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表达”与“审美”之间行走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ome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师对语文课堂本质认识的清醒,语言文字运用成为一线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关注的重点,但语言文字的运用并不仅仅是语言技能的训练,它还包括对语言文字的赏析、感悟、揣摩等语言“审美”活动,“语言表达”和“语言审美”二者是高度融合的。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在赏析、品读、感悟等一系列的“审美”活动中完成对文本语言范式的学习,从而发展“每一位”儿童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关键词】语言表达;语言审美;语言文字运用;价值追求
  【中国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3-0032-03
  【作者简介】张礼霞,江苏省连云港市苍梧小学(江苏连云港,220006),二级教师,连云港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近年来大家逐渐意识到语文课要教语文本质的东西,要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老师们逐渐表现出清醒的课程边界认识。于是在很多老师的语文课堂上我们看到了鲜明的语用意识,文本解读更关注语言表现形式,强化读写结合,对照以前那些泛滥的感性,则增添了更多理性的认识。但语言文字运用仅仅是语言表达吗?
  一、对“语言文字运用”价值的探问
  我们学到的静态的言语知识自然有其价值,但这种价值是在人们的“使唤”中实现的。这种“使唤”的知识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知识。要把这种静态的言语知识准确地“使唤”出来,不仅仅是读读背背就能达成目标的。
  (一)“语言文字运用”不仅仅是语言表达
  “语言文字运用”实际上包含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听、说、读、写、思各种语文实践的运用。巢宗祺先生在解释语文课程性质的时候说:语言文字运用包括实用运用与艺术化运用,语文的学习与教学须在“语言文字运用”上下功夫,包括实用的语文运用和审美的语文运用。实用的语文运用其实就是语言文字的输出——表达,审美的语文运用指向文学的特质,包括欣赏、品味、感悟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诗意情怀、审美眼光,以“诗意栖居”的态度去看待人生,判断事物,审视自我。所以,“表达”对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来说,只是其一,而非唯一。
  (二)“语言文字运用”离不开语言审美
  现在,老师们越来越强调“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用性课程”。这种实用主义语文课向所有的文本要“运用”要“方法”,把课文进行技术性的操作与肢解。老师过于强调文本的表达技巧,全然不顾文本的语言之美,原本活泼、优美的文字,就剩下了表达的框架。我们不光学习语言表达的形式,还要学习语言表达的内容,要带着审美的眼光,去品读文本,掌握更多言语运用范例和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能从文本的表达形式、目的和语境等特点中获取信息,形成自己的表达。
  二、“表达”与“审美”是语用价值的应然诉求
  语言审美是针对人的感性而言,语言审美能够把学生从对语言的呆板记忆中解放出来,重新赋予他们对语言的敏感和激情,这是语言审美一个很重要的任务,而学生对语言的敏感会成就表达的生成。
  (一)语言具有天然的审美特质
  语言具有的形象性、含蓄性、多样性和音乐性等审美特性。在阅读中,学生只有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欣赏品味,才能感觉到作品的表达意向、情感态度、审美旨趣和文化内涵。如果抛开语言文字因素来解读作品,分析作品人物和作者的内在精神世界,就会使文本的解读、语言的表达失去依凭。审美离不开语言文字,同时文学阅读与欣赏也有利于丰富人的语言,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和驾驭能力。
  (二)表达与审美是无法拆解的语言生命
  语言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但这并非意味着语文教学只要语言表达。表达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的艺术,它的载体始终是语言本身,而文本的阅读欣赏需要从语言文字中去体悟,所以表达是建立在语言审美的基础之上;而语言审美又要通过表达来展现。语言掌握的过程大致有三个环节:
