太容易了,但是他说不是随便打的。还有那个白鹭就在我头上盘旋。其实我们国家只要稍微下功夫,以中国人的智慧、中国人的聪明能干、我们的勤劳,一定能把美丽中国早日建成。
马丁:听了专家的发言,我也有同感,中国像其他许多国家一样,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不断提高,中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现在已经指定了46处国际湿地,可以说湿地保护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现在我想谈一下欧洲的湿地保护的现状,上世纪以来,欧洲已经丧失了50%的湿地,现在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保护体系,湿地公约的起草在英国,就是在我的家乡,我们基金会参与了这个公约的起草,也作为这个公约的发起人之一。目前在欧洲一共有47个国家批准加入了湿地公约,现在一共有1001处国际重要湿地,跟中国没办法相提并论,因为相对来说国际湿地的面积只占全球面积的13%。但是由于欧洲人口稠密,面积非常小。所以,保护也会面临一些问题。欧盟制定了三个指令,在它的成员国里,要求在指定的区域进行严格的保护。第一个指令是栖息地指令,要求到2015年指定的特别保护区要处于良好的状况。第二鸟类栖息地的指令,专门设立特别的保护区保护这些水鸟。第三个指令就是要求在欧洲建立水框架指令,要求欧盟成员国制定河流流域管理计划,以改善水质增加水量,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
马广仁:中国湿地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归纳了三个方面:一个叫做面积减少,十年间我们湿地面积减少300多万公顷。一个是功能下降,一个是生物多样性降低。这是一个问题的结果,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现在的制度问题,现在在国家层面还没有一部关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法律法规,我们是一个法治的国家,很多事情都要用法律的方式把它固定下来,只要立法了人们就去遵守它,这是制度方面。第二我们没有建立长效机制,现在湿地的生态系统都是阶段性的。比如说湿地生态补偿制度没有建立。第三个也是很重要的,就是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还比较缺乏。五年以前,我们委托中科院就湿地生态系统的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主要是三个方面:一个是健康的评价体系,就是湿地是不是健康的;一个是功能的价值评价体系;一个是经济的评价体系。三个评价体系,通过两年多的研究,确实建立了一个框架,这个框架我们现在已经在全国选取不同类型的湿地进行实际的检验。单说经济评价,我们在这之前选取了19个不同类型的湿地进行了评价,按照这个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每公顷湿地经济价值大概8~20万之间,由于类型不同、区域不同,由于发挥功能不同,自然每公顷的经济价值肯定不同,平均大约在每公顷10万左右。
生物多样性保护
陈家宽: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植物、动物、微生物的总和及其变异体,还有包括它跟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以生物多样性一般误读成物种多少。所以要纠正物种的多少,这只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内容,还包括生态类型还有遗传资源。第二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的,受损的情况也是不同的,从生态系统来讲,我们讲湿地,中国的湿地关键是有四种方式改变,一种是改变它的物理过程,比如说原来是跟江湖相通的,像鄱阳湖、洪湖是通的。有些是跟长江连通的,那么你修了很多坝,很多鱼上不去了,这个物理过程改变了湿地的自然的水文过程。第二种方式是污染化学过程,大量的排污,还有营养物质加进去。第三种是外来物种入侵。还有全球气候变化。基本上四种方式影响我们的生物多样性和湿地的保护问题。现在比较难办的是全球气候变化,非常难控制。前面物理的、生物的方式,是人类主动行为造成的可以改变,但是全球气候变化这个最困难。
李文华:中国的生态学作为一个学科发展,在世界上来讲有很多的创意和很丰富的经验。生态学提出来到现在不到半个世纪的历史,中国用生态学是解放以后,所以最初阶段我们只能跟着国际上进行学习,中国的后发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咱们生态学会从1970年成立时只有几百人,到现在已经一万多人。目前来讲,有些情况我们还是要像国际上学习,特别是基础研究方面,但是有些方面我们一起在前进,在某些领域,特别是牵扯到实践和理念的问题上,我觉得我们有些地方已经领先。
