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递增,由此导致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到校园乃至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高职院校构建“以人为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本文从心理健康角度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影响因素并且提出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以人为本 心理健康
随着就业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高职院校学生不仅要面对繁重的学习问题,还要正视就业市场的巨大压力,在此环境中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而引发的各种社会悲剧在近两年也比较多,因此为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和谐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需要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心理健康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1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总体来看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比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学生的问题严重,这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入学分数偏低,选择一般的高职院校其中带有很大的不情愿因素。再加上当前就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导致学生的心理出现巨大的变化,进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发现: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比较突出,并且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人数越来越多。具有关资料表明我国高职院校约有20%左右的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并且这种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而且贫困学生是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集中群体;二是心理健康问题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缀学主要原因。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后,感觉高职院校的教育与自己想象中的具有较大的反差,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萌生缀学的想法,进而因为各种心理问题而缀学。
结合笔者多年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并且通过对本校学生的实地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其主要表现在:
1.1 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导致的心理矛盾。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导致心理出现问题是当前高校新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学生从高中生活环境向大学生活环境的转变,不仅仅是学习模式的转变,更多的是一次人生历程的变革,因为高职教育所呈现给学生的是生活环境的转变、人际关系的转变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等,对于这些新的变化,学生可能会在开始的时候不适应,对此他们就会产生心理抵触情绪。
1.2 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由于进入高职院校之后,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与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在此情况下学生会感到无所下手。由于在学习方面老师不会再像高中那样严格要求学生,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方面没有过多的压力,他们得过且过,每天表现的无所事事,进而会出现内心空虚的症状。比如学生在面对高职教育时会出现心理矛盾的现象,他们不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学习。
1.3 择业求职方面引起的心理问题。高职学生在进入院校学习的初始阶段就需要考虑以后的就业问题,并且这种问题一直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过程中,尤其是学生即将毕业的前期,学生因为就业求职而引起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比如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不自信、缺乏自我意識等等都是学生心理不良的集中体现。
2 影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2.1 家庭和独生子女因素。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不同的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心理素质影响效果是不同的,其主要分为:一是对子女管理非常严格、在具体的教育中往往会采取命令的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子女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会表现得比较自卑、懦弱,尤其是当遇到困难时缺乏对自我的信心;二是对子女放任不管的,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会表现得比较任性,很难适应集体环境;三是当前高职院校主要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她们由于从小受到过分的溺爱,而导致应对困难的应变能力不足,导致心理素质过低。
2.2 高职院校的因素。高职院校的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是比较大的,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生长的关键时期,正处于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为高职院校的教育问题,比如高职教育不被社会所认可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同样如果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不完善,学生不能参加系统的实践教育活动,那么就会影响他们就业技能的提高,进而导致他们产生失落、空虚的心理情绪;我国高职院校的心理教育教育也比较滞后,不能及时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2.3 社会环境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增加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都会对学生构成巨大的影响:一是多元化的价值形态给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带来巨大的冲击,外界繁华的物质生活方式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灵,导致大学生开始向往繁华的物质生活;二是就业市场的巨大竞争导致学生出现了“学习无用”的观念,进而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的心理问题;三是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否定态度也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自卑的情绪。
2.4 个人因素。首先正处于青春期的高职学生性生理已经发育成熟,因此他们在心理上有了性的欲望与冲动,但是由于他们的性心理还不成熟,再加上学校的制度约束等,结果容易因为发生心理冲突,进而导致心理紧张、恐惧和压抑;其次学生的心理状态在逐渐地走向成熟,但是这个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心理矛盾问题,例如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封闭与开放的矛盾、幻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理智与偏激的矛盾等等。
3 创新“以人为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措施
3.1 规范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首先高职院校要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高职院校要构建以高职院校主管领导为组长、以高职院校相关职能部门、各系党支部、辅导员、班主任为执行的管理模式,强化相应管理部门以及人员的职能,保证高职心理健康工作落实到实处;其次要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高职院校的规范化管理模式中,比如通过制定《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条例》、《重大心理问题管理办法》等制度约束与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最后加强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设施管理。高职院校要规范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配套设施的管理,提高相关配套设施的使用效率。 3.2 建立和完善四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在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此项工作作为高职院校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因此高职院校要建立与完善四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首先做好课内与课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职院校不仅要做好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安排,还要通过课外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其次教育与指导。高职院校要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指导学生如何进展自我解决;最后咨询与自助相结合。实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早发现、早疏导、快控制的目的。
3.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基于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落后的现状,高职院校要从构建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入手,一是要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二是增加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的数量。根据我国相关文件分析,我国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要增加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数量,并且在现有的基础上鼓励教师朝着专业心理教育教师方向发展,同时也要积极地招聘具有专业技能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三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通过资格认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且强化心理健康教师的责任。
3.4 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网络。根据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我们应该构建以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相结合的网络管理体系,实现三者的联动机制,强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把高职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高职教育要充分重视与利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將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比如高职院校要与家长建立相互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心理问题反馈给家长,依据家长的优势,及时了解与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其次高职教育也要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积极利用社会实践等平台开展对学生的教育,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判断能力;最后建立全员参与机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生、家长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任务,也是高校管理者、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以及社会的责任,以此要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要实现全员参与机制。
总之,在就业市场日益竞争的环境中,作为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一定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运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初探[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2]皮婧.“以人为本”理念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性发展[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05).
[3]张墨,梁利苹.社会工作理念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运用——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为例[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9(09).
