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阐述,讨论此项手术当中的护理配合效果。
方法:选择50例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的方式,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观察组加强术中护理及配合过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级别,低于对照组,证明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指置换术中的术中护理配合,能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病痛。
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术中护理可根据老年患者的患病特点和身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老年人 人工髋关节置换 术中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39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236-02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是近年来治疗老年患者各种髋关节终末性疾患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与脊柱外科、关节镜仪器被预备现代矫形外科的三大里程碑[1]。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承受能力较差,术中很有可能因为一些问题,导致手术结果不理想。本研究主要对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护理配合进行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8月-2012年2月前来我院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情况如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在64-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岁。经过统计,股骨颈骨折患者共有3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共有10例,髋关节肿瘤患者8例。为保证手术顺利,对50例患者,全部进行气管静脉复合麻醉。通过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
1.2 方法。在本次研究当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加强术中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首先,护理人员要在摆放方法上注意。由于采用的治疗手术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因此,患者应该是健侧侧卧。患者的肩部需要嵌入硅胶体位垫槽内,防止受压的情况产生[2]。另一方面,患侧上肢需要置于手脚架软垫上,保持一个较为舒适的姿势。其次,为患者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一般来说,常规静脉通道的建立,应用18G或者是20G静脉留置针[3]。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也比较严格,尽量选择在未受压的上肢,倘若情况比较紧急或者是患者的情况特殊,则可以应用颈内静脉置管术进行输液工作,避免出现恶性情况。由于老年患者的各项情况都比较特殊,护理人员必须及时观察患者的出血量、尿量等等,为麻醉师提供最充足的信息,严格计算相关指标,确保麻醉工作和补血工作达到合理状态,维持患者的正常生命安全。第三,麻醉方式。观察组采用全麻,对照组采用局部麻醉。观察组患者当中,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先由护士开放静脉通路(也就是扎针输液),麻醉医生连接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监测,面罩吸氧。然后,麻醉医生便可以开始麻醉诱导了。麻醉医生会给病人静脉注射全身麻醉药或者吸入麻醉气体,病人在给药后3~5分钟便意识消失,由清醒进入睡眠状态。对照组患者,利用局部麻醉药如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注射在相应部位使脊神经、神经丛或神经干以及更细的周围神经末梢受到阻滞,使身体的某一部位暂时失去感觉。除了上述的三点以外,护理人员术中护理,还包括检查假体、术中监测等等,为手术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多方面解决手术中的各项风险,为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较大的帮助。
1.3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采用SPSS 10.0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的处理,应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自身比较用配对t进行相应的检验。组间的比较,应用均数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X2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从得到的数据来看,观察组的情况要比对照组好很多,无论是手术当天的疼痛评分,还是手术后的疼痛评分,都要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人工髋关节滞缓手术今年来技术日臻成熟,成为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强直等严重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它通过重建一个功能接近正常的关节,解除了关节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恢复和改善髋关节运动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老年患者的患病概率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群一旦患病,即便是实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也不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必须加强术中护理和配合,减少患者的病痛,提升治疗效果。从目前得到的资料和数据来看,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术中护理配合,能够达到以下目的:首先,减少患者的出血量。老年患者与年龄患者不同,造血系统能力逐渐下降,倘若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较大,势必影响患者的康复。其次,此项护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手术时间。对于老年患者而言,手术时间越长,意味着手术的难度越高,对患者身体创伤越大。还有,老年患者普遍认为,长时间手术表明生命危在旦夕,他们的心理想法会偏向于消极。为此,加强术中护理配合,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帮助患者在康复之后,以积极的心态去生活。第三,经过术中护理配合,患者的疼痛指数降低,这是家属特别关注的方面。现下的多数老年患者拥有很多儿女,家属看到患者在病床上疼痛,仅仅能够应用镇痛药止痛时,肯定会给家属带来不小的痛苦,有些家属甚至因为患者疼痛太过强烈,与医生发生纠纷,造成很大的医患问题。术中护理配合,能够让麻醉师更好的麻醉患者,减少手术带来的病痛。另一方面,根据护理结果和手术情况,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止痛方案,便于患者康复。综上所述,掌握高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术中护理和准确配合,能有效地减少手术并发症,确保手术安全,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魏玲,陈嫣红,陈伟莲.老年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2010(02).01-06
[2]梁为红,周唏,白丽华.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03).02-05
[3]何林映.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07).03-08