陈克林:湿地到底在气候变化当中起了什么作用呢?过去确实很少人知道湿地到底发挥什么作用。湿地是储存二氧化碳巨大的仓库,刚才刘劲先生提到那个草原,您看到的堵的那个沟就是我堵的。为什么堵?原因是上世纪60年代,尤其是70年代开始以后,大量的排水,为了扩大草场,为了扩大牧业。而这底下全是泥炭,泥炭就是碳形成的前期,最深可以达到十几米深,而且如果在不破坏的情况下,全球陆地碳达到5400亿吨,35%的碳是在湿地里储存的,可以想像泥炭被破坏的话,二氧化碳天天都在释放,因为它的水排了,排了以后好氧性微生物繁殖以后释放大量的碳。所以被排干的湿地中大量二氧化碳在不断的排放到大气当中。本来这个湿地是抑制气候变暖、阻止气候变暖,但是由于没有保护好,破坏了它,它不但阻止不了反而促使加快对碳的排放,现在我们说全世界基本都知道了,湿地可以调节气候就是这样的因素。
刘劲:“洪湖水浪呀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呀是家乡啊。”大家知道这首歌是洪湖赤卫队的主题歌,这是周恩来总理生前最喜欢听的一首歌,我想他一个是喜欢听这个旋律,再一个浸透着总理对湿地的爱护、对湿地的重视,所以我希望我们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多一些像洪湖、洞庭湖、青海湖,尤其像东营这样的湿地,因为有了良好的湿地,我们才有好景、好时和好的文化。
大型电视访谈节目“8+1对话:保护湿地资源,建设美丽中国”是第三届中国湿地文化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通过领导专家学者之间的对话,使湿地保护事业得到更为广泛的了解和认同。
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与人类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生物资源丰富,虽然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为8.6%,却蕴藏着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
中国湿地具有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显著特点,是亚洲湿地类型最齐全的国家之一。据全国第一次湿地资源调查,我国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湿地总面积3848.55万公顷。其中,滨海湿地的面积为594.17万公顷,河流湿地的面积为820.70万公顷,湖泊湿地的面积为835.15万公顷,沼泽湿地的面积为1370.03万公顷,库塘湿地的面积为228.50万公顷,高原湿地、红树林湿地也极为典型。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进湿地保护,各项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国家林业局在建设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过程中,把湿地保护作为林业三大生态系统一个生物多样性的核心任务,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今年以来,多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国家层面湿地保护专门规章—《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完成省级湿地立法的省份达到17个。首次提出了要制定湿地保护红线,到2020年,湿地保有量达到8亿亩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0%。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已形成重要成果并通过专家鉴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完成了《湿地公约》要求的国家湿地资源调查,成果具有广泛应用前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助资金增加了25%。各级地方政府对湿地保护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今年申报的国家湿地公园达到150多处。联合中央电视台开展了“美丽中国·湿地行”大型公益活动,引起了全社会对湿地保护的高度关注。截至目前,中国已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550多处,国际重要湿地46处,湿地公园430多处,湿地保护体系初步形成,部分重要区域湿地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东营市境域大部是黄河百余年来携沙填海冲淤而成的新生陆地。全市湿地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多样,环境典型独特。全市湿地总面积55.21万公顷,其中陆域湿地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6.32%。分为近海及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等5类14型。