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着参与面不广、专业融合度不够、创新成果层次不高的问题,通过“第二课堂”、优秀学长引领等活动可以提升参与广度,通过学校组建创新团队、开展需求与技术对接等活动可以提升专业融合度,通过培育领军人才和组建导师团队,可以提升创新成果的层次。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创新成果
经过多年努力,山东科技大学校区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有了显著进步,在师生中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在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明显提升,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少部分学生参加了大部分活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经常反反复复见到相同的身影,而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特别是没有机会参与到有层次、有水平的科技创新活动中来。(2)各专业单打独斗,缺少融合。目前的创新成果一般都不涉及跨专业,这就和目前的学科交叉、融合的大趋势不吻合,严重限制了创新成果品质提升的空间。(3)创新成果数量众多,但是品质较低。近几年每年创新成果近千项,但是A类赛事等高水平成果较少。
鉴于此背景,在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提出开展“一提双拓”活动,该活动的主要目的有:(1)拓宽参与广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2)拓展专业宽度,产生更多的学科交叉成果;(3)提升创新品质,力争产生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该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对于拓宽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广度,拓展专业之间的融合,提升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层次起到了良好效果。
1.拓宽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广度
在不同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常常会见到熟悉的面孔,一部分对学生科技创新感兴趣并且有相应能力的同学,几乎会参加所有的科技创新活动,并且还在这些活动中经常取得不错的成绩。而另外更多的同学,要么没有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意识,要么没有科技创新活动的能力,一直徘徊在大门之外。学生科技创新领域存在着“少部分人干,大部分人看”的现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不够强。山西农业大学就该问题有一项调研,该调查显示74.2%的学生有参与科技创新的想法,虽然这个数据看起来比较高,但是在现实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时,能够把创新想法转化参加活动作品的比例就很低了。该项调查还显示,有20.0%的学生缺乏科技创新的热情,也就意味着这部分同学完全不会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1]
第二,部分学生对科技创新存在畏难心理。科技创新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可能有所收获,关键是这种收获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学生努力不一定有收获,相对于考研、考证等确定性概率相对比较大的活动而言,学生就不太愿意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第三,“传帮带”氛围不够浓厚。低年级学生自主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意愿虽强,但是他们的能力偏弱,通常需要高年级的学生对其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帮助。由于泰安校区最近几年处在办学调整和专业调整的过程中,出现有的专业没有高年级学生,有的专业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不在一个校园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已经形成的良好的“传帮带”氛围,使低年级学生不能很快的融入到科技创新良好氛围中来,影响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广度。
针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参与度不广的现象,主要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提升学生参与的广度。
把“第二课堂”制度作为提升学生参与度的主要抓手。“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充分借鉴第一课堂教学育人机理和工作体系,整体设计高校共青团工作内容、项目供给、评价机制和运行模式,实现共青团组织实施的思想政治引领、素质拓展提升、社会实践锻炼、志愿服務公益和自我管理服务等第二课堂活动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实现高校学生参与共青团第二课堂可记录、可评价、可测量、可呈现的一套工作体系和工作制度。[2]在这个制度体系中要求每名学生必须完成一定的创新学分才能毕业,虽然这是强制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一项政策,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参与度,对于改变“少部分学生干,大部分学生看”的局面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实施“优秀学长引领工程”。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十大优秀学生”评选活动,参与该项评选的所有同学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普遍在学生科技创新领域都有丰硕的成果。参与评选的这部分同学,每人都是一面旗帜,都是优秀的榜样,这部分同学也成为低年级同学模仿的对象,他们也愿意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低年级同学,对低年级同学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百生讲坛”活动是财经学院推出的一项活动,让优秀的学生走上讲台,向其他同学传授自己经验。在传授经验的众多优秀学生中,很多同学就学生科技创新方面进行了经验传授,比如人力资源17-2班的于秀丽就论文与课题是什么、发表论文写课题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撰写论文与课题三个方面向同学们分享经验,对其他同学提升论文撰写能力,课题申报能力都有很好提升。
