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有着非营利性的特点,其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很多事业单位在以往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但在新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总量和规模急速增加,不对其进行计提折旧会引发很多弊端和负面影响,阻碍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进行计提折旧的弊端、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折旧是针对处于使用寿命之内的固定资产,选择某些对应的方法来确定其折旧额,并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归类、系统分摊的管理过程。应提折旧额等于接受计提折旧管理的固定资产的原先总额减掉预计净残值后得出的金额。事业单位如果不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处理,则会严重影响会计核算的实效性和准确性,造成事业单位资源的浪费,影响单位未来的建设运营。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进行计提折旧的弊端
(一)导致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失真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使用的财务会计制度并没有明确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规定,有关固定资产价值的变化处理,不少事业单位只重视固定资产的采购及废弃管理,即只重视固定资产在增加和减少两个环节的财会统计。在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中,固定资产以保持原值不变的方式长期存在于资产负债表内。然而,立足于客观实际分析,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越长,资产的折旧率就越高,资产的消耗及磨损就会越严重。固定资产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其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如果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就很容易引发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净值出入较大的问题,从而导致单位的资产与净资产规模总量要比实际资产规模总量高出很多。
(二)没有遵守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
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要求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要做到实事求是,根据交易实况和经济现状来进行财会核算、计量和报告,不能单凭交易形式或法律形式来充当核算依据。然而,如果事业单位不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核算,则会违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导致最终的核算信息有失公允,跟实际出入很大。例如,两个事业单位在同一时期购买同一种固定资产,即使购入的固定资产的原值是一致的,但由于使用途径、使用性质不同,两个单位的固定资产磨损速度必然也会有所差异。但如果两个单位都不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管理,则两个单位的会计报告、会计核算信息也是一样的,这显然违背了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
(三)阻碍事业单位制定科学的价值补偿机制
众所周知,在使用固定资产的过程中会出现资产损耗、资产设备出现故障等问题,为了确保这些固定资产设备的功能不受影响,不会影响事业单位的正常运作,需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保养和维修。计提折旧则能够为维修基金数额的确定提供客观依据,帮助事业单位构建出科学合理的价值补偿机制,改变单位以往维修基金提取常常出现过多或者过少的情况,加大相关工作的任务量和重复率。科学的固定资产价值补偿机制可以确保固定资产能够得到及时的优化、合理的更新,进而保障固定资产的性能、功能始终在线,为事业单位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高效进行提供基础保障。
(四)制约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会促使单位領导人养成重采购、轻管理的负面行为。许多领导人会在固定资产设备功能依旧健全、性能相对优秀的情况下,依旧向上级讨要固定资产购置经费,养成贪大求新、铺张攀比的不良风气。还有部分事业单位会将固定资产出借、出售用来盈利,谋求私利,促使事业单位内部形成追求利益的错误观念,引发社会分配不公问题。不重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会导致很多固定资产处于浪费闲置的状态,致使部分固定资产得不到及时维修,过度损耗,固定资产的出借盈利现象还会导致固定资产损毁、丢失,引发权责不分问题。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事业单位不进行成本核算
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核算的最终目的就是全面准确地梳理出单位在发展建设和经营期间耗费的成本,从而为财务决策的制度提供客观依据,确保单位的支出与营收平衡,确保事业单位的计划资金能够更好地落到实处,花在应该花的地方,以实现单位资金的最优配置。然而,不少企业还存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理念薄弱,成本核算管理意识低下等问题。有关固定资产的核算停留于表面的单位支出工作中,没有以计提折旧的结果为依据来对固定资产进行修缮保养,来科学调配固定资产的使用途径和方式,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与单位的日常活动、产品活动缺乏关联性,最终导致单位的许多决策和活动不够科学,存在漏洞。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完善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功能价值要想充分彰显,起到实效,其前提基础就是事业单位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来开展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但目前国内很多事业单位大部分是预算管理单位,会计制度采用的收付实现制。该会计制度实施背景下,会计科目跟预算科目需要保持一致。如此,就会出现统一权责发生制背景下单位支出与收付实现制背景下单位支出不统一的问题。
(三)事业活动固定资产与经营活动固定资产难以区分
