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上海的“寻音者”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er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唱片收藏是收藏市场中的一个独特的门类,因为生产唱片需要复杂的生产流水线,所以难以造假,市场上几乎没有赝品。近年来,没有赝品的老唱片收藏市场吸引了很多收藏爱好者,许多老唱片的价格已比几十年前翻了数千倍。
  走进冯树华老先生的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走廊尽头摆放着的一台唱机,冯老先生就从这里开始为《新民周刊》记者讲起了他的收藏。
  最初,冯老先生只是喜欢买唱片来欣赏音乐,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才正式开始收藏。后来,冯老的这个爱好又深深地影响了儿子冯玗先生,几十年来,父子二人已收藏有几千张黑胶唱片,收藏唱片可以说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其实,今时今日的大部分“声音”,很大程度上已经不需要“人”的在场了——乐器的声音、乃至人的声音,都可以通过电子合成来实现,甚至很多原本自然世界中不存在的声音,也可以通过合成被创造出来。人们所能“占有”的声音,从前是大大的黑胶唱片和唱机,摆在家中的一角;后来变为一盒盒CD、卡带,摆进书架;再后来变成了数码播放器中的一个个文件,放进牛仔裤的口袋里;现在它们身处“云端”,手握一个可以联网的小终端,便仿佛可以听见全世界。声音从未如此轻快便捷,触手可及。然而,当黑胶碟片再次开始旋转,轻轻的噪音再次响起,那一声声却真真切切,仿佛是流连人世繁华的少年一回头便能看得到的故乡。时光流淌总让彩色化为黑白,但黑胶唱片的片芯也似斑斓的瞳孔,静静凝视着世间川流而过的声色光影,永远带着它的风情,永远带给人们最真切的感动。


生产唱片需要复杂的生产流水线,所以难以造假,市场上几乎没有赝品。

  “这个享受无法比喻”
  中国最早的唱片诞生于上世纪初的1907年。1917年,法国人乐浜生靠着拉洋片和播放《洋人大笑》唱片在中国发了财,便在今天的衡山路811号创建了当时中国最大、技术设备最先进的“百代”唱片公司,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小红楼”。当时,如周璇、姚莉、白虹、龚秋霞、王人美等一些歌星、影星都曾在这里灌制过唱片,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也都是从这里走向了千家万户。
  据冯玗介绍,当时中国的唱片制造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基本是同步的,差距很小,这也从一个方面显示了当年我国唱片业的繁荣。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今,黑胶唱片在中国大陆地区早已没有了生产线,昔日这些著名的歌星、影星的声音资料和老唱片,就显得格外珍贵。
  当《何日君再来》的曲调随着唱片旋转徐徐飘散在房间里,伴着温软醇厚的声音,冯树华老先生不自觉地用手指在桌上打起了节拍。冯老先生从小喜欢音乐,那时候娱乐的方式比较单一,冯老从读书以后就迷上了“无线电”,里面的音乐、戏曲、评弹、相声等等丰富的内容都深深吸引着他。“有了唱片之后就好了!”冯老感叹,喜欢的声音可以反复听,反复去体会,确实是一种无可比拟的享受。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目光投向黑胶唱片的收藏,有人专门收藏流行歌曲方面的,有人专收京剧的,也有像冯老一样收藏黑胶的。但与很多黑胶唱片收藏家不同的是,冯氏父子的收藏并不局限于某一门类,而是更加侧重于从唱片发展史的角度来确定收藏的意向,去收集每一个时期、每一个领域的代表性唱片。听唱片和收集唱片固然是享受,但收藏的很大一部分乐趣,还在于研究唱片,去了解每一张唱片本身的故事,这也是父子二人对唱片收藏乐在其中的缘由。
  说起来,冯老先生收藏这些老唱片也甚是不容易。他一不沾酒,二不吸烟,唯一的嗜好就是听音乐,所有的零用钱都用去买唱片,即使在十年动乱时也是如此——那时候听唱片、欣赏歌曲,往往要有几个实在要好的朋友,实在要听,只能在家里关上门窗,拉上窗帘,尽量把音量调低,偷偷摸摸地享受。用冯树华的话讲,听唱片“比吃什么都好,这个享受无法比喻”。
  珍藏了一个年代的记忆
  一张唱片连通的并不只是冯氏父子和音乐,也不只是音乐的今日与往昔。一张唱片的诞生里,有多少人为之扮演不同的角色,多少人为之努力,老唱片所珍藏的,更是跨越时空和人海的感动。
