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思考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w4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用博物馆有用的资源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现代博物馆最重要的职能。我国出台《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等文件,为博物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现代科学技术的极速发展为博物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提供了便利的外部条件。博物馆应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探索如何实现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提高观众满意度。
  【关键词】: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免费;思考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它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
  100多年前,美国著名的博物馆学家古德(G.B.Goode)曾说:“博物馆不在于它拥有什么,而在于它以其有用的资源作了什么。”利用博物馆有用的资源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是当代博物馆最重要的职能之一。
  一、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意识的觉醒
  1971年第九届国际博协会议将主题定为“为当代和未来的公众服务的博物馆”,确定了博物馆的首要功能是“首先而且必须为所有的人服务宗旨”,这是国际博协第一次提出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观念。1974年第十届国际博协重新定义博物馆的概念: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它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物质见证进行搜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览。博物馆的公共服务功能由此被明确,正式进入“服务时代”。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对博物馆定义进行了修订: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成为博物馆所有工作的第一要点,本质上是更多地强调博物馆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地位。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完善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5年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这些意见措施的出台,让作为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非营利性机构的博物馆,更应重视思考如何实现自身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增强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
  二、博物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困境
  (一)亟待更新的观念意识
  我国博物馆和观众的公共服务意识落后。2014年全国文物机构共有基本陈列9996个,比2013年增长19.1%,举办临时展览11174个,增长15.8%,与我国的总人口数相除,结论是每位观众平均2年走进1次博物馆,而在发达国家每位观众1年平均参观3—5次。分析原因:一是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与公众日常生活关联性不强,难以唤起共鸣;二是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缺少富有创造性的启迪,难以引起观众深入研究的兴趣;三是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缺少变化,难以吸引观众再次走进博物馆。探究根源则是因为我国博物馆公共服务意识不强,没有从公众的角度出发,思考他们的意愿。
  (二)普遍面临的财政困难
  我国博物馆大部分是国有博物馆,资金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普遍面临财政困难问题。国家拨给博物馆的资金一般只能维持博物馆的日常运行,甚至有部分博物馆连水电开销的支付都很困难,就更不用谈提升博物馆的现代化水平所需要的运营费用。目前,除了故宫博物院、陕西兵马俑博物馆等少数几个大馆经费充足外,大部分博物馆的经费情况都不容乐观。市(州)、县级博物馆面临的经济压力更大。
  (三)不容乐观的人才队伍
  专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强。博物馆从业人员的学历、知识和职称结构,都与博物馆专业化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以恩施州博物馆为例,博物馆专业1人,历史学相关专业3人,与博物馆所需的专业人才相差甚远。另外,博物馆从业人员待遇相对较低,对高素质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不利于博物馆人才队伍的稳定,对博物馆的管理也造成不良影响。
  三、博物馆改进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举措
  (一)保证免费服务,增加优惠服务
  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不能仅依靠免费服务,提供优惠服务也是同等重要的。免费服务提供的是无差别、无成本服务,优惠服务提供的则是差异化、补贴式服务,更具有针对性,更能激发观众和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法英美博物馆界一直遵循一种运作模式:博物馆提供公众服务——获得公众的关注和支持——博物馆提供更好的公众服务——获得公众的关注和支持。通过这一模式运作,非营利性的博物馆成为各国文化市场的一部分,不断得到发展和创新。我国博物馆可以参考国外的先进经验提供优惠服务。
  (二)新兴宣传媒介的投入使用
  博物馆通过在网络和微博上建设微型博物馆,开通微信公众账号,推出微信导览平台,加速推进博物馆数字化进程。部分博物馆还对馆藏文物讲解进行录音,拍摄短片,将其放在微信平台中,观众可以通过扫描自己感兴趣文物的二维码,获听个性化讲解服务,这些举措会提升觀众的参观满意度。博物馆还可以通过O2O营销模式,推广博物馆文创产品。观众通过这些新媒介能随时对博物馆提出建议,博物馆从中提取有用的建议,完善和改进工作。
  (三)强化志愿者服务,丰富陈列展览
  在国外,每年都有数十万名志愿者为博物馆提供讲解、藏品登记保护等各种免费服务。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志愿者活动也逐渐兴起。以恩施州博物馆为例,2014年与湖北民族学院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2015年开展“小小讲解员”活动。博物馆应当制定长远的培训计划,招募不同行业、专业和年龄的志愿者,吸引更多的志愿者为博物馆服务,为博物馆注入新鲜血液。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应以观众需求为导向,在陈列展览中加入多种展示手段,增强展览的可读性。博物馆改进公共文化服务要加强与社会各界、各阶层的互动合作,从公众的角度出发,提供他们想要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鼓励公众参与博物馆管理。参考国外先进经验,建立起“政府主导、法律规范、社会参与”的博物馆管理体系,还可以运用市场化管理的原则和手段,如把部分职责外包给相关公司,既可以节约博物馆的管理成本,还能提高博物馆的专业化程度。
  四、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终身学习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博物馆作为非营利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拥有大量的教育、研究资源,应当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让有用的资源“活起来”,发挥其巨大的社会作用。博物馆应当更新观念,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促使博物馆事业朝着更加健康、更加繁荣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惠玲.微信时代博物馆公共教育与文化服务[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5(02).
