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小学数学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各方面素质,其中学习兴趣尤其重要。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
一、力求以情感人,唤起兴趣
1、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众所周知,在诸多科目当中,普遍都认为数学科比较呆板、单调和乏味,而数学本身的内容安排也不如语文那样生动形象,在教学过程当中若不花点心思则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我在教学中力求表达语言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就连学生发言的评价,我也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强化式的鼓励赞扬。教学中努力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由想动口发展到想动手,而动手和动口都是促使学生动脑的最好途径。
2、领略数学教材无声语言的作用。在数学教材的每一节都安排了例题,而这些例子全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多都是图文并茂的。我在教学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例题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作为教师,除了把那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来教育鼓励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把学生从课堂引入现实生活当中,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二、渗透艺术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1、数学学习的活动化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教育心理学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如果切断动作思维将会受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去“做数学”,体现学习过程活动化。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舍得投入时间,多提供一些让学生活动的机会。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我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摸一摸,切一切,比一比,小组合作交流,自己发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整节课中,学生学得十分积极主动,参与热情很高,学习有效性非常高。又如,教学行程问题时,我针对小学生对“地点”“时间”“方向”等关键要素、及“相遇”含义难以理解这一学情,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活动:首先,请两位学生到讲台前演示,其他学生按照题意给他们做“导演”,然后,请学生借助于自己两只手进行活动演示。事实证明,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的认知表象,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2、感怀愉悦,各抒己见,提高效率。数学科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外,千万不要忽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有些教师认为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是语文课的专利,其实,多一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高见,除了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外,还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同时消除学生学习紧张的情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牢牢掌握知识。
3、举一反三,培养创造能力。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在活动中产生思想,充分给学生动手操作,以动脑思想的机会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除了以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外,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即举一反三能力,从而扩展学生思维,增长学生知识。如教“乘法口诀”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体会“几个几是多少即是口诀几几得几”,从而延伸到体会每一句口诀的含义,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还可以适当设计一些表演,调动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如我教“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专门请一些同学扮演数字和小数点,然后让扮小数点的学生根据我出示的小数在数字中进行移动。整个表演过程,学生情绪高涨,笑声叠起,而学生的素质也得到提高。
三、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古人云:“趣浓劳轻,乐学不疲。”课堂上教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完成教学目的的前提。每上一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个性、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开场白”。上课开头处理得好,就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因此,我在教学时非常注意上课刚开始就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如:在教学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上课刚开始,我说:“同学们,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整数,我就可以判断它能不能被2、5、3整除。”同学们一听,半信半疑,都想试一试。一个学生说:“58”我说:“能被2整除。”一个学生说:“294”我说:“这个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同学们接二连三地说出了很多数,我都能迅速地判断出来。并经过同学们的笔算验证,都准确无误。这时同学们都感到奇怪,疑问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由好奇心又转变成学生的求知欲。于是,我因势利导地向学生说明,我是如何根据数的特征作出判断的。这样通过“开场白”的引趣,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直接引用,巧妙设计,引疑激趣,导入新课,使一节课有了良好的开端,并为学生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更有兴趣地学习本课知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进一歩得到发展。又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提出这样“古怪”问题让学生回答:“小英的妈妈40周岁的生日,才过第十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学生听了感到十分奇怪,从而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这样能迅速地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进入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就是注重数学的实用性,让数学贴近生活,突出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的运用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尽量联系实际,利用身边的例子、生活中的例子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体现数学的实用性。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课前先让学生和家长到超市购物,感性认识购物需要人民币,并记住所买物品的价钱。上课时让学生说说如何购物的,为学习人民币作好铺垫。课上又让学生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从中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到人民币的地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作者单位:重庆北碚区人民路小学)
一、力求以情感人,唤起兴趣
1、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众所周知,在诸多科目当中,普遍都认为数学科比较呆板、单调和乏味,而数学本身的内容安排也不如语文那样生动形象,在教学过程当中若不花点心思则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我在教学中力求表达语言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就连学生发言的评价,我也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强化式的鼓励赞扬。教学中努力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由想动口发展到想动手,而动手和动口都是促使学生动脑的最好途径。
2、领略数学教材无声语言的作用。在数学教材的每一节都安排了例题,而这些例子全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多都是图文并茂的。我在教学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例题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作为教师,除了把那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来教育鼓励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把学生从课堂引入现实生活当中,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二、渗透艺术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1、数学学习的活动化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教育心理学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如果切断动作思维将会受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去“做数学”,体现学习过程活动化。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舍得投入时间,多提供一些让学生活动的机会。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我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摸一摸,切一切,比一比,小组合作交流,自己发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整节课中,学生学得十分积极主动,参与热情很高,学习有效性非常高。又如,教学行程问题时,我针对小学生对“地点”“时间”“方向”等关键要素、及“相遇”含义难以理解这一学情,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活动:首先,请两位学生到讲台前演示,其他学生按照题意给他们做“导演”,然后,请学生借助于自己两只手进行活动演示。事实证明,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的认知表象,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2、感怀愉悦,各抒己见,提高效率。数学科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外,千万不要忽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有些教师认为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是语文课的专利,其实,多一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高见,除了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外,还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同时消除学生学习紧张的情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牢牢掌握知识。
3、举一反三,培养创造能力。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在活动中产生思想,充分给学生动手操作,以动脑思想的机会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除了以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外,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即举一反三能力,从而扩展学生思维,增长学生知识。如教“乘法口诀”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体会“几个几是多少即是口诀几几得几”,从而延伸到体会每一句口诀的含义,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还可以适当设计一些表演,调动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如我教“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专门请一些同学扮演数字和小数点,然后让扮小数点的学生根据我出示的小数在数字中进行移动。整个表演过程,学生情绪高涨,笑声叠起,而学生的素质也得到提高。
三、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古人云:“趣浓劳轻,乐学不疲。”课堂上教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完成教学目的的前提。每上一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个性、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开场白”。上课开头处理得好,就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因此,我在教学时非常注意上课刚开始就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如:在教学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上课刚开始,我说:“同学们,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整数,我就可以判断它能不能被2、5、3整除。”同学们一听,半信半疑,都想试一试。一个学生说:“58”我说:“能被2整除。”一个学生说:“294”我说:“这个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同学们接二连三地说出了很多数,我都能迅速地判断出来。并经过同学们的笔算验证,都准确无误。这时同学们都感到奇怪,疑问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由好奇心又转变成学生的求知欲。于是,我因势利导地向学生说明,我是如何根据数的特征作出判断的。这样通过“开场白”的引趣,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直接引用,巧妙设计,引疑激趣,导入新课,使一节课有了良好的开端,并为学生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更有兴趣地学习本课知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进一歩得到发展。又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提出这样“古怪”问题让学生回答:“小英的妈妈40周岁的生日,才过第十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学生听了感到十分奇怪,从而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这样能迅速地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进入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就是注重数学的实用性,让数学贴近生活,突出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的运用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尽量联系实际,利用身边的例子、生活中的例子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体现数学的实用性。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课前先让学生和家长到超市购物,感性认识购物需要人民币,并记住所买物品的价钱。上课时让学生说说如何购物的,为学习人民币作好铺垫。课上又让学生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从中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到人民币的地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作者单位:重庆北碚区人民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