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好价格杠杆服务科学发展 周卫国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对落实“六个注重”、推进“八项工程”、开启江苏“两个率先”新征程进行了具体部署。江苏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价格部门服务江苏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局将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针,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以优良的作风、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举措,主动服务、积极助推江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要稳定价格水平,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健全价格调控目标责任制,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分解价格调控责任,努力实现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构建省、市、县“三位一体”的价格调节基金制度体系,丰富市场价格调控的手段方法。适时启用价格调节基金调控市场、稳定价格,充分发挥其在促进生产、供应、储备中的重要作用。创新完善民生价格公布的制度规范,通过“价比三家”,引导经营者规范价格行为。密切关注国际国内重要商品價格变化,加强粮食、猪肉、蔬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品价格的监测分析,及时发现价格异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二要创新价格政策,促进科学发展。围绕江苏“十二五”发展的主题主线,进一步创新促进新兴产业、现代高效农业和服务业发展的价格政策措施。强化价格的约束和倒逼功能,稳妥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进一步完善差别电价、水价政策,逐步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污费的征收标准,以价格杠杆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三要健全决策机制,扩大政务公开。健全和完善政务公开、民主决策的配套制度,注重发挥价格决策专家委员会和价格听证队伍的积极作用,坚持重大价格决策的成本监审、专家咨询、社会听证、集体审议、政策公示制度,增强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一要建好平价商店,稳定蔬菜价格。着眼于解决农民“卖菜难”和市民“买菜贵”之间的矛盾,深入推进平价商店建设。进一步完善价格上涨动态补贴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二要强化市场巡查,规范价格秩序。组织开展涉农涉企收费、交通运输价格、垄断行业收费等专项检查,积极推进反价格垄断执法,严厉打击串通涨价、哄抬物价等不正当价格行为,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切实规范教育、医药、商品房价格行为,保障公平竞争,促进健康发展。三要推进纠风治理,维护群众利益。抓好涉及价格的纠风治理工作,在规范教育收费行为、整顿医药价格秩序、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完善涉农公示制度、强化公共服务收费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务求实效。完善信访工作制度,畅通价格举报渠道,认真办理价格咨询和投诉。深入推进价格公共服务,积极做好价格争议调处等工作,充分发挥价格公共服务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坚持创先争优、提高效能。一要强化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效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不断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全面实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政策公示制、责任追究制,强化目标管理,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二要强化培训教育,提升队伍素质。以业务培训为根本,以政策辅导为基础,以知识更新为重点,开展宏观经济、统计原理、成本监审、价格分析、现代管理、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培训,引导物价部门干部知责思为、知任图进、知德守正。三要强化廉政建设,规范权力运行。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把反腐倡廉建设与价格业务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坚持和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强化行政监察,规范权力运行。
深化高校综合改革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文晓明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是团结振奋人心、指引建设方向、推动科学发展的一次盛会,对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我省各条战线的建设发展都有着明晰和深远的指导意义。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江苏省属重点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要求面前,也有着进一步的战略性思考。
响应省委战略部署,是省属高校的办学使命。南京师范大学历史上的三次办学转型,从建设新型一流师大,到高举师范旗帜进“211”工程,再到建设综合性、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都是审时度势,根据社会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的条件与态势所做出的战略选择。新时期的江苏正面临着从教育大省到教育强省的转变,我省将科教与人才强省列为六大发展战略之首,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也对高校深化内涵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借助江苏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与雄厚的高等教育整体实力,南京师范大学必须有更为科学准确、更高的发展定位。在加快江苏教育现代化步伐的进程中,南京师范大学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完成第三次办学转型,创建综合性强、办学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并为今后建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国内高水平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深化高教综合改革,是高水平大学的建设重点。江苏承担着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南京师范大学是全省五家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之一。围绕省委落实“六个注重”的要求,今后一段时间我校需要进一步突出党建引领,着力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深化内部治理结构改革,以全面推进学院教授委员会建设为契机,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强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构建开放型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学科布局调整,全面建设好七个江苏优势学科;加大人才队伍体系建设力度,借助我省“十大人才工程”等一系列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增强我校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水平。要通过一系列的深度改革响应我省教育现代化的建设要求,为今后建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国内高水平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是百年学府的历史担当。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在江苏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学校需要贯彻和落实好省委的要求,深度响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在迈向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的同时,我校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教师教育在全国高校中的发展优势,为江苏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建立丰功;实施“高原造峰”战略,加强学科集群发展,特别是扶持新兴交叉学科发展,在我省加强自主创新、推进经济转型的历程中奋发有为;坚持“顶天立地”的科研发展战略,立足江苏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努力推进省级大学科技园建设,加深产学研结合和推动成果转化;突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体优势,着力在文化人才、文化创意、文化产业的培育中取得新突破,为江苏建设文化强省建功立业;在我省提出加快沿海地区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下,要继续建设好实体化的苏北教师培训中心、泰州发展研究中心和常熟发展研究院,并围 绕区域经济规划与发展,新建3至5个校外社会服务平台,增强对苏北、苏中和苏南的辐射作用。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明年我校将迎来110年校庆,借江苏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春风,今后我校将继续致力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努力为江苏实现“两个率先”做出更大贡献。