其中自然湿地38.93万公顷,人工湿地16.29万公顷,陆域湿地28.77万公顷。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营市最典型和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湿地,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面积15.3万公顷,是东北亚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每年迁徙经过的鸟类多达600万只,是中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拥有种子植物393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116种。
东营建市以来,确立了生态立市发展战略,遵循“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以黄河口湿地生态保护为龙头,以城市湿地建设和生态绿化为支撑,统筹抓好全市湿地系统的统一规划和保护利用,全面构筑生态体系,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湿地之城、生态之城,充分展示东营的自然之美、绿色之美、生态之美。
近年来,东营牢牢抓住实施黄蓝国家战略的有利机遇,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经济繁荣发达、城市秀美宜居、社会文明和谐、人民富裕幸福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奋斗目标。工作中,坚持以实施黄蓝国家战略为统领,全面构筑生态系统,发展生态产业,建设生态城市,构建生态社会,弘扬生态文化,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正在向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建成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目标迈进。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5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489元,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增幅居山东省前列。东营市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
对话中,与会嘉宾围绕黄河流域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东营市的湿地保护与生态富民,发展湿地与农业、生态旅游,湿地保护、湿地文化与美丽中国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他们认为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不仅为人类提供多种物质产品,而且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是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自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许多地区湿地类型改变、湿地面积减少等现象的发生,湿地生物多样性下降、自然灾害频发等生态问题日益突显,湿地变化应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东营市在工作中坚持以实施黄蓝国家战略为统领,全面构筑生态系统,发展生态产业,建设生态城市,构建生态社会,弘扬生态文化的作法在全社会中树立了一个保护湿地资源的 典范。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对话,大家认为,湿地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淡水安全、粮食安全、气候安全,构建防灾减灾体系,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表明,加强湿地保护,不仅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湿地资源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的光荣事业。党的十八大确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位一体的建设目标,提出了“扩大湿地面积”的明确要求。