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苯唑西林钠中的有关物质。方法:采用了C18色谱柱,流动相的物质主要为:醋酸钠溶液的含量为0.01mol·L-1,且在PH值为5的时候与乙腈的比值为3:1,这个时候内部物质的流速为1.0ml·min-1;检测出来的波长为225nm,检测温度为30℃。结果:苯唑西林钠的线性范围在1.171-28.11ug·mL-1,半径为0.998nm,检测极限值为0.036ug·mL-1,苯唑西林钠能与各种杂质完全脱离,从而实现物质检测的目标。结论: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苯唑西林钠中的相关物质进行测定,有着检测速度快、结果准确、方法简单且重现性好的优势。
关键词:苯唑西林钠;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物质;测定;检测
苯唑西林钠是青霉素抗生素类的一种常见药物,不仅用于口服,目前很多临床诊疗中都将这类药物作为肌肉注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轻度感染方面。但如果采用静脉注射还是静脉滴注,那说明患者的感染比较严重,是用于葡萄球菌等抗生菌药物的常见方式。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医疗医师的不断提升,对于各类药物的使用安全提出了新要求,由此做好这些药物相关物质检定工作不容忽视,也是临床诊疗工作重点所在。下面我们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苯唑西林钠中的具体检测应用情况作了深入分析。
1 仪器与药物的选择
1.1 仪器选择
在本次试验中所选择的高效液相色谱仪主要是以美国某公司生产的,它包含了四元梯度泵、自动进样器等。电子天平主要选择了梅特勒240型号,其灵敏度最高达十万分之一。
1.2 药物的选择
本次试验中,苯唑西林钠的选择是严格按照其药物性质开展的,这类药物作为耐酸耐酶的半合成青霉素药物,具体疗效与青霉素相差无几,属于细菌细胞蛋白结合药物,主要在于影响细胞细胞壁的合成,从而达到杀菌、消毒、消炎的作用。目前,我国国内生产的苯唑西林钠普遍都为无菌分装、无辅料的方式。但是时至今日,国内对这些药物的检定标准并不都,各种鉴定结果还并不是很完善。在本次试验中我们选择的苯唑西林钠为注射用药,药物规格为:0.5g·瓶-1,乙腈和醋酸铵都满足国家生产标准和用药标准。水主要为纯净水(即蒸馏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条件的预备工作主要包含了对色谱柱、醋酸铵溶液、流动相等准备工作的开展。色谱柱主要为C18,其内部物质为250mm×46mm.醋酸铵溶液在配备的时候酸碱值為5,与乙腈的比例为75:25;流动相为0.01mol·min-1。
2.2 检测波长的选择
此次实验工作的目标在于注射用苯唑西林钠,因此在检测的时候首先用电子天平城区一定量的苯唑西林钠含量,并且用流动相溶解的方法将其制作成为含1mg·ml-1的苯唑西林钠溶液,用二极管阵列检测的方式对这些溶液中的含量进行检测,通过扫描得出溶液汇总的波长为400~200nm。通过研究得出,这些波长在225nm的时候吸收能力最强,杂质也比较少。因此在具体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将225nm波长作为研究重点,具体如图1所示。
2.3 色谱条件的选择与优化
2.3.1 溶液的制备。称取注射用苯唑西林钠25.16mg,置25mL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2.3.2 流动相pH值的确定。用醋酸和三乙胺调节不同pH值的流动相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5.0时,峰的对称性最好。
2.3.3 缓冲盐浓度的确定。配制不同浓度的醋酸铵溶液作为流动相水相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01mol·L-1时,杂质的分离度与对称性最好。
2.4 方法的专属性考察
2.4.1 酸破坏。称取注射用苯唑西林钠约25mg,置于25mL量瓶中,加1mol·L-1盐酸10mL溶解后,放置1h,调节pH值至7.0,再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
2.4.2 碱破坏。称取注射用苯唑西林钠约25mg,置于25mL量瓶中,加0.05mol·L-1氢氧化钠溶液2mL溶解后,放置3min,调节pH值至7.0,再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
2.4.3 氧化破坏。称取注射用苯唑西林钠约25mg,置于25mL量瓶中,加3%过氧化氢2mL溶解后,放置2h,调节pH值至7.0,再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
2.4.4 热破坏。称取注射用苯唑西林钠约25mg,置于25mL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稀释至刻度,70℃水浴中加热2h,放冷至室温。
2.4.5 光照破坏。称取注射用苯唑西林钠约25mg,置于25mL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稀释至刻度,用3000~4000Lx光照射10d。具体结果间图2所示。
