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卡夫卡的《城堡》是一部影响深远的著作,文中作者通过对K这个外地人的遭遇及其困境地描写,表达了一系列深刻的思想,本文拟对此作一番解读。
【关键词】 有感;卡夫卡《城堡》
每次试图以正常的理性去解析K这个人物形象时,我都发现是徒劳的。为什么K陷入村庄不愿意离去?为什么那里的村民达到了无以理解的冷漠?为什么那里的爱情奇形怪状?为什么那里的人固执得不可理喻?以正常的思维去解剖,你会发现你马上就想不下去,语言外的含义你挖地三尺,也许才能懂得一点。但如果你不把最内在的自己挖掘出来,你再怎么努力也一样是徒然的。卡夫卡的《城堡》就是直接面对人的深处,并且要让你不得安宁地直视所有的存在,最重要的存在莫过于我们生存中无法回避的困境。
城堡的代表,最高权威克拉姆叫信使给他送来一封歧义丛生的信件,名几乎看不清楚,但章印却赫然醒目,他跟着信使巴纳巴斯去寻找城堡,但巴纳巴斯只把他带到了家里,且告诉他,进入城堡那是不可能的。他在另一个旅馆里,也就是城堡老爷住的那个旅馆里,勾引上了克拉姆的情妇弗丽达,K想借此进入城堡。克拉姆对弗丽达的爱情是既世俗又功利的,丽达缺乏魅力,但她是克拉姆的情妇这个事实,就足以使K对她产生爱情。但这种爱情是不牢靠的,这是一种非常现实的手段,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惜以爱情的名义来掩饰的手段。在K世俗的眼里,当一个人遇到阻力,反对力量很大时,接受一个同样也在奋斗中的人的帮助,决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但弗丽达的困境则是她对克拉姆的爱情的虚幻性需要一个现实的支撑,虽然这个现实的支撑必定是世俗的、卑贱的、肉欲的,但弗丽达要以此来摆脱对克拉姆爱情的执著。为了摆脱这样无望的爱情之困,弗丽达选择了最卑贱的方式,与一个外乡人发生肉体的结合,屈从于他,并希望借此沉醉其中,不可自拔。可一旦清醒,他们都发现彼此还是同样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在彼此的身上不断地寻找,结果都只能失望而醒。K在村长那里得到的信息是,村长为了城堡的工作已经生病在床,但仍然对城堡念念在心,而且没有表现出一点厌恶的意志,而村长对克拉姆信件的解释,使K的身份又变得不确定。作为世俗的人,K不得不努力去确认自己的身份,世俗中的人往往要通過官方的文件才能确定自己,如果得不到官方的承认,我们往往会变得不是自己。社会只是认同社会确定的你,不会认同你所认为的你。这样K就感到他存在的危机性,所以他必须进入城堡,取得一个明确的身份。为了这个世俗的目的,他不得不用现实的残酷的手段去行事。
他欺骗在学校里的一个小孩子,只是因为小男孩的妈妈是从城堡里出来的,他深更半夜留在巴纳巴斯家里,只是为了知道更多关于城堡的信息,哪怕为此使弗丽达的爱情变得充满了怀疑,他也在所不惜。在克拉姆给予他信件的同时,也给他派来了两个助手,看似只会叨扰的助手,其实有很深的隐喻。这里暗示了城堡的意志不仅在村庄人身上无处不在,在一个外地人身上,它也会如影随形,两个助手就是直接的城堡意志的体现,也就是克拉姆精神的体现。K被他们纠缠得无可奈何,到最后甚至不得不使用暴力驱赶他们,这里让我们不得不想到,我们生活着的现实中,处处都有那两个助手所造成的烦恼。即使它是那么琐碎,也足以使世俗的我们变得无法忍受,暴跳如雷。但他们的干扰却又不是致命的,只是我们时刻会遭遇,让我们不得安宁。村庄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执着之苦,永远也摆脱不了的生存状态,而世俗的K想一劳永逸,在这里变得永远不可能,村庄的人和事使K的存在返回到最真实的人的状态,而这样的事实是K一直想要拒绝的。所以他不断地要闯入城堡,要见克拉姆。但克拉姆从来都不会见他,即使他费尽全身力气,也一样只是无用,他甚至违反规矩去城堡老爷的马车上,也同样无济于事。克拉姆就是不见他,他也等不到。只有他离开,克拉姆才会出来。他还直接闯进旅馆老爷们的房间,也一样见不到克拉姆,直到累得筋疲力尽,他不得不与老爷秘书布吉尔睡在一起。在布吉尔的谈话里,我们知道城堡与村庄的关系,其实是理想与现实的较量。这两种力量不停地发生交叉,同时又不停地战斗,不能相容。而夜审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暗喻。夜审使理想与现实的交融变得模糊而灰暗,无法达到一致的和解。世俗的K来到这里,使尽现实的种种手段,依然无法取得胜利,但此时他对这种失败并没有屈服。在不断的寻找、靠近的过程中,其实K已经在完成这个城堡所需要的意志,就是明知虚无,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炼狱。