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科学构建湿地保护网络体系,积极推进湿地保护法制建设,全面深化湿地保护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湿地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能力,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有关负责人表示,大型电视访谈节目“8+1对话”创办四年来,已经先后在郑州中国绿化博览会,浙江宁波、衢州、丽水、龙泉“绿色中国行”活动,广西南宁、内蒙古乌海、海南文昌绿色中国行活动,黑龙江伊春第三届东北亚生态论坛等活动中举办,从不同角度、不同视野对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广泛宣传,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对话精彩实录:
东营印象
李文华:我到东营应该说是回老家了,我是山东广饶的。咱们东营市第一个特点是地理区位非常独特,而且景观非常美丽。另外,咱们山东人,特别是东营人朴实和勤劳,特点非常突出。第三我觉得咱们这个地方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把整个黄河流域的文化充分的体现出来了。我相信今后的东营,包括湿地保护、发展的问题一定会越来越好。
马广仁:由于工作关系我到山东到东营来过很多次,东营是一个新鲜的城市,有活力、有魅力,也是一片乐土,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我们黄河流域入海的一个保护区,这个保护区内的生物种类也很多,所以每次我到黄河三角洲来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感受。这次刚好赶上鸟类迁徙的季节,我昨天到了黄河三角洲又有一个新的感受,所以我在这里希望全国关心湿地的人们可以到黄河三角洲来体会一下,来感受东营市委市政府、东营市人民在保护生态、保护环境方面所做的工作。
马丁:这是我第一次来东营,昨天我们已经考察了黄河三角洲湿地,这里湿地的面积和规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到了东方白鹳等鸟类,尽管这些鸟类已经向南飞了,但是这一切都清楚的说明,我们东营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
陈家宽:第一非常年轻,因为东营建设在非常年轻的地方,城市建设历史也非常短,所以是全国非常年轻的城市。第二充满了活力,因为在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居然有600万个鸟波澜壮阔,充满活力,另外城市充满活力。还有十分大气,我听了申市长对东营的发展规划的介绍,看了建筑非常大气,保护区的建设有15.3万平方公里,这种保护区所表示出来的那种气势人人震撼,所以我是12个字,非常年轻、充满活力、十分大气。
申长友:我认为可以用四句话概括我们东营:一是年轻,这是一片年轻的土地,也是一个年轻的城市,我们在几百年前脚下就是大海,是黄河这个搬运夫,把黄土高原的泥沙堆积成了黄河三角洲;再一个东营市也是一个新兴的城市,是因为这里发现了油田,开始会战,1983年建立东营市,今年正好建设30年。第二句话是富饶,我们这里有石油,现在我们的石油产量已经开采了50年,还能开采50年,有10亿吨的储量,是中国的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80%的储量和85%的产量来自东营,我们这里还有广阔的土地,每年黄河给我们造地两三万亩,现在别的地方土地在减少,唯有东营土地在增加。而且我们这里还有广阔的海岸资源,海岸线有410公里,东营市北面、东面都是大海。第三美丽,东营有美丽的湿地,还有河海交汇。第四我们这里发展潜力巨大,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2011年国务院又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东营作为惟一全部纳入这两个国家战略的城市,发展潜力巨大,我们下一步要把潜力变为经济优势。
保护湿地资源
陈克林:现在国际上有一个叫做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167个国家成为这个公约的缔约国,根据湿地公约的规定,湿地的概念是这样的,就是江河湖泊沼泽,另外海洋海岸带在退潮以后的6米以上的区域,浅海区域,也是湿地的范围,同时还要加一些珊瑚礁、一些岛屿,都是湿地的范围。第三类就是人工湿地,人工湿地包括稻田、水库等等,一共有40多种类型。
湿地保护在国际上热度非常之高,很多国家都开始发展起来了。从全世界来讲,湿地的面积占了地球陆地表面的6%,这是天然的湿地。如果加上人工的湿地又是6%,大约总共在12%左右。自从经济发展、地球人口增长,特别是近百年来快速的经济发展,对湿地的破坏比较严重,换句话说,发展经济第一位首先使用湿地资源,因为人们居住在湿地的周围或者湿地里面,所以湿地很容易被开发利用。一些发达国家利用湿地最早,破坏的程度也很严重,像美国、欧洲一些发达的国家,它们的平均湿地损失掉了50%,这是从面积来讲。从复杂的角度,主要是湿地的功能或者功能价值的转换,一个很好的天然湿地,由于开发利用转换成人工湿地,可能价值原来从一亩地一千美元现在变成了一亩地一百美元,所以服务价值发生了变化,这是近些年来国际上之所以认识到湿地保护所体现的价值是非常之高,引起了世界各国对湿地保护的重视。