新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按照不同的会计核算方式来分别对经营活动和事业活动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核算。用于支撑事业活动开展的固定资产根据预算管理体制一次性计入“事业支出”,而用于支撑经营活动开展的固定资产则根据其使用年限的不同来进行分期计提折旧核算。然而,在现实中,两种不同用途的固定资产实则很难具体区分。税法规定,事业单位可以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并允许税前扣除,但修购基金不可以冲减应纳税所得额。因此,不对两种固定资产进行区分,既会出现重复列支的问题,也会减少事业单位的纳
税额。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相关策略
(一)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有序开展,发挥实效的前提就是事业单位重视该工作,单位内部有成熟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相关财会人员了解该工作的重大价值和重要程度,这是事业单位应该从宏观层面做出的努力与改进。事业单位既要做好对应的成本核算工作,也要立足于发展实际来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大该工作的监管力度和培训力度,通过常态化的培训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意识、能力水平,帮助他们掌握相应的工作技巧,帮助他们熟悉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从而推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的落实。
(二)明确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
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核算时,需要明确计提范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来对区分出应该进行计提折旧核算的固定资产,这些资产通过包括建筑物、租借的机器设备、外租的产品设备等等。考虑到企业会计准备并没有清晰指出不同类型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方法与范围,对此,事业单位可以参考借鉴一些企业常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方法来开展相应的工作。首先,按照一些标注和依据来明确固定资产的范围,如根据资产的物理特征、功能形式、使用途径等来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归类,了解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使用年限;其次,使用分类折旧的方式来对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在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率时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台的规定制度同时参考行业的平均水平来确定折旧率;最后,当折旧率确定核实之后,再计算出固定资产的损耗率、现有价值等。
(三)准确评估固定资产损耗
根据固定资产损耗形式的差异,损耗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即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受到不可抗力等自然因素影响出现的固定资产磨损情况称之为有形损耗,这种损耗通常会让产品设备的外观、功能有所变化,其損耗较为直观,确认也相对容易。固定资产年有形损耗=(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预计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无形损耗则是指由于新技术的出现、新工艺的诞生、新产品的问世而导致旧的固定资产设备出现竞争力降低、市场价格降低的贬值情况。事业单位在开展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时,要充分考虑有形损耗与无形损耗对固定资产价值产生的影响,不能和以往一样,只单一地关注有形损耗。因为步入21世纪之后,很多事业单位内的固定资产有很大一部分占比是电子设备、计算机设备,而这些高端科技产品固定资产有着更新快、贬值快的特征,其资产价值受无形损耗产生的影响要比有形损耗更大。在对这类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选用的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建议事业单位选择加速折旧法来进行相应处理。
(四)合理确定计提折旧方法和计提年限
目前,事业单位常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方法有四种,即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前两种被归类于直线法的范畴,后两种则属于加速折旧法。固定资产的类型不同,实际使用情况不同,其对应的计提折旧方法也会有所差异。财会人员要熟练掌握上述方法的适用情况、各自优势、应用基础和使用局限,确保固定资产的类型和其计提折旧方法能够有效对接起来,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与客观性。例如,一些更新迭代速率较快的电子设备就适宜选用加速折旧法来核算,而房屋建筑类固定资产则可以使用直线法进行计提折旧。至于计提年限的确定则要根据固定资产的现有行情、未来趋势、磨损状况来综合判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不进行固定资产折旧会导致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失真、没有遵守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阻碍事业单位制定科学的价值补偿机制、制约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会造成固定资产资源的浪费,对事业单位的支出营收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对此,事业单位应从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准确评估固定资产损耗、合理确定计提折旧方法和计提年限等方面切入,来提高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最终结果的准确性与客观性,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建设、资源配置提供有力依据。
参考文献:
[1]靳娜.行政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固定资产折旧探讨[J].财会学习,2019(20):117-118.
[2]王律桃.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5):172-173.
