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是一个美好的字眼,然而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幸福快乐,残障儿童、智障儿童、艾滋病儿童……对正常人而言,他们简直就像是另一个世界的孩子,我们只知道他们的存在,却不了解他们的生活。为期8天的义工活动,让我走近了“那个世界的孩子”,也让我有了一份弥足珍贵的人生感悟——
义工活动,是新加坡高中生学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自然,新加坡的高中会为学生提供很多做义工的机会。这不,今年暑假期间,我就和学校里几个新加坡同学一起漂洋过海,来到越南胡志明市做义工。
我们一行的主要任务是与越南残障智障艾滋病儿童进行交流,并把在新加坡募捐到的各种玩具送给他们。第一次迈进智障儿童收留所,我们就被孩子们的表情所震撼:每张脸上都写满了对关爱的渴望与对陌生人的好奇。有一个孩子在我们进屋的瞬间,挣脱了看管她的护士的怀抱,踉跄着扑过来,紧紧抱住了一个同学的腿不肯撒手,嘴里咿咿呀呀地喊着无人能解的“话”。
我们一天的工作就是陪这些智障孩子们玩耍,还要喂他们吃饭。有的孩子精力旺盛,同时拉住两个同学的手满屋子乱跑;另一些则是压抑型的,只会呆呆地望着一个地方,从不说话,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不可自拔。所里只有不到10位护士,却要看管将近40名精神上有问题的孩子,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也正因为如此,这家儿童所才会和这么多的慈善机构及学生组织联系,希望能多来一些志愿者,帮助他们完成照看孩子的工作。相信这些孩子也渴望有更多来访者来陪伴他们,若不然,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单调无趣。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听话地和志愿者合作,有些儿童暴力的行为让我们不敢靠得太近。有时,连护士也会对孩子的行为很无奈。我负责照看的那个孩子精力异常旺盛,她一边不停地大声嚎叫着,一边将我们给她的玩具和文具砸向其他孩子。我请求同行的越南同学帮忙翻译这孩子的话,却得知越南同学也听不懂她在说什么,想来她只是胡乱喊喊的。另外一些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口水顺着嘴角掉下来,流到了我们的衣服上。即便如此,我们也不介意,我们喜欢和这群孩子在一起,喜欢看他们得到帮助后开心的样子。
那个越南同学去年就来过这里做志愿者,他难过地说:“去年的孩子比今年多一些,有四五个抵抗力弱的智障孩子抗不过流感的侵袭,相继走了。”
这群孩子中,有一个最可怜。她得了先天性脆骨症,不能和任何人接触,也不能移动。我们不能抱她,否则就会伤害到她,甚至碰碎她的骨头。医生说她最多能活到20岁。我们看着她,不禁发起了呆:如果她自己能选择,她会选择这样的一生吗?
从儿童所走出来,我们一行个个都表情严肃,话语稀少。相信这样的经历,给每个人的心灵都带来了不小的震撼。我曾经质疑过新加坡教育当局为学生开展义工活动这个课程的意义,真正参加了义工活动后,才算理解了教育者的苦心。有些感想和体会,是在教室里永远都学不到的。假如没有接触过这些不幸的孩子,我永远不会真正理解生命的残酷与凄凉,也不会明白世界上还有很多不幸的人需要我们帮助,我们要学会珍惜,更要学会奉献。
回住处的路上,我开始为自己曾经的孩子气、自私任性而感到后悔。同是正在成长的一代,我们要比这些残疾儿童幸运很多。很多青少年可能还在为买手机、买电脑和父母赌气吵闹,认为自己家境贫寒而埋怨父母——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幸福,意识不到自己拥有很多“那个世界的孩子”们渴望了一生都得不到的东西——例如健康,例如亲情。
相比于照顾智障儿童,接下来的安排就相对轻松一些——负责举办活动的当地同学为我们亲手做了一顿饭——红烧鸡腿拌面、寿司及自家蒸的米糕。品尝着这些美味,不敢相信这就是几个刚满16岁的越南学生做出的成果。
我羡慕地夸奖越南朋友的好手艺,她谦虚地说:“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都会做一些简单的饭菜,有时父母忙于工作,还要帮着照顾弟弟妹妹或是解决自己的饮食问题。”
“我们在中国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照顾还怕来不及呢,怎么有机会去主动照顾他人。”我暗想。
不只在做饭这件事上,越南同学的一言一行都显得比我们要独立自主有见解。例如在我们结束智障儿童中心一天的志愿者活动回到旅馆时,一个新加坡同学突然找不到他的笔袋了,里面的移动硬盘和一些重要资料可能也随着丢失了。同学当时急得六神无主,倒是同行的越南志愿者冷静地帮着回忆过程,拨了两个电话,不到10分钟,对方就回电告知找到了笔袋。不出一个小时,笔袋回来了。