  早在很多年前,冯氏父子就有一个愿望,就是集齐周小燕先生灌制的所有唱片。辛苦了十几年,他们终于实现了这个夙愿。当时,九十多岁高龄的周小燕先生听到自己当年灌制的唱片十分激动,甚至还跟着唱了起来,感叹自己竟也不晓得有这么多唱片保留了下来。如今周小燕先生已辞世,冯氏父子二人观看当时在她家共听他们集满的唱片的录像时,亦是感慨良多。
  老唱片不仅承载了小我悲欢,还珍藏了一个年代的记忆。冯氏父子收藏唱片已经有三四十年,收藏的数千张老唱片如果铺展开来的话,可以占满一个标准的篮球场。其中既有上世纪百代、胜利、大中华三大唱片公司灌制出版的流行度较高的唱片,也有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唱片,还有很多珍贵的历史声音资料。这些老唱片,用自己发展的历程见证着国家发展前进的脚步——比如从材质方面来看,胶木唱片占绝大部分,胶木唱片中大致又分“粗纹”和“密纹”两种,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叫 “红胶木唱片”,虽然也属胶木一类,但却属于“有故事”的珍稀品种。红胶木唱片又叫“红唱片”,它在整个唱片发行历史中,虽然只存在过一段极为短暂的时间,但它的诞生却足以让中国唱片人为之自豪。据冯玗先生介绍,平常人们见到的胶木唱片都是用炭黑作为染色剂,而它却是以氧化铁作染色剂。这是因为1951年秋天,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而当时制作唱片的炭黑原料又比较缺乏,所以一些唱片厂就尝试用氧化铁研制。但由于氧化铁对唱片的音质有影响,不能尽善尽美地把唱片的音质做好,所以一年不到,此红唱片就停产了。“红唱片”中录制的也是体现当时时代特质的歌曲,是一张表里如一的“红唱片”,记录了一代国人的倔强。
  “寻音者”不变的情怀
  冯老先生说,一个人听音乐是一种享受,一群人一起听固然也是一种享受,然而更重要的是传承和发扬,是要让更多的人能够从这些唱片中,从这些被记录下来的声音当中,获得启发。
  老唱片收藏是收藏市场中的一个独特的门类,因为生产唱片需要复杂的生产流水线,所以难以造假,市场上几乎没有赝品。近年来,没有赝品的老唱片收藏市场吸引了很多收藏爱好者,许多老唱片的价格已比几十年前翻了数千倍。照这样算来,冯树华父子可以称得上是千万富翁了。然而父子二人这么多年并没有卖出过一张唱片,抬头望望飙升的市场价,二人仍然坚守着收藏的初心。
  几年前,徐汇区档案局找到冯树华先生,同他商谈,希望能在小红楼里长期展出老唱片。当时,档案局的工作人员还顾虑到由于经济方面等原因,冯老先生可能会婉言拒绝。没想到冯老和档案局一拍即合,根本没提经济方面的要求。他提供的展品总数量在200张左右,而且大多为百代时期灌制的老唱片。比如1934年卫仲乐先生演奏的古琴曲《阳关三叠》、琵琶曲《塞上曲》。此外,还有好几张上世纪40年代著名歌星金溢的《人间尽是新希望》、瞎子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原版唱片,以及携带式钢丝录音机等等。
  自从开始收藏老唱片,冯氏父子二人也会频繁出席各种活动,展示自己的收藏;许多关于音乐、电影、上海文化、乃至语言学方面的研究,都需要在这些老唱片中寻求资料,二人也非常积极为各方面提供自己这些珍贵的收藏。老唱片是怀旧的东西,要将它保存下来,要让人在怀旧之中看见新的火花,点亮今人的眼角与耳际,是二位寻音者不变的情怀。
其他文献
双体渡轮一声短促的鸣笛后就离开摩洛哥的丹吉尔码头向直布罗陀对岸驶去。手机响起,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发来信息:在旅游景点要照看好自己的钱包和背包,提防小偷,一旦护照遗失请及时与大使馆联系。  此前听说过西班牙小偷特多,但我的心情还滞留在摩洛哥沧桑千年的废墟与城门之间,关于小偷的善意提醒,心里道声“朕知道了”。以往去欧洲都被导游提醒过,但坏人一直没有遭遇到。有一回我们到了卢采恩(琉森),大家哗地一下扑向
期刊
俗话说:“一眠大一寸”,夜间是宝宝成长的关键时段,夜间十二点前后两小时,宝宝生长激素分泌最为旺盛。睡得好长得高,如果这几个小时宝宝不睡或者睡眠不好,会直接影响到他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会对他未来的成长产生一定影响。  近日,全球知名的纸尿裤品牌帮宝适携手崔玉涛育学园共同发布了《中国宝宝金质睡眠白皮书》,旨在探究众多宝宝在睡眠方面值得关注的现状和问题,从而找到宝宝夜间睡眠不佳的原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
期刊
