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本文就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中国旅游业的实际情况,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真正做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中国旅游业才能实现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旅游业 发展
十六届三中全会我党第一次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阐述,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那么,中国旅游业该如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自己的更大发展,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
一、旅游业的发展要体现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旅游业是服务行业,是人(旅游从业者)与人(旅游消费者)高密度接触的行业。所以,旅游业的以人为本不但要以旅游消费者(顾客)为本,同时还必须以旅游从业者(员工)为本。
1.以旅游消费者为本。旅游企业是为旅游消费者服务,在满足旅游消费者需要的同时获取经济利润的。所谓“店门一开,八方客来”。由此可见,旅游消费者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的衣食父母。所以,旅游企业在服务中必须始终坚持以旅游消费者为本,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把游客放心不放心、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旅游服务的标准。”对一个旅游企业来说,无论是硬件设施、环境营造、软件服务、旅游线路规划、旅游产品设计等各方面都应该切实体现“以旅游消费者为本”,只有这样的旅游企业,才能赢得消费者的满意,才能赢得更多忠诚的消费者。
2.以旅游从业者为本。有满意的员工,才会有满意的顾客。旅游企业的广大员工直接与旅游消费者接触,他们的工作态度、接待能力、服务技能、知识素养等方面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因此,旅游业必须以旅游从业者为本,要以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为本。企业要为员工们创造愉快的工作环境;让员工们能看到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前景;使员工们有经常培训、不断提高自我素质的各种机会等。总之,旅游企业要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并把企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到每一个员工。
二、实现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中国旅游业必须实现协调发展。即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注意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其中,协调城乡,区域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1.协调城乡之间的发展。多年来,中国很多地方的中心城市的旅游业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而中国的很多郊县、农村也有着自己的旅游优势和独特看点,而久居城市的人们,也非常想亲近自然。所以,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是当前及今后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潮流。在大力推进城市旅游发展的同时,加快近郊旅游、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旅游的发展,有助于全方位扩大城乡旅游交流,实现城乡旅游资源互补和旅游市场互动,从而促进城乡旅游协调发展。另外,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扩大城乡旅游交流,不但可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而且还会吸纳许多当地的劳动力,创造许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充分发挥了旅游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可以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做出更大贡献。
2.协调区域发展。旅游业的发展要有“大旅游”的思路,而不是条块割据、自己只顾自己的发展。所以,加强旅游业的区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这其中,既有相邻区域之间的一体化建设,如上海与苏、浙等省的“长三角”旅游区域合作。也包括旅游城市之间的强强联手,如上海与香港的旅游合作。更应该有旅游发达地区与相对落后地区的携手共进。如上海与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的旅游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扩大旅游经济的覆盖面,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三、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旅游业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近些年,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可以说已经深入人心,但许多行业仍然存在只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保护生态环境的短期行为。旅游业也经常出现:“哪里开发,哪里遭殃;哪里旅游,哪里肮脏。”的问题。因此,中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始终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原则。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要大力宣传现有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并做到严格执法。同时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另外,要做好旅游区的容量研究工作,保证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再用。
2.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应该不折不扣地发展生态旅游。而且,政府与旅游企业还应该引领和鼓励旅游者从传统旅游走向生态旅游。我们知道,旅游本身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生态旅游则更具有高品位的特性。它以回归大自然,追求原汁原味的自然情调和文化享受为目的,是“绿色消费”,而不是“消费绿色”。只有旅游者置身于生态旅游中才能真正体味到“天、地、人三者合一”的旅游美。只有坚持发展生态旅游,中国的旅游业才能实现自然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四、实现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旅游业发展应是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尤其要注意以下两点:
1.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小平同志曾说:“旅游这个行业,要变成综合性的行业。”今天,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力挖掘旅游经济的综合效益,处理好旅游业发展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旅游业是一个公益性很强的行业,也是一个竞争性很强的行业。改革开放前,旅游业作为一个从事外事接待工作的行业,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只講社会效益而不讲经济效益。但是现在,却也出现了只图经济效益,采取一些不顾社会效果的手段去发展旅游业。小平同志说:“发展是硬道理。”但硬发展肯定没道理。因为社会效益下去了,旅游的经济效益也绝对上不去。所以,在重视旅游的经济产业功能的同时,更加重视发挥旅游业在吸纳就业,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传播民族优秀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的综合作用。只有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才是真正成功的。
2.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旅游业发展中,政府的宏观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全面发展,各级政府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紧密联系,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不坚持科学发展观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政绩观”当前,有些领导“在发展观念上存在重‘显绩’”轻‘潜绩’、重当前轻长远、见物不见人、甚至制造虚假政绩等问题。”于是就会出现“片面追求GDP总量,眼里只有经济增长率,用此起彼伏的建设项目、漂亮的广场大楼等等这些很好看又很好统计的科目来衡量政绩” 的问题。所以,各级政府应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既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原则和要求去做,又要结合本地的特点和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宏观引导好旅游业的发展,真正惠及于人民大众,成为人民信得过的政府。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3-10-14
[2]邵琪伟:在纪念中国旅游业改革开放30年会议上的讲话,中国国家旅游局网站2008-12-30
[3]温家宝: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4]胡锦涛: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J]求是2009(1)
[5]辛 鸣:科学发展观的“十个不等于”(上)[N].中国旅游报,2004-04-21