  语言赏析是基础,语言积累是准备,语言表达是目标。语言表达是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所以,根据儿童掌握新语言的发展规律,儿童首先要经过大量阅读审美,提高理解能力,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才能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特色。
  三、践行“语言文字运用”不可偏失的价值追求
  言语的表达是有规律的,“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千年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早已为我们点破了语言产生的本源——文因情生,情因物感,即由感悟到生情再到成文这样一个创作规律。就语文学习而言,对文本的审美即是“物”到“意(情)”的转换过程,而语言的生成即是“意”到“言”的转换过程。所以语言表达应该是文本阅读→品读词句→感悟情感→言语产生的过程。
  (一)让“表达”与“审美”高度融合
  1.在“赏析”中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
  夏丏尊先生在《学习国文的着眼点》一文中说:“学习国文,目的就在学得用文字来表现的方法,他们只着眼于别人所表现着的内容本身,不去留心表现的文字形式,结果当然是徒劳无功的。”显然,这是在告诉我们,当我们被文字的内容所打动时,应该冷静地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表达特点,了解语言的表达方式,体会语言的美。
  如:苏教版五上《黄山奇松》一课中,学生通过比较描写三大名松句子可以发现,作者在写这三棵松树的时候都抓住了它们形态上的特点,表达手法上是一致的,前半句是松树的形态,后半句都是作者的联想。教师引导学生赏析文本内容后,出示其他松树的图片,提问:“黄山松不计其数,你能用上作者这种表达形式,试着再说一说其他的黄山松吗?”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详略得当”“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及其表达效果,并学习运用。
  教师在选择教法时,要根据不同的文体选择适宜的方法,关注不同文体特有的表达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在赏析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表达”是工具性的体现,而对语言文字的赏析就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倡导的“人文性”,也就是“语言审美”的体现了。   2.在“品读”中聚焦语言的表达技巧。
  每一篇文章都有它值得推敲的词句,如果我们在教学时,只注重这些言语知识的讲授,而不注重这些言语知识的运用情况,那这些文本材料无疑成了静态的摆设,毫无实用价值可言。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文本时,一方面要引领学生去品读其中遣词造句的妙处,一方面还要学习作者这种表达的技巧。
  如:苏教版三下《槐乡五月》中“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的“浸”,苏教版五下《望月》中“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的“镀”……几乎在每一篇课文中都能找到这样的词句,这样的语言都汇聚了作者的思想,需要引导学生细心揣摩。
  文质俱佳的作品,语言常常包含了弦外之音,作者潜心用词,往往经过淬炼。读者若不品味语言,不沉入语言深处,又怎能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呢?循着文本的特征,发现质感的语言,遵循学生阅读所形成的语感图式,让学生全身心地感受语言的纯美与和谐,才能使语文教学朝着更为本真的方向发展。
  3.在“感悟”中激发儿童的表达欲望。
  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的言语形式,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从而发展“每一位”儿童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自己对话。
  如:苏教版四下《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学生在回答“游人为什么总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呢?”这个问题之前,要先让他们了解樟树和宋庆龄之间的联系,在树和人的关系理清之后,再让学生思考:站在这两棵樟树前,你想到什么?想说些什么?这里要求注意的是,学生在阅读同一文本语言之后的感想未必一样,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表达观点时不能好像是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而应在激发学生表达欲望的同时,有意识地促进每一个学生语言的发展。
  (二)在“表达”与“审美”的两端行走
