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下乡去农村认养小学,到培养中国本土人才,三星在中国深耕经营,积极创造“第二个三星”。
“要在中国生存,你必须要成为一家中国公司。”
——三星执行长尹钟龙
从北京中国三星的总部,到天津附近的农村,从中心到边陲,处处都能感受到三星的彻底的“中国化”。
三星中国总部总裁朴根熙递出的名片上,清楚写着:“受中国人民爱戴、贡献于中国的企业”。朴根熙的会客室墙上挂着中国国旗,几乎看不出这是一家韩国企业。
一头灰发的朴根熙,去年年初接下占三星集团近1/4营收的中国区业务,带领五万名员工冲向第一,其中90%的干部是中国人。因为喊出要在中国建立“第二个三星”总部的策略,朴根熙获选为“蒙代尔世界经理人奖”。这个以“让世界看到中国经理人”为宗旨的奖项,朴根熙是为数不多的非中国籍的得奖者之一。
除了业务及品牌领先外,三星也下了极大的工夫融入当地社会,与中国人沟通感情。步出中国三星总部所在的北京朝阳区招商大楼,零下10℃的寒风袭面而来,一行人驱车前往三星在天津蓟县附近的农村据点。这个据点是中国三星31个法人缔结的31个姐妹村之一。
成长为中国最具价值的消费品牌
车停在村幼儿园门口。在天津三星员工的协助下,大门粉刷成充满活力的粉红色,上头挂着崭新的三星招牌,与村里其他屋舍斑驳的红砖外墙形成强烈对比。幼儿园教室凹凸不平的黑板前,放着一台全新的三星32寸高画质电视机。双颊冻得通红的农村妇女殷勤地倒着热茶,对记者说:“真的很感谢三星。”她缓缓地连说了好几遍。
由于工夫下得深,中国可能是三星近年来发展最成功的海外市场。规模和品牌地位几乎超越所有的其他外资企业。三星中国区营收总额达到了162亿美元。
三星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迅速攀升,内销金额四年内增长四倍,去年一年营收72亿美元,远大于中国IT内需每年25%的增长。据统计数据表明,三星在手机、液晶电视等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都在中国前五名。
最近两年,三星更在中国这个世界最具竞争力的消费市场上,达到第一品牌的地位。今年一月,《北大商业评论》公布2005中国最具消费价值的品牌,三星以485亿元人民币再次夺冠,超越《商业周刊》中品牌价值世界第一的可口可乐(中国排名第十)。
三星在中国居高不下的品牌价值,来自三星在中国的深耕精神。去年初秋,两位在天津三星工作的中国女孩,载了一车的厚毛巾,开了两个多小时的车,来到天津蓟县城关镇的东马坊村。她们绕遍了这个1300人的村子,挨家挨户地敲门给每户送两条厚毛巾,告诉他们:“三星来了。”
三星一步一个脚印,走进中国农村。以31所农村的幼儿园、小学为基地,三星每季都要派遣三四十名员工到村里的学校,帮助粉刷墙壁,挂上黑板,更换残破不堪的桌椅。连总裁朴根熙也卷起袖子,替幼儿园粉刷厕所墙壁。
这些三星员工,除了原本就沉重的工作,平日还要回收公司的废纸,累计公益活动预算,周末四五个小时舟车劳顿往返农村,他们甘之如饴,与有荣焉。“做这些事情特别快活。”两位东马坊村的“中国三星使者”笑容满面地说。中国三星的深耕策略,不但强化了中国员工的向心力,更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
紧守中国政府的期望,坚守“双赢”策略
三星一直紧跟着中国政府对跨国企业“分享技术、建立当地经济生态、培育人才”等长期投资的期望走。三星传统的“双赢”策略,在中国实施得特别彻底。
三星在北京成立了通讯研发中心,成立专门团队投注在中国自定的TD-SCDMA系统,开发核心技术。温家宝总理不久前在荷兰试拨TD-SCDMA系统回国内,用的就是三星开发的手机。“我可以很自豪地说,很少有外国公司让这么多的中国人进入核心技术的开发。”理着平头的中国籍三星无线事务部资深经理宁方明说。
在天津制造的三星手机,用的是中国厂商的电池,照相机内的记忆卡、按钮,也都向中国企业采购。对中国通讯的贡献,使得三星争取到为北京奥运会场打造无线通讯环境的资格。
连公益活动,三星也全面配合中国政策,除了去年与31个村庄缔结姐妹村,三星还给部分农村设置了简单的电脑房,员工轮流培训村民。
一到冬天,北方的沙尘暴吹来,北京的天空就雾蒙蒙,看不到蓝天。首尔和北京同样饱受蒙古沙尘暴之苦,中国三星连续几年号召了两地的大学生,到兰州附近共植“中韩希望林”。
