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性犯罪新闻是指对新近发生的性犯罪活动及其相关现象和事实的报道,具有“信息敏感性”、“媒体议程设置的优先性”和“易使受害者及家属遭受二次伤害或终身伤害”等特殊性。在两起滴滴顺风车案的相关报道中,一些媒体的价值取向出现偏移。媒体在报道性犯罪新闻时,应遵守不炒作与犯罪事实无关的女性特征,不刺激或诱导犯罪,尊重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提高性犯罪新闻报道的多元化与深度化等伦理规范。
【关键词】性犯罪新闻 价值偏移 伦理规范 滴滴顺风车案
2018年5月6日,河南郑州发生一起空姐打滴滴顺风车遇害案,同年8月24日,类似的案件在浙江乐清重演。4个月内接连发生两起顺风车案,这引起了社会轰动并使得全国媒体争先报道。在这些报道中有相当一部分在价值取向和新闻伦理观上出现偏移,这使得反思性犯罪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及伦理规范变得更具现实意义及紧迫性。
一、性犯罪新闻及其特殊性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①性犯罪新闻是指对新近发生的性犯罪活动及其相关现象和事实的报道。性犯罪新闻报道的特殊性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信息的敏感性。性犯罪新闻通常包含暴力和性等信息要素,这与百年前的黄色新闻十分相似,能够刺激感官,引起人们的注意。②第二,媒体议程设置的优先性。在信息化社会,人的注意力是稀缺资源。③因此,媒体会对高信息敏感性的性犯罪新闻给予议程设置优先权。第三,易使受害者及家属遭受二次伤害或终身伤害。性犯罪对受害人及家属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害,而相关的新闻报道则会造成二次或终身伤害。④
二、案件相关报道凸显性犯罪新闻报道的价值偏移
媒体针对某一新闻的报道力度、数量反映了一个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价值取向。从两次滴滴顺风车案发后近一个月国内主要媒体的报道来看,一些媒体的侧重点出现了偏移,导致其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也随之偏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凸显女性受害者的美貌与“花边”,对亲属造成二次伤害
2018年5月10日,郑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一名空姐深夜滴滴打车遇害”的警情通报引发热议。⑤一些媒体对受害者的外貌、独生女身份、家庭背景等信息格外关注,并使用了受害者的工作照和生活照作为配图。此外,《北京青年报》、红星新闻分别对受害者的亲友进行采访,用“女儿平时特别懂事,事发前说想家”⑥等煽情的文字来刻画受害者的“遗像”。另一则顺风车遇害案发后,一些媒体的报道出现了相似的价值偏移。如《钱江晚报》在对受害者赵某辰舅舅的采访中,保留了大量对受害者音容笑貌、私人生活的描述:“温州读大学”“做过幼师”“比较宅”“颜值高很乐观”。⑦
受众依法享有知情权,但是以上关于受害者生前容貌及“花边”的报道受众是否必要知晓,对这些信息是否必要不加修饰地还原,媒体对于这些問题的回应和作为,正是其价值取向之所在。
(二)详细描述性犯罪的过程和手段,可能为模仿性犯罪提供蓝本
郑州空姐遇害后不久,有媒体发布了涉滴滴司机强奸案的盘点式报道。⑧在此文中,记者“对近年来发生的11起女性被滴滴司机强奸的案例进行梳理分析”,总结了司机们实施性犯罪的决策过程和技巧,还对实施性犯罪的地点进行详细归类。这种对性犯罪手法和犯罪地点的梳理归纳难以避免为模仿者提供蓝本之嫌。
回到郑州顺风车案的报道来看,央视栏目法制封面对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过程同样存在分析不当的问题。⑨通过曝光监控视频和车载GPS,受害人李某珠从上车到遇害再到嫌疑人畏罪自杀的全程均被分析和展示出来,包括案发时间、时长、停车地点、路线等,展示形式则包括图片、视频以及采访对话等。
对犯罪过程的详尽分析体现的是媒体对性犯罪事件急于消费的心理。如果不把控对性犯罪过程和手段的描述,可能为模仿性犯罪提供参考的便利,其造成的社会不良影响不可小觑。
