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内双创教育模式的研究仍处在探索发展阶段,常见许多模式缺乏系统性,在运作方式上也有局限性。本文梳理了国内双创教育模式的主要类别和特点,分析了当前双创教育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用集成创新理念来构建双创工作室平台,最大化发挥集成各方的技术与资源,并带动高校双创教育的深度发展。
关键词:集成创新;工作室;双创教育
自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国家结构性改革重要举措,我国高等院校在近年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通过人才创造力升级给国家发展助力。我国每年约有800万高校毕业生,他们年轻敢于拼搏,有积极的学习心态,有试错的资本,没有家庭的顾虑。他们之中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创新创业,挖掘新需求、新市场,勇于创新,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就业提供有力支撑。建立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国家推动“双创”教育的重要目的,我国高校需要持续不断地深化双创教育,探索路径、优化平台,构建多元化的双创教育模式,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一、我国高校双创教育现状
1.双创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创新
国内的双创教育模式依据我国国情和教育对象的差异,进行各种针对性研究和实践,打开了双创教育的维度,百花齐放。我将众多国内发展出的双创教育模式进行梳理,分为“融入渗透型模式”、“项目孵化型模式”、“专业实践型模式”、“综合系统型模式”这四大类。
(1)融入渗透型模式
该类型的教育模式是将创新创业的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资源平台等融入到高校原本的教育体系中,教学组织形式没有改变,但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都经过双创渗透。例如属于这个类别的“三螺旋模式”就是一种将政府、企业、高校三方创新体系的核心要素进行资源整合,并将政府和企业的资源技术向高校渗透的模式。又如近年各大高校都在推进普及创新创业必修课程,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完善创新创业的通识教育。从教育对象分层的角度,这类型模式针对的是高校全体学生,其功能主要是普及双创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和能力。
(2)项目孵化型模式
该类型的模式是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外独立开展的双创教育。该模式主要培养对象是高校学生中的精英层,他们对创新创业具有强烈意愿,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基础能力。高校对这类教育对象开展系统、专业的创新创业训练,提供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支持,提高双创教育的深度与质量。
(3)专业实践型模式
该类型模式以专业教育为基础,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是一种辅助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双创教育模式。最常见的方式如搭建创新实验室或实训平台,建立校企协同合作平台,开展以专业为基础的创新创业竞赛等。该类型的双创教育能够利用各种专业平台资源来提升专业教育的品质。
(4)综合系统型模式
该类型双创教育模式更具系统性,一方面体现在双创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包括双创课程体系、双创导师队伍、双创实践平台、双创服务体系等构成的完整框架;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参与双创教育的主体不仅仅局限于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而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主体来真实搭建多方联动合作模式。如“政产学研金介”创新模式就是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六方,结合地方经济和产业优势构建创新联盟。其中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为创新主体,政府为组织保障支撑,金融机构为资金动力支撑,中介服务机构为服务辅导支撑,“六位一体”的架构共同推进双创教育在知识、技术、信息、资金、保障等多方面的系统搭建。当前国内成功实践综合系统型双创教育模式的案例并不多。
2.现存问题
(1)当前国内双创教育系统性不强。我国双创教育当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各大高校均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还仅仅是依靠一门课程来普及创新创业基础知识,缺少系统性的双创课程体系。国内的双创教育模式主要以“融入渗透型”、“项目孵化型”、“专业实践型”为主,较少“综合系统型”模式的实践研究,主要以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其它主体在社会经济中的关键功能作用。
(2)双创实践平台建设理念上相对保守。国内对于双创实践平台的建设大多是以学校的需求为主导,在二级学院的双创实践平台又是以专业教育的需求为主导。这样的组织结构已经决定了双创产出的效率和效果很难达到最好。
(3)创新创业“隐性”机会多,但缺乏高效的对接平台“串联成线”。创新的空间无处不在,有需求就有机会可以挖掘,往往发现机会很快,但缺乏合适的平台来集成合作方和资源,导致最后放弃机会或流失机会。
二、集成创新理念下的双创教育思路
集成创新的理念基于高度的整合,其目的是有效集成各种要素并发挥其最大价值,获得更好成效。该理念应用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可以解构为以下几种策略思路:
(1)多专业集成。创新创业项目主要是提供创新产品与创新服务,项目需要不同专业领域人才合力完成,需要多专业高度集成。在高校内有不同的专业群,校内可以根据项目目标集成相关多个专业人才。在项目对应的相关行业,可以在企业、科研机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集成相关多个专业的行业人才和平台。