总裁朴根熙更是多次在媒体公开说,要中国员工挑战他的位置。“三星现有员工5万人,韩籍员工仅600人。900名管理人员来自中国。早期进入中国的机构,95%以上的重要职位由当地员工担任。三星积极鼓励当地人从事重要的管理职位。我在与当地员工会谈时,就告诉他们,我希望他们能够挑战我的位置。中国本地管理者有很高的素质,绝对能够取代我的位置,我在工厂与当地干部吃饭,告诉他们,如果想挑战我的位置,请举手,结果很多人举手。”
1992年三星进入中国,一开始走得跌跌撞撞。当时三星在中国的形象并不好,低价与当地品牌竞争,甚至传出把韩国存货转卖给中国,因此亏损连连。
1997年,尹钟龙接下金融风暴中危机重重的三星,大刀阔斧地裁掉集团1/3的员工,关闭了23个驻中国办事处,转而重点专攻十个主要城市,剩下的七家生产厂则接到总部指示:要生存,得自行获利。第二年,三星苏州洗衣机厂虽然销售增长一倍,亏损却扩大五倍,导致该厂900人被裁至300人;这促使三星苏州洗衣机厂在第三年推出一款价格较高但较具时尚感的洗衣机,立刻转亏为盈。
这一试验确立了三星手机在中国的平均价格排名第一的地位,超过诺基亚和摩托罗拉,而且每隔一两周就有新手机上市。目前三星中国市场营收已经上升到与美欧市场相当,各占集团营收的1/4,只有少数跨国企业有这么高的中国比重,但三星预计中国短期内将成为它最大的海外市场。
三星要成功,需要中国民族的帮助
2003年起,三星将中国总裁的地位提升到与副董事长平行。
“三星与中国的关系从‘牵手’级到‘拥抱’级。”朴根熙形容。
三星接连结束韩国的笔记本电脑、打印机和电冰箱等生产线,还在中国设立半导体、通讯、软件和外观设计等四个研发中心,招募2000名研发工程师,引起韩国媒体和一流中小企业一阵恐慌。“三星豪赌中国”,我们中国的媒体也是如此写着。“未来五年,谁赢得中国,谁就赢得全世界。”朴根熙说。
《财富》前500强企业,有450家已经进入中国。中国拥有37个手机品牌,上百个电冰箱、冷气品牌,朴根熙认为中国将和美国一样,成为全世界最挑剔的市场。
更深一层来说,地理与儒家文化都与韩国相近的中国,是韩国问鼎世界宝座、超越日本的最佳跳板,“三星要成功,需要中国民族的帮助。”总裁朴根熙不讳言。
“要在中国生存,你必须要成为一家中国公司。”
——三星执行长尹钟龙
从北京中国三星的总部,到天津附近的农村,从中心到边陲,处处都能感受到三星的彻底的“中国化”。
三星中国总部总裁朴根熙递出的名片上,清楚写着:“受中国人民爱戴、贡献于中国的企业”。朴根熙的会客室墙上挂着中国国旗,几乎看不出这是一家韩国企业。
一头灰发的朴根熙,去年年初接下占三星集团近1/4营收的中国区业务,带领五万名员工冲向第一,其中90%的干部是中国人。因为喊出要在中国建立“第二个三星”总部的策略,朴根熙获选为“蒙代尔世界经理人奖”。这个以“让世界看到中国经理人”为宗旨的奖项,朴根熙是为数不多的非中国籍的得奖者之一。
除了业务及品牌领先外,三星也下了极大的工夫融入当地社会,与中国人沟通感情。步出中国三星总部所在的北京朝阳区招商大楼,零下10℃的寒风袭面而来,一行人驱车前往三星在天津蓟县附近的农村据点。这个据点是中国三星31个法人缔结的31个姐妹村之一。
成长为中国最具价值的消费品牌
车停在村幼儿园门口。在天津三星员工的协助下,大门粉刷成充满活力的粉红色,上头挂着崭新的三星招牌,与村里其他屋舍斑驳的红砖外墙形成强烈对比。幼儿园教室凹凸不平的黑板前,放着一台全新的三星32寸高画质电视机。双颊冻得通红的农村妇女殷勤地倒着热茶,对记者说:“真的很感谢三星。”她缓缓地连说了好几遍。
由于工夫下得深,中国可能是三星近年来发展最成功的海外市场。规模和品牌地位几乎超越所有的其他外资企业。三星中国区营收总额达到了162亿美元。
三星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迅速攀升,内销金额四年内增长四倍,去年一年营收72亿美元,远大于中国IT内需每年25%的增长。据统计数据表明,三星在手机、液晶电视等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都在中国前五名。
最近两年,三星更在中国这个世界最具竞争力的消费市场上,达到第一品牌的地位。今年一月,《北大商业评论》公布2005中国最具消费价值的品牌,三星以485亿元人民币再次夺冠,超越《商业周刊》中品牌价值世界第一的可口可乐(中国排名第十)。