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如东 詹立风
刚刚召开的省党代会,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快建设更加美好江苏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总体部署。我们要把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党代会新定位新目标新要求上来,加快建设经济更加繁荣、科教更加发达、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宜居、人民更加幸福的新如东。
实施港口引领战略,推进集聚发展,全力谋求沿海开发新突破。围绕争当江苏沿海开发第一县的目标,抢抓战略机遇,突出港口引领,加快沿海开发,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沿海经济带集聚,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爆发式增长。加快建设现代深水海港。完善“港、产、城”一体化规划,着力打造千亿级产业板块。完善口岸联检设施,健全口岸综合服务体系,力争尽快实现国家一类口岸开放。加快打造优势载体板块。提升园区功能定位,努力建设定位鲜明、错位发展、产业高度集聚的五大园区。加快招引优质项目。配强招商力量,强化载体招商、产业招商、专业招商、以商引商,力争每年引进一批超亿元的科技成长型、税赋增长型、产业带动型项目。
实施科技驱动战略,推进转型发展,全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坚持把实施科技驱动战略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结合起来,以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把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作为我县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加快编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依托新兴产业优质增量推动产业转型。把大力推进现有产业升级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推动现有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数量规模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努力构筑现有产业竞争发展新优势。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主要抓手,推动科技创新上水平。同时,加快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着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
实施城乡一体战略,推进均衡发展,全力打造宜居兴业新环境。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推进,加快城市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适宜人居的城乡发展新环境。加大城市开发投入力度。全面优化城市布局,著力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提升城市品味,力争早日形成与长三角北翼重要节点城市相称的现代城市新格局。加快构建现代交通体系。大力推进对外大通道和县内路网建设,着力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省级干线公路为支撑的现代化快速交通网络体系。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以建设“幸福美好家园”为导向,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建设规划城乡全覆盖,有效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保障水平。
实施可持续战略,推进协调发展,全力开创和谐共享新局面。坚持以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感,以创新社会管理增强安全感,以建设良好生态提高满意度,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持续和谐。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着力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力争“十二五”期末全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现倍增目标;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深化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领域的体制改革,不断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普惠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强化源头治理,加强社会服务、社会运行、社会治理管理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严格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深入实施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大力开展绿色如东建设,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力度,打造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人居环境。
强化三种意识服务江苏发展大局 陈燕萍
省委书记罗志军同志在党代会上的报告,主题鲜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治性、全局性、前瞻性,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方面工作都有重要的纲领性意义。作为一线党员,我们应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并自觉运用到工作中去,更好地服务“两个率先”。围绕法院的审判职能,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我将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民生意识、模范意识,努力为江苏新一轮科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强化大局意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名基层法院党员干部,我首先应当强化大局意识,找准依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和不断延伸审判职能,自觉将法院审判工作融入地方工作大局,通过服务城市建设、服务破产企业清算重整、服务重大项目,特别是民生实事工程、经济转型升级等活动,不断优化服务措施、服务效果、服务评价,为又好又快推动“两个率先”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强化民生意识,提升群众幸福生活指数。民生幸福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衡量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社会和谐稳定正是民生幸福感受的首要元素。凡是关乎民生的事,事事在心;凡是顺乎民意的事,事事尽力。作为政法基层一线的党员,我将坚持适应我国国情的审判方式,着重化解人民群众在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经济交易等社会活动中所产生的矛盾,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新要求,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以开展三项重点工作为契机,以构建社会矛盾多元解决机制为抓手,在创新社会管理上下功夫,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提供良好稳定和谐的外部环境,提升其幸福生活指数,增强其幸福感。