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是学生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可能见不到明星大腕,但是往往会涌现出很多新秀。泰安校区、智能装备学院等单位都组织了“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等系列活动,这类活动门槛低、难度小、覆盖面大,大部分学生可以无障碍参与,甚至不少学生还可以获得不错的成绩,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信等作用。
2.拓展跨专业参与活动的融合度
专业融合存在三种常见方式,即:文理融合、文文融合、理理融合。文文融合很难产生出有效的科技创新成果,在工作实践过程中关注不多。理理融合容易产生交叉学科的创新,容易产出创新成果。文理融合主要体现在创业类作品获比赛中,理工科学生提供产品或技术,文科类学生提供经营管理、财务管理、法律服务等工作。在实践工作中,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增强学生科技创新的专业融合度。
组建校区级学生创新团队。在创新团队成立之初,就在校区层面进行协调,突破学院和专业的限制,组建跨学院、跨专业创新团队。资源学院和智能学院专业互补性很大,并且在同一个校园内,沟通交流比较方面,就产生了一些创新成果。比如资源学院土木工程类学生对墙体抹灰提出了一些想法,想通过机械抹灰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工抹灰,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抹灰效率和质量。智能学院的同学根据上述需求,结合机械、自动控制等专业知识开发出了抹灰机,实现了理理专业融合。 开展创意需求与技术支持对接活动。工作中经常碰到有的同学创意非常好,但是自身没有技术去实现,也存在有技术但无用武之地的情况,通过对接活动的开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技术的需求方和提供方通过校区搭建的平台互相了解,共同开展研究,很好的解决了需求与技术提供的问题。
开展技术团队与管理团队结对活动。在创业类竞赛中,往往既需要技术团队又需要管理团队,这两类团队又往往不在一个学院,甚至不在一个校园,通过校区层面开展这类活动,让技术和管理碰撞结合,起到了1+1>2的效果。
3.提升学生创新成果的层次
培育学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高水平的成果来源于高水平的团队,高水平团队最关键的团队负责人,在每一级学生中选拔3-5名有天赋、有思想、能吃苦、善合作的学生下大力气培养。校区团委组织开展了“挑战杯”储备项目计划,暑期创新训练营等活动,这类活动开展的目的主要着眼于培养优秀团队,培育优秀项目,通过实践证明,确实达到了上述效果。进入暑期创新训练营的“智慧土壤云监测平台”项目,经过系列培训和指导,最终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举夺得金奖,实现了泰安校区在该类赛事获奖成绩的突破。
组建青年优秀指导教师团队。将一批善于指导学生、乐于指导学生的青年优秀教师组成团队,分享指导经验、交流指导体会、贡献研究成果,把最优秀的学生和最优秀的指导教师相结合,一定会有很好效果。泰安校区建立了创新创业导师库,导师库成员所指导的项目优先参与项目路演、创新创业交流活动及研讨项目等活动,导师本人优先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导师开设讲座根据相关规定发放劳务报酬,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计入教学工作量。通过上述措施,大大调动了导师的积极性,为导师指导学生团队提供了基础保障,促进了项目水平大幅提升。
邀请校外高水平专家指导。在关键赛事的关键时刻、关键节点,邀请高水平专家指导,对于突破固化思维,少走弯路错路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先后邀请了硅谷MTG基金合伙人钟央、大技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CEO高颖睿等一系列知名人士为同学们做报告。通过专家的指导开阔了团队视野,拓展了团队思路,为参赛作品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一提双拓”活动,在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同时,拓展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广度和宽度,也拓宽了专业之间的融合途径和方式,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创建高水平大学做出了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1]宁可,崔建伟,李瀟,张鑫,苏慧敏,贺俊林.探究提升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积极性的方法[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5(257):1-3
[2]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EB/OL].[2018-07-04]http://www.gqt.org.cn/notice/index_2.htm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特色学生活动品牌项目,学生科技创新“一提双拓”工程。
作者简介:
尹发利(1981.1-),男,汉,山东省人,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辅导员,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侯静娴(1982.6-),女,汉,山东省人,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团委书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年思想教育。