在最后两天,我们为胡志明市的艾滋病儿童院的孩子们举办了一个舞会,与他们零距离接触,教他们跳舞。艾滋病儿童院设立在离市中心很远的郊区,生活在那里的很多艾滋病儿童从来没有到过胡志明市的市中心。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其狭小的,能够接触的人,也只有几个充满爱心的护士及偶尔来探访的志愿者。把艾滋病儿童接到市中心来举办这样一个舞会,不仅给他们展现了新的世界,也让更多的正常人走近他们的世界。
自然,在接触这些艾滋病儿童之前,专业人士已经为志愿者们上了一场艾滋病宣传课,教会我们注意事项及如何正确地与艾滋病人交流。
“尽量不要在行为上疏远这些孩子。他们跟你们一样,渴望关爱与照顾。刻意躲避不仅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更会让他们对你失去好感。但与此同时,要注意你身上没有伤口,不要给病菌传染的机会。如果你感冒或是身体不舒服,也不要接触这些孩子。病菌可能通过你传到这些艾滋病孩子的身上。他们身体的抵抗力非常弱,很可能因为受到正常人小感冒的传染而大病一场甚至有生命危险。”
在跟这些艾滋病孩子接触时,志愿者们并没有感觉到太多的束缚。倒是有很多孩子,很腼腆地不愿靠近我们。有的志愿者主动去拉孩子们的手,孩子们却试图收回手,对我们摇摇头——眼神里闪烁的胆怯让人心疼。他们还那么小,怎么能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我们能做的,只有给这些孩子多一点关爱。我们特地请了胡志明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报道,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孩子的存在,让更多的人来关心他们。”负责举办这场舞会的越南同学在晚会结束后一起聊天时说,“我第一次看到他们时也很震撼,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在他们活着的时候,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在胡志明市的机场,我回顾这几天的收获,感慨万千。其实在国内也有不少残疾儿童照顾中心,但是我们没什么机会以志愿者的身份去拜访那里。如果今后国内的中学也能开展这样的活动,给明明在同一世界、却像在“那个世界”的孩子带去温暖。受到帮助的将不仅是他们,还有我们。
义工活动,是新加坡高中生学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自然,新加坡的高中会为学生提供很多做义工的机会。这不,今年暑假期间,我就和学校里几个新加坡同学一起漂洋过海,来到越南胡志明市做义工。
我们一行的主要任务是与越南残障智障艾滋病儿童进行交流,并把在新加坡募捐到的各种玩具送给他们。第一次迈进智障儿童收留所,我们就被孩子们的表情所震撼:每张脸上都写满了对关爱的渴望与对陌生人的好奇。有一个孩子在我们进屋的瞬间,挣脱了看管她的护士的怀抱,踉跄着扑过来,紧紧抱住了一个同学的腿不肯撒手,嘴里咿咿呀呀地喊着无人能解的“话”。
我们一天的工作就是陪这些智障孩子们玩耍,还要喂他们吃饭。有的孩子精力旺盛,同时拉住两个同学的手满屋子乱跑;另一些则是压抑型的,只会呆呆地望着一个地方,从不说话,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不可自拔。所里只有不到10位护士,却要看管将近40名精神上有问题的孩子,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也正因为如此,这家儿童所才会和这么多的慈善机构及学生组织联系,希望能多来一些志愿者,帮助他们完成照看孩子的工作。相信这些孩子也渴望有更多来访者来陪伴他们,若不然,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单调无趣。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听话地和志愿者合作,有些儿童暴力的行为让我们不敢靠得太近。有时,连护士也会对孩子的行为很无奈。我负责照看的那个孩子精力异常旺盛,她一边不停地大声嚎叫着,一边将我们给她的玩具和文具砸向其他孩子。我请求同行的越南同学帮忙翻译这孩子的话,却得知越南同学也听不懂她在说什么,想来她只是胡乱喊喊的。另外一些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口水顺着嘴角掉下来,流到了我们的衣服上。即便如此,我们也不介意,我们喜欢和这群孩子在一起,喜欢看他们得到帮助后开心的样子。
那个越南同学去年就来过这里做志愿者,他难过地说:“去年的孩子比今年多一些,有四五个抵抗力弱的智障孩子抗不过流感的侵袭,相继走了。”
这群孩子中,有一个最可怜。她得了先天性脆骨症,不能和任何人接触,也不能移动。我们不能抱她,否则就会伤害到她,甚至碰碎她的骨头。医生说她最多能活到20岁。我们看着她,不禁发起了呆:如果她自己能选择,她会选择这样的一生吗?