马广仁:中国湿地的特点可以用几句话来概括,第一句话面积大,现在湿地总面积3848万公顷。第二个特点分布广,我们31个省自治区、东南西北湿地分布很广。第三叫类型全,主要是湿地公约的42型三大类在中国都有分布,只是中国在湿地公约的分类系统里面主要讲到是滨海湿地、内陆湿地和人工湿地,内陆湿地分成三个: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所以我们是五大类。第四句话区域差异明显,就是南方的、北方的、东部的、西部的,类型都不一样,区域差异比较明显,比如我们集中连片的沼泽湿地主要在东北,比如我们的泥碳地主要在四川,比如湖泊群在西部的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第五句话是生物多样性丰富,湿地资源里面植物、动物,包括水生的都很多,这个数据我记不太清了,大约植物1700多种,所以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 我们国家中央人民政府在湿地保护管理中大体分几个方面,一个是从政策上,我们从2000年开始出台中国湿地保护行动指南,2004年国务院专门发了一个关于加强保护湿地的通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里面专门提到了湿地的内容。从机构上国家正式批准组建了国家层面的,具有全国指导和管理的一个机构,也就是我们这个机构,设在国家林业局。同时31个省市自治区大约现在有14个省有专门的湿地保护管理机构,没有湿地保护管理机构的省份也有专门的人员管理这件事情。第三从规划上,200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我们国家的湿地保护的中长期规划《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根据这个《规划》我们又制定了阶段性的,也就是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中央财政拿出大笔资金进行湿地的保护。现在按照湿地公约的精神,我理解是两句话,一句话叫有效保护,第二句话叫合理利用。在有效保护方面,我们主要通过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湿地多功能管制利用区,这四种方式对我们国家湿地进行有效保护,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全国建立的保护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大约550多种,建立湿地公园430多处,其中国家级298处,保护小区就更多了,保护小区主要是对单一物种,比如野生大豆进行有效保护,在沿海我们通过多功能管制利用区,在利用的同时进行有效保护。
李文华:我们现在湿地还处在一个非常严峻的破坏和对话的形势之下,比如说由于我们人口增加这么快,很多问题就产生了,比如说有些地方把湖泊变成耕地,有些大型的水利建设,另外就是污染的问题等等各个方面。而且在我们国家不同地区,破坏的形式突出的特点不一样,比如东北地区主要是把湿地变成耕地了,现在长江流域或者华东地区,人口密集、发展很快,城市化发展很快,那地方城市化和污染问题就特别突出,西北地区大家都知道这个地方告急,那个地方危险,农业发展以后就缺水了。再有比如说青藏高原,现在看起来那个水是很好,但是雪山在融化,气候变暖的情况下,从将来看这是非常大的隐患。那么将来我们湿地会怎么样,因为不管怎么说水还是湿地中最根本的特征,而且从面积上来讲,根据最近十年几乎是3%,按照这样的情况退化下去怎么办?所以大家就提出来,我们能不能像耕地一样划一个红线,这个地方必须死守,要不然不好办,因为我们的湿地看起来是类型比较多,比较齐全,但是我们面积很少。有些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提出来,是不是耕地提出来18亿亩,咱们这边是不是至少应该保存6.5亿亩,我觉得这个愿望都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我从思想上也是很赞成的。另外,在划的时候还有一个问题,为了保存湿地不只是像农田那样就行了,还要供给湿地周围的流域或者面积,这个事情怎么弄?另外我们说湿地要保存,除了面积问题还有质量问题,到底哪些指标来反映它是退化的。因此我的建议是这样,我们要积极的进行研究,最后又要科学的论断怎么样有它的可行性,这样的话就把我们很好的愿望能够具体落实到实际上去了。
刘劲:刚才李院士的话,我是见证人也是亲历者,我记得1999年我们拍摄电视剧《长征》,当时我们爬雪山是在四川,过草地就是刚才李院士说的草原,当时去拍的时候一个特别奇特的现象,就是沼泽地里有沟,因为我们行军有时候骑马,那个沟马过不去,很宽,两三米,我就问这个沟是干什么的?说排水,排水干什么?养羊养草。因为改革开放发展初期羊肉很值钱,藏民很开心,羊长大以后一卖到年底有很多的收入。我感觉,你还是把自然环境破坏了,总觉得不对。很可喜的是,我今年又去了一趟阿坝州,又回到那个湿地草原,我首先看有没有沟,那个沟没了,但是有铁丝网了,后来我问他们沟呢?沟填平了,说以前排水是不对的。我说铁丝网干什么的?是分片放牧,今年把这片草地圈起来让它长,牛羊进不去,我让它到那片吃,明年再把这片吃过的圈起来,我说这样挺好,就像休鱼一样,几个月不去打鱼。还有在那个草原基本建不到羊了,全是牦牛,我说为什么?他说羊吃草太厉害,把根都要吃掉。牦牛别看挺粗壮的,但是很温柔,只吃地面上的草,我说这挺好,我说你们牧民利益会不会有牺牲。他说我们现在有很多经济收益的渠道,比如我们把环境保护好,把湿地保护好,有很多人自驾游来旅游,都来拍照,我们收入起码比我们养羊时还要高。因为他算经济细帐,所以我特别开心我们的藏族牧民们都有了保护湿地的意识。