  在文本阅读的活动中,学生通过审美感知,调动想象、激发情感、形成判断,达到审美的高境界,使文本理解上升为表达,既丰富了理性的内容,又培养了审美观念,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影响人的审美。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文本语言“审美”的一端漫溯,同时还要借助文本语言让学生在“表达”的一端行走。
  1.从揣摩到交流,实现言语增值。
  阅读教学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记住表达方法和与表达有关的语法术语,不能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习作指导课。阅读教学应该有情趣,有揣摩语言,体会情感的趣味,要学习作者通过文字来表达情感,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有些文章,学生很难一下子看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东西。要想让这些“隐言”显露出来,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的揣摩,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实现言语增值。
  如:苏教版四上《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教师要求学生抓住李时珍的动作、语言等描写,仔细揣摩这些词语。学生一边品读,一边在文字旁边做批注:从李时珍师徒在古寺“啃干粮”中,我知道虽然他们有粮食吃,但干粮并不好吃,很干很硬,他们为了能够造福百姓,即使自己长年过着艰苦的日子,也心甘情愿。还有的学生抓住文中“端详”一词写下了自己的感受:“端详”就是非常认真地看,从这个词我看出李时珍对待工作的认真严谨和一丝不苟。
  几乎每一篇课文中都会有这样值得细细揣摩的词句,而这些词句既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着力点,也是发展学生语言的源头活水。
  2.从空白到补白,实现文本创生。
  伊瑟尔的空白理论认为,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空间,在经意与不经意间,作者都会留下一些不确定的空白点,使读者不能一目了然把握到文本的全部内涵,等待读者用想象去填充。这些“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留白,正是学生驰骋想象的意蕴空间,是学生抒发情感的自由场。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也就是说文本语言很多时候是留有余地和想象空间的。如:苏教版三上《金子》一课中“彼得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来培育花苗”。“全部精力”是什么意思?指哪些精力?彼得是如何付出的,怎样精心侍弄那些花苗的?课文只是这样概括了一下,而彼得的付出又是理解课文难点的关键处,这样的空白就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彼得干活的图片启发,也可以进行一些场景提示:烈日炎炎的夏日,他是如何打理花苗的?狂风暴雨时,他是如何照顾花苗的?别人已经休息了,彼得还在干什么?这样的言语训练,实现了文本意义的创生。
  3.从秘妙到实践,实现言语迁移。
  “秘妙”是王国维先生的用语,指的是文章中的亮点,是在语言运用中富有创造性的地方,大有“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自言”的语文现象,是“人人心中所有,个个笔下所无”的文字创意。阅读教学也是对“秘妙”语言的寻绎与品味,为学生见识文章的思想精神和言语的迁移搭建平台。
  如:苏教版三上《北大荒的秋天》中“原野热闹非凡”一处,是这篇课文中写作结构非常鲜明的一段,总分的构段方式是三年级学生习作的范本,应该说这一段是这一课的“秘妙”。作者用了一连串拟人、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原野的热闹非凡,“摇动”“笑声”“脸庞”“演唱”这些拟人化的词语赋予了大豆、高粱以生命。作者独特的充满个性的语言是学生迁移仿写的好资源。教师可以用总分的构段方式让学生迁移仿写,也可以接着“原野热闹非凡”找找其他的农作物,用上拟人化的词语来写一写,随着作者精美的文笔去描绘自己眼中秋天的原野。这样既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反馈,也是学生个性语言表达的训练,促进了学生从文本语言到个性语言的迁移。
  【参考文献】
  [1]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45.
  [2]林志芳.语文:莫陷入理性的狭隘与自负[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4(1):37-39.
  [3]叶小平.嫁接于文本秘妙的语用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2014(2):62-63.