[3]高俊卿,赵立兵,于津,耿建华.新制度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必要性及对策分析[J].经济师,2016(12):106-107.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折旧是针对处于使用寿命之内的固定资产,选择某些对应的方法来确定其折旧额,并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归类、系统分摊的管理过程。应提折旧额等于接受计提折旧管理的固定资产的原先总额减掉预计净残值后得出的金额。事业单位如果不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处理,则会严重影响会计核算的实效性和准确性,造成事业单位资源的浪费,影响单位未来的建设运营。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进行计提折旧的弊端
(一)导致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失真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使用的财务会计制度并没有明确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规定,有关固定资产价值的变化处理,不少事业单位只重视固定资产的采购及废弃管理,即只重视固定资产在增加和减少两个环节的财会统计。在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中,固定资产以保持原值不变的方式长期存在于资产负债表内。然而,立足于客观实际分析,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越长,资产的折旧率就越高,资产的消耗及磨损就会越严重。固定资产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其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如果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就很容易引发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净值出入较大的问题,从而导致单位的资产与净资产规模总量要比实际资产规模总量高出很多。
(二)没有遵守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
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要求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要做到实事求是,根据交易实况和经济现状来进行财会核算、计量和报告,不能单凭交易形式或法律形式来充当核算依据。然而,如果事业单位不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核算,则会违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导致最终的核算信息有失公允,跟实际出入很大。例如,两个事业单位在同一时期购买同一种固定资产,即使购入的固定资产的原值是一致的,但由于使用途径、使用性质不同,两个单位的固定资产磨损速度必然也会有所差异。但如果两个单位都不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管理,则两个单位的会计报告、会计核算信息也是一样的,这显然违背了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
(三)阻碍事业单位制定科学的价值补偿机制
众所周知,在使用固定资产的过程中会出现资产损耗、资产设备出现故障等问题,为了确保这些固定资产设备的功能不受影响,不会影响事业单位的正常运作,需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保养和维修。计提折旧则能够为维修基金数额的确定提供客观依据,帮助事业单位构建出科学合理的价值补偿机制,改变单位以往维修基金提取常常出现过多或者过少的情况,加大相关工作的任务量和重复率。科学的固定资产价值补偿机制可以确保固定资产能够得到及时的优化、合理的更新,进而保障固定资产的性能、功能始终在线,为事业单位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高效进行提供基础保障。
(四)制约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会促使单位領导人养成重采购、轻管理的负面行为。许多领导人会在固定资产设备功能依旧健全、性能相对优秀的情况下,依旧向上级讨要固定资产购置经费,养成贪大求新、铺张攀比的不良风气。还有部分事业单位会将固定资产出借、出售用来盈利,谋求私利,促使事业单位内部形成追求利益的错误观念,引发社会分配不公问题。不重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会导致很多固定资产处于浪费闲置的状态,致使部分固定资产得不到及时维修,过度损耗,固定资产的出借盈利现象还会导致固定资产损毁、丢失,引发权责不分问题。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事业单位不进行成本核算
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核算的最终目的就是全面准确地梳理出单位在发展建设和经营期间耗费的成本,从而为财务决策的制度提供客观依据,确保单位的支出与营收平衡,确保事业单位的计划资金能够更好地落到实处,花在应该花的地方,以实现单位资金的最优配置。然而,不少企业还存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理念薄弱,成本核算管理意识低下等问题。有关固定资产的核算停留于表面的单位支出工作中,没有以计提折旧的结果为依据来对固定资产进行修缮保养,来科学调配固定资产的使用途径和方式,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与单位的日常活动、产品活动缺乏关联性,最终导致单位的许多决策和活动不够科学,存在漏洞。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完善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功能价值要想充分彰显,起到实效,其前提基础就是事业单位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来开展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但目前国内很多事业单位大部分是预算管理单位,会计制度采用的收付实现制。该会计制度实施背景下,会计科目跟预算科目需要保持一致。如此,就会出现统一权责发生制背景下单位支出与收付实现制背景下单位支出不统一的问题。
(三)事业活动固定资产与经营活动固定资产难以区分
新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按照不同的会计核算方式来分别对经营活动和事业活动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核算。用于支撑事业活动开展的固定资产根据预算管理体制一次性计入“事业支出”,而用于支撑经营活动开展的固定资产则根据其使用年限的不同来进行分期计提折旧核算。然而,在现实中,两种不同用途的固定资产实则很难具体区分。税法规定,事业单位可以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并允许税前扣除,但修购基金不可以冲减应纳税所得额。因此,不对两种固定资产进行区分,既会出现重复列支的问题,也会减少事业单位的纳