在村庄里,每个人都生活在精神炼狱中,而最为动人心魄的莫过于阿玛利亚这个人物形象。爱情作为最接近理想存在状态的现实,最能集中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阿玛利亚以拒绝爱来爱的姿态存在着。她在一次救火运动中,爱上了城堡的老爷,索蒂尼。但索蒂尼直接而下流的求欢信激怒了阿玛利亚,她以勇敢的气魄和深沉的情感选择了一条比弗丽达等人更为艰难的道路,永远以沉默来代替爱,这样的沉默几乎是无的存在,可是这个姑娘并不是消极的,即使看起来她心如死灰,但这种心如死灰并不是放弃,它是一种极其顽固的坚持,一种冷静清醒的首尾一致,她通过现实中不断的受难而活,同时来体验理想之梦。如果说弗丽达是通过现实的沉沦来实现对超脱的爱的解脱,那么阿玛利亚就是直接以肩负的姿态来承受理想之爱砸下来的痛苦。而在这里面,还有旅馆老板娘的爱情。她选择了一种妥协的方式来接受爱情的命运。她爱克拉姆,但克拉姆只叫了她三次就永远不再理她,她早已预感到自己被抛弃的命运,在三次会见中,她要了三样纪念品,后来她嫁给了旅馆老板汉斯,可她的心一直忠实于克拉姆,这个看起来幸福的结合里其实充满了悲剧的可怜。以至于K会说,如果汉斯跟一个普通的姑娘初恋,然后生活在一起,也许反而会更幸福一些。这是现实的老实话。但又试问,当幸福是那么平庸时,那样的幸福还值得赞颂吗?克拉姆作为理想爱情的存在方式,由他们的经历就可以看出,理想的爱情是很难得到成全的,为了理想的爱情,每个人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做出牺牲。
参考文献:
[1]曾艳兵.卡夫卡的眼睛 [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2]米兰·昆德拉著《小说的艺术》,唐晓渡译,作家出版社1993年版,第159页.
[3]残雪著《心灵的城堡—理解卡夫卡》,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276页.
【关键词】 有感;卡夫卡《城堡》
每次试图以正常的理性去解析K这个人物形象时,我都发现是徒劳的。为什么K陷入村庄不愿意离去?为什么那里的村民达到了无以理解的冷漠?为什么那里的爱情奇形怪状?为什么那里的人固执得不可理喻?以正常的思维去解剖,你会发现你马上就想不下去,语言外的含义你挖地三尺,也许才能懂得一点。但如果你不把最内在的自己挖掘出来,你再怎么努力也一样是徒然的。卡夫卡的《城堡》就是直接面对人的深处,并且要让你不得安宁地直视所有的存在,最重要的存在莫过于我们生存中无法回避的困境。
城堡的代表,最高权威克拉姆叫信使给他送来一封歧义丛生的信件,名几乎看不清楚,但章印却赫然醒目,他跟着信使巴纳巴斯去寻找城堡,但巴纳巴斯只把他带到了家里,且告诉他,进入城堡那是不可能的。他在另一个旅馆里,也就是城堡老爷住的那个旅馆里,勾引上了克拉姆的情妇弗丽达,K想借此进入城堡。克拉姆对弗丽达的爱情是既世俗又功利的,丽达缺乏魅力,但她是克拉姆的情妇这个事实,就足以使K对她产生爱情。但这种爱情是不牢靠的,这是一种非常现实的手段,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惜以爱情的名义来掩饰的手段。在K世俗的眼里,当一个人遇到阻力,反对力量很大时,接受一个同样也在奋斗中的人的帮助,决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但弗丽达的困境则是她对克拉姆的爱情的虚幻性需要一个现实的支撑,虽然这个现实的支撑必定是世俗的、卑贱的、肉欲的,但弗丽达要以此来摆脱对克拉姆爱情的执著。为了摆脱这样无望的爱情之困,弗丽达选择了最卑贱的方式,与一个外乡人发生肉体的结合,屈从于他,并希望借此沉醉其中,不可自拔。可一旦清醒,他们都发现彼此还是同样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在彼此的身上不断地寻找,结果都只能失望而醒。K在村长那里得到的信息是,村长为了城堡的工作已经生病在床,但仍然对城堡念念在心,而且没有表现出一点厌恶的意志,而村长对克拉姆信件的解释,使K的身份又变得不确定。作为世俗的人,K不得不努力去确认自己的身份,世俗中的人往往要通過官方的文件才能确定自己,如果得不到官方的承认,我们往往会变得不是自己。社会只是认同社会确定的你,不会认同你所认为的你。这样K就感到他存在的危机性,所以他必须进入城堡,取得一个明确的身份。为了这个世俗的目的,他不得不用现实的残酷的手段去行事。