[6]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
[7]隆 玲:科学发展观与上海旅游业的发展[J]上海改革2004(11)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旅游业 发展
十六届三中全会我党第一次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阐述,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那么,中国旅游业该如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自己的更大发展,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
一、旅游业的发展要体现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旅游业是服务行业,是人(旅游从业者)与人(旅游消费者)高密度接触的行业。所以,旅游业的以人为本不但要以旅游消费者(顾客)为本,同时还必须以旅游从业者(员工)为本。
1.以旅游消费者为本。旅游企业是为旅游消费者服务,在满足旅游消费者需要的同时获取经济利润的。所谓“店门一开,八方客来”。由此可见,旅游消费者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的衣食父母。所以,旅游企业在服务中必须始终坚持以旅游消费者为本,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把游客放心不放心、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旅游服务的标准。”对一个旅游企业来说,无论是硬件设施、环境营造、软件服务、旅游线路规划、旅游产品设计等各方面都应该切实体现“以旅游消费者为本”,只有这样的旅游企业,才能赢得消费者的满意,才能赢得更多忠诚的消费者。
2.以旅游从业者为本。有满意的员工,才会有满意的顾客。旅游企业的广大员工直接与旅游消费者接触,他们的工作态度、接待能力、服务技能、知识素养等方面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因此,旅游业必须以旅游从业者为本,要以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为本。企业要为员工们创造愉快的工作环境;让员工们能看到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前景;使员工们有经常培训、不断提高自我素质的各种机会等。总之,旅游企业要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并把企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到每一个员工。
二、实现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中国旅游业必须实现协调发展。即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注意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其中,协调城乡,区域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1.协调城乡之间的发展。多年来,中国很多地方的中心城市的旅游业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而中国的很多郊县、农村也有着自己的旅游优势和独特看点,而久居城市的人们,也非常想亲近自然。所以,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是当前及今后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潮流。在大力推进城市旅游发展的同时,加快近郊旅游、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旅游的发展,有助于全方位扩大城乡旅游交流,实现城乡旅游资源互补和旅游市场互动,从而促进城乡旅游协调发展。另外,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扩大城乡旅游交流,不但可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而且还会吸纳许多当地的劳动力,创造许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充分发挥了旅游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可以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做出更大贡献。
2.协调区域发展。旅游业的发展要有“大旅游”的思路,而不是条块割据、自己只顾自己的发展。所以,加强旅游业的区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这其中,既有相邻区域之间的一体化建设,如上海与苏、浙等省的“长三角”旅游区域合作。也包括旅游城市之间的强强联手,如上海与香港的旅游合作。更应该有旅游发达地区与相对落后地区的携手共进。如上海与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的旅游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扩大旅游经济的覆盖面,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三、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旅游业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近些年,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可以说已经深入人心,但许多行业仍然存在只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保护生态环境的短期行为。旅游业也经常出现:“哪里开发,哪里遭殃;哪里旅游,哪里肮脏。”的问题。因此,中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始终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原则。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要大力宣传现有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并做到严格执法。同时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另外,要做好旅游区的容量研究工作,保证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再用。
2.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应该不折不扣地发展生态旅游。而且,政府与旅游企业还应该引领和鼓励旅游者从传统旅游走向生态旅游。我们知道,旅游本身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生态旅游则更具有高品位的特性。它以回归大自然,追求原汁原味的自然情调和文化享受为目的,是“绿色消费”,而不是“消费绿色”。只有旅游者置身于生态旅游中才能真正体味到“天、地、人三者合一”的旅游美。只有坚持发展生态旅游,中国的旅游业才能实现自然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四、实现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旅游业发展应是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尤其要注意以下两点:
1.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小平同志曾说:“旅游这个行业,要变成综合性的行业。”今天,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力挖掘旅游经济的综合效益,处理好旅游业发展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旅游业是一个公益性很强的行业,也是一个竞争性很强的行业。改革开放前,旅游业作为一个从事外事接待工作的行业,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只講社会效益而不讲经济效益。但是现在,却也出现了只图经济效益,采取一些不顾社会效果的手段去发展旅游业。小平同志说:“发展是硬道理。”但硬发展肯定没道理。因为社会效益下去了,旅游的经济效益也绝对上不去。所以,在重视旅游的经济产业功能的同时,更加重视发挥旅游业在吸纳就业,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传播民族优秀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的综合作用。只有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才是真正成功的。
2.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旅游业发展中,政府的宏观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全面发展,各级政府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紧密联系,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不坚持科学发展观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政绩观”当前,有些领导“在发展观念上存在重‘显绩’”轻‘潜绩’、重当前轻长远、见物不见人、甚至制造虚假政绩等问题。”于是就会出现“片面追求GDP总量,眼里只有经济增长率,用此起彼伏的建设项目、漂亮的广场大楼等等这些很好看又很好统计的科目来衡量政绩” 的问题。所以,各级政府应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既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原则和要求去做,又要结合本地的特点和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宏观引导好旅游业的发展,真正惠及于人民大众,成为人民信得过的政府。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3-10-14
[2]邵琪伟:在纪念中国旅游业改革开放30年会议上的讲话,中国国家旅游局网站2008-12-30
[3]温家宝: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4]胡锦涛: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J]求是2009(1)
[5]辛 鸣:科学发展观的“十个不等于”(上)[N].中国旅游报,2004-04-21
[6]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
[7]隆 玲:科学发展观与上海旅游业的发展[J]上海改革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