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用博物馆有用的资源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现代博物馆最重要的职能。我国出台《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等文件,为博物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现代科学技术的极速发展为博物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提供了便利的外部条件。博物馆应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探索如何实现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提高观众满意度。
【关键词】: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免费;思考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它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
100多年前,美国著名的博物馆学家古德(G.B.Goode)曾说:“博物馆不在于它拥有什么,而在于它以其有用的资源作了什么。”利用博物馆有用的资源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是当代博物馆最重要的职能之一。
一、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意识的觉醒
1971年第九届国际博协会议将主题定为“为当代和未来的公众服务的博物馆”,确定了博物馆的首要功能是“首先而且必须为所有的人服务宗旨”,这是国际博协第一次提出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观念。1974年第十届国际博协重新定义博物馆的概念: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它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物质见证进行搜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览。博物馆的公共服务功能由此被明确,正式进入“服务时代”。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对博物馆定义进行了修订: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成为博物馆所有工作的第一要点,本质上是更多地强调博物馆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地位。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完善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5年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这些意见措施的出台,让作为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非营利性机构的博物馆,更应重视思考如何实现自身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增强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
二、博物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困境
(一)亟待更新的观念意识
我国博物馆和观众的公共服务意识落后。2014年全国文物机构共有基本陈列9996个,比2013年增长19.1%,举办临时展览11174个,增长15.8%,与我国的总人口数相除,结论是每位观众平均2年走进1次博物馆,而在发达国家每位观众1年平均参观3—5次。分析原因:一是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与公众日常生活关联性不强,难以唤起共鸣;二是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缺少富有创造性的启迪,难以引起观众深入研究的兴趣;三是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缺少变化,难以吸引观众再次走进博物馆。探究根源则是因为我国博物馆公共服务意识不强,没有从公众的角度出发,思考他们的意愿。
(二)普遍面临的财政困难
我国博物馆大部分是国有博物馆,资金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普遍面临财政困难问题。国家拨给博物馆的资金一般只能维持博物馆的日常运行,甚至有部分博物馆连水电开销的支付都很困难,就更不用谈提升博物馆的现代化水平所需要的运营费用。目前,除了故宫博物院、陕西兵马俑博物馆等少数几个大馆经费充足外,大部分博物馆的经费情况都不容乐观。市(州)、县级博物馆面临的经济压力更大。
(三)不容乐观的人才队伍
专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强。博物馆从业人员的学历、知识和职称结构,都与博物馆专业化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以恩施州博物馆为例,博物馆专业1人,历史学相关专业3人,与博物馆所需的专业人才相差甚远。另外,博物馆从业人员待遇相对较低,对高素质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不利于博物馆人才队伍的稳定,对博物馆的管理也造成不良影响。
三、博物馆改进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举措
(一)保证免费服务,增加优惠服务
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不能仅依靠免费服务,提供优惠服务也是同等重要的。免费服务提供的是无差别、无成本服务,优惠服务提供的则是差异化、补贴式服务,更具有针对性,更能激发观众和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法英美博物馆界一直遵循一种运作模式:博物馆提供公众服务——获得公众的关注和支持——博物馆提供更好的公众服务——获得公众的关注和支持。通过这一模式运作,非营利性的博物馆成为各国文化市场的一部分,不断得到发展和创新。我国博物馆可以参考国外的先进经验提供优惠服务。
(二)新兴宣传媒介的投入使用
博物馆通过在网络和微博上建设微型博物馆,开通微信公众账号,推出微信导览平台,加速推进博物馆数字化进程。部分博物馆还对馆藏文物讲解进行录音,拍摄短片,将其放在微信平台中,观众可以通过扫描自己感兴趣文物的二维码,获听个性化讲解服务,这些举措会提升觀众的参观满意度。博物馆还可以通过O2O营销模式,推广博物馆文创产品。观众通过这些新媒介能随时对博物馆提出建议,博物馆从中提取有用的建议,完善和改进工作。
(三)强化志愿者服务,丰富陈列展览
在国外,每年都有数十万名志愿者为博物馆提供讲解、藏品登记保护等各种免费服务。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志愿者活动也逐渐兴起。以恩施州博物馆为例,2014年与湖北民族学院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2015年开展“小小讲解员”活动。博物馆应当制定长远的培训计划,招募不同行业、专业和年龄的志愿者,吸引更多的志愿者为博物馆服务,为博物馆注入新鲜血液。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应以观众需求为导向,在陈列展览中加入多种展示手段,增强展览的可读性。博物馆改进公共文化服务要加强与社会各界、各阶层的互动合作,从公众的角度出发,提供他们想要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鼓励公众参与博物馆管理。参考国外先进经验,建立起“政府主导、法律规范、社会参与”的博物馆管理体系,还可以运用市场化管理的原则和手段,如把部分职责外包给相关公司,既可以节约博物馆的管理成本,还能提高博物馆的专业化程度。
四、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终身学习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博物馆作为非营利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拥有大量的教育、研究资源,应当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让有用的资源“活起来”,发挥其巨大的社会作用。博物馆应当更新观念,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促使博物馆事业朝着更加健康、更加繁荣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惠玲.微信时代博物馆公共教育与文化服务[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5(02).
[2]杜刚.论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与公共服务功能[J].沧桑,2014(01).