陈家宽:湿地这个概念比原来湖和沼泽更重要,实际上它把海洋和生命并列起来。全球所有淡水资源最终是通过这四种类型湿地保存下来的,因为水是人的生命资源,湿地最早是为鸟,后来为了生物多样性,现在可能更重要的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发展。看看十八大报告生态文明一章里的解读,我觉得是最好的概括,第一个任务是把国土资源空间开发要优化,该保护的保护,该利用的利用,要把人类的公民活动和城市化压缩在一个空间里,这非常好。东营我注意到了,他把自然保护区,面积非常大,保护起来了,然后公民区分开,最重要的是把我们的国土资源的哪些地方应该开发,哪些地方应该保护,保护当中如何跟人和自然协调,要空间合理化,这是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水源地、农业安全的耕地要保护起来。第二个事情,十八大文件讲得非常好,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如果不改变的话是没有用的,包括对长江流域的水利资源怎么利用,怎么建坝,包括我们现在大量污染的排放等等,我觉得一定要改变,这跟每个人都有关,湿地决不是主管部门的,人人都有关,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第三个比较紧迫的,对已经受到损害的湿地和环境要修复,我们修复任务非常重。第四个最重要的方法是立法,用法律规范我们。
申长友:国务院批复的两个区域都提出了生态优先,所以我们工作中确立了高效生态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理念。在工作中我们把湿地保护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核心,突出大水面,大空间,大绿地。构建森林环抱、水系环绕、湿地相间、鱼鸟共生的生态系统。二是我们把发展生态产业作为改善环境的基础,我们提出要大力发展高质高效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型的工业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现在把东营市中心所有的污染工业全部搬迁。另外在市中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集约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三是我们把生态化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特色,我们把生态文明的理念突出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努力打造秀美宜居富有魅力的生态城市。 燕翔:我们全省9600万人民对湿地也是情有独钟,非常的爱护湿地,所以我们山东出台了省委省政府的文件、政策、条例,包括山东省人民政府的省长令都有。山东这几年一共投入了19亿,我们重点治理了黄河三角洲、南四湖、黄河古道等所有湿地。现在全省有湿地面积大约在200万公顷,占整个山东国土面积的12%,而且我们现在有1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98个省级以上湿地保护单位。
刘劲:我是绿色中国形象大使去过很多地方,像浙江的衢州乌溪江,我在那打过鱼,我看渔民不费劲拿着网兜一兜就是一条鱼,太容易了,但是他说不是随便打的。还有那个白鹭就在我头上盘旋。其实我们国家只要稍微下功夫,以中国人的智慧、中国人的聪明能干、我们的勤劳,一定能把美丽中国早日建成。
马丁:听了专家的发言,我也有同感,中国像其他许多国家一样,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不断提高,中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现在已经指定了46处国际湿地,可以说湿地保护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现在我想谈一下欧洲的湿地保护的现状,上世纪以来,欧洲已经丧失了50%的湿地,现在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保护体系,湿地公约的起草在英国,就是在我的家乡,我们基金会参与了这个公约的起草,也作为这个公约的发起人之一。目前在欧洲一共有47个国家批准加入了湿地公约,现在一共有1001处国际重要湿地,跟中国没办法相提并论,因为相对来说国际湿地的面积只占全球面积的13%。但是由于欧洲人口稠密,面积非常小。所以,保护也会面临一些问题。欧盟制定了三个指令,在它的成员国里,要求在指定的区域进行严格的保护。第一个指令是栖息地指令,要求到2015年指定的特别保护区要处于良好的状况。第二鸟类栖息地的指令,专门设立特别的保护区保护这些水鸟。第三个指令就是要求在欧洲建立水框架指令,要求欧盟成员国制定河流流域管理计划,以改善水质增加水量,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
