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高中生的责任意识刻不容缓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dangd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毋庸讳言,现在许多的高中生很少有责任心,也不知道自己应负什么责任,尽什么义务(小学生、初中生的情况我不甚了解,但从高中生的责任表现就可窥一斑,因为人的行为品质有一定的延续性)。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来到这个学校成为这所学校的一名学生,你就成为了这个学校的一员。走进了这个教室你就成为了在这个教室里共同学习的一员,成为了这个集体的一分子,你就有责任和义务保持这所学校和这个教室生活和学习环境清洁、干净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按时打扫教室和学校环境卫生本来应该是没什么疑义的,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这不应该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交了学费是来读书的,而不是打扫教室和学校环境卫生的。这些都应该由学校去雇人来打扫。既然知道自己是来学习的,那学习应该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吧,自己就应该努力把它搞好,不让家长和老师操心。但真正懂得自觉和主动学习的能有几人?我行我素,不遵守规章制度,不尊重老师,不尊重家长,不关心同学、没有集体荣誉感,自私狭隘,心里只有我自己而没有他人,做错了事家长管不得、说不得,违反了学校和班级纪律老师过问不得、批评不得。什么助人为乐,什么热爱祖国,什么尊老爱幼,什么大公无私等等,那都是他人的事而与我没什么关系,这些东西早成为一些高中生的心理意识。这种心理意识,从小处说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从大处说,是没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如果让这种意识蔓延下去,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何谈保家卫国,何谈当好党的事业的接班人、祖国宏伟大厦的建设者?为此,笔者以为,培养高中生的责任意识是高中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且刻不容缓。
  责任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做事的前提。公民的责任感是一个社会赖以进步的柱石。它比呼唤已久的“诚信”更为重要,然而也更为紧缺,教育形势更为紧迫。人无诚信,不知其可;人无其责,于己、与世有害而少益。
  责任既然这么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高中生的责任意识呢?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著手。
  第一,充分认识和理解“责任”、“责任感”的意义,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什么是责任?《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①“分内应做的事”;②“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责任感”是“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的心情”。一个人来到世上,只要有了一定的生存和工作能力,自然就要承担起作为一个人的责任。具体说,一个人通常有以下三方面的责任:首先是对自己的前途、未来和人生发展所负的责任。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要充分发展自己的才智,要利用一切接受教育和自己锻炼自己、教育自己的机会(学校、社会、家庭给予的教育)使自己不断成长为德才兼备之人,走向社会后能够凭借自己的诚实劳动和工作能力自食其力;其二是对自己的家庭负有责任,包括做好该做的家务活,孝敬、赡养父母,教育培养孩子等等;其三是对他人(即其他社会成员)、集体、社会、国家要负责任,尽自己应尽的义务,做出自己应做的贡献。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才是真正合格的好公民。
  许多高中生有一种模糊甚至偏颇的认识,认为责任都是成人们的事,与未成年人没有什么关系。说轻点,这是不知道自己还有责任;说重点,这是有意推脱自己的责任。那么,高中生究竟有哪些责任或者有哪些应做的事?笔者以为,在家里,应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打扫屋子,整理好自己的东西和床铺),自己的衣服自己洗,给家长盛饭倒水,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家长交给的任务等等;在学校,打扫教室和学校环境卫生,保持教室和学校环境的清洁优美,不乱扔纸屑等有害公共环境的废旧东西。认真听课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和作业。不迟到早退,遵守校规校纪,尊敬师长,团结和帮助同学,维护班级和学校荣誉,爱护公物等等;在社会,不做损害他人和集体利益的事,上车主动给老弱病残者让座,参加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尊老爱幼助残等等。
  第二,从不起眼的小事抓起、做起。以上所列看起来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但这些不起眼的小事都是我们应做而且需要做好的事情,也就是我们应尽的责任。老师要帮助学生努力尽好自己的责任。比如认真地打扫教室和校园环境,并保持学习环境的整洁,认真地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或复习任务;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旷课,不迟到等等。一切责任都包容在这些不起眼的小事中。能把应做的小事做得一丝不苟的人,是不可能没有责任心的。
  第三,今日事今日毕,狠抓习惯养成。好多同学都有把事情往后拖的习惯,不到万不得已,一般都不会主动自觉地事先去做好。这也是一种没有责任心的表现。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不断形成不把上午的事拖到下午做,不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做的雷厉风行作风。有了这种习惯和作风,学生将受益终身。
  第四,抓住学生“对不起父母”的心理,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学生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学习成绩,认为学习成绩不好就对不起自己的父母。我们对学生的一片孝心应予以肯定。但我们也应让学生明确,养育儿女是家长的责任,你们不应该有自责之心。你们没必要高喊孝敬父母、热爱祖国之类这些大而空的口号。