[3]张国超.法英美三国博物馆发展模式考察[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4]祁述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研究的七个重点问题[N].人民网, 2015-2-9.
【关键词】: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免费;思考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它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
100多年前,美国著名的博物馆学家古德(G.B.Goode)曾说:“博物馆不在于它拥有什么,而在于它以其有用的资源作了什么。”利用博物馆有用的资源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是当代博物馆最重要的职能之一。
一、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意识的觉醒
1971年第九届国际博协会议将主题定为“为当代和未来的公众服务的博物馆”,确定了博物馆的首要功能是“首先而且必须为所有的人服务宗旨”,这是国际博协第一次提出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观念。1974年第十届国际博协重新定义博物馆的概念: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它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物质见证进行搜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览。博物馆的公共服务功能由此被明确,正式进入“服务时代”。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对博物馆定义进行了修订: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成为博物馆所有工作的第一要点,本质上是更多地强调博物馆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地位。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完善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5年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这些意见措施的出台,让作为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非营利性机构的博物馆,更应重视思考如何实现自身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增强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
二、博物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困境
(一)亟待更新的观念意识
我国博物馆和观众的公共服务意识落后。2014年全国文物机构共有基本陈列9996个,比2013年增长19.1%,举办临时展览11174个,增长15.8%,与我国的总人口数相除,结论是每位观众平均2年走进1次博物馆,而在发达国家每位观众1年平均参观3—5次。分析原因:一是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与公众日常生活关联性不强,难以唤起共鸣;二是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缺少富有创造性的启迪,难以引起观众深入研究的兴趣;三是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缺少变化,难以吸引观众再次走进博物馆。探究根源则是因为我国博物馆公共服务意识不强,没有从公众的角度出发,思考他们的意愿。
(二)普遍面临的财政困难
我国博物馆大部分是国有博物馆,资金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普遍面临财政困难问题。国家拨给博物馆的资金一般只能维持博物馆的日常运行,甚至有部分博物馆连水电开销的支付都很困难,就更不用谈提升博物馆的现代化水平所需要的运营费用。目前,除了故宫博物院、陕西兵马俑博物馆等少数几个大馆经费充足外,大部分博物馆的经费情况都不容乐观。市(州)、县级博物馆面临的经济压力更大。
(三)不容乐观的人才队伍
专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强。博物馆从业人员的学历、知识和职称结构,都与博物馆专业化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以恩施州博物馆为例,博物馆专业1人,历史学相关专业3人,与博物馆所需的专业人才相差甚远。另外,博物馆从业人员待遇相对较低,对高素质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不利于博物馆人才队伍的稳定,对博物馆的管理也造成不良影响。
三、博物馆改进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举措
(一)保证免费服务,增加优惠服务
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不能仅依靠免费服务,提供优惠服务也是同等重要的。免费服务提供的是无差别、无成本服务,优惠服务提供的则是差异化、补贴式服务,更具有针对性,更能激发观众和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法英美博物馆界一直遵循一种运作模式:博物馆提供公众服务——获得公众的关注和支持——博物馆提供更好的公众服务——获得公众的关注和支持。通过这一模式运作,非营利性的博物馆成为各国文化市场的一部分,不断得到发展和创新。我国博物馆可以参考国外的先进经验提供优惠服务。
(二)新兴宣传媒介的投入使用
博物馆通过在网络和微博上建设微型博物馆,开通微信公众账号,推出微信导览平台,加速推进博物馆数字化进程。部分博物馆还对馆藏文物讲解进行录音,拍摄短片,将其放在微信平台中,观众可以通过扫描自己感兴趣文物的二维码,获听个性化讲解服务,这些举措会提升觀众的参观满意度。博物馆还可以通过O2O营销模式,推广博物馆文创产品。观众通过这些新媒介能随时对博物馆提出建议,博物馆从中提取有用的建议,完善和改进工作。
(三)强化志愿者服务,丰富陈列展览
在国外,每年都有数十万名志愿者为博物馆提供讲解、藏品登记保护等各种免费服务。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志愿者活动也逐渐兴起。以恩施州博物馆为例,2014年与湖北民族学院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2015年开展“小小讲解员”活动。博物馆应当制定长远的培训计划,招募不同行业、专业和年龄的志愿者,吸引更多的志愿者为博物馆服务,为博物馆注入新鲜血液。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应以观众需求为导向,在陈列展览中加入多种展示手段,增强展览的可读性。博物馆改进公共文化服务要加强与社会各界、各阶层的互动合作,从公众的角度出发,提供他们想要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鼓励公众参与博物馆管理。参考国外先进经验,建立起“政府主导、法律规范、社会参与”的博物馆管理体系,还可以运用市场化管理的原则和手段,如把部分职责外包给相关公司,既可以节约博物馆的管理成本,还能提高博物馆的专业化程度。
四、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终身学习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博物馆作为非营利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拥有大量的教育、研究资源,应当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让有用的资源“活起来”,发挥其巨大的社会作用。博物馆应当更新观念,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促使博物馆事业朝着更加健康、更加繁荣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惠玲.微信时代博物馆公共教育与文化服务[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5(02).
[2]杜刚.论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与公共服务功能[J].沧桑,2014(01).
[3]张国超.法英美三国博物馆发展模式考察[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4]祁述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研究的七个重点问题[N].人民网, 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