马广仁:中国湿地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归纳了三个方面:一个叫做面积减少,十年间我们湿地面积减少300多万公顷。一个是功能下降,一个是生物多样性降低。这是一个问题的结果,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现在的制度问题,现在在国家层面还没有一部关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法律法规,我们是一个法治的国家,很多事情都要用法律的方式把它固定下来,只要立法了人们就去遵守它,这是制度方面。第二我们没有建立长效机制,现在湿地的生态系统都是阶段性的。比如说湿地生态补偿制度没有建立。第三个也是很重要的,就是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还比较缺乏。五年以前,我们委托中科院就湿地生态系统的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主要是三个方面:一个是健康的评价体系,就是湿地是不是健康的;一个是功能的价值评价体系;一个是经济的评价体系。三个评价体系,通过两年多的研究,确实建立了一个框架,这个框架我们现在已经在全国选取不同类型的湿地进行实际的检验。单说经济评价,我们在这之前选取了19个不同类型的湿地进行了评价,按照这个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每公顷湿地经济价值大概8~20万之间,由于类型不同、区域不同,由于发挥功能不同,自然每公顷的经济价值肯定不同,平均大约在每公顷10万左右。
生物多样性保护
陈家宽: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植物、动物、微生物的总和及其变异体,还有包括它跟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以生物多样性一般误读成物种多少。所以要纠正物种的多少,这只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内容,还包括生态类型还有遗传资源。第二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的,受损的情况也是不同的,从生态系统来讲,我们讲湿地,中国的湿地关键是有四种方式改变,一种是改变它的物理过程,比如说原来是跟江湖相通的,像鄱阳湖、洪湖是通的。有些是跟长江连通的,那么你修了很多坝,很多鱼上不去了,这个物理过程改变了湿地的自然的水文过程。第二种方式是污染化学过程,大量的排污,还有营养物质加进去。第三种是外来物种入侵。还有全球气候变化。基本上四种方式影响我们的生物多样性和湿地的保护问题。现在比较难办的是全球气候变化,非常难控制。前面物理的、生物的方式,是人类主动行为造成的可以改变,但是全球气候变化这个最困难。
李文华:中国的生态学作为一个学科发展,在世界上来讲有很多的创意和很丰富的经验。生态学提出来到现在不到半个世纪的历史,中国用生态学是解放以后,所以最初阶段我们只能跟着国际上进行学习,中国的后发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咱们生态学会从1970年成立时只有几百人,到现在已经一万多人。目前来讲,有些情况我们还是要像国际上学习,特别是基础研究方面,但是有些方面我们一起在前进,在某些领域,特别是牵扯到实践和理念的问题上,我觉得我们有些地方已经领先。
陈克林:湿地到底在气候变化当中起了什么作用呢?过去确实很少人知道湿地到底发挥什么作用。湿地是储存二氧化碳巨大的仓库,刚才刘劲先生提到那个草原,您看到的堵的那个沟就是我堵的。为什么堵?原因是上世纪60年代,尤其是70年代开始以后,大量的排水,为了扩大草场,为了扩大牧业。而这底下全是泥炭,泥炭就是碳形成的前期,最深可以达到十几米深,而且如果在不破坏的情况下,全球陆地碳达到5400亿吨,35%的碳是在湿地里储存的,可以想像泥炭被破坏的话,二氧化碳天天都在释放,因为它的水排了,排了以后好氧性微生物繁殖以后释放大量的碳。所以被排干的湿地中大量二氧化碳在不断的排放到大气当中。本来这个湿地是抑制气候变暖、阻止气候变暖,但是由于没有保护好,破坏了它,它不但阻止不了反而促使加快对碳的排放,现在我们说全世界基本都知道了,湿地可以调节气候就是这样的因素。
刘劲:“洪湖水浪呀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呀是家乡啊。”大家知道这首歌是洪湖赤卫队的主题歌,这是周恩来总理生前最喜欢听的一首歌,我想他一个是喜欢听这个旋律,再一个浸透着总理对湿地的爱护、对湿地的重视,所以我希望我们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多一些像洪湖、洞庭湖、青海湖,尤其像东营这样的湿地,因为有了良好的湿地,我们才有好景、好时和好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