从儿童所走出来,我们一行个个都表情严肃,话语稀少。相信这样的经历,给每个人的心灵都带来了不小的震撼。我曾经质疑过新加坡教育当局为学生开展义工活动这个课程的意义,真正参加了义工活动后,才算理解了教育者的苦心。有些感想和体会,是在教室里永远都学不到的。假如没有接触过这些不幸的孩子,我永远不会真正理解生命的残酷与凄凉,也不会明白世界上还有很多不幸的人需要我们帮助,我们要学会珍惜,更要学会奉献。
回住处的路上,我开始为自己曾经的孩子气、自私任性而感到后悔。同是正在成长的一代,我们要比这些残疾儿童幸运很多。很多青少年可能还在为买手机、买电脑和父母赌气吵闹,认为自己家境贫寒而埋怨父母——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幸福,意识不到自己拥有很多“那个世界的孩子”们渴望了一生都得不到的东西——例如健康,例如亲情。
相比于照顾智障儿童,接下来的安排就相对轻松一些——负责举办活动的当地同学为我们亲手做了一顿饭——红烧鸡腿拌面、寿司及自家蒸的米糕。品尝着这些美味,不敢相信这就是几个刚满16岁的越南学生做出的成果。
我羡慕地夸奖越南朋友的好手艺,她谦虚地说:“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都会做一些简单的饭菜,有时父母忙于工作,还要帮着照顾弟弟妹妹或是解决自己的饮食问题。”
“我们在中国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照顾还怕来不及呢,怎么有机会去主动照顾他人。”我暗想。
不只在做饭这件事上,越南同学的一言一行都显得比我们要独立自主有见解。例如在我们结束智障儿童中心一天的志愿者活动回到旅馆时,一个新加坡同学突然找不到他的笔袋了,里面的移动硬盘和一些重要资料可能也随着丢失了。同学当时急得六神无主,倒是同行的越南志愿者冷静地帮着回忆过程,拨了两个电话,不到10分钟,对方就回电告知找到了笔袋。不出一个小时,笔袋回来了。
在最后两天,我们为胡志明市的艾滋病儿童院的孩子们举办了一个舞会,与他们零距离接触,教他们跳舞。艾滋病儿童院设立在离市中心很远的郊区,生活在那里的很多艾滋病儿童从来没有到过胡志明市的市中心。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其狭小的,能够接触的人,也只有几个充满爱心的护士及偶尔来探访的志愿者。把艾滋病儿童接到市中心来举办这样一个舞会,不仅给他们展现了新的世界,也让更多的正常人走近他们的世界。
自然,在接触这些艾滋病儿童之前,专业人士已经为志愿者们上了一场艾滋病宣传课,教会我们注意事项及如何正确地与艾滋病人交流。
“尽量不要在行为上疏远这些孩子。他们跟你们一样,渴望关爱与照顾。刻意躲避不仅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更会让他们对你失去好感。但与此同时,要注意你身上没有伤口,不要给病菌传染的机会。如果你感冒或是身体不舒服,也不要接触这些孩子。病菌可能通过你传到这些艾滋病孩子的身上。他们身体的抵抗力非常弱,很可能因为受到正常人小感冒的传染而大病一场甚至有生命危险。”
在跟这些艾滋病孩子接触时,志愿者们并没有感觉到太多的束缚。倒是有很多孩子,很腼腆地不愿靠近我们。有的志愿者主动去拉孩子们的手,孩子们却试图收回手,对我们摇摇头——眼神里闪烁的胆怯让人心疼。他们还那么小,怎么能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我们能做的,只有给这些孩子多一点关爱。我们特地请了胡志明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报道,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孩子的存在,让更多的人来关心他们。”负责举办这场舞会的越南同学在晚会结束后一起聊天时说,“我第一次看到他们时也很震撼,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在他们活着的时候,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在胡志明市的机场,我回顾这几天的收获,感慨万千。其实在国内也有不少残疾儿童照顾中心,但是我们没什么机会以志愿者的身份去拜访那里。如果今后国内的中学也能开展这样的活动,给明明在同一世界、却像在“那个世界”的孩子带去温暖。受到帮助的将不仅是他们,还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