税额。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相关策略
(一)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有序开展,发挥实效的前提就是事业单位重视该工作,单位内部有成熟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相关财会人员了解该工作的重大价值和重要程度,这是事业单位应该从宏观层面做出的努力与改进。事业单位既要做好对应的成本核算工作,也要立足于发展实际来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大该工作的监管力度和培训力度,通过常态化的培训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意识、能力水平,帮助他们掌握相应的工作技巧,帮助他们熟悉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从而推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的落实。
(二)明确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
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核算时,需要明确计提范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来对区分出应该进行计提折旧核算的固定资产,这些资产通过包括建筑物、租借的机器设备、外租的产品设备等等。考虑到企业会计准备并没有清晰指出不同类型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方法与范围,对此,事业单位可以参考借鉴一些企业常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方法来开展相应的工作。首先,按照一些标注和依据来明确固定资产的范围,如根据资产的物理特征、功能形式、使用途径等来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归类,了解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使用年限;其次,使用分类折旧的方式来对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在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率时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台的规定制度同时参考行业的平均水平来确定折旧率;最后,当折旧率确定核实之后,再计算出固定资产的损耗率、现有价值等。
(三)准确评估固定资产损耗
根据固定资产损耗形式的差异,损耗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即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受到不可抗力等自然因素影响出现的固定资产磨损情况称之为有形损耗,这种损耗通常会让产品设备的外观、功能有所变化,其損耗较为直观,确认也相对容易。固定资产年有形损耗=(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预计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无形损耗则是指由于新技术的出现、新工艺的诞生、新产品的问世而导致旧的固定资产设备出现竞争力降低、市场价格降低的贬值情况。事业单位在开展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时,要充分考虑有形损耗与无形损耗对固定资产价值产生的影响,不能和以往一样,只单一地关注有形损耗。因为步入21世纪之后,很多事业单位内的固定资产有很大一部分占比是电子设备、计算机设备,而这些高端科技产品固定资产有着更新快、贬值快的特征,其资产价值受无形损耗产生的影响要比有形损耗更大。在对这类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选用的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建议事业单位选择加速折旧法来进行相应处理。
(四)合理确定计提折旧方法和计提年限
目前,事业单位常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方法有四种,即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前两种被归类于直线法的范畴,后两种则属于加速折旧法。固定资产的类型不同,实际使用情况不同,其对应的计提折旧方法也会有所差异。财会人员要熟练掌握上述方法的适用情况、各自优势、应用基础和使用局限,确保固定资产的类型和其计提折旧方法能够有效对接起来,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与客观性。例如,一些更新迭代速率较快的电子设备就适宜选用加速折旧法来核算,而房屋建筑类固定资产则可以使用直线法进行计提折旧。至于计提年限的确定则要根据固定资产的现有行情、未来趋势、磨损状况来综合判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不进行固定资产折旧会导致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失真、没有遵守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阻碍事业单位制定科学的价值补偿机制、制约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会造成固定资产资源的浪费,对事业单位的支出营收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对此,事业单位应从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准确评估固定资产损耗、合理确定计提折旧方法和计提年限等方面切入,来提高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最终结果的准确性与客观性,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建设、资源配置提供有力依据。
参考文献:
[1]靳娜.行政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固定资产折旧探讨[J].财会学习,2019(20):117-118.
[2]王律桃.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5):172-173.
[3]高俊卿,赵立兵,于津,耿建华.新制度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必要性及对策分析[J].经济师,2016(12):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