(三)臆想嫌疑人的社会背景,侵犯其及家人隐私
为了号召群众搜索郑州顺风车案嫌犯刘某华,深陷舆论漩涡的滴滴公司公布了其照片、身份证号码和手机号码。《重庆晚报》的记者据此查找到嫌疑人的支付宝账号并写道,“该账号的签名是‘最优秀的格斗士’,说明其练过或正在练格斗。”“刘的多张照片都有吐舌头舔人的动作,显示其与众不同的爱好。”⑩这种对犯罪嫌疑人画像的臆想和推断,折射出一些媒体急于播报性犯罪新闻而局限于案头调查的滥竽充数。
除了网络信息检索,一些媒体的记者还对刘的同村居民及家人等进行采访,挖掘了不少与案件无关的隐私或有损其人格尊严的信息。红星新闻记者这样描写村民口中的刘某华:“无稳定工作,性格古怪,曾扬言要杀人,抓了他是为村子除害……”记者还赶到刘某华家中,拍摄了多张刘与前妻的结婚照,并对患有精神病的刘母进行采访,将其只言片语组接在新闻稿件中。11
(四)多关注事实信息而忽略价值引导,造成性犯罪议题的偏移
性犯罪新闻大致分为“事实议题”和“价值议题”,前者指不掺带主观褒贬的中立报道,后者则传递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12一则好的性犯罪新闻,应当既包含准确的事实议题,又关注能够产生正面社会效益的价值议题,同时在报道数量和报道质量上维持两者的平衡,使社会效益最大化。
然而,在关于两起顺风车遇害案的媒体报道中,澎湃新闻、红星新闻、法制封面等多家媒体将焦点集中在顺风车司机对女乘客的言语挑逗、受害者与朋友的聊天记录、受害者的死亡方式、案发的监控录像等事实信息上。性犯罪新闻的报道篇幅被大量的事实议题所占用,而该新闻事件的价值议题或是非评论的发展空间则相对减少。一个充满敏感性的性犯罪新闻如果没有价值议题的是非评论来把控,而让事实议题不断扩充受众的想象空间,这将很容易将受众认知引向价值歧途,可能消释受众的罪恶感受。13
三、性犯罪新闻报道的正当性与伦理规范 传媒与犯罪的关系复杂微妙,既不能否认媒介的示范与教唆,也不能无限放大两者的相关性。不过,不适当的新闻报道虽未必直接导致犯罪,但有时对报道性犯罪技巧的改善责无旁贷。14因此,媒体在持有报道性犯罪事件的权利的同时,也应恪守这项权利所带来的伦理规范。
(一)不炒作与犯罪事实无关的女性特征,端正报道重心与取向
新闻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逐渐成为大众消费品,这一方面利于大众对文化产品的接受与理解,另一方面也造就了大众审美趣味的感性化。15性犯罪新闻由于它的信息敏感性而成为感性审美的头号选择之一。同时,性犯罪的受害者绝大多数为年轻貌美的女性,这又使得女性特征成为大多数性犯罪新闻中首要的报道对象。两则滴滴顺风车案发后大量关于受害女性美貌和“花边”的相关报道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负有新闻伦理道德之责的媒体报道性犯罪新闻时一定要把握好“度”,报道的形式、篇幅、内容以及用语等方面都必须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防止不当报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16
(二)适当提供性犯罪过程及细节信息,不刺激或诱导犯罪
过度描述性犯罪的过程和细节是性犯罪新闻报道的大忌。如果滥用“犯罪重建”的方式报道性犯罪案件,可能会使某些已有犯罪倾向的人更加确认犯罪的正当性与可行性,并为其提供犯罪蓝本。因此,在报道性犯罪内容时,媒体要有符合社会价值观的善恶判断,对性犯罪手段、细节的报道要适可而止。
从媒体的表达权和受众的知情权来看,性犯罪新闻的报道具有正当性和必要性,但其报道程度需要有所把控,如具体的报道内容、报道形式、篇幅大小、报道数量等。17
(三)尊重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
性犯罪新闻较一般的新闻更能吸引受众的眼球,这使得不少记者沉迷于挖掘猛料和深刻剖析,其中必然牵涉犯罪嫌疑人或罪犯的家庭背景、生活、工作经历等。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依法享有辩护权、申请回避权、申请解除及变更强制措施权、对侵权行为的控告权、申诉权以及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拒绝回答的权利、最后陈述权等。18因此,面对性犯罪新闻或其他高敏感性的新闻事件时,媒体及记者应当意识到,法律规定和伦理道德是抢占新闻时效的前提之一。若涉及隐私,采访时应征得当事人同意,报道时则需把握好尺度,避免披露犯罪嫌疑人或其亲友、家人的姓名、身份和影像资料。19