作者简介:刘秀丽(1971-),女,河北新乐人,教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 以人为本 心理健康
随着就业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高职院校学生不仅要面对繁重的学习问题,还要正视就业市场的巨大压力,在此环境中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而引发的各种社会悲剧在近两年也比较多,因此为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和谐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需要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心理健康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1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总体来看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比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学生的问题严重,这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入学分数偏低,选择一般的高职院校其中带有很大的不情愿因素。再加上当前就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导致学生的心理出现巨大的变化,进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发现: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比较突出,并且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人数越来越多。具有关资料表明我国高职院校约有20%左右的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并且这种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而且贫困学生是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集中群体;二是心理健康问题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缀学主要原因。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后,感觉高职院校的教育与自己想象中的具有较大的反差,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萌生缀学的想法,进而因为各种心理问题而缀学。
结合笔者多年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并且通过对本校学生的实地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其主要表现在:
1.1 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导致的心理矛盾。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导致心理出现问题是当前高校新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学生从高中生活环境向大学生活环境的转变,不仅仅是学习模式的转变,更多的是一次人生历程的变革,因为高职教育所呈现给学生的是生活环境的转变、人际关系的转变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等,对于这些新的变化,学生可能会在开始的时候不适应,对此他们就会产生心理抵触情绪。
1.2 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由于进入高职院校之后,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与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在此情况下学生会感到无所下手。由于在学习方面老师不会再像高中那样严格要求学生,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方面没有过多的压力,他们得过且过,每天表现的无所事事,进而会出现内心空虚的症状。比如学生在面对高职教育时会出现心理矛盾的现象,他们不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学习。
1.3 择业求职方面引起的心理问题。高职学生在进入院校学习的初始阶段就需要考虑以后的就业问题,并且这种问题一直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过程中,尤其是学生即将毕业的前期,学生因为就业求职而引起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比如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不自信、缺乏自我意識等等都是学生心理不良的集中体现。
2 影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2.1 家庭和独生子女因素。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不同的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心理素质影响效果是不同的,其主要分为:一是对子女管理非常严格、在具体的教育中往往会采取命令的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子女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会表现得比较自卑、懦弱,尤其是当遇到困难时缺乏对自我的信心;二是对子女放任不管的,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会表现得比较任性,很难适应集体环境;三是当前高职院校主要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她们由于从小受到过分的溺爱,而导致应对困难的应变能力不足,导致心理素质过低。
2.2 高职院校的因素。高职院校的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是比较大的,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生长的关键时期,正处于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为高职院校的教育问题,比如高职教育不被社会所认可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同样如果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不完善,学生不能参加系统的实践教育活动,那么就会影响他们就业技能的提高,进而导致他们产生失落、空虚的心理情绪;我国高职院校的心理教育教育也比较滞后,不能及时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2.3 社会环境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增加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都会对学生构成巨大的影响:一是多元化的价值形态给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带来巨大的冲击,外界繁华的物质生活方式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灵,导致大学生开始向往繁华的物质生活;二是就业市场的巨大竞争导致学生出现了“学习无用”的观念,进而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的心理问题;三是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否定态度也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自卑的情绪。
2.4 个人因素。首先正处于青春期的高职学生性生理已经发育成熟,因此他们在心理上有了性的欲望与冲动,但是由于他们的性心理还不成熟,再加上学校的制度约束等,结果容易因为发生心理冲突,进而导致心理紧张、恐惧和压抑;其次学生的心理状态在逐渐地走向成熟,但是这个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心理矛盾问题,例如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封闭与开放的矛盾、幻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理智与偏激的矛盾等等。
3 创新“以人为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措施
3.1 规范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首先高职院校要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高职院校要构建以高职院校主管领导为组长、以高职院校相关职能部门、各系党支部、辅导员、班主任为执行的管理模式,强化相应管理部门以及人员的职能,保证高职心理健康工作落实到实处;其次要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高职院校的规范化管理模式中,比如通过制定《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条例》、《重大心理问题管理办法》等制度约束与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最后加强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设施管理。高职院校要规范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配套设施的管理,提高相关配套设施的使用效率。 3.2 建立和完善四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在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此项工作作为高职院校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因此高职院校要建立与完善四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首先做好课内与课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职院校不仅要做好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安排,还要通过课外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其次教育与指导。高职院校要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指导学生如何进展自我解决;最后咨询与自助相结合。实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早发现、早疏导、快控制的目的。
3.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基于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落后的现状,高职院校要从构建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入手,一是要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二是增加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的数量。根据我国相关文件分析,我国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要增加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数量,并且在现有的基础上鼓励教师朝着专业心理教育教师方向发展,同时也要积极地招聘具有专业技能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三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通过资格认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且强化心理健康教师的责任。
3.4 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网络。根据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我们应该构建以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相结合的网络管理体系,实现三者的联动机制,强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把高职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高职教育要充分重视与利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將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比如高职院校要与家长建立相互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心理问题反馈给家长,依据家长的优势,及时了解与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其次高职教育也要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积极利用社会实践等平台开展对学生的教育,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判断能力;最后建立全员参与机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生、家长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任务,也是高校管理者、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以及社会的责任,以此要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要实现全员参与机制。
总之,在就业市场日益竞争的环境中,作为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一定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运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初探[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2]皮婧.“以人为本”理念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性发展[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05).
[3]张墨,梁利苹.社会工作理念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运用——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为例[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9(09).
作者简介:刘秀丽(1971-),女,河北新乐人,教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