分子领域的研究很有可能在未来治愈疾病,无论是病毒性疾病、癌症还是衰老问题,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12月17日,当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Roger D. Kornberg)站到第二届“复旦科技创新论坛”的演讲台上时,全场掌声雷动。这位69岁的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给中国听众带来名为《疾病的终结?》(The End of Disease)的主题演讲。  在罗杰·科恩伯格看来,分
期刊
“100%学生受到创新创业教育,10%学生完成创新创业学程,1%学生创办优质的创业企业。”这是高校在推动大学生创业中的有力尝试。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大学生无疑是敢于中流击水的弄潮儿。创业在他们眼中意味着什么?他们的创业有何独特之处?对于这些创业“新兵”,各方资源又该怎样有效助力?让我们看看这些年轻人和他们背后支持团队的故事。  对创业的新理解  2011年,同济大学硕士毕业生张莉从
期刊
创业中追求的精神可以用传说中的“贵族精神”描述,贵族精神不是一种头衔,也不是一种地位,跟金钱没有关系,跟回报也没有关系,但是跟自己的价值体现有关系。“我们是在努力当中去实现我们自己的价值,是在追求当中取得一种荣誉,在使命当中取得一种进取。”  谈到创业,谈到梦想,我们总会说:还是要去拼的,还是要去闯的;万一实现了呢?显然,总要说这个“万一”,就证明了创业真心不易。难到什么程度,恐怕只有亲自试一把,
期刊
看山已不是山。看水也不是水。哪里还有自己的味道呢。  黄埔军校,很多人说“一听到这个名字就想敬礼”,所以一直心向往之。也许看了太多的回忆文章,没去前,一直心存太多太大的想象空间,九十年前,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从这里唱着“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走向战场,走向人生,该能让人想象多少硝烟往事啊。  但去一趟“黄埔”不容易,无论公交还是地铁,都没有直达的,地铁5号线,到鱼珠站下,一看就是郊区的
期刊
专科医院还要更专,对患者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记者采访后发现,近年来医疗机构中亚学科建设,是医学新一轮螺旋上升的起点,如今的精细化为整合发展筑高了平台,有了高水平的亚学科,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整合医疗形式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医生不应该仅仅“看病”,还要“看病人”——这是近几年中国医疗界被提及最多的一句话。中国患者就医体验差的现状背后,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是,现代医学分科越来越细
期刊
杜特尔特技高一筹,在阿基诺三世“试错”之后,以惊世骇俗的戏剧性方式再次展示了小国外交大智慧。  军事与外交的关系,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可谓一言说透:“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在能有效管束国家的世界政府诞生前、“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时代,军事实力在明里暗里决定外交行为,一定为不移之理。  最近菲律宾外交急速转向正是这条定理的验证。表面看,老杜“反水”缘起美国对他的指责,实则是老谋深算后的理
期刊
土质原料,经过木柴的烘烤,水火的锤炼,最后神奇地变成了“金子”。制作金砖的原料,是江南土地上最常见的东西,松散、柔软的泥土,经过制砖师傅的神奇之手,变成了皇家宫殿最庄严奢华的建筑构件,象征着坚硬、扎实和稳固,与江山永固的愿望不谋而合。  今年12月初,在上海交通大学“近现代建筑遗产与当代城市更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如果说故宫博物院是承载了600年历史风霜的全中国最大的院子,
期刊
改行的念头不一定是来自深思熟虑。有时是因为一份工作做了3年,有点审美疲劳了;有的是觉得也许是该换换地方了,因为工作没了新鲜感;看老同事换了新部门又焕发活力;也有的看老同学早早转行挣了盆满钵满,自己也觉得心痒痒……  但改行可不同于简单的跳槽,这是一件远比跳槽更为冒险和重大的事情。不管是出于经济原因,还是一直以来兴趣的召唤,都要慎之又慎。如果你左思右想之后,觉得还是要换,那么新年正是时候——  改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