  第五,珍惜生命,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现在的高中生大多很叛逆,心理素质很差。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或多或少地产生或留有轻生的念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没有轻生的权利。轻生对自己来说是一种软弱、不自信的表现,而对一个家庭、对整个社会来说,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表现。自己的一念之差或许对自己是一种解脱,但对家庭、对社会将会带来多大的灾难、悲痛、伤害和损失。因此,珍惜生命,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也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其他文献
班级凝聚力是班级文化氛围的深层内核,它是一种吸引力、向心力、亲和力,更是一种推进班风建设的动力,它从多个侧面和层面展示着一个班级的生机与活力。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对强化班级管理、提高全体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在如何培养班级凝聚力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用愛和信任来融合班级凝聚力    要想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严格要求之外,还得把爱和
期刊
教学内容、学情分析:  《磁铁有磁性》是修订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二课时。磁铁最显著的特点是吸引铁质的物体,即磁铁有磁性。磁铁对铁质物体的吸引力,是一种不需要接触物体就能起作用的力,用非铁质的物体也阻隔不了这种作用。本课还引导学生认识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让他们清楚地感受到磁铁吸引力的这种特点,加深对磁铁磁性的认识。  在平时大多数学生玩过磁铁,因此,我设计的活动虽然看似
期刊
摘 要:新课改下要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制定符合学情的教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兴趣,塑造自身良好形象。在课堂教学中,选用适合学生和教材内容的教法,积极采用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 数学课堂 有效性    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关心的话题。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使我们教师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尝试着新的教
期刊
创造性地理解《数学课程标准》评价理念,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是保证新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一环。数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好评价时机,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做出合理评
期刊
关注农村留守学生,就是关注农村的未来。随着农村农村留守学生的增多,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也面临着挑战。怎样才能做好留守生的教育工作,当好班主任呢?关注农村留守学生,需要关注他们的学习,关注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对于留守学生,他们很少得到父母的爱,在心理上往往是有缺陷的,我们教师要时刻关注他们,多和他们沟通,努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在课堂上多给留守学生一点关爱    爱是一种
期刊
本学期来,我校语文学科组围绕”构建和谐、有效的课堂”这一总体目标,进行了“课堂读写结合”的主题研究。该研究主要针对教学中重分析、轻训练,重人文、轻能力的现象,以加强读写训练为抓手,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基本能力,使教学扎实、有效、并回归本真,体现语文特色。通过几个月的实践研究,我们提高了对读写结合重要性的认识,提炼了一些寻找教材中读写结合点的方法,并对如何进行读写训练,提高教学实效性
期刊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创新人才的竞争。江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并要求“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可见,培养创新人才是新世纪的呼唤,是历史赋予学校的重任。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结合个
期刊
一、作业内容生活化,呈现开放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家庭作业的设计要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要使孩子感到喜闻乐见。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适度地引入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题目,不仅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形成,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态势。  如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
期刊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呼声越喊越响,要求学生加大阅读量,加强语言积累的同时,语文教师们有必要先静下心来与文本亲近,去深入地细细品味。在阅读教学中重视以文为本,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性阅读、个性化建构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展开亲密对话。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要落实到每次的阅读教学中,重视文本中的关键词、句,以帮助学生理解,在不断品味中理解语言的准确性,
期刊
一、本课地位  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文化多样性、文化的传播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都是为讲解文化创新服务的,同时,本课承上启下,对接下来要学习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等知识具有指导作用。文化创新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和社会实践性。怎样进行文化创新是本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