(四)提高性犯罪新闻报道的多元化与深度化
新闻报道的多元化与深度化不仅体现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的组合搭配上,更体现在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求证、思辨和评论等内容上。对于性犯罪新闻的报道而言,浅白直接的性犯罪描写最能引起受众的关注,但也往往阻断了受众反思的路径。媒体在报道中应当用较少的篇幅描述犯罪情况,重点报道侦破案件的结果以及犯罪嫌疑人怎样定罪上。性犯罪新闻报道要采用灵活的信息披露策略,将不同的信息公布方式结合在一起,将“事实议题”和“价值议题”有机结合,从而引导大众对犯罪事件展开反思,以更加理性的态度解决问题。20
四、结语
新闻报道需要维持平衡。无论在报道受害者与施害者之间,在披露犯罪细节与社会警示之间,还是在“事实议题”和“价值议题”之间,性犯罪的报道一定复杂且多元。应当承认,性犯罪新闻报道犹如一把双刃剑,它的价值在不同新闻事件的报道与否、报道侧重、报道程度上摇摆不定。所以,没有最完美的报道,从性犯罪新闻的定义和特殊性来看,性犯罪新闻报道必然是多元的矛盾体。若要规避性犯罪新闻报道中的价值偏移与伦理失范的问题,就要看怎样报道才能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怎样的报道才能真正达到新闻是推动现代社会进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力量这个最高使命。
注释:
①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N].解放日报,1943-09-01.
②陈力丹.美国“黄色新闻”潮的中国启示[J].新闻前哨,2010(10):29-30.
③王立.e时代“争夺眼球”的新兴经济——透视“注意力经济”[J].求索,2004(06):17-19.
④【德】汉斯·约阿希姆·施奈德著、吴鑫涛马君玉译.犯罪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631.
⑤新浪微博“平安郑州”.警情通报[EB/OL].https://m.weibo.cn/2055648745/4238268629813
974,2018-05-10.
⑥北京青年报.搭网约车遇害空姐父亲:女儿平时特别懂事,事发前说想家[EB/O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23174,2018-05-11.
⑦钱江晚报.乐清姑娘坐顺风车遇害:发现时左手满是伤口,手指甲内全是血[EB/O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80198,2018-08-25.
⑧法制晚报.涉滴滴司机强奸案达11起:多数先聊天套取信息,多发夏季[EB/O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24181,2018-05-11.
⑨新闻夜航.央视调查:空姐遇害案被害人最后影像、嫌疑人跳河画面曝光[EB/O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29982,2018-05-15.
⑩重庆晚报.空姐乘滴滴遇害案嫌疑人仍在使用支付宝,千百网友钓鱼转账[EB/O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23148,2018-05-11.
11红星新闻.空姐遇害案嫌疑人同村人:他曾开车撞墙,抓了他是为村子除害[EB/O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24662,2018-05-11.
121314張东平.论犯罪新闻传播的伦理向度[J].学术交流,2014(10):180-185.
15吴翔.传媒中被消费和自我消费的女性[D].四川大学,2005.
1620魏曼曼.论犯罪新闻报道中的媒体失范问题[J].新闻战线,2016(18):45-46.
17姚绍毅、刘艳.性犯罪报道中的媒体失范与规范[J].青年记者,2013(25):68-70.