强化榜样意识,发挥先进典型模范作用。伟大的实践呼唤伟大的精神。报告中以“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来定义新时期的江苏精神,必将为今后江苏新一轮的发展积蓄精神动力和奠定道德基础。作为一名全国先进典型,我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自觉维护良好的社会形象,以榜样的精神力量,触动、感染、鼓舞身边的同志,不断完善、发展“陈燕萍工作法”,为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对落实“六个注重”、推进“八项工程”、开启江苏“两个率先”新征程进行了具体部署。江苏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价格部门服务江苏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局将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针,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以优良的作风、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举措,主动服务、积极助推江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要稳定价格水平,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健全价格调控目标责任制,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分解价格调控责任,努力实现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构建省、市、县“三位一体”的价格调节基金制度体系,丰富市场价格调控的手段方法。适时启用价格调节基金调控市场、稳定价格,充分发挥其在促进生产、供应、储备中的重要作用。创新完善民生价格公布的制度规范,通过“价比三家”,引导经营者规范价格行为。密切关注国际国内重要商品價格变化,加强粮食、猪肉、蔬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品价格的监测分析,及时发现价格异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二要创新价格政策,促进科学发展。围绕江苏“十二五”发展的主题主线,进一步创新促进新兴产业、现代高效农业和服务业发展的价格政策措施。强化价格的约束和倒逼功能,稳妥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进一步完善差别电价、水价政策,逐步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污费的征收标准,以价格杠杆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三要健全决策机制,扩大政务公开。健全和完善政务公开、民主决策的配套制度,注重发挥价格决策专家委员会和价格听证队伍的积极作用,坚持重大价格决策的成本监审、专家咨询、社会听证、集体审议、政策公示制度,增强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一要建好平价商店,稳定蔬菜价格。着眼于解决农民“卖菜难”和市民“买菜贵”之间的矛盾,深入推进平价商店建设。进一步完善价格上涨动态补贴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二要强化市场巡查,规范价格秩序。组织开展涉农涉企收费、交通运输价格、垄断行业收费等专项检查,积极推进反价格垄断执法,严厉打击串通涨价、哄抬物价等不正当价格行为,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切实规范教育、医药、商品房价格行为,保障公平竞争,促进健康发展。三要推进纠风治理,维护群众利益。抓好涉及价格的纠风治理工作,在规范教育收费行为、整顿医药价格秩序、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完善涉农公示制度、强化公共服务收费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务求实效。完善信访工作制度,畅通价格举报渠道,认真办理价格咨询和投诉。深入推进价格公共服务,积极做好价格争议调处等工作,充分发挥价格公共服务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坚持创先争优、提高效能。一要强化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效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不断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全面实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政策公示制、责任追究制,强化目标管理,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二要强化培训教育,提升队伍素质。以业务培训为根本,以政策辅导为基础,以知识更新为重点,开展宏观经济、统计原理、成本监审、价格分析、现代管理、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培训,引导物价部门干部知责思为、知任图进、知德守正。三要强化廉政建设,规范权力运行。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把反腐倡廉建设与价格业务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坚持和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强化行政监察,规范权力运行。
深化高校综合改革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文晓明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是团结振奋人心、指引建设方向、推动科学发展的一次盛会,对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我省各条战线的建设发展都有着明晰和深远的指导意义。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江苏省属重点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要求面前,也有着进一步的战略性思考。
响应省委战略部署,是省属高校的办学使命。南京师范大学历史上的三次办学转型,从建设新型一流师大,到高举师范旗帜进“211”工程,再到建设综合性、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都是审时度势,根据社会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的条件与态势所做出的战略选择。新时期的江苏正面临着从教育大省到教育强省的转变,我省将科教与人才强省列为六大发展战略之首,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也对高校深化内涵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借助江苏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与雄厚的高等教育整体实力,南京师范大学必须有更为科学准确、更高的发展定位。在加快江苏教育现代化步伐的进程中,南京师范大学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完成第三次办学转型,创建综合性强、办学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并为今后建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国内高水平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深化高教综合改革,是高水平大学的建设重点。江苏承担着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南京师范大学是全省五家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之一。围绕省委落实“六个注重”的要求,今后一段时间我校需要进一步突出党建引领,着力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深化内部治理结构改革,以全面推进学院教授委员会建设为契机,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强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构建开放型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学科布局调整,全面建设好七个江苏优势学科;加大人才队伍体系建设力度,借助我省“十大人才工程”等一系列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增强我校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水平。要通过一系列的深度改革响应我省教育现代化的建设要求,为今后建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国内高水平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是百年学府的历史担当。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在江苏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学校需要贯彻和落实好省委的要求,深度响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在迈向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的同时,我校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教师教育在全国高校中的发展优势,为江苏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建立丰功;实施“高原造峰”战略,加强学科集群发展,特别是扶持新兴交叉学科发展,在我省加强自主创新、推进经济转型的历程中奋发有为;坚持“顶天立地”的科研发展战略,立足江苏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努力推进省级大学科技园建设,加深产学研结合和推动成果转化;突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体优势,着力在文化人才、文化创意、文化产业的培育中取得新突破,为江苏建设文化强省建功立业;在我省提出加快沿海地区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下,要继续建设好实体化的苏北教师培训中心、泰州发展研究中心和常熟发展研究院,并围 绕区域经济规划与发展,新建3至5个校外社会服务平台,增强对苏北、苏中和苏南的辐射作用。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明年我校将迎来110年校庆,借江苏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春风,今后我校将继续致力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努力为江苏实现“两个率先”做出更大贡献。