他欺骗在学校里的一个小孩子,只是因为小男孩的妈妈是从城堡里出来的,他深更半夜留在巴纳巴斯家里,只是为了知道更多关于城堡的信息,哪怕为此使弗丽达的爱情变得充满了怀疑,他也在所不惜。在克拉姆给予他信件的同时,也给他派来了两个助手,看似只会叨扰的助手,其实有很深的隐喻。这里暗示了城堡的意志不仅在村庄人身上无处不在,在一个外地人身上,它也会如影随形,两个助手就是直接的城堡意志的体现,也就是克拉姆精神的体现。K被他们纠缠得无可奈何,到最后甚至不得不使用暴力驱赶他们,这里让我们不得不想到,我们生活着的现实中,处处都有那两个助手所造成的烦恼。即使它是那么琐碎,也足以使世俗的我们变得无法忍受,暴跳如雷。但他们的干扰却又不是致命的,只是我们时刻会遭遇,让我们不得安宁。村庄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执着之苦,永远也摆脱不了的生存状态,而世俗的K想一劳永逸,在这里变得永远不可能,村庄的人和事使K的存在返回到最真实的人的状态,而这样的事实是K一直想要拒绝的。所以他不断地要闯入城堡,要见克拉姆。但克拉姆从来都不会见他,即使他费尽全身力气,也一样只是无用,他甚至违反规矩去城堡老爷的马车上,也同样无济于事。克拉姆就是不见他,他也等不到。只有他离开,克拉姆才会出来。他还直接闯进旅馆老爷们的房间,也一样见不到克拉姆,直到累得筋疲力尽,他不得不与老爷秘书布吉尔睡在一起。在布吉尔的谈话里,我们知道城堡与村庄的关系,其实是理想与现实的较量。这两种力量不停地发生交叉,同时又不停地战斗,不能相容。而夜审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暗喻。夜审使理想与现实的交融变得模糊而灰暗,无法达到一致的和解。世俗的K来到这里,使尽现实的种种手段,依然无法取得胜利,但此时他对这种失败并没有屈服。在不断的寻找、靠近的过程中,其实K已经在完成这个城堡所需要的意志,就是明知虚无,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炼狱。
在村庄里,每个人都生活在精神炼狱中,而最为动人心魄的莫过于阿玛利亚这个人物形象。爱情作为最接近理想存在状态的现实,最能集中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阿玛利亚以拒绝爱来爱的姿态存在着。她在一次救火运动中,爱上了城堡的老爷,索蒂尼。但索蒂尼直接而下流的求欢信激怒了阿玛利亚,她以勇敢的气魄和深沉的情感选择了一条比弗丽达等人更为艰难的道路,永远以沉默来代替爱,这样的沉默几乎是无的存在,可是这个姑娘并不是消极的,即使看起来她心如死灰,但这种心如死灰并不是放弃,它是一种极其顽固的坚持,一种冷静清醒的首尾一致,她通过现实中不断的受难而活,同时来体验理想之梦。如果说弗丽达是通过现实的沉沦来实现对超脱的爱的解脱,那么阿玛利亚就是直接以肩负的姿态来承受理想之爱砸下来的痛苦。而在这里面,还有旅馆老板娘的爱情。她选择了一种妥协的方式来接受爱情的命运。她爱克拉姆,但克拉姆只叫了她三次就永远不再理她,她早已预感到自己被抛弃的命运,在三次会见中,她要了三样纪念品,后来她嫁给了旅馆老板汉斯,可她的心一直忠实于克拉姆,这个看起来幸福的结合里其实充满了悲剧的可怜。以至于K会说,如果汉斯跟一个普通的姑娘初恋,然后生活在一起,也许反而会更幸福一些。这是现实的老实话。但又试问,当幸福是那么平庸时,那样的幸福还值得赞颂吗?克拉姆作为理想爱情的存在方式,由他们的经历就可以看出,理想的爱情是很难得到成全的,为了理想的爱情,每个人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做出牺牲。
参考文献:
[1]曾艳兵.卡夫卡的眼睛 [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2]米兰·昆德拉著《小说的艺术》,唐晓渡译,作家出版社1993年版,第159页.
[3]残雪著《心灵的城堡—理解卡夫卡》,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2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