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G40(2013)7-02-01
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学“向生活世界回归”,要求改变中小学课程过于抽象、理论化的现状,以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在教学中关注与学生密切联系的生活知识,加强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全面提升学生学习知识的素养。初中《科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它是实际生活中经验、观念和活动的深华,是学生日常生活的延续和拓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应当贯穿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身边的新生知识,将生活融入课堂,使科学教学体现“生活化”。笔者在多年初中科学教学中,尤为注意将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环境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建构主义认为已有的知识是新的知识的生长点,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因此创设能够促使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获得新知识学习的生活化情景相当重要。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主要是在新课导入阶段应用,并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和提问艺术来实现。
例如,在分析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和提问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化情景,并以此鼓励学生去多角度探究,开阔思维,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生活奥秘的精神。具体教学步骤可以设计如下:①教师先播放了一段录象(推出去的冰壶在冰面上慢慢停下来;滑冰运动员滑到终点用力后慢慢停下来;骑自行车不蹬脚蹬后滑行一段停下来。)提问让学生思考: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是什么使它们的运动停下来的呢?大家来说说。②同学们开始讨论了。③教师让同学们做几个实验:让学生用手在衣服上蹭一蹭体会手的感觉;脚在地上滑一滑,体会脚的感觉;让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④教师提问:这个力是什么力?⑤学生回答:是摩擦力。⑥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出摩擦力的概念。⑦教师提问: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⑧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积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运动的速度、摩擦的类型、重力的大小、摩擦板的倾斜度、拉力的大小等因素。这节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背景、课堂提问、分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获得丰富感性材料,意识到滑动摩擦的时刻存在,认识到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活跃了气氛,也使得课堂变得生活化。
2.整合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教学素材是教学活动开展不可缺少的成分,也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课程观是教材为中心,以教材为学科知识中心,这种观点,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注,应该转变这种观念,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并以此补充教材教学内容的不足,使得教学内容生活化。
实验教学是初中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实验教学中将生活中挖掘的材料引入到科学实验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可以选取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作为实验素材。例如
在做“物质燃烧的条件”实验时,用学生熟悉的火柴燃烧作为教学素材。先让学生回忆火柴燃烧的现象,然后猜测:火柴点燃后是否一定能烧尽?接着再用实验来验证:将火柴摆成各种造型,竖直、平放、斜放等,发现竖直向上的火柴,点燃后不能燃尽;教师乘机引导学生思考原因:火柴竖直燃烧,对下部(接近燃烧处)有预热作用,这样会把部分水分蒸发出来,水汽上升使降低了火焰温度,同时也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最终致使火柴熄灭,不能烧尽;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火柴燃尽:将火柴烘干;接着,做实验,将火柴烘干后再竖直点燃,结果发现火柴燃尽了。通过将生活中挖掘的素材引入到实验教学中,不仅吸引了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也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使得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
3.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要使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动性,采用生活化的方式使学生乐于去体验、去探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最常用的生活化教学方式有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课外调查以及布置生活化习题等。比如在引导学生思考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将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师: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哪些影响?生组1:太阳活动引起干旱、火灾。生组2:太阳活动引起皮肤老化。生组3:太阳活动引起短波通讯受阻。……师:那么,太阳活动对我们就没什么益处吗?生:不是。生组1:对作物的生长有好处。生组2:紫外线增强可以杀死某些病菌。生组3:太阳活动可以让我们欣赏到许多天文美景……再如,在讲述水资源内容时,让学生去学校附近水域的污染,居民用水情况等进行调查,并整理成文本资料,同时也让学生上网搜索关于水资源的一些科学报道,并写出自己的感受,跟大家分享。使学生在实践调查中,不仅学到了关于水资源的知识,还意识到地球水资源的不足,在日常生活中会更加注意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再如,可以让学生们合作探究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品牌的洗衣粉对水生物的影响、如何套取指纹等等。使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真实生活,提炼生活中的知识,汲取生活养分。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乐于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真实体现科学课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特点。又如,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生活化的习题,如:科学家奥利弗每天7:30到实验室,他家到实验室的距离是2 km,如果他走路的平均速度是0.8 m/s,那么,这一天奥利弗7:00从家动身能准时到达实验室吗?再如:取2支试管,1支试管放入少量切成细条的新鲜土豆丝,分别向2支试管注入30%的双氧水,发现放入新鲜土豆丝的试管迅速产生大量气泡,插入_____________的木条,木条复燃。而另一试管无明显现象。取出土豆丝,发现土豆丝的质量和性质都没变,这证明了土豆里有一种生物酶能起_______(氧化 、还原、催化、吸附)作用。再如:某人家有一个刚满3个月的女婴,她的父母想为她测量体重,可婴儿不能在磅称上站立或坐稳,如大人手扶着测量又不准确,这该怎么解决?“生活化”的习题,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乐于探索,有助于学生养成科学态度,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是新时期、新课程、新理念的诉求,也是初中科学课程本身特点所决定的,是顺其成章,也是理所当然。不过,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要把握好“度”,过于“生活化”,会损害初中科学学科的科学形象,也会使学生产生随意、漠视科学知识学习的情绪。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草塔镇中311800)