方法:选择50例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的方式,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观察组加强术中护理及配合过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级别,低于对照组,证明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指置换术中的术中护理配合,能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病痛。
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术中护理可根据老年患者的患病特点和身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老年人 人工髋关节置换 术中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39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236-02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是近年来治疗老年患者各种髋关节终末性疾患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与脊柱外科、关节镜仪器被预备现代矫形外科的三大里程碑[1]。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承受能力较差,术中很有可能因为一些问题,导致手术结果不理想。本研究主要对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护理配合进行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8月-2012年2月前来我院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情况如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在64-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岁。经过统计,股骨颈骨折患者共有3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共有10例,髋关节肿瘤患者8例。为保证手术顺利,对50例患者,全部进行气管静脉复合麻醉。通过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
1.2 方法。在本次研究当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加强术中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首先,护理人员要在摆放方法上注意。由于采用的治疗手术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因此,患者应该是健侧侧卧。患者的肩部需要嵌入硅胶体位垫槽内,防止受压的情况产生[2]。另一方面,患侧上肢需要置于手脚架软垫上,保持一个较为舒适的姿势。其次,为患者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一般来说,常规静脉通道的建立,应用18G或者是20G静脉留置针[3]。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也比较严格,尽量选择在未受压的上肢,倘若情况比较紧急或者是患者的情况特殊,则可以应用颈内静脉置管术进行输液工作,避免出现恶性情况。由于老年患者的各项情况都比较特殊,护理人员必须及时观察患者的出血量、尿量等等,为麻醉师提供最充足的信息,严格计算相关指标,确保麻醉工作和补血工作达到合理状态,维持患者的正常生命安全。第三,麻醉方式。观察组采用全麻,对照组采用局部麻醉。观察组患者当中,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先由护士开放静脉通路(也就是扎针输液),麻醉医生连接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监测,面罩吸氧。然后,麻醉医生便可以开始麻醉诱导了。麻醉医生会给病人静脉注射全身麻醉药或者吸入麻醉气体,病人在给药后3~5分钟便意识消失,由清醒进入睡眠状态。对照组患者,利用局部麻醉药如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注射在相应部位使脊神经、神经丛或神经干以及更细的周围神经末梢受到阻滞,使身体的某一部位暂时失去感觉。除了上述的三点以外,护理人员术中护理,还包括检查假体、术中监测等等,为手术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多方面解决手术中的各项风险,为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较大的帮助。
1.3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采用SPSS 10.0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的处理,应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自身比较用配对t进行相应的检验。组间的比较,应用均数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X2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从得到的数据来看,观察组的情况要比对照组好很多,无论是手术当天的疼痛评分,还是手术后的疼痛评分,都要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人工髋关节滞缓手术今年来技术日臻成熟,成为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强直等严重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它通过重建一个功能接近正常的关节,解除了关节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恢复和改善髋关节运动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老年患者的患病概率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群一旦患病,即便是实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也不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必须加强术中护理和配合,减少患者的病痛,提升治疗效果。从目前得到的资料和数据来看,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术中护理配合,能够达到以下目的:首先,减少患者的出血量。老年患者与年龄患者不同,造血系统能力逐渐下降,倘若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较大,势必影响患者的康复。其次,此项护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手术时间。对于老年患者而言,手术时间越长,意味着手术的难度越高,对患者身体创伤越大。还有,老年患者普遍认为,长时间手术表明生命危在旦夕,他们的心理想法会偏向于消极。为此,加强术中护理配合,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帮助患者在康复之后,以积极的心态去生活。第三,经过术中护理配合,患者的疼痛指数降低,这是家属特别关注的方面。现下的多数老年患者拥有很多儿女,家属看到患者在病床上疼痛,仅仅能够应用镇痛药止痛时,肯定会给家属带来不小的痛苦,有些家属甚至因为患者疼痛太过强烈,与医生发生纠纷,造成很大的医患问题。术中护理配合,能够让麻醉师更好的麻醉患者,减少手术带来的病痛。另一方面,根据护理结果和手术情况,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止痛方案,便于患者康复。综上所述,掌握高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术中护理和准确配合,能有效地减少手术并发症,确保手术安全,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魏玲,陈嫣红,陈伟莲.老年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2010(02).01-06
[2]梁为红,周唏,白丽华.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03).02-05
[3]何林映.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07).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