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读写结合主题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ian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学期来,我校语文学科组围绕”构建和谐、有效的课堂”这一总体目标,进行了“课堂读写结合”的主题研究。该研究主要针对教学中重分析、轻训练,重人文、轻能力的现象,以加强读写训练为抓手,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基本能力,使教学扎实、有效、并回归本真,体现语文特色。通过几个月的实践研究,我们提高了对读写结合重要性的认识,提炼了一些寻找教材中读写结合点的方法,并对如何进行读写训练,提高教学实效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课堂教学效果十分明显。下面,围绕五个问题,谈谈我们在课堂读写结合研究上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一、进行课堂读写结合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1、研究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大纲提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这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作文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
  2、研究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在语文教学中“精简设计、优化教学、提高效率”的认识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接受。抓住40分钟的课堂教学,向课堂要质量,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成为大家所迫切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但在目前许多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随意,课堂形式花俏,完全忽略了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使语文教学失去了最重要的语文味。
  3、研究的可行性。
  现今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既是指导学生阅读学习的好文本,更是拓展学生写作练习的好载体。只要教师能够巧妙地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就可以使学生有材料可写,有语言可用,有方法可依。课堂写作练习也会水到渠成,而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和痛苦。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确定每一章节的阅读教学课,必须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加强对学生的读写训练,所有的读写训练内容不能游离文本之外。
  
  二、课堂读写结合研究的关键及确定关键点的基本方法
  
  1、内容的补充。
  教材中有的句子后面留有空白,有的說得简洁扼要,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填补,在后面续写,同时对学生的理解也是一个考察。
  2、情节的延伸。
  有的教材内容故事性强,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根据故事情形,续写发展。
  3、写法的迁移。
  许多教材有明显的协作顺序和结构,是学生学习写作很好的蓝本,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或总分的结构学会有条理地表达或描写。
  4、角色的置换。
  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人称、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可改写文体。
  5、主题的提升。就是写读后感和心得笔记。有些教材富有思想性和感人的场面,可指导学生提炼故事内容,挖掘思想意义,写好读书笔记。
  
  三、有效课堂读写训练的基本策略
  
  从方法上看,要体现如下三个过程:
  1、在读中悟写。
  阅读教学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着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弄清文章的内容,再通过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解决了“写什么”和“为什么写”的问题,即“语言文字→内容→思想感情”的过程。第二阶段是进一步明白“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这个阶段侧重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在教学中,要认真落实文章的中心、结构、写法,突破重、难点,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即“思想感情→内容→语言文字“的过程。
  2、以写促读。
  读写结合,不限于读什么,就写什么。有时可以先写后读,有时也可以结合作文,让学生更好地促进阅读,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3、读写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一种方法,往往不止是一次练习就能掌握好,只有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读写结合,在反复交替的训练过程中,逐渐强化和内化,才能掌握一时难以掌握的东西,最终转化为能力。
  
  四、课堂读写结合研究的成果体现
  
  1、课堂语文味更浓了。
  通过该主题研究,在课堂上能以学生的读写训练为主,抓住了语文教学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那就是听说读写基本素养的培养,使语文教学更具基础性、工具性。避免了一些华而不实,看似热闹,但学生一无所得的现象,使课堂回归了语文的本我,在读读写写的过程中充满了语文的味道。三年级语文教研组在汇报中这样写道:“这几年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从原先花俏的形式教学中逐渐走向扎实、本真、有效的教学。大家亲眼目睹了语文教学的变迁,这次课堂读写训练的研究,无疑是有效语文教学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抓手,它使我们的语文课真正姓‘语’了!一时间,老师们都激动了!”
  2、教学的目标更集中、更优化了。
  课堂以读写训练为主,教学目标集中,训练突出了重点,教学过程也简单了,避免了繁琐的分析与串讲,避免了以往教学中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讲,又什么都讲不透的现象,解决了课堂“高耗、低效”的问题。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学评语在教学中的地位将显得越来越重要。所谓课堂教学评语,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常用、最简单的评价方式,是指明学生学习活动中某个细节正确与否的一种语言描述。在具体教学中,这些积极的功能表现在多方面,本文结合数学课堂教学谈了一些感受和做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评语功能 运用    所谓课堂教学评语,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常用、最简单的评价方
期刊
课程综合化已成为当今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高中地理教学应融入语文、历史、理化等學科知识。因为高中地理是中学学科教学体系中一门特殊学科,它知识内容复杂,综合性强,与其他学科间联系较为密切。这种密切的学科之间联系对于全面提高地理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本文旨在探究高中地理与中学其他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以及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方法。    一、加强地理与各学科相互渗透的意义    
期刊
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是实现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初中数学使用的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点,核心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不断的探索研究,笔者发现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具有以下特点。    一、教材的编排呈现新特点    1、为学生的学习构筑起点  教科书提
期刊
摘 要: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機与活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 创新教育 新课改    新世纪的教
期刊
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最大的难点。多年以来,语文教师对诗歌的讲解大多是对诗歌的作者、时代背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对诗歌的大意进行整体的分析,然后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赏析作品的风格等等。基本上都是教师讲解学生做笔记,所学的内容也都是几千年以来已有的定论或者老师个人的“一家之言”,学生缺乏主观的体验和理解,不能有个人独到的体验和理解。课堂气氛沉闷无聊,学生恹恹欲睡,教师很累,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期刊
班级凝聚力是班级文化氛围的深层内核,它是一种吸引力、向心力、亲和力,更是一种推进班风建设的动力,它从多个侧面和层面展示着一个班级的生机与活力。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对强化班级管理、提高全体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在如何培养班级凝聚力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用愛和信任来融合班级凝聚力    要想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严格要求之外,还得把爱和
期刊
教学内容、学情分析:  《磁铁有磁性》是修订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二课时。磁铁最显著的特点是吸引铁质的物体,即磁铁有磁性。磁铁对铁质物体的吸引力,是一种不需要接触物体就能起作用的力,用非铁质的物体也阻隔不了这种作用。本课还引导学生认识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让他们清楚地感受到磁铁吸引力的这种特点,加深对磁铁磁性的认识。  在平时大多数学生玩过磁铁,因此,我设计的活动虽然看似
期刊
摘 要:新课改下要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制定符合学情的教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兴趣,塑造自身良好形象。在课堂教学中,选用适合学生和教材内容的教法,积极采用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 数学课堂 有效性    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关心的话题。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使我们教师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尝试着新的教
期刊
创造性地理解《数学课程标准》评价理念,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是保证新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一环。数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好评价时机,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做出合理评
期刊
关注农村留守学生,就是关注农村的未来。随着农村农村留守学生的增多,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也面临着挑战。怎样才能做好留守生的教育工作,当好班主任呢?关注农村留守学生,需要关注他们的学习,关注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对于留守学生,他们很少得到父母的爱,在心理上往往是有缺陷的,我们教师要时刻关注他们,多和他们沟通,努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在课堂上多给留守学生一点关爱    爱是一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