(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 山东泰安 271000)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创新成果
经过多年努力,山东科技大学校区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有了显著进步,在师生中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在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明显提升,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少部分学生参加了大部分活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经常反反复复见到相同的身影,而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特别是没有机会参与到有层次、有水平的科技创新活动中来。(2)各专业单打独斗,缺少融合。目前的创新成果一般都不涉及跨专业,这就和目前的学科交叉、融合的大趋势不吻合,严重限制了创新成果品质提升的空间。(3)创新成果数量众多,但是品质较低。近几年每年创新成果近千项,但是A类赛事等高水平成果较少。
鉴于此背景,在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提出开展“一提双拓”活动,该活动的主要目的有:(1)拓宽参与广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2)拓展专业宽度,产生更多的学科交叉成果;(3)提升创新品质,力争产生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该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对于拓宽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广度,拓展专业之间的融合,提升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层次起到了良好效果。
1.拓宽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广度
在不同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常常会见到熟悉的面孔,一部分对学生科技创新感兴趣并且有相应能力的同学,几乎会参加所有的科技创新活动,并且还在这些活动中经常取得不错的成绩。而另外更多的同学,要么没有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意识,要么没有科技创新活动的能力,一直徘徊在大门之外。学生科技创新领域存在着“少部分人干,大部分人看”的现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不够强。山西农业大学就该问题有一项调研,该调查显示74.2%的学生有参与科技创新的想法,虽然这个数据看起来比较高,但是在现实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时,能够把创新想法转化参加活动作品的比例就很低了。该项调查还显示,有20.0%的学生缺乏科技创新的热情,也就意味着这部分同学完全不会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1]
第二,部分学生对科技创新存在畏难心理。科技创新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可能有所收获,关键是这种收获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学生努力不一定有收获,相对于考研、考证等确定性概率相对比较大的活动而言,学生就不太愿意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第三,“传帮带”氛围不够浓厚。低年级学生自主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意愿虽强,但是他们的能力偏弱,通常需要高年级的学生对其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帮助。由于泰安校区最近几年处在办学调整和专业调整的过程中,出现有的专业没有高年级学生,有的专业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不在一个校园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已经形成的良好的“传帮带”氛围,使低年级学生不能很快的融入到科技创新良好氛围中来,影响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广度。
针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参与度不广的现象,主要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提升学生参与的广度。
把“第二课堂”制度作为提升学生参与度的主要抓手。“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充分借鉴第一课堂教学育人机理和工作体系,整体设计高校共青团工作内容、项目供给、评价机制和运行模式,实现共青团组织实施的思想政治引领、素质拓展提升、社会实践锻炼、志愿服務公益和自我管理服务等第二课堂活动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实现高校学生参与共青团第二课堂可记录、可评价、可测量、可呈现的一套工作体系和工作制度。[2]在这个制度体系中要求每名学生必须完成一定的创新学分才能毕业,虽然这是强制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一项政策,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参与度,对于改变“少部分学生干,大部分学生看”的局面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实施“优秀学长引领工程”。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十大优秀学生”评选活动,参与该项评选的所有同学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普遍在学生科技创新领域都有丰硕的成果。参与评选的这部分同学,每人都是一面旗帜,都是优秀的榜样,这部分同学也成为低年级同学模仿的对象,他们也愿意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低年级同学,对低年级同学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百生讲坛”活动是财经学院推出的一项活动,让优秀的学生走上讲台,向其他同学传授自己经验。在传授经验的众多优秀学生中,很多同学就学生科技创新方面进行了经验传授,比如人力资源17-2班的于秀丽就论文与课题是什么、发表论文写课题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撰写论文与课题三个方面向同学们分享经验,对其他同学提升论文撰写能力,课题申报能力都有很好提升。