2.5 线性关系
精密称取注射用苯唑西林钠58.57mg置50mL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再精密量取2.5mL置100mL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量取1、2、4、6、10、12和24mL各置25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按“2.1”项下色谱条件分别精密量取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以供试液浓度C(μg·mL-1)为横坐标,峰面积A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回归方程为:A=5.238×104C+4.182×103,r=0.9998,表明苯唑西林钠浓度在1.171~28.11μ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3 讨论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收载了本品的质量标准,有关物质的检验方法和限度设定系完全参照BP2008制定,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并采用相对保留时间对其中的特殊杂质进行定位[杂质B≤1.5%、杂质D≤0.5%、杂质E(即氯唑西林)≤1.0%、其他单个杂质≤0.5%,总杂质≤3.0%]。经对该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发现采用相对保留时间对特殊杂质定位的误差较大,且色谱系统的耐用性不好,部分色谱柱的分离度无法达到要求或完全无法分离。本文采用的HPLC色谱条件能将各杂质进行有效分离,且实验中选择醋酸铵溶液作为流动相的水相,便于将质谱仪串联于PDA检测器之后,流出液可直接进入质谱仪,利于后续研究的进行。选择醋酸铵溶液浓度为0.01mol·L-1,峰形对称,柱效高,基线平稳。
结束语
在酸、碱、氧化破坏试验中表明,本品易受这些条件的影响,光照与温度也易影响本品的质量,故应注意本品的储藏条件和使用的期限。
参考文献
[1]于农,杨峰.MRSA的苯唑西林、头孢西丁MIC与PBP2a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9(4).
[2]乐健,陈桂良,洪战英.HPLC法用于苯唑西林钠及其制剂中含量和有关物质的测定[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4(9).
[3]王晓玲,李玉兰.旋光法测定注射用苯唑西林钠的含量[J].药学实践杂志,2014(5).
[4]龚炳永,周亦昌.高效液相色谱在生物医药研究中的应用—第九讲抗生素的分离与测定[J].色谱,2012(5).
关键词:苯唑西林钠;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物质;测定;检测
苯唑西林钠是青霉素抗生素类的一种常见药物,不仅用于口服,目前很多临床诊疗中都将这类药物作为肌肉注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轻度感染方面。但如果采用静脉注射还是静脉滴注,那说明患者的感染比较严重,是用于葡萄球菌等抗生菌药物的常见方式。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医疗医师的不断提升,对于各类药物的使用安全提出了新要求,由此做好这些药物相关物质检定工作不容忽视,也是临床诊疗工作重点所在。下面我们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苯唑西林钠中的具体检测应用情况作了深入分析。
1 仪器与药物的选择
1.1 仪器选择
在本次试验中所选择的高效液相色谱仪主要是以美国某公司生产的,它包含了四元梯度泵、自动进样器等。电子天平主要选择了梅特勒240型号,其灵敏度最高达十万分之一。
1.2 药物的选择
本次试验中,苯唑西林钠的选择是严格按照其药物性质开展的,这类药物作为耐酸耐酶的半合成青霉素药物,具体疗效与青霉素相差无几,属于细菌细胞蛋白结合药物,主要在于影响细胞细胞壁的合成,从而达到杀菌、消毒、消炎的作用。目前,我国国内生产的苯唑西林钠普遍都为无菌分装、无辅料的方式。但是时至今日,国内对这些药物的检定标准并不都,各种鉴定结果还并不是很完善。在本次试验中我们选择的苯唑西林钠为注射用药,药物规格为:0.5g·瓶-1,乙腈和醋酸铵都满足国家生产标准和用药标准。水主要为纯净水(即蒸馏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条件的预备工作主要包含了对色谱柱、醋酸铵溶液、流动相等准备工作的开展。色谱柱主要为C18,其内部物质为250mm×46mm.醋酸铵溶液在配备的时候酸碱值為5,与乙腈的比例为75:25;流动相为0.01mol·min-1。
2.2 检测波长的选择