(2)技术集成。创新创业项目管理方根据项目内容需要,组织匹配相关技术研究和供应方。技术提供方不局限于某类双创主体,可以是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
(3)项目集成。不同的创新创业项目需要的人才、技术、资源也会有很多通用的情况。一个團队做一个项目,效率不高,也不利于技术交流与资源共享。一个专业领域的人才和技术团队能够同时参与多个项目的话,知识、技术、经验能够更好地“流动”。因此,将项目集成可以产生“1+1>2”的效果。 (4)社会经济功能主体集成。创新的方式不仅仅有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应用创新,还可以有商业模式的创新、市场细分上的创新等等。同时,我们也看到创新 “落地”单靠技术和产品是不完整的,必须依托社会经济重要的一些功能主体,如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因此集成这些关键主体和平台对于创新创业项目的成果转化是极为重要的。
三、探索工作室集成创新双创模式
多层面高度集成在以往的双创教育模式“以企业或高校为主导”的框架下是比较难推进的,需要一个更高效的集成创新平台。我们发现以集成创新理念搭建的工作室可以是一个更适合的平台。工作室集成各种项目,以每个项目目标为导向,明确项目参与方的合力关系和利益分配,高效运作的方式能够有效地产出创新创业成果,创造更大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图1即为集成创新理念下的工作室双创运作方式。
图1 集成创新理念下的工作室双创运作方式
该模式属于系统性更强的项目孵化模式,主要通过系统集成架构来保证双创项目能够高效运作和成果转化。工作室主要功能就是搭建集成创新大平台,任何一个工作室参与主体都可以引进项目,作为一个项目的主导和管理方,项目的完成由相关专业、技术、社会经济功能主体合力完成。一个项目在管理、研究、实施、保障等各个方面都有专业的主体负责完成,创新效率和成功率可以有更大提高。
高校主体参加该模式运作的工作室平台,能够更好地根除行业对高校“学术派”的固有印象,使高校的专业教育和师资队伍更容易跟社会和行业无缝接轨,同时也能够激励高校学子积极投入创新创业项目,使学生既能积累专业技术经验,又能全面掌握创新创业能力。因此,工作室集成创新双创模式可以最大化发挥各方能力特点,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高校双创教育的深度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学松.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0(3).
[2]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4).
[3]蒋新革.教师工作室教学模式及管理体制创新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3).
作者简介:
徐娅丹,出生年月:1986年1月,性别:女,籍贯:上海,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产品创新设计、手工艺活化设计、绿色设计。
课题信息:课题1:2019年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训专项资金(“攀登计划”专项资金)“宠物宝”智能宠物小保姆,pdjh2019b0704
课题2:广州市哲学社科规划2020年度課题,广府非遗香云纱文化基因挖掘与活化再生设计研究,2020GZGJ229
关键词:集成创新;工作室;双创教育
自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国家结构性改革重要举措,我国高等院校在近年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通过人才创造力升级给国家发展助力。我国每年约有800万高校毕业生,他们年轻敢于拼搏,有积极的学习心态,有试错的资本,没有家庭的顾虑。他们之中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创新创业,挖掘新需求、新市场,勇于创新,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就业提供有力支撑。建立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国家推动“双创”教育的重要目的,我国高校需要持续不断地深化双创教育,探索路径、优化平台,构建多元化的双创教育模式,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一、我国高校双创教育现状
1.双创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创新
国内的双创教育模式依据我国国情和教育对象的差异,进行各种针对性研究和实践,打开了双创教育的维度,百花齐放。我将众多国内发展出的双创教育模式进行梳理,分为“融入渗透型模式”、“项目孵化型模式”、“专业实践型模式”、“综合系统型模式”这四大类。
(1)融入渗透型模式
该类型的教育模式是将创新创业的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资源平台等融入到高校原本的教育体系中,教学组织形式没有改变,但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都经过双创渗透。例如属于这个类别的“三螺旋模式”就是一种将政府、企业、高校三方创新体系的核心要素进行资源整合,并将政府和企业的资源技术向高校渗透的模式。又如近年各大高校都在推进普及创新创业必修课程,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完善创新创业的通识教育。从教育对象分层的角度,这类型模式针对的是高校全体学生,其功能主要是普及双创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和能力。
(2)项目孵化型模式
该类型的模式是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外独立开展的双创教育。该模式主要培养对象是高校学生中的精英层,他们对创新创业具有强烈意愿,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基础能力。高校对这类教育对象开展系统、专业的创新创业训练,提供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支持,提高双创教育的深度与质量。
(3)专业实践型模式