  注:本文获2014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一等奖,有删减。
其他文献
2009年快要过去了。  这一年,新中国度过她的第60个年头。这一年,越来越多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 的孩子——习惯上被称为90后——迈进大学,开始了他们全新的生活。  当然,更多的90后依然处在懵懂的青春期,在中学校园里快乐并忧愁着。或者, 已经踏上了对梦想的追逐之路,甚至开始担负起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  “快乐女声”舞台上,出生于1990年1月3日的湖北姑娘曾轶可凭借让人耳目一 新的创作,以
城市版    NO.1暖洋洋的感觉就是幸福  讲述者:金佳丽  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和同学走在去车站的路上,阳光很灿烂……  路上车很多,过马路很困难。我们只能弱弱地站在马路旁,眼巴巴地看着车子接二连三地飞驰而过。就在这时,一位交警叔叔走到马路中间,一个手势示意车子停下来,他转过身对我们一招手,幽默地说:“不要怕,走好了,我在,他们不敢撞上来的!”  只是这一瞬间,我觉得很踏实、很安全,从从容容地穿
一    第一次见到沈舒的时候,是在初三的一个早上。屋里书声朗朗,窗外阳光明媚。  沈舒踩着教室的阳光走了进来。有那么一刻,我觉得她是从窗外飞进来的,像天使一样从天而降。  她径自走到苏南面前,从衣兜里抽出一束头发,甩到他的桌子上,教室里一片哗然。那束头发应该是沈舒的,因为她左耳下的头发比右边的短了一截。  当时我就坐在苏南后面,我看见黑亮的发丝极不情愿地飞了起来,散落在桌上、书上、地上……这个张
我是寄宿生。我有一个室友是从外县考过来的,在这边除了同学,基本没什么亲戚朋友。为人不坏,却总是让人感觉不舒服。  比如,当她看书时,别人一旦无意中打电话声音响了,她就立马站起来提醒。可是她自己和家人打电话时,总是一打就是大半个小时,我们提醒她,她就找各种借口。寝室同学周末出去玩时,她如果有作业要做,肯定推脱不去的。好几次下来,我们也就不大叫她了。可是当她无聊了,想出去买东西时,总是要求我们和她一起
“孩子”,是一个美好的字眼,然而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幸福快乐,残障儿童、智障儿童、艾滋病儿童……对正常人而言,他们简直就像是另一个世界的孩子,我们只知道他们的存在,却不了解他们的生活。为期8天的义工活动,让我走近了“那个世界的孩子”,也让我有了一份弥足珍贵的人生感悟——    义工活动,是新加坡高中生学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自然,新加坡的高中会为学生提供很多做义工的机会。这不,今年暑假期间,我就和学校
《左眼生活 右眼魔法》  尼克·欧文编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定价:20.00元    “所有非凡先进的科技都离不开魔法。”这是英国著名科幻作家、科学家、世界科幻小说三巨头之一阿瑟·克拉克振聋发聩的一句感言。  老先生刚刚离我们而去,这标志着科幻创作黄金时代的终结,但是他的“魔法”无疑将被许许多多后人传承。魔法是什么?其实就是我们最为珍贵的想象力。魔法在哪里?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你相信,你就能
Letters to Santa  There are millions of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who are dreaming of a visit to Santa. Many make their dream come true, and take a trip to the Polar Circle. Even if you never get to
小智是一个自由职业者,痴迷计算机,像很多都市单身男女一样住在市区一栋新建的单身公寓里。有一天晚上,公寓管理员接到小智隔壁女住户陈思然的电话,说小智在公寓里被杀,管理员闻听立刻召集几名保安赶往现场,同时报了警。  现场来了13楼的几名住户,管理员知道其中的四个和小智关系还不一般。那四人分别是住137房间的吴志男(男)、陈思然(女),133房间的谭景兴(男)和132房间的钱玲(女)。小智平时和他们走得
主持人语  现代教育督导具有监督、指导、评估和反馈四项基本职能。教育督导评估既是教育督导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教育评价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端正教育思想、促进教育改革、加强学校建设、强化科学管理、实现教育整体优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学校制度的不断完善,管办评分离必然是教育改革和教育治理的趋势和方向。其中,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是监管主体,学校是教育活动得以开展的组织主体,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
在学校受欢迎的孩子长大后患病的风险,比那些孤独和不受欢迎的孩子要小得多。这是前不久瑞典科学家得到的一项研究结论。  斯德哥尔摩大学健康公平研究中心发表公报说,该机构从1953年开始对当年出生的1.4万名瑞典婴儿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在这些孩子中,12岁至13岁时在学校里有很多伙伴、受同学欢迎的孩子在成年后到医院就诊的频率较那些不大受欢迎、经常独处的孩子要低很多。1973年至2003年的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