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活动一般都要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过程、形式及效果的反馈等都与教学手段、教学工具密切相关。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习的更高级工具,在保证课程标准更高质量实现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平台。
关键词:化学教学 信息技术应用
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它所包含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结合起来,无疑是给化学教学插上了有力的翅膀。它使知识的呈现更加生动、形象,不仅唤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平台。
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结合教材实际,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出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真正达到“现代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机整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目标”。本文就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优化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获取知识、开阔眼界、丰富生活的最重要的推动力。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优点,创设与教材相关的情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我们国家在化学方面的重大成就,如青霉素的发现、古代的化工工艺等,这样不但能充分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一般来说,对于“化学课程的发展史”及综述类课程的教学,教师都只是对本课程的内容进行简略的介绍,主要时间留给学生自己阅读,了解其大概内容,由于书面内容的枯燥,使得学生对课程的继续学习没有兴趣。如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可以从多角度获得对于该门课程的直观信息,则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九年级学生而言,由于化学是一门新学科,他们心里存在着一种新鲜感和好奇感,学生对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学科表面上,教师如果不能及时抓好入门教育这个契机,将这种兴趣及时加以深化和延伸,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其形象直观、声像具备、表现形式多样的优点,极大地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二、优化传递方式,化难为易, 加强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所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是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痕迹。痕迹的形成是由刺激引起的,刺激得愈强,保持得愈持久,越容易被激活而产生回忆。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视听教育家戴尔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认为:电教媒体位于“经验之塔”的中上层,它们为学生提供较上层的视觉符号、言语符号和动画等更易于理解的经验。
利用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充分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如在讲授“物质构成的奥秘”一节,对于物质的微观结构,学生看不见也摸不着,在化学实验中,学生能看到的是反应的宏观现象和实验结果,但对其反应机理并不了解。通过动画模拟可以生动形象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可以放慢实验过程,放大实验现象,变抽象为形象,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和反应机理。在讲授“原子核结构”时,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制作的Flash动画,向学生展示原子的空间结构和原子核外电子绕核旋转情况,这样可轻松地突破学生认知上的难点,使学生的求知欲高涨。现代信息技术生动、直观的特点和形象化、趣味化、化难为易的效果,是单纯的口头讲述所无法达到的。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优化实验,帮助理解
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对那些不能达到预期实验效果或者表现效果较差的内容,适时、适量地使用自制的或引入的多媒体课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化学的微观结构以及不能做的实验等进行模拟演播,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做到愉快、轻松、高效。以下化学实验就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模拟演示:一是模拟危险性实验。如浓硫酸稀释实验,课堂上一般演示正确的操作,对不正确的操作进行讲解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将浓硫酸滴入水中放出大量的热而使溶液飞溅的现象,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二是模拟实验设备要求较高的实验。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多数学校不具备完成这个实验的条件,但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运用Flash动画模拟,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进而掌握此实验中涉及的知识。当然,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化和迁移,有时需要模拟演示一些错误的实验操作以及错误操作所带来的危害,如果让学生亲自去进行实验操作,一方面可能存在着危险,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时多媒体的作用就会充分体现出来,通过运用多媒体动画模拟错误操作并演示实验带来的后果,既能避免实际操作带来的危害,又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和实验步骤,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地理解、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
四、优化教学资源,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传统的化学教学一般都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教学条件的局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探索发展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实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
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化学课大部分是由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完成,每堂课都很成功,突破了原有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信息技术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了,使其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同时,识图、辨图、对比、看动画等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促进学生思考,改善学习方式,为化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能大幅度地提高化学课堂效率,使化学教学更加有声有色,让学生更加热爱化学。教师如果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实践和总结,使之得到更有效的运用,就一定能构建出高效快乐的化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李厚鹏.在化学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J].化学教育,1998(2).
[2]黎加厚.信息化课程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责编 赵建荣)
关键词:化学教学 信息技术应用
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它所包含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结合起来,无疑是给化学教学插上了有力的翅膀。它使知识的呈现更加生动、形象,不仅唤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平台。
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结合教材实际,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出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真正达到“现代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机整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目标”。本文就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优化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获取知识、开阔眼界、丰富生活的最重要的推动力。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优点,创设与教材相关的情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我们国家在化学方面的重大成就,如青霉素的发现、古代的化工工艺等,这样不但能充分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一般来说,对于“化学课程的发展史”及综述类课程的教学,教师都只是对本课程的内容进行简略的介绍,主要时间留给学生自己阅读,了解其大概内容,由于书面内容的枯燥,使得学生对课程的继续学习没有兴趣。如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可以从多角度获得对于该门课程的直观信息,则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九年级学生而言,由于化学是一门新学科,他们心里存在着一种新鲜感和好奇感,学生对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学科表面上,教师如果不能及时抓好入门教育这个契机,将这种兴趣及时加以深化和延伸,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其形象直观、声像具备、表现形式多样的优点,极大地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二、优化传递方式,化难为易, 加强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所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是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痕迹。痕迹的形成是由刺激引起的,刺激得愈强,保持得愈持久,越容易被激活而产生回忆。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视听教育家戴尔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认为:电教媒体位于“经验之塔”的中上层,它们为学生提供较上层的视觉符号、言语符号和动画等更易于理解的经验。
利用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充分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如在讲授“物质构成的奥秘”一节,对于物质的微观结构,学生看不见也摸不着,在化学实验中,学生能看到的是反应的宏观现象和实验结果,但对其反应机理并不了解。通过动画模拟可以生动形象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可以放慢实验过程,放大实验现象,变抽象为形象,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和反应机理。在讲授“原子核结构”时,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制作的Flash动画,向学生展示原子的空间结构和原子核外电子绕核旋转情况,这样可轻松地突破学生认知上的难点,使学生的求知欲高涨。现代信息技术生动、直观的特点和形象化、趣味化、化难为易的效果,是单纯的口头讲述所无法达到的。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优化实验,帮助理解
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对那些不能达到预期实验效果或者表现效果较差的内容,适时、适量地使用自制的或引入的多媒体课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化学的微观结构以及不能做的实验等进行模拟演播,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做到愉快、轻松、高效。以下化学实验就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模拟演示:一是模拟危险性实验。如浓硫酸稀释实验,课堂上一般演示正确的操作,对不正确的操作进行讲解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将浓硫酸滴入水中放出大量的热而使溶液飞溅的现象,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二是模拟实验设备要求较高的实验。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多数学校不具备完成这个实验的条件,但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运用Flash动画模拟,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进而掌握此实验中涉及的知识。当然,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化和迁移,有时需要模拟演示一些错误的实验操作以及错误操作所带来的危害,如果让学生亲自去进行实验操作,一方面可能存在着危险,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时多媒体的作用就会充分体现出来,通过运用多媒体动画模拟错误操作并演示实验带来的后果,既能避免实际操作带来的危害,又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和实验步骤,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地理解、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
四、优化教学资源,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传统的化学教学一般都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教学条件的局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探索发展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实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
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化学课大部分是由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完成,每堂课都很成功,突破了原有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信息技术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了,使其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同时,识图、辨图、对比、看动画等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促进学生思考,改善学习方式,为化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能大幅度地提高化学课堂效率,使化学教学更加有声有色,让学生更加热爱化学。教师如果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实践和总结,使之得到更有效的运用,就一定能构建出高效快乐的化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李厚鹏.在化学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J].化学教育,1998(2).
[2]黎加厚.信息化课程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