18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
19徐琼、付翔.犯罪新闻报道的常见误区与传播伦理——基于周克华案相关报道的分析[J].当代传播,2013(01):55-57+71.
作者简介:李国弘,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孟凌霄
【关键词】性犯罪新闻 价值偏移 伦理规范 滴滴顺风车案
2018年5月6日,河南郑州发生一起空姐打滴滴顺风车遇害案,同年8月24日,类似的案件在浙江乐清重演。4个月内接连发生两起顺风车案,这引起了社会轰动并使得全国媒体争先报道。在这些报道中有相当一部分在价值取向和新闻伦理观上出现偏移,这使得反思性犯罪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及伦理规范变得更具现实意义及紧迫性。
一、性犯罪新闻及其特殊性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①性犯罪新闻是指对新近发生的性犯罪活动及其相关现象和事实的报道。性犯罪新闻报道的特殊性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信息的敏感性。性犯罪新闻通常包含暴力和性等信息要素,这与百年前的黄色新闻十分相似,能够刺激感官,引起人们的注意。②第二,媒体议程设置的优先性。在信息化社会,人的注意力是稀缺资源。③因此,媒体会对高信息敏感性的性犯罪新闻给予议程设置优先权。第三,易使受害者及家属遭受二次伤害或终身伤害。性犯罪对受害人及家属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害,而相关的新闻报道则会造成二次或终身伤害。④
二、案件相关报道凸显性犯罪新闻报道的价值偏移
媒体针对某一新闻的报道力度、数量反映了一个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价值取向。从两次滴滴顺风车案发后近一个月国内主要媒体的报道来看,一些媒体的侧重点出现了偏移,导致其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也随之偏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凸显女性受害者的美貌与“花边”,对亲属造成二次伤害
2018年5月10日,郑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一名空姐深夜滴滴打车遇害”的警情通报引发热议。⑤一些媒体对受害者的外貌、独生女身份、家庭背景等信息格外关注,并使用了受害者的工作照和生活照作为配图。此外,《北京青年报》、红星新闻分别对受害者的亲友进行采访,用“女儿平时特别懂事,事发前说想家”⑥等煽情的文字来刻画受害者的“遗像”。另一则顺风车遇害案发后,一些媒体的报道出现了相似的价值偏移。如《钱江晚报》在对受害者赵某辰舅舅的采访中,保留了大量对受害者音容笑貌、私人生活的描述:“温州读大学”“做过幼师”“比较宅”“颜值高很乐观”。⑦
受众依法享有知情权,但是以上关于受害者生前容貌及“花边”的报道受众是否必要知晓,对这些信息是否必要不加修饰地还原,媒体对于这些問题的回应和作为,正是其价值取向之所在。
(二)详细描述性犯罪的过程和手段,可能为模仿性犯罪提供蓝本
郑州空姐遇害后不久,有媒体发布了涉滴滴司机强奸案的盘点式报道。⑧在此文中,记者“对近年来发生的11起女性被滴滴司机强奸的案例进行梳理分析”,总结了司机们实施性犯罪的决策过程和技巧,还对实施性犯罪的地点进行详细归类。这种对性犯罪手法和犯罪地点的梳理归纳难以避免为模仿者提供蓝本之嫌。
回到郑州顺风车案的报道来看,央视栏目法制封面对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过程同样存在分析不当的问题。⑨通过曝光监控视频和车载GPS,受害人李某珠从上车到遇害再到嫌疑人畏罪自杀的全程均被分析和展示出来,包括案发时间、时长、停车地点、路线等,展示形式则包括图片、视频以及采访对话等。
对犯罪过程的详尽分析体现的是媒体对性犯罪事件急于消费的心理。如果不把控对性犯罪过程和手段的描述,可能为模仿性犯罪提供参考的便利,其造成的社会不良影响不可小觑。
(三)臆想嫌疑人的社会背景,侵犯其及家人隐私
为了号召群众搜索郑州顺风车案嫌犯刘某华,深陷舆论漩涡的滴滴公司公布了其照片、身份证号码和手机号码。《重庆晚报》的记者据此查找到嫌疑人的支付宝账号并写道,“该账号的签名是‘最优秀的格斗士’,说明其练过或正在练格斗。”“刘的多张照片都有吐舌头舔人的动作,显示其与众不同的爱好。”⑩这种对犯罪嫌疑人画像的臆想和推断,折射出一些媒体急于播报性犯罪新闻而局限于案头调查的滥竽充数。