三星在中国居高不下的品牌价值,来自三星在中国的深耕精神。去年初秋,两位在天津三星工作的中国女孩,载了一车的厚毛巾,开了两个多小时的车,来到天津蓟县城关镇的东马坊村。她们绕遍了这个1300人的村子,挨家挨户地敲门给每户送两条厚毛巾,告诉他们:“三星来了。”
三星一步一个脚印,走进中国农村。以31所农村的幼儿园、小学为基地,三星每季都要派遣三四十名员工到村里的学校,帮助粉刷墙壁,挂上黑板,更换残破不堪的桌椅。连总裁朴根熙也卷起袖子,替幼儿园粉刷厕所墙壁。
这些三星员工,除了原本就沉重的工作,平日还要回收公司的废纸,累计公益活动预算,周末四五个小时舟车劳顿往返农村,他们甘之如饴,与有荣焉。“做这些事情特别快活。”两位东马坊村的“中国三星使者”笑容满面地说。中国三星的深耕策略,不但强化了中国员工的向心力,更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
紧守中国政府的期望,坚守“双赢”策略
三星一直紧跟着中国政府对跨国企业“分享技术、建立当地经济生态、培育人才”等长期投资的期望走。三星传统的“双赢”策略,在中国实施得特别彻底。
三星在北京成立了通讯研发中心,成立专门团队投注在中国自定的TD-SCDMA系统,开发核心技术。温家宝总理不久前在荷兰试拨TD-SCDMA系统回国内,用的就是三星开发的手机。“我可以很自豪地说,很少有外国公司让这么多的中国人进入核心技术的开发。”理着平头的中国籍三星无线事务部资深经理宁方明说。
在天津制造的三星手机,用的是中国厂商的电池,照相机内的记忆卡、按钮,也都向中国企业采购。对中国通讯的贡献,使得三星争取到为北京奥运会场打造无线通讯环境的资格。
连公益活动,三星也全面配合中国政策,除了去年与31个村庄缔结姐妹村,三星还给部分农村设置了简单的电脑房,员工轮流培训村民。
一到冬天,北方的沙尘暴吹来,北京的天空就雾蒙蒙,看不到蓝天。首尔和北京同样饱受蒙古沙尘暴之苦,中国三星连续几年号召了两地的大学生,到兰州附近共植“中韩希望林”。
总裁朴根熙更是多次在媒体公开说,要中国员工挑战他的位置。“三星现有员工5万人,韩籍员工仅600人。900名管理人员来自中国。早期进入中国的机构,95%以上的重要职位由当地员工担任。三星积极鼓励当地人从事重要的管理职位。我在与当地员工会谈时,就告诉他们,我希望他们能够挑战我的位置。中国本地管理者有很高的素质,绝对能够取代我的位置,我在工厂与当地干部吃饭,告诉他们,如果想挑战我的位置,请举手,结果很多人举手。”
1992年三星进入中国,一开始走得跌跌撞撞。当时三星在中国的形象并不好,低价与当地品牌竞争,甚至传出把韩国存货转卖给中国,因此亏损连连。
1997年,尹钟龙接下金融风暴中危机重重的三星,大刀阔斧地裁掉集团1/3的员工,关闭了23个驻中国办事处,转而重点专攻十个主要城市,剩下的七家生产厂则接到总部指示:要生存,得自行获利。第二年,三星苏州洗衣机厂虽然销售增长一倍,亏损却扩大五倍,导致该厂900人被裁至300人;这促使三星苏州洗衣机厂在第三年推出一款价格较高但较具时尚感的洗衣机,立刻转亏为盈。
这一试验确立了三星手机在中国的平均价格排名第一的地位,超过诺基亚和摩托罗拉,而且每隔一两周就有新手机上市。目前三星中国市场营收已经上升到与美欧市场相当,各占集团营收的1/4,只有少数跨国企业有这么高的中国比重,但三星预计中国短期内将成为它最大的海外市场。
三星要成功,需要中国民族的帮助
2003年起,三星将中国总裁的地位提升到与副董事长平行。
“三星与中国的关系从‘牵手’级到‘拥抱’级。”朴根熙形容。
三星接连结束韩国的笔记本电脑、打印机和电冰箱等生产线,还在中国设立半导体、通讯、软件和外观设计等四个研发中心,招募2000名研发工程师,引起韩国媒体和一流中小企业一阵恐慌。“三星豪赌中国”,我们中国的媒体也是如此写着。“未来五年,谁赢得中国,谁就赢得全世界。”朴根熙说。
《财富》前500强企业,有450家已经进入中国。中国拥有37个手机品牌,上百个电冰箱、冷气品牌,朴根熙认为中国将和美国一样,成为全世界最挑剔的市场。
更深一层来说,地理与儒家文化都与韩国相近的中国,是韩国问鼎世界宝座、超越日本的最佳跳板,“三星要成功,需要中国民族的帮助。”总裁朴根熙不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