该类型模式以专业教育为基础,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是一种辅助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双创教育模式。最常见的方式如搭建创新实验室或实训平台,建立校企协同合作平台,开展以专业为基础的创新创业竞赛等。该类型的双创教育能够利用各种专业平台资源来提升专业教育的品质。
(4)综合系统型模式
该类型双创教育模式更具系统性,一方面体现在双创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包括双创课程体系、双创导师队伍、双创实践平台、双创服务体系等构成的完整框架;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参与双创教育的主体不仅仅局限于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而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主体来真实搭建多方联动合作模式。如“政产学研金介”创新模式就是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六方,结合地方经济和产业优势构建创新联盟。其中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为创新主体,政府为组织保障支撑,金融机构为资金动力支撑,中介服务机构为服务辅导支撑,“六位一体”的架构共同推进双创教育在知识、技术、信息、资金、保障等多方面的系统搭建。当前国内成功实践综合系统型双创教育模式的案例并不多。
2.现存问题
(1)当前国内双创教育系统性不强。我国双创教育当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各大高校均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还仅仅是依靠一门课程来普及创新创业基础知识,缺少系统性的双创课程体系。国内的双创教育模式主要以“融入渗透型”、“项目孵化型”、“专业实践型”为主,较少“综合系统型”模式的实践研究,主要以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其它主体在社会经济中的关键功能作用。
(2)双创实践平台建设理念上相对保守。国内对于双创实践平台的建设大多是以学校的需求为主导,在二级学院的双创实践平台又是以专业教育的需求为主导。这样的组织结构已经决定了双创产出的效率和效果很难达到最好。
(3)创新创业“隐性”机会多,但缺乏高效的对接平台“串联成线”。创新的空间无处不在,有需求就有机会可以挖掘,往往发现机会很快,但缺乏合适的平台来集成合作方和资源,导致最后放弃机会或流失机会。
二、集成创新理念下的双创教育思路
集成创新的理念基于高度的整合,其目的是有效集成各种要素并发挥其最大价值,获得更好成效。该理念应用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可以解构为以下几种策略思路:
(1)多专业集成。创新创业项目主要是提供创新产品与创新服务,项目需要不同专业领域人才合力完成,需要多专业高度集成。在高校内有不同的专业群,校内可以根据项目目标集成相关多个专业人才。在项目对应的相关行业,可以在企业、科研机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集成相关多个专业的行业人才和平台。
(2)技术集成。创新创业项目管理方根据项目内容需要,组织匹配相关技术研究和供应方。技术提供方不局限于某类双创主体,可以是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
(3)项目集成。不同的创新创业项目需要的人才、技术、资源也会有很多通用的情况。一个團队做一个项目,效率不高,也不利于技术交流与资源共享。一个专业领域的人才和技术团队能够同时参与多个项目的话,知识、技术、经验能够更好地“流动”。因此,将项目集成可以产生“1+1>2”的效果。 (4)社会经济功能主体集成。创新的方式不仅仅有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应用创新,还可以有商业模式的创新、市场细分上的创新等等。同时,我们也看到创新 “落地”单靠技术和产品是不完整的,必须依托社会经济重要的一些功能主体,如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因此集成这些关键主体和平台对于创新创业项目的成果转化是极为重要的。
三、探索工作室集成创新双创模式
多层面高度集成在以往的双创教育模式“以企业或高校为主导”的框架下是比较难推进的,需要一个更高效的集成创新平台。我们发现以集成创新理念搭建的工作室可以是一个更适合的平台。工作室集成各种项目,以每个项目目标为导向,明确项目参与方的合力关系和利益分配,高效运作的方式能够有效地产出创新创业成果,创造更大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图1即为集成创新理念下的工作室双创运作方式。
图1 集成创新理念下的工作室双创运作方式
该模式属于系统性更强的项目孵化模式,主要通过系统集成架构来保证双创项目能够高效运作和成果转化。工作室主要功能就是搭建集成创新大平台,任何一个工作室参与主体都可以引进项目,作为一个项目的主导和管理方,项目的完成由相关专业、技术、社会经济功能主体合力完成。一个项目在管理、研究、实施、保障等各个方面都有专业的主体负责完成,创新效率和成功率可以有更大提高。
高校主体参加该模式运作的工作室平台,能够更好地根除行业对高校“学术派”的固有印象,使高校的专业教育和师资队伍更容易跟社会和行业无缝接轨,同时也能够激励高校学子积极投入创新创业项目,使学生既能积累专业技术经验,又能全面掌握创新创业能力。因此,工作室集成创新双创模式可以最大化发挥各方能力特点,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高校双创教育的深度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学松.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0(3).
[2]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4).
[3]蒋新革.教师工作室教学模式及管理体制创新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3).
作者简介:
徐娅丹,出生年月:1986年1月,性别:女,籍贯:上海,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产品创新设计、手工艺活化设计、绿色设计。
课题信息:课题1:2019年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训专项资金(“攀登计划”专项资金)“宠物宝”智能宠物小保姆,pdjh2019b0704
课题2:广州市哲学社科规划2020年度課题,广府非遗香云纱文化基因挖掘与活化再生设计研究,2020GZGJ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