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长跑教学一直是众多师生困惑的难题,对教师而言,它的内容单一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激情;对学生来说,不光是内容枯燥,形式单一,而且要完成教学任务需要承受较大的运动负荷,付出较多的体力,因此没有较强的意志力是不行的。所以在教学中一提到中长跑,很多学生就没有信心了,甚至非常害怕。根据这些情况,结合教学实际,就中长跑项目教学提出一些见解和认识。
关键词: 体育教学;中长跑;教学方法
在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中长跑项目是中学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身体锻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对培养学生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勇于进取的体育优秀品质,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往往最害怕的项目就是中长跑项目,因为它的路程长、消耗大、训练辛苦、枯燥、易疲劳,考试成绩往往都不理想。同时,学生又希望能考试达标,但平时又不愿意付出训练,不愿去练习中长跑,其主要是怕吃苦、怕累、思想畏惧的表现。如何让学生提高中长跑成绩,最关键的一条是体育教师必须严格地引导学生参加耐久跑训练,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教学手段、教学原则进行教学,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由被动式训练转变为主动式训练。
一、中长跑项目
中长跑运动项目有: 800米、1000米、1500米和3000米。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常见的项目是男子1500米和女子800米。中长跑距离是发展耐长久的项目,长时间的连续的肌肉活动,是这个项目的特点。它一方要求尽量减少能量的消耗,维持一定的跑速,另一方面要求在全程跑中能根据比赛的情况具有加速跑的能力。所以,运动员在跑的全程中,正确地掌握技术和合理地分配体力是非常重要的。要求跑得轻松协调,重心移动平稳,直线性强,有良好的节奏;要尽量提高肌肉用力和放松交替的能力,既讲究动作效果,又注重节省体力。这些要求,跑的距离愈长,它愈显得重要。各种距离跑的技术,基本上是相同的。但由于距离的长短和跑的强度不同,所以在跑的技术细节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二、中长跑项目的训练原则
1.全面发展原则
要使学生提高中长跑能力,仅凭单调重复的耐久跑训练那是没有效果的。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及全面增强学生各器官系统功能,为此,应该在教学训练中给学生身体各器官以全面影响,使各器官各部位都承受一定的负荷。因此要求锻炼内容要全面多样,方法灵活,使身体得到全方位发展,只有在身体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专项中长跑训练,才能有稳定扎实的基础作为保证,而不至于使学生训练成为只有某一方面发展的单一人才。
2.循序渐进原则
中长跑的教学与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训练过程中运动动作的难易,技术动作的复杂或简单,运动量的大小等都应从易到难、由简到繁、从小到大。既不能急于求成,又不能踏步不前,既要循序,又必须渐进。对于初次进行中长跑训练的学生,其跑步姿态、姿势、呼吸和技术动作千姿百态、不合规范、既费力、且又不实用。同时由于初次训练,身体各器官以及能量系统没有能够适应中长跑强度的要求,而且出现训练成绩不好、效果不理想的现象。作为体育教师,就必须要有耐心,不能强加给学生过大的运动量,尤其在南方,以免造成对学生的伤害。如休克、中暑、低血糖、脸色青、呕吐等各种症状。因此,在中长跑的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必须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3.区别对待原则
进行中长跑的体育教学工作,不能千篇一律、一刀切。要根据具体情况、学生特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以及不同训练水平进行区别对待。
