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说起中国古代繁荣的地摊经济,还得追溯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五米多长的画卷里,描绘了北宋时期东京汴梁大街小巷、店铺林立的场景。有店家自然就有地摊,小小的虹桥之上就画有绳摊、鞋摊和铁器摊,生动异常。地摊经济作为一种传统的买卖交易方式,传承千年。伴随着社会发展,地摊也曾出现过几次短时间的萎缩。眼下的2020年,城市地摊经济重燃烟火,释放活力,掀起久违的“地摊热”。本专题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山东农村集贸市场的地摊为主体,与您一起重温曾经的岁月。
农村的集市大都是地摊的形式,多少年来未曾改变。1978年,改革开放为农村集贸市场的地摊经济正式“松绑”,20世纪80年代初期,地摊经济全面放开。以五天为一个单位的集市是农村唯一进行商品交换的集散地,村民们当然不会放弃这难得的机会。天刚蒙蒙亮,十里八乡的村民就挑着货担、推着独轮车,把自家种的青菜等農产品,连同自家养的家禽拿到集市上来卖。有些有商业头脑的,把外地的紧俏商品贩卖回来,就比卖菜的村民卖得多。
赶集的人多,集市上就特别热闹,买卖讲价的和争抢摊位的吵嚷声,远远就能听见。走街串巷做买卖的商人也逐渐出现,他们多推着“二八大杠”的自行车或挑着扁担,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摊位。在那时,有着“大肚子”的老式手摇爆米花机总会吸引不少人围观。会炒菜的农村厨子,到集市上垒个地锅子,为赶集的村民提供热腾腾的饭菜。过晌时候,那些赶集的农民,咬咬牙买上一碗两角钱的大锅菜,再喝上一角钱的老白干。省钱的,索性就买二分钱一碗的白开水,就着咸菜啃窝头。
“供销合作社”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也一直保留在70、80后的记忆中,高高的货架要踮着脚才能看清商品,带圆圆秤砣的磅秤要仔细分辨秤杆上的刻度,最爱的当属五分钱一根的冰棍,虽然对当时的孩子来说似乎还有些奢侈。供销社遍布城乡,通过统购统销包揽了那个时代中国百姓的所有生活所需品的购买,那就是当年的“大超市”。
再后来,供销社逐渐被私有的“小卖部”所取代,小卖部里的“零食自由”才是90后童年时期最热衷的追求,孩子能掌控的零花钱也变了单位,从“五分”变成了“五毛”。那时的辣条才不是“卫龙”一家独大,琳琅满目,环肥燕瘦,简直挑花了眼。
出门逛逛便知,近日火爆起来的地摊更多地用情怀代替了生活必需品,手作产品、文创产品才是街市上的亮眼之处,摊位的主人也发生了变化,“全民摆摊”时代到来。这种让每个人的小期盼与大城市交融的“地摊热”,才是最抚凡人心的人间烟火。
(编辑/李潇雨)
说起中国古代繁荣的地摊经济,还得追溯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五米多长的画卷里,描绘了北宋时期东京汴梁大街小巷、店铺林立的场景。有店家自然就有地摊,小小的虹桥之上就画有绳摊、鞋摊和铁器摊,生动异常。地摊经济作为一种传统的买卖交易方式,传承千年。伴随着社会发展,地摊也曾出现过几次短时间的萎缩。眼下的2020年,城市地摊经济重燃烟火,释放活力,掀起久违的“地摊热”。本专题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山东农村集贸市场的地摊为主体,与您一起重温曾经的岁月。
农村的集市大都是地摊的形式,多少年来未曾改变。1978年,改革开放为农村集贸市场的地摊经济正式“松绑”,20世纪80年代初期,地摊经济全面放开。以五天为一个单位的集市是农村唯一进行商品交换的集散地,村民们当然不会放弃这难得的机会。天刚蒙蒙亮,十里八乡的村民就挑着货担、推着独轮车,把自家种的青菜等農产品,连同自家养的家禽拿到集市上来卖。有些有商业头脑的,把外地的紧俏商品贩卖回来,就比卖菜的村民卖得多。
赶集的人多,集市上就特别热闹,买卖讲价的和争抢摊位的吵嚷声,远远就能听见。走街串巷做买卖的商人也逐渐出现,他们多推着“二八大杠”的自行车或挑着扁担,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摊位。在那时,有着“大肚子”的老式手摇爆米花机总会吸引不少人围观。会炒菜的农村厨子,到集市上垒个地锅子,为赶集的村民提供热腾腾的饭菜。过晌时候,那些赶集的农民,咬咬牙买上一碗两角钱的大锅菜,再喝上一角钱的老白干。省钱的,索性就买二分钱一碗的白开水,就着咸菜啃窝头。
“供销合作社”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也一直保留在70、80后的记忆中,高高的货架要踮着脚才能看清商品,带圆圆秤砣的磅秤要仔细分辨秤杆上的刻度,最爱的当属五分钱一根的冰棍,虽然对当时的孩子来说似乎还有些奢侈。供销社遍布城乡,通过统购统销包揽了那个时代中国百姓的所有生活所需品的购买,那就是当年的“大超市”。
再后来,供销社逐渐被私有的“小卖部”所取代,小卖部里的“零食自由”才是90后童年时期最热衷的追求,孩子能掌控的零花钱也变了单位,从“五分”变成了“五毛”。那时的辣条才不是“卫龙”一家独大,琳琅满目,环肥燕瘦,简直挑花了眼。
出门逛逛便知,近日火爆起来的地摊更多地用情怀代替了生活必需品,手作产品、文创产品才是街市上的亮眼之处,摊位的主人也发生了变化,“全民摆摊”时代到来。这种让每个人的小期盼与大城市交融的“地摊热”,才是最抚凡人心的人间烟火。
(编辑/李潇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