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是学生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可能见不到明星大腕,但是往往会涌现出很多新秀。泰安校区、智能装备学院等单位都组织了“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等系列活动,这类活动门槛低、难度小、覆盖面大,大部分学生可以无障碍参与,甚至不少学生还可以获得不错的成绩,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信等作用。
2.拓展跨专业参与活动的融合度
专业融合存在三种常见方式,即:文理融合、文文融合、理理融合。文文融合很难产生出有效的科技创新成果,在工作实践过程中关注不多。理理融合容易产生交叉学科的创新,容易产出创新成果。文理融合主要体现在创业类作品获比赛中,理工科学生提供产品或技术,文科类学生提供经营管理、财务管理、法律服务等工作。在实践工作中,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增强学生科技创新的专业融合度。
组建校区级学生创新团队。在创新团队成立之初,就在校区层面进行协调,突破学院和专业的限制,组建跨学院、跨专业创新团队。资源学院和智能学院专业互补性很大,并且在同一个校园内,沟通交流比较方面,就产生了一些创新成果。比如资源学院土木工程类学生对墙体抹灰提出了一些想法,想通过机械抹灰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工抹灰,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抹灰效率和质量。智能学院的同学根据上述需求,结合机械、自动控制等专业知识开发出了抹灰机,实现了理理专业融合。 开展创意需求与技术支持对接活动。工作中经常碰到有的同学创意非常好,但是自身没有技术去实现,也存在有技术但无用武之地的情况,通过对接活动的开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技术的需求方和提供方通过校区搭建的平台互相了解,共同开展研究,很好的解决了需求与技术提供的问题。
开展技术团队与管理团队结对活动。在创业类竞赛中,往往既需要技术团队又需要管理团队,这两类团队又往往不在一个学院,甚至不在一个校园,通过校区层面开展这类活动,让技术和管理碰撞结合,起到了1+1>2的效果。
3.提升学生创新成果的层次
培育学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高水平的成果来源于高水平的团队,高水平团队最关键的团队负责人,在每一级学生中选拔3-5名有天赋、有思想、能吃苦、善合作的学生下大力气培养。校区团委组织开展了“挑战杯”储备项目计划,暑期创新训练营等活动,这类活动开展的目的主要着眼于培养优秀团队,培育优秀项目,通过实践证明,确实达到了上述效果。进入暑期创新训练营的“智慧土壤云监测平台”项目,经过系列培训和指导,最终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举夺得金奖,实现了泰安校区在该类赛事获奖成绩的突破。
组建青年优秀指导教师团队。将一批善于指导学生、乐于指导学生的青年优秀教师组成团队,分享指导经验、交流指导体会、贡献研究成果,把最优秀的学生和最优秀的指导教师相结合,一定会有很好效果。泰安校区建立了创新创业导师库,导师库成员所指导的项目优先参与项目路演、创新创业交流活动及研讨项目等活动,导师本人优先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导师开设讲座根据相关规定发放劳务报酬,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计入教学工作量。通过上述措施,大大调动了导师的积极性,为导师指导学生团队提供了基础保障,促进了项目水平大幅提升。
邀请校外高水平专家指导。在关键赛事的关键时刻、关键节点,邀请高水平专家指导,对于突破固化思维,少走弯路错路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先后邀请了硅谷MTG基金合伙人钟央、大技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CEO高颖睿等一系列知名人士为同学们做报告。通过专家的指导开阔了团队视野,拓展了团队思路,为参赛作品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一提双拓”活动,在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同时,拓展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广度和宽度,也拓宽了专业之间的融合途径和方式,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创建高水平大学做出了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1]宁可,崔建伟,李瀟,张鑫,苏慧敏,贺俊林.探究提升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积极性的方法[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5(257):1-3
[2]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EB/OL].[2018-07-04]http://www.gqt.org.cn/notice/index_2.htm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特色学生活动品牌项目,学生科技创新“一提双拓”工程。
作者简介:
尹发利(1981.1-),男,汉,山东省人,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辅导员,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侯静娴(1982.6-),女,汉,山东省人,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团委书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年思想教育。
(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 山东泰安 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