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学“向生活世界回归”,要求改变中小学课程过于抽象、理论化的现状,以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在教学中关注与学生密切联系的生活知识,加强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全面提升学生学习知识的素养。初中《科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它是实际生活中经验、观念和活动的深华,是学生日常生活的延续和拓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应当贯穿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身边的新生知识,将生活融入课堂,使科学教学体现“生活化”。笔者在多年初中科学教学中,尤为注意将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环境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建构主义认为已有的知识是新的知识的生长点,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因此创设能够促使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获得新知识学习的生活化情景相当重要。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主要是在新课导入阶段应用,并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和提问艺术来实现。
例如,在分析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和提问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化情景,并以此鼓励学生去多角度探究,开阔思维,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生活奥秘的精神。具体教学步骤可以设计如下:①教师先播放了一段录象(推出去的冰壶在冰面上慢慢停下来;滑冰运动员滑到终点用力后慢慢停下来;骑自行车不蹬脚蹬后滑行一段停下来。)提问让学生思考: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是什么使它们的运动停下来的呢?大家来说说。②同学们开始讨论了。③教师让同学们做几个实验:让学生用手在衣服上蹭一蹭体会手的感觉;脚在地上滑一滑,体会脚的感觉;让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④教师提问:这个力是什么力?⑤学生回答:是摩擦力。⑥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出摩擦力的概念。⑦教师提问: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⑧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积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运动的速度、摩擦的类型、重力的大小、摩擦板的倾斜度、拉力的大小等因素。这节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背景、课堂提问、分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获得丰富感性材料,意识到滑动摩擦的时刻存在,认识到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活跃了气氛,也使得课堂变得生活化。
2.整合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教学素材是教学活动开展不可缺少的成分,也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课程观是教材为中心,以教材为学科知识中心,这种观点,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注,应该转变这种观念,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并以此补充教材教学内容的不足,使得教学内容生活化。
实验教学是初中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实验教学中将生活中挖掘的材料引入到科学实验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可以选取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作为实验素材。例如
在做“物质燃烧的条件”实验时,用学生熟悉的火柴燃烧作为教学素材。先让学生回忆火柴燃烧的现象,然后猜测:火柴点燃后是否一定能烧尽?接着再用实验来验证:将火柴摆成各种造型,竖直、平放、斜放等,发现竖直向上的火柴,点燃后不能燃尽;教师乘机引导学生思考原因:火柴竖直燃烧,对下部(接近燃烧处)有预热作用,这样会把部分水分蒸发出来,水汽上升使降低了火焰温度,同时也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最终致使火柴熄灭,不能烧尽;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火柴燃尽:将火柴烘干;接着,做实验,将火柴烘干后再竖直点燃,结果发现火柴燃尽了。通过将生活中挖掘的素材引入到实验教学中,不仅吸引了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也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使得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
3.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要使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动性,采用生活化的方式使学生乐于去体验、去探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最常用的生活化教学方式有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课外调查以及布置生活化习题等。比如在引导学生思考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将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师: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哪些影响?生组1:太阳活动引起干旱、火灾。生组2:太阳活动引起皮肤老化。生组3:太阳活动引起短波通讯受阻。……师:那么,太阳活动对我们就没什么益处吗?生:不是。生组1:对作物的生长有好处。生组2:紫外线增强可以杀死某些病菌。生组3:太阳活动可以让我们欣赏到许多天文美景……再如,在讲述水资源内容时,让学生去学校附近水域的污染,居民用水情况等进行调查,并整理成文本资料,同时也让学生上网搜索关于水资源的一些科学报道,并写出自己的感受,跟大家分享。使学生在实践调查中,不仅学到了关于水资源的知识,还意识到地球水资源的不足,在日常生活中会更加注意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再如,可以让学生们合作探究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品牌的洗衣粉对水生物的影响、如何套取指纹等等。使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真实生活,提炼生活中的知识,汲取生活养分。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乐于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真实体现科学课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特点。又如,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生活化的习题,如:科学家奥利弗每天7:30到实验室,他家到实验室的距离是2 km,如果他走路的平均速度是0.8 m/s,那么,这一天奥利弗7:00从家动身能准时到达实验室吗?再如:取2支试管,1支试管放入少量切成细条的新鲜土豆丝,分别向2支试管注入30%的双氧水,发现放入新鲜土豆丝的试管迅速产生大量气泡,插入_____________的木条,木条复燃。而另一试管无明显现象。取出土豆丝,发现土豆丝的质量和性质都没变,这证明了土豆里有一种生物酶能起_______(氧化 、还原、催化、吸附)作用。再如:某人家有一个刚满3个月的女婴,她的父母想为她测量体重,可婴儿不能在磅称上站立或坐稳,如大人手扶着测量又不准确,这该怎么解决?“生活化”的习题,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乐于探索,有助于学生养成科学态度,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是新时期、新课程、新理念的诉求,也是初中科学课程本身特点所决定的,是顺其成章,也是理所当然。不过,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要把握好“度”,过于“生活化”,会损害初中科学学科的科学形象,也会使学生产生随意、漠视科学知识学习的情绪。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草塔镇中31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