首先,应从性别特征上区别对待。男女生的性别差异,是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在青春发育期,男女学生之间的性别差异指标差别不大,而从青春发育期开始,男女学生之间的性别差异日趋显著。女生生长发育开始年龄比男生早 2年,在11~12岁时,女生身高、体重均超过男生;到了14、15岁,女生各项形态机能指标开始低于男生;骨骼比男生轻;体重比男生低;力量素质比男生弱;心、肺重量比男生轻;心脏体积比男生小;胸围、呼吸差、肺活量都比男生小;吸氧能力比男生差。另外,在进行中长跑的教学训练当中,性别特征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女生月经期的问题,应当尽量避免强度过大的训练。综上所述,男女学生在性别特征上的种种差异,决定了在中长跑教学与训练中应区别对待、因人而异、合理安排运动量、男女学生的训练强度应当有所区别。同时又要根据不同的体质、健康状况及训练水平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因为,相同的刺激对不同的个体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同一班级的学生,用相同的运动量训练,就可能有人适应、有人过量、有人又嫌太少。从生理方面考虑,在中长跑教学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做到健康分组进行教学,使学生生理负荷能够达到不同个体的生理范围,这样才能够收到最佳效果。
三、中长跑的速度和耐力训练
从运动生理方面来分析,中长跑的速度耐力依靠磷酸原系统供能,而且还更多的依靠肌糖元进行无氧酵解供能。在进行中长跑教学与训练中,必须着重发展无氧供能系统的能力,这种训练称为无氧训练,常用的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
【追逐领跑法】适合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分组教学,每组8~~16人,定时或定距。从起跑线起跑,成纵队中速行进,队伍全部出发后,排尾从队形的左侧以快于全队整体的速度加速跑到队首,当他到达队首,成为新的领跑者时,新队形的排尾再次从队形的左侧,以快于全队整体的速度加速跑到队首,如此循环重复。要求队形整齐,前后间距均匀一致;每一位领跑者都不能故意提高跑的速度,使排尾赶不上来。
【减速滞后休息法】适合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分组教学,每组8~~16人,定时或定距。从起跑线起跑,成纵队中高速行进,队伍全部出发或者全队跑进一定的距离后,队形排头从队伍的左侧,减速跟随慢跑滞后到队尾归队,再和全队同速跑进,当他到达队尾时要求大声喊口令“到”,此时新队形的排头再次开始重复刚才的内容,如此寻循环重复。要求队形整齐,前后间隔均匀,滞后者不得原地不动等到队伍通过后再归队。
【团体赛法】学生分成势力相当、人数相等的几组,每组5~~10人,不硬性规定总时间要求,但定距计时,每组队员全部跑完后,去掉本组一个最好成绩和一个最差成绩,计总成绩或平均成绩排先后,给排后的小组以适当的惩罚。要求团结协作,帮扶体能较差的同学。
【休息站替换法】学生分成势力相当、人数相等的几组,每组7~~12人,不硬性规定总时间要求,但定距计时,在跑道的两个弧顶各设一个休息站(圆圈),且各留本组一名学生准备替换休息,在项目进行时,每跑一圈或半圈可以允许一人替换一人休息,以每组最后跑过终点线的成员的总成绩排出先后顺序,排前者表扬,排后者给予相应的惩罚。要求;团队每经过休息站一次,必须换人休息,各小组可根据规定的练习时间或者距离,事先确定好替换休息的人员和顺序。
【校内小型越野跑】利用学校内部地理环境,结合班级学生情况,选择适当的距离和路线,分组或不分组进行。例如:从田径场内出发,先绕场一圈,然后爬过看台台阶,穿过小树林,上校内环路北段,进入田径场,再跑过50米长的软(沙)跑道到达终点。要求:老师事先要了解场地情况,做好标记,排除安全隐患,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定路线行进。
【定时跑】分组或不分组,定时不定距,不限速,但要分清走和跑的区别,在跑的过程中,不管跑的再慢,决不允许以走代跑,改变练习性质。
【长途搬运】分组教学,学生分成8~~10人的几个小组,定距计时,在跑的过程中每小组要负责搬运一张体操垫子(大),搬运形式不限,由各组学生事先自行设计,但在练习过程中体操垫不得触及地面和少于两人共同搬运,以每小组垫子到达时间先后排序(同时该小组冲线时,没有参与搬运的学生,不得落后于距终点线30米处的限制线外,否则每一人次在总计时上加3秒),先到者为胜,后到者受罚。要求在跑的过程中全组团结协作,
【变速跑】学生分组或不分组,在跑的过程中,听老师的口令(哨声),短促哨声表示要快速跑,长拖音哨声表示要慢跑,交替进行,定时或定距。要求注意力集中,听从老师的调度。
总之,中长跑的训练是一项科学的工作,需要通过各种训练方法、手段、综合学生各个方面进行训练和教学。如力量、速度、灵敏性、柔韧性、协调性等全面发展基础上才能够得以提高,不能盲目的从某一方面进行单一的、片面的、枯燥的训练,避免引起学生的厌学和恐惧心理。另外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指导训练,训练方式应灵活多变。在训练过程中,还应细心观察,不断总结,加以提高,只有通过正确的理论方法作为指导、科学的实践、不断地探索,才能够总结出更适合学生的实用的中长跑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德胜.世界体育手册[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1.
