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开启孩子的心锁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晴,阳光满地,我独坐教室一隅,闻着校园里沁人心脾的花草香,听着远处蓝天上吹响的鸽哨,瞧着孩子们嬉笑着的调皮可爱的小模样,手捧“问题儿童”的选题,脑际片刻的飘渺之后,一切的一切,听其自然,倾泻而出,如松间明月朗朗的照,如石上清泉汩汩的流,仿佛一句句遥远的诗句来到我心间……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个体取向,主要是培养“健康的自我”。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幼儿期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尤其是对于“入园焦虑”的孩子, 更需要我们用一颗爱心开启孩子的心锁!
  事件
  云强每天来幼儿园总是哭哭啼啼,是“只打雷不下雨”的号啕大哭,声音连绵不绝,不和任何人交流。如果老师或小朋友和他聊聊天,那只会适得其反,他的声音会变得更大,如果想办法抱抱他,他会转着圈“逃脱”老师的怀抱,拒绝任何人。吃饭时,老师不把饭塞到他的手里,是不会去拿的,即使我们极力想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在旁边说上上百遍:“云强,自己拿盘子里的饭。”孩子终究也不会动手去拿。入园近三个月时,还要等老师给他脱裤子才尿尿,否则,他会一直哭着尿到裤子里也懒得动手自己脱裤子。这就是我们现在娇惯出来的新世纪的“小皇帝”!
  在教育活动中,云强从来不和小朋友坐在一起,即使老师把他的小座位放到小朋友的中间,他也会乘人不注意时悄悄地搬着小椅子独自躲到角落里。游戏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了,可云强从来不主动地参与其中。每次都是我们想方设法地哄着他和小朋友拉手,或者让大方的孩子去邀请他,有时好几个孩子还请不动他,很有个性的小家伙呢!
  对策
  杜博斯在《人类的适应》中提出“一个健康的儿童应该是一个关心并积极参与到有利于自己健康的活动中去的儿童。”幼儿身心发展的稚嫩性使他们比成人更需要及时的帮助,更需要健康的生长环境,同时,并不意味着孩子只是被动地接受保护、接受照顾,也需要孩子力所能及的主动参与。针对云强性格内向、适应性弱:依赖性强的弱点,我们采用了以下措施:
  1、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各个教育领域中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
  要多鼓励表扬,帮助孩子克服困难,锻炼自理能力,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教育中,蕴藏着许多心理教育的因素。针对孩子自理能力差的特点,我们就培养云强自己动手,主动参与活动。记得云强第一次自己动手拿饭时的情景:我蹲在他的身边,要求孩子自己取盘子里的饭,可他连看都不看一眼,自己转着小脑袋,满世界找什么似的。我知道这是小家伙拒绝的方式,我开始给孩子轰“糖衣炮弹”:“哟,云强可真棒,今天自己来拿饭,云强长大了,是吗?……”“炮弹”把我都快轰晕了,小家伙还是无动于衷地低着头,不知道想些什么。我把盘子放到他的手边,使出最后的招数:“云强如果自己拿饭,老师就发给你一个漂亮的红气球,好吗?”云强看了看我,犹豫了一会儿,终于,慢慢地慢慢地拿起了一个小花卷……
  那一刻,我感到了幸福、满足与富有,领悟了教育的真谛,我为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而感到自豪,这是我们用满腔的爱换取的一份厚礼。
  2、爱心教育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
  我们多和孩子谈心,给他讲故事,启发引导孩子,在此基础上,我们时刻和孩子保持亲密的关系,我们发动能力强的幼儿和云强做好朋友,带他做游戏。经过努力,云强已和班上的东升等成了好朋友,孩子变得活泼多了。更让我们欣喜的是,整个幼儿园里再也听不见云强的哭声,我们为期三个星期的“云强哭闹大战”宣告大捷!
  3、家长给孩子创造广泛的交友环境。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也是铸造孩子良好性格和人格的重要场所。我们请家长和我们一起花更多的时间跟云强交流,经常带着孩子外出,鼓励他与别人交谈,经常问孩子一些其他小朋友的情况,让孩子有意识地去注意别人、了解别人;一旦孩子说他跟其他小朋友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家长一定要表示出很大的热情,仔细引导、询问,引起孩子的兴趣……
  点评
  弗洛伊德说:“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具有积累性,幼儿在这一时期已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心理倾向,使得我们在这一阶段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成为可能。通过对云强的个案追踪我深深地体会到:幼儿阶段,孩子的许多心理品质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是培养他们健康心理行为的大好时机。要将心理健康融合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中,融合于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孩子通过体验与感受,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他们长成大人之后,能依靠自己的心理素质,立足于社会,成为一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正确面对挫折的生活强者。所以,这样的重任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使命,也是义不容辞的职责,让就我们用一颗爱心开启孩子的心锁,让孩子们健康快乐!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验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其实数学本来就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即孩子自己会学,学了会用,会解决实际问题,光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学数学首先是为了应用,应用数学是学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能在数学化过程中抽象
期刊
高中新课改在甘肃的实施,这期间的培训、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使我更加意识到: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我们不仅在为高等美术院校输送美术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在生活和学习中发现美和创造美。所以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注重学生的审美实践性,培养学生的个性素质和创新意识。  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说过:“素描是绘画、雕刻、建筑的提高点,素描是所有绘画种类的源泉和灵魂,是一切科学的根本。
期刊
摘 要: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自我适应社会能力的场所,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养的场所。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获得的多与少、能力的高与低。人才创新、观念创新、教育创新、手段创新是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地理学科需要教师能够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观念和手段更新,如此课堂效果可大有改观。为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了许多积极而有益的探索。本文希望以地理课堂教学作为
期刊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促使学生生成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使所有的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呢?    一、有效生成需要精心预设    平时我们所说的备课,就是对教与学的预设。一是对教材的预设
期刊
我们知道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学生的思维火花才会在碰撞中闪光;也只有给学生释放一定的空间,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加精彩纷呈。    一、套上“紧箍咒”,折断思维的翅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我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下面是一老师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学教育改革浪潮。数学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科学把握数学教学改革的正确导向,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动中国数学教育沿着健康、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行。  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数学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和措施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在教学中科学地把握、有效地实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实现角色转换    每
期刊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追求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课堂教学的热点。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内容要讲到点子上    语文教学要做到“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义的重点,牵动一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听潮》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以景抒情的散文,内容很丰富,阅读它不
期刊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的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验创新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改进创新,并通过教师的质疑、情境的创设等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将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明显提高。  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体会。    一、改变实验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创新动
期刊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我们要用开放的、主体的教育视野和课程理念,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体现应用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训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会学、会用数学的能力。    一、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内容,
期刊
一、忌含糊应对,重真情激励    课堂中,教师面对学生的发言,不假思索,无所用心,或以含糊不清的“哦”、“嗯”来回应学生的精彩发言,或者只会一个个点将,漠视学生的发言内容,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激情。如《妈妈,我想对你说》的写作课上,一位教师的表现是:  师:哪位同学先来说一说?  生1:妈妈,我总是惹你生气,我们总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女儿总想找机会向你道歉,却总说不出口。  师:嗯。谁再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