此次实验工作的目标在于注射用苯唑西林钠,因此在检测的时候首先用电子天平城区一定量的苯唑西林钠含量,并且用流动相溶解的方法将其制作成为含1mg·ml-1的苯唑西林钠溶液,用二极管阵列检测的方式对这些溶液中的含量进行检测,通过扫描得出溶液汇总的波长为400~200nm。通过研究得出,这些波长在225nm的时候吸收能力最强,杂质也比较少。因此在具体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将225nm波长作为研究重点,具体如图1所示。
2.3 色谱条件的选择与优化
2.3.1 溶液的制备。称取注射用苯唑西林钠25.16mg,置25mL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2.3.2 流动相pH值的确定。用醋酸和三乙胺调节不同pH值的流动相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5.0时,峰的对称性最好。
2.3.3 缓冲盐浓度的确定。配制不同浓度的醋酸铵溶液作为流动相水相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01mol·L-1时,杂质的分离度与对称性最好。
2.4 方法的专属性考察
2.4.1 酸破坏。称取注射用苯唑西林钠约25mg,置于25mL量瓶中,加1mol·L-1盐酸10mL溶解后,放置1h,调节pH值至7.0,再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
2.4.2 碱破坏。称取注射用苯唑西林钠约25mg,置于25mL量瓶中,加0.05mol·L-1氢氧化钠溶液2mL溶解后,放置3min,调节pH值至7.0,再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
2.4.3 氧化破坏。称取注射用苯唑西林钠约25mg,置于25mL量瓶中,加3%过氧化氢2mL溶解后,放置2h,调节pH值至7.0,再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
2.4.4 热破坏。称取注射用苯唑西林钠约25mg,置于25mL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稀释至刻度,70℃水浴中加热2h,放冷至室温。
2.4.5 光照破坏。称取注射用苯唑西林钠约25mg,置于25mL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稀释至刻度,用3000~4000Lx光照射10d。具体结果间图2所示。
2.5 线性关系
精密称取注射用苯唑西林钠58.57mg置50mL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再精密量取2.5mL置100mL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量取1、2、4、6、10、12和24mL各置25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按“2.1”项下色谱条件分别精密量取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以供试液浓度C(μg·mL-1)为横坐标,峰面积A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回归方程为:A=5.238×104C+4.182×103,r=0.9998,表明苯唑西林钠浓度在1.171~28.11μ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3 讨论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收载了本品的质量标准,有关物质的检验方法和限度设定系完全参照BP2008制定,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并采用相对保留时间对其中的特殊杂质进行定位[杂质B≤1.5%、杂质D≤0.5%、杂质E(即氯唑西林)≤1.0%、其他单个杂质≤0.5%,总杂质≤3.0%]。经对该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发现采用相对保留时间对特殊杂质定位的误差较大,且色谱系统的耐用性不好,部分色谱柱的分离度无法达到要求或完全无法分离。本文采用的HPLC色谱条件能将各杂质进行有效分离,且实验中选择醋酸铵溶液作为流动相的水相,便于将质谱仪串联于PDA检测器之后,流出液可直接进入质谱仪,利于后续研究的进行。选择醋酸铵溶液浓度为0.01mol·L-1,峰形对称,柱效高,基线平稳。
结束语
在酸、碱、氧化破坏试验中表明,本品易受这些条件的影响,光照与温度也易影响本品的质量,故应注意本品的储藏条件和使用的期限。
参考文献
[1]于农,杨峰.MRSA的苯唑西林、头孢西丁MIC与PBP2a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9(4).
[2]乐健,陈桂良,洪战英.HPLC法用于苯唑西林钠及其制剂中含量和有关物质的测定[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4(9).
[3]王晓玲,李玉兰.旋光法测定注射用苯唑西林钠的含量[J].药学实践杂志,2014(5).
[4]龚炳永,周亦昌.高效液相色谱在生物医药研究中的应用—第九讲抗生素的分离与测定[J].色谱,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