[2]体育运动学校《体育理论》教材编写组.体育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 体育教学;中长跑;教学方法
在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中长跑项目是中学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身体锻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对培养学生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勇于进取的体育优秀品质,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往往最害怕的项目就是中长跑项目,因为它的路程长、消耗大、训练辛苦、枯燥、易疲劳,考试成绩往往都不理想。同时,学生又希望能考试达标,但平时又不愿意付出训练,不愿去练习中长跑,其主要是怕吃苦、怕累、思想畏惧的表现。如何让学生提高中长跑成绩,最关键的一条是体育教师必须严格地引导学生参加耐久跑训练,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教学手段、教学原则进行教学,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由被动式训练转变为主动式训练。
一、中长跑项目
中长跑运动项目有: 800米、1000米、1500米和3000米。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常见的项目是男子1500米和女子800米。中长跑距离是发展耐长久的项目,长时间的连续的肌肉活动,是这个项目的特点。它一方要求尽量减少能量的消耗,维持一定的跑速,另一方面要求在全程跑中能根据比赛的情况具有加速跑的能力。所以,运动员在跑的全程中,正确地掌握技术和合理地分配体力是非常重要的。要求跑得轻松协调,重心移动平稳,直线性强,有良好的节奏;要尽量提高肌肉用力和放松交替的能力,既讲究动作效果,又注重节省体力。这些要求,跑的距离愈长,它愈显得重要。各种距离跑的技术,基本上是相同的。但由于距离的长短和跑的强度不同,所以在跑的技术细节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二、中长跑项目的训练原则
1.全面发展原则
要使学生提高中长跑能力,仅凭单调重复的耐久跑训练那是没有效果的。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及全面增强学生各器官系统功能,为此,应该在教学训练中给学生身体各器官以全面影响,使各器官各部位都承受一定的负荷。因此要求锻炼内容要全面多样,方法灵活,使身体得到全方位发展,只有在身体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专项中长跑训练,才能有稳定扎实的基础作为保证,而不至于使学生训练成为只有某一方面发展的单一人才。
2.循序渐进原则
中长跑的教学与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训练过程中运动动作的难易,技术动作的复杂或简单,运动量的大小等都应从易到难、由简到繁、从小到大。既不能急于求成,又不能踏步不前,既要循序,又必须渐进。对于初次进行中长跑训练的学生,其跑步姿态、姿势、呼吸和技术动作千姿百态、不合规范、既费力、且又不实用。同时由于初次训练,身体各器官以及能量系统没有能够适应中长跑强度的要求,而且出现训练成绩不好、效果不理想的现象。作为体育教师,就必须要有耐心,不能强加给学生过大的运动量,尤其在南方,以免造成对学生的伤害。如休克、中暑、低血糖、脸色青、呕吐等各种症状。因此,在中长跑的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必须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3.区别对待原则
进行中长跑的体育教学工作,不能千篇一律、一刀切。要根据具体情况、学生特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以及不同训练水平进行区别对待。
首先,应从性别特征上区别对待。男女生的性别差异,是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在青春发育期,男女学生之间的性别差异指标差别不大,而从青春发育期开始,男女学生之间的性别差异日趋显著。女生生长发育开始年龄比男生早 2年,在11~12岁时,女生身高、体重均超过男生;到了14、15岁,女生各项形态机能指标开始低于男生;骨骼比男生轻;体重比男生低;力量素质比男生弱;心、肺重量比男生轻;心脏体积比男生小;胸围、呼吸差、肺活量都比男生小;吸氧能力比男生差。另外,在进行中长跑的教学训练当中,性别特征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女生月经期的问题,应当尽量避免强度过大的训练。综上所述,男女学生在性别特征上的种种差异,决定了在中长跑教学与训练中应区别对待、因人而异、合理安排运动量、男女学生的训练强度应当有所区别。同时又要根据不同的体质、健康状况及训练水平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因为,相同的刺激对不同的个体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同一班级的学生,用相同的运动量训练,就可能有人适应、有人过量、有人又嫌太少。从生理方面考虑,在中长跑教学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做到健康分组进行教学,使学生生理负荷能够达到不同个体的生理范围,这样才能够收到最佳效果。