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如东 詹立风
刚刚召开的省党代会,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快建设更加美好江苏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总体部署。我们要把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党代会新定位新目标新要求上来,加快建设经济更加繁荣、科教更加发达、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宜居、人民更加幸福的新如东。
实施港口引领战略,推进集聚发展,全力谋求沿海开发新突破。围绕争当江苏沿海开发第一县的目标,抢抓战略机遇,突出港口引领,加快沿海开发,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沿海经济带集聚,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爆发式增长。加快建设现代深水海港。完善“港、产、城”一体化规划,着力打造千亿级产业板块。完善口岸联检设施,健全口岸综合服务体系,力争尽快实现国家一类口岸开放。加快打造优势载体板块。提升园区功能定位,努力建设定位鲜明、错位发展、产业高度集聚的五大园区。加快招引优质项目。配强招商力量,强化载体招商、产业招商、专业招商、以商引商,力争每年引进一批超亿元的科技成长型、税赋增长型、产业带动型项目。
实施科技驱动战略,推进转型发展,全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坚持把实施科技驱动战略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结合起来,以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把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作为我县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加快编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依托新兴产业优质增量推动产业转型。把大力推进现有产业升级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推动现有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数量规模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努力构筑现有产业竞争发展新优势。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主要抓手,推动科技创新上水平。同时,加快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着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
实施城乡一体战略,推进均衡发展,全力打造宜居兴业新环境。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推进,加快城市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适宜人居的城乡发展新环境。加大城市开发投入力度。全面优化城市布局,著力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提升城市品味,力争早日形成与长三角北翼重要节点城市相称的现代城市新格局。加快构建现代交通体系。大力推进对外大通道和县内路网建设,着力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省级干线公路为支撑的现代化快速交通网络体系。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以建设“幸福美好家园”为导向,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建设规划城乡全覆盖,有效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保障水平。
实施可持续战略,推进协调发展,全力开创和谐共享新局面。坚持以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感,以创新社会管理增强安全感,以建设良好生态提高满意度,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持续和谐。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着力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力争“十二五”期末全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现倍增目标;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深化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领域的体制改革,不断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普惠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强化源头治理,加强社会服务、社会运行、社会治理管理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严格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深入实施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大力开展绿色如东建设,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力度,打造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人居环境。
强化三种意识服务江苏发展大局 陈燕萍
省委书记罗志军同志在党代会上的报告,主题鲜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治性、全局性、前瞻性,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方面工作都有重要的纲领性意义。作为一线党员,我们应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并自觉运用到工作中去,更好地服务“两个率先”。围绕法院的审判职能,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我将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民生意识、模范意识,努力为江苏新一轮科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强化大局意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名基层法院党员干部,我首先应当强化大局意识,找准依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和不断延伸审判职能,自觉将法院审判工作融入地方工作大局,通过服务城市建设、服务破产企业清算重整、服务重大项目,特别是民生实事工程、经济转型升级等活动,不断优化服务措施、服务效果、服务评价,为又好又快推动“两个率先”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强化民生意识,提升群众幸福生活指数。民生幸福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衡量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社会和谐稳定正是民生幸福感受的首要元素。凡是关乎民生的事,事事在心;凡是顺乎民意的事,事事尽力。作为政法基层一线的党员,我将坚持适应我国国情的审判方式,着重化解人民群众在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经济交易等社会活动中所产生的矛盾,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新要求,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以开展三项重点工作为契机,以构建社会矛盾多元解决机制为抓手,在创新社会管理上下功夫,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提供良好稳定和谐的外部环境,提升其幸福生活指数,增强其幸福感。
强化榜样意识,发挥先进典型模范作用。伟大的实践呼唤伟大的精神。报告中以“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来定义新时期的江苏精神,必将为今后江苏新一轮的发展积蓄精神动力和奠定道德基础。作为一名全国先进典型,我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自觉维护良好的社会形象,以榜样的精神力量,触动、感染、鼓舞身边的同志,不断完善、发展“陈燕萍工作法”,为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