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jieyeyi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道理吧!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朗读训练呢,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朗读训练的尝试。
  一、富有创意的导课,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创意导入,要做到新颖、简练、精彩。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上课伊始,教师精心设计导语,教师采用幽默、轻松、和谐的手法,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如用意蕴深刻的笑话、民间趣话导入,用一段哲理性或诗意的导语开头,或用抑扬顿挫的诗歌朗诵起句,携带特定的教学实物或挂图走进教室等等,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激发兴趣。
  二、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个环节。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个环节,做到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学前读。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师过意关注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忽视朗读训练,造成学生朗读不熟练,仅局限于表层,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的理解,缺乏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我们应将亮度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个环节,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中来。
  1、学前读。"指初读课文,表层性朗读。讲课前,先让学生默读(低年级应朗读)。这时,应由学生自由读,多读几遍,克服那种不给充分时间,只是浮光掠影地读上一、二遍的现象。这一环节应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读懂”。正叶圣陶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
  2、学中读。。即在第一环节“读懂”后的第二环节“读懂”。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表情达意的。这就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情节分析法,以语言文字训练为切入口,使学生在获得对全文的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中去领悟阅读或写作的各项基本功,真正做到“从语言表达上理解内容,从写作方法上指导阅读,从语言运用上掌握语言”。
  3、学后读。指理解后读,做到熟读成诵。这时更需要时间,因为无论学什么,都要有个练习过程,熟读才能生巧。这时的读书训练应从技巧及形式上给予指导;形式上如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技巧上如语调的高低、停连处理等。让学生或吟诵、或推敲或揣摩,多角度地去拔动学生的心弦。值得一提的是,在电教媒体进入课堂后,可试用配乐朗读。配乐朗读,就是利用电教媒体播放与课文意境相吻合的音乐,在乐声中声情并茂地朗读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重点段落,着重朗读
  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倔强的小红军》一文中,小鬼说服陈赓先走一段中有这么一句话:“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同学读这段话后,我将其中的“一小包青稞面”写在黑板上,将其中的“小”划去,问同学句子通不通。然后让学生反复读,进行比较加上或去掉“小”字意思有什么不同。同学知道有了“小”字说明青稞面的数量很少、没有“小”字说明是满满的一包,而且可能是一大包。接着再让学生读读上下文,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小”字不能去掉。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当时陈赓也是又饿又累,他也不可能有更多的干粮,他把节约下来的一点干粮让给小红军,说明他关心下级把困难留给自己。这时再让学生结合当时的背景再读课文,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到:这事发生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过草地的途中,在十分饥饿的情况下,一小袋粮食就可换回一个人的生命,而这时陈赓与小红军一样的疲惫不堪,饥饿难忍,他送给小红军的不仅仅是一小袋青稞面,而是生的希望。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任务的形象丰满了,更高大了。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体味到,这仅仅一个字,是极细小的细节,但朗读时加以注意咀嚼,对理解课文可收到点石成金的奇效。
  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运用媒体,升华情感
  朗读不光要给学生朗读技巧和方法,还要培养学生朗读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使学生养成自觉良好的朗读习惯。课堂上的朗读训练方式很多,针对不同课文进行不同的朗读,即可以以读代讲播放音乐指导朗读,入情入境。我在讲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以來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如教学《荷叶圆圆》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进行配乐范读,让学生闭目静听,边听边想象荷塘的美景,边听边想象“我就是圆圆的荷叶”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使学生在听中受到强烈的熏陶,受到很大的启发。学生听后,也跃跃欲试,于是模仿老师的语气、语调和表情,非常投入地朗读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朗读的兴趣大大高涨,书声琅琅的课堂使教师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都得到了心灵和语言的升华。
  总之,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语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在小语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一篇课文如果学生能够声情并茂、恰如其分的运用感情朗读,那么说明学生对课文已经理解了,不需要再做烦琐不必要的分析,由此可见,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中之重的位置。朗读一旦成为学生的快乐,那么,就一定能唤起学生对阅读的深爱,阅读就会成为他们无限的乐趣和不断的追求。
其他文献
著名学者拉扎勒斯说过:“兴趣能使个体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唤起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如何激起学生强烈的写作兴趣呢?本期我的学生也步入三年级,跨入了正式习作的阶段,我想帮他们开好这个头,让他们欢欢喜喜写作文。  一、活动激趣,以玩促说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游戏玩耍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课间活动拔河比赛、足球竞赛,捐款活动,学科活动竞赛;在
期刊
高中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培养数学能力和提高高中数学成绩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面临的重大课题,本人就近几年高考复习中采取的一些策略以及在复习中注意的一些问题浅谈一下。  一、复习策略  1、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复习  我们发现复习中若只给出概念、公式、定理,然后讲几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试图通过大量地做题去让学生“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悟”不出方法、规律的,实际上高考
期刊
焦兴涛作品焦兴涛简历1970年,生于四川成都。199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个展2007年,“物语”——焦兴涛雕塑作品展,季节画廊,北
乌龙茶发源于福建,武夷山所产武夷岩茶在十八世纪就驰名中外,一直被认为是乌龙茶的代表,这次我们邀请茶叶界的老前辈和对乌龙茶生产、研究、教育、贸易等方面有贡献的国内外
摘要: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学好物理的基础。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并对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防止多力和漏力,这样便于对物体的平衡和运动问题进行分析计算。  关键词:物体受力  受力分析就是把选定的物体(通常称为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所受到的所有的力找出来,并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的过程。很多学生都是凭自己的感受分析一个物体的受力情况,没有一定的科学方法,结果漏洞百出
期刊
每天的教学充满了压力和挑战,但更有令人炫目的新奇色彩,种种都源于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人总是对已经固定的既定的东西感到适应和安逸,变化会让人感到不安和迷茫.但不断变化的
期刊
期刊
这个话题是我长久以来的困惑。阅读教学搞得热热闹闹,但有一个基本的问题,阅读教学教什么?有人说了,当然是教会学生怎样阅读。照此说法,假若没有经过阅读教学的训练,人们就不会阅读了?有没有经过阅读训练会有多大的差别?结合教学实践,我谈谈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经典  所谓的经典,应该是能经得住时间和空间变化,经得住意识形态变换考验的,是人类与本民族文化的精华、人类精神文明的凝聚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