三、中长跑的速度和耐力训练
从运动生理方面来分析,中长跑的速度耐力依靠磷酸原系统供能,而且还更多的依靠肌糖元进行无氧酵解供能。在进行中长跑教学与训练中,必须着重发展无氧供能系统的能力,这种训练称为无氧训练,常用的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
【追逐领跑法】适合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分组教学,每组8~~16人,定时或定距。从起跑线起跑,成纵队中速行进,队伍全部出发后,排尾从队形的左侧以快于全队整体的速度加速跑到队首,当他到达队首,成为新的领跑者时,新队形的排尾再次从队形的左侧,以快于全队整体的速度加速跑到队首,如此循环重复。要求队形整齐,前后间距均匀一致;每一位领跑者都不能故意提高跑的速度,使排尾赶不上来。
【减速滞后休息法】适合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分组教学,每组8~~16人,定时或定距。从起跑线起跑,成纵队中高速行进,队伍全部出发或者全队跑进一定的距离后,队形排头从队伍的左侧,减速跟随慢跑滞后到队尾归队,再和全队同速跑进,当他到达队尾时要求大声喊口令“到”,此时新队形的排头再次开始重复刚才的内容,如此寻循环重复。要求队形整齐,前后间隔均匀,滞后者不得原地不动等到队伍通过后再归队。
【团体赛法】学生分成势力相当、人数相等的几组,每组5~~10人,不硬性规定总时间要求,但定距计时,每组队员全部跑完后,去掉本组一个最好成绩和一个最差成绩,计总成绩或平均成绩排先后,给排后的小组以适当的惩罚。要求团结协作,帮扶体能较差的同学。
【休息站替换法】学生分成势力相当、人数相等的几组,每组7~~12人,不硬性规定总时间要求,但定距计时,在跑道的两个弧顶各设一个休息站(圆圈),且各留本组一名学生准备替换休息,在项目进行时,每跑一圈或半圈可以允许一人替换一人休息,以每组最后跑过终点线的成员的总成绩排出先后顺序,排前者表扬,排后者给予相应的惩罚。要求;团队每经过休息站一次,必须换人休息,各小组可根据规定的练习时间或者距离,事先确定好替换休息的人员和顺序。
【校内小型越野跑】利用学校内部地理环境,结合班级学生情况,选择适当的距离和路线,分组或不分组进行。例如:从田径场内出发,先绕场一圈,然后爬过看台台阶,穿过小树林,上校内环路北段,进入田径场,再跑过50米长的软(沙)跑道到达终点。要求:老师事先要了解场地情况,做好标记,排除安全隐患,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定路线行进。
【定时跑】分组或不分组,定时不定距,不限速,但要分清走和跑的区别,在跑的过程中,不管跑的再慢,决不允许以走代跑,改变练习性质。
【长途搬运】分组教学,学生分成8~~10人的几个小组,定距计时,在跑的过程中每小组要负责搬运一张体操垫子(大),搬运形式不限,由各组学生事先自行设计,但在练习过程中体操垫不得触及地面和少于两人共同搬运,以每小组垫子到达时间先后排序(同时该小组冲线时,没有参与搬运的学生,不得落后于距终点线30米处的限制线外,否则每一人次在总计时上加3秒),先到者为胜,后到者受罚。要求在跑的过程中全组团结协作,
【变速跑】学生分组或不分组,在跑的过程中,听老师的口令(哨声),短促哨声表示要快速跑,长拖音哨声表示要慢跑,交替进行,定时或定距。要求注意力集中,听从老师的调度。
总之,中长跑的训练是一项科学的工作,需要通过各种训练方法、手段、综合学生各个方面进行训练和教学。如力量、速度、灵敏性、柔韧性、协调性等全面发展基础上才能够得以提高,不能盲目的从某一方面进行单一的、片面的、枯燥的训练,避免引起学生的厌学和恐惧心理。另外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指导训练,训练方式应灵活多变。在训练过程中,还应细心观察,不断总结,加以提高,只有通过正确的理论方法作为指导、科学的实践、不断地探索,才能够总结出更适合学生的实用的中长跑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德胜.世界体育手册[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1.
[2]体育运动学校《体育理论》教材编写组.体育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