  [2]杜刚.论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与公共服务功能[J].沧桑,2014(01).
  [3]张国超.法英美三国博物馆发展模式考察[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4]祁述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研究的七个重点问题[N].人民网, 2015-2-9.
其他文献
【摘要】:近两年,“点开全文体”在微信朋友圈和网络上日益流行,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幽默创作方式。语用预设作为语用学中一项重要的理论,一直被学者们用来分析各种语言现象,在对幽默机制的阐释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旨在运用语用预设理论,从语用预设的可撤销性、合适性和共识性三个特点入手,通过具例分析,揭示“点开全文体”中幽默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点开全文体;语用预设;幽默机制  近两年,“点开全文体”
期刊
【摘要】: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古法造纸是造纸技术一直延续至今见证。位于云南省腾冲市界头镇新庄村龙上寨保存了完整的古法造纸技艺,但是随着现代化浪潮地推进,造纸技艺不断发生变化。造纸技艺的演变对社区的平衡力、整合力、造纸技艺的传承、纸张的质量产生了一定影响。  【关键词】:龙上寨;古法造纸;技艺演变  一、导论  依据龙氏族谱记载,龙上寨的手工造纸技艺从最初传入龙上寨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期刊
【摘要】: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也是我国传统戏剧之一,京剧表演中包含各种各样的角色和形式,对京剧演员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京剧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所以在京剧演员准备京剧表演的时候,要对京剧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刻仔细的分析,才能够充分的将京剧人物的形态与特点表达出来。我通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和摸索,在遵循京剧艺术规律的前提下,对京剧演员在剧目中的“再创作”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京剧演员;剧目;再创作  
期刊
【摘要】:幽默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它的存在对于提高生活情趣与加强人际交往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幽默在国际交往中也产生了很大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幽默的翻译,而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其进行过程必然存在一定偏差,最终导致了幽默的相对不可互译性。  关键词:幽默;相对不可互译性;语言  一、引言  可译性与不可互译性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语言作为一种文化具有多样性,
期刊
文化是时下社会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文化往往延伸到社会各个层面,如我们常常所说的“文化入侵”、“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生产力”、“文化传承”等,都是对文化的深层次思考。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都面临着传统文化继承与外来文化入侵的问题,如何构建与发展文化是文化本身的要求,也是时代进步的需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如何在传承与吸收中实现文化的最大程度的发展,是我们必须深思的问题。在对文化的研究方面,《
期刊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重要的影响。而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民族文化的表达具有重要的意义。翻译就是在不同的语言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实现语际转化,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译出语和译入语文化的影响,从而会加大翻译的难度,本文从新闻英语翻译和跨文化意识的角度进行探讨,对于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详细的探讨,力求能够使得新闻英语翻译者认识到跨文化意识培
期刊
【摘要】:历史街区作为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类别之一,在后工业时代来临后愈发彰显出城镇文化记忆的符号价值,并成为时代变迁中珍贵的怀旧地标。在城镇化与现代化急速发展进程中,历史街区主要采用旧址修复和移址重建两种手段,实现街区空间保护性建设与商业化再造。本文以武汉市吉庆街为例,基于历史街区与“场所精神”理论视域,详实分析吉庆街的场所精神表征,揭示吉庆民俗街的发展现状,并从民俗文化重塑、街区建筑空间复原与政府
期刊
【摘要】: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依托于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新媒体而衍生出来的艺术设计新形态,它的出现标识着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数字化的时代。数字媒体作为一项与人们视觉传播、信息传播、网络、虚拟环境等多种产品相关的艺术设计新形态,它的出现改变了并将更加深刻地对人们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造成影响。基于此,文章就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概述出发,并以此为基础,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要点展开探讨,以资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选取山东比较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牟氏庄园进行研究,阐述了居住者的地理位置环境、社会经济环境,进一步揭示了传统文化对其建筑环境、空间格局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对研究中国传统民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居;传统;建筑;空间  民居,作为人类最早、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建筑类型,揭示了不同民族在不同环境中生存、发展的规律,进一步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文化、生活、伦理、宗教信仰以及哲学、美学等
期刊
【摘要】:当代艺术”所体现的不仅有“现代性”,还有“后现代性”,即艺术家置身当代语境,通过“艺术”这种形式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主张多元和承认多中心,漠视或敌视个性和风格,艺术与工业机械结合,艺术要平民化,广泛使用大众传媒手段。  【关键词】:当代艺术;现代性  在西方国家,艺术史学者习惯于把“二战”结束看作是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时间划分点,以艺术中心从欧洲转向美国为空间分水岭,然后以文化取向和美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