除了网络信息检索,一些媒体的记者还对刘的同村居民及家人等进行采访,挖掘了不少与案件无关的隐私或有损其人格尊严的信息。红星新闻记者这样描写村民口中的刘某华:“无稳定工作,性格古怪,曾扬言要杀人,抓了他是为村子除害……”记者还赶到刘某华家中,拍摄了多张刘与前妻的结婚照,并对患有精神病的刘母进行采访,将其只言片语组接在新闻稿件中。11
(四)多关注事实信息而忽略价值引导,造成性犯罪议题的偏移
性犯罪新闻大致分为“事实议题”和“价值议题”,前者指不掺带主观褒贬的中立报道,后者则传递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12一则好的性犯罪新闻,应当既包含准确的事实议题,又关注能够产生正面社会效益的价值议题,同时在报道数量和报道质量上维持两者的平衡,使社会效益最大化。
然而,在关于两起顺风车遇害案的媒体报道中,澎湃新闻、红星新闻、法制封面等多家媒体将焦点集中在顺风车司机对女乘客的言语挑逗、受害者与朋友的聊天记录、受害者的死亡方式、案发的监控录像等事实信息上。性犯罪新闻的报道篇幅被大量的事实议题所占用,而该新闻事件的价值议题或是非评论的发展空间则相对减少。一个充满敏感性的性犯罪新闻如果没有价值议题的是非评论来把控,而让事实议题不断扩充受众的想象空间,这将很容易将受众认知引向价值歧途,可能消释受众的罪恶感受。13
三、性犯罪新闻报道的正当性与伦理规范 传媒与犯罪的关系复杂微妙,既不能否认媒介的示范与教唆,也不能无限放大两者的相关性。不过,不适当的新闻报道虽未必直接导致犯罪,但有时对报道性犯罪技巧的改善责无旁贷。14因此,媒体在持有报道性犯罪事件的权利的同时,也应恪守这项权利所带来的伦理规范。
(一)不炒作与犯罪事实无关的女性特征,端正报道重心与取向
新闻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逐渐成为大众消费品,这一方面利于大众对文化产品的接受与理解,另一方面也造就了大众审美趣味的感性化。15性犯罪新闻由于它的信息敏感性而成为感性审美的头号选择之一。同时,性犯罪的受害者绝大多数为年轻貌美的女性,这又使得女性特征成为大多数性犯罪新闻中首要的报道对象。两则滴滴顺风车案发后大量关于受害女性美貌和“花边”的相关报道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负有新闻伦理道德之责的媒体报道性犯罪新闻时一定要把握好“度”,报道的形式、篇幅、内容以及用语等方面都必须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防止不当报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16
(二)适当提供性犯罪过程及细节信息,不刺激或诱导犯罪
过度描述性犯罪的过程和细节是性犯罪新闻报道的大忌。如果滥用“犯罪重建”的方式报道性犯罪案件,可能会使某些已有犯罪倾向的人更加确认犯罪的正当性与可行性,并为其提供犯罪蓝本。因此,在报道性犯罪内容时,媒体要有符合社会价值观的善恶判断,对性犯罪手段、细节的报道要适可而止。
从媒体的表达权和受众的知情权来看,性犯罪新闻的报道具有正当性和必要性,但其报道程度需要有所把控,如具体的报道内容、报道形式、篇幅大小、报道数量等。17
(三)尊重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
性犯罪新闻较一般的新闻更能吸引受众的眼球,这使得不少记者沉迷于挖掘猛料和深刻剖析,其中必然牵涉犯罪嫌疑人或罪犯的家庭背景、生活、工作经历等。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依法享有辩护权、申请回避权、申请解除及变更强制措施权、对侵权行为的控告权、申诉权以及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拒绝回答的权利、最后陈述权等。18因此,面对性犯罪新闻或其他高敏感性的新闻事件时,媒体及记者应当意识到,法律规定和伦理道德是抢占新闻时效的前提之一。若涉及隐私,采访时应征得当事人同意,报道时则需把握好尺度,避免披露犯罪嫌疑人或其亲友、家人的姓名、身份和影像资料。19
(四)提高性犯罪新闻报道的多元化与深度化
新闻报道的多元化与深度化不仅体现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的组合搭配上,更体现在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求证、思辨和评论等内容上。对于性犯罪新闻的报道而言,浅白直接的性犯罪描写最能引起受众的关注,但也往往阻断了受众反思的路径。媒体在报道中应当用较少的篇幅描述犯罪情况,重点报道侦破案件的结果以及犯罪嫌疑人怎样定罪上。性犯罪新闻报道要采用灵活的信息披露策略,将不同的信息公布方式结合在一起,将“事实议题”和“价值议题”有机结合,从而引导大众对犯罪事件展开反思,以更加理性的态度解决问题。20
四、结语
新闻报道需要维持平衡。无论在报道受害者与施害者之间,在披露犯罪细节与社会警示之间,还是在“事实议题”和“价值议题”之间,性犯罪的报道一定复杂且多元。应当承认,性犯罪新闻报道犹如一把双刃剑,它的价值在不同新闻事件的报道与否、报道侧重、报道程度上摇摆不定。所以,没有最完美的报道,从性犯罪新闻的定义和特殊性来看,性犯罪新闻报道必然是多元的矛盾体。若要规避性犯罪新闻报道中的价值偏移与伦理失范的问题,就要看怎样报道才能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怎样的报道才能真正达到新闻是推动现代社会进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力量这个最高使命。
注释:
①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N].解放日报,1943-09-01.
②陈力丹.美国“黄色新闻”潮的中国启示[J].新闻前哨,2010(10):29-30.
③王立.e时代“争夺眼球”的新兴经济——透视“注意力经济”[J].求索,2004(06):17-19.
④【德】汉斯·约阿希姆·施奈德著、吴鑫涛马君玉译.犯罪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631.
⑤新浪微博“平安郑州”.警情通报[EB/OL].https://m.weibo.cn/2055648745/4238268629813
974,2018-05-10.
⑥北京青年报.搭网约车遇害空姐父亲:女儿平时特别懂事,事发前说想家[EB/O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23174,2018-05-11.
⑦钱江晚报.乐清姑娘坐顺风车遇害:发现时左手满是伤口,手指甲内全是血[EB/O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80198,2018-08-25.
⑧法制晚报.涉滴滴司机强奸案达11起:多数先聊天套取信息,多发夏季[EB/O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24181,2018-05-11.
⑨新闻夜航.央视调查:空姐遇害案被害人最后影像、嫌疑人跳河画面曝光[EB/O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29982,2018-05-15.
⑩重庆晚报.空姐乘滴滴遇害案嫌疑人仍在使用支付宝,千百网友钓鱼转账[EB/O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23148,2018-05-11.
11红星新闻.空姐遇害案嫌疑人同村人:他曾开车撞墙,抓了他是为村子除害[EB/O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24662,2018-05-11.
121314張东平.论犯罪新闻传播的伦理向度[J].学术交流,2014(10):180-185.
15吴翔.传媒中被消费和自我消费的女性[D].四川大学,2005.
1620魏曼曼.论犯罪新闻报道中的媒体失范问题[J].新闻战线,2016(18):45-46.
17姚绍毅、刘艳.性犯罪报道中的媒体失范与规范[J].青年记者,2013(25):68-70.
18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
19徐琼、付翔.犯罪新闻报道的常见误区与传播伦理——基于周克华案相关报道的分析[J].当代传播,2013(01):55-57+71.
作者简介:李国弘,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孟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