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对学校三年级100名同学进行了习作方面的调查,并作了分析和总结:①“你习作的素材一般来自哪里?”,结果有近百分之六十的学生选择“仿照作文选”,近百分之二十选择“捏造的或是听来的”,只有近百分之十的同学选择“亲身经历的”。②“写作文之前你会编列提纲做到意在笔先吗?”,结果有近百分之七十的同学选择“会想一点”,有近百分之二十五的同学选择“不知道”,只有百分之五左右的同学选择“会仔细地想想”。③“写作时,你会迁移曾经积累的好词佳句吗?”,结果有近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选择“一般没有”,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同学选择了“经常使用”。
从以上分析来看,当前农村小学生有三点可谓是“重中之重”,一是构思,二是积累,三是生活。我们针对这三个难点作了探讨,总结如下。
一、加强构思训练
没有构思,写作就如同盲人摸路,走完这一步,就不知下一步怎么走。许多学生常常受此困扰,即使开始下笔能行云流水,文章过半之后便不知所云,甚至忘了中心,忘了重点,最后草草收笔。这就要求老师作文教学时,注重作文构思的训练。作文构思一般包括题目的构思(你能从文题或相关提示中获得什么信息?)、中心的构思、选材的构思、结构的构思等。我们不仅应关注篇的构思,针对中低年级更应注重段的构思。篇的构思要注意整体布局,段的构思,也就是一些具体的“人、事、景、物”的具体写法,是中年级老师们常常忽略训练的地方,这是小学生构思意识和构思能力较弱的主要原因。只要加强作文构思的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可以提高。如我在上作文课时,一学生说:“我准备写家乡的小河。”我问:“你为什么要写家乡的小河呢?”帮助学生拟定中心,积淀情感。再借机提问:“你准备从哪几方面写家乡的小河呢?”帮助学生选择材料表现中心,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二、加强积累
要加强培养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的意识,并且努力培养他们在习作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习惯。不管是教材学习,还是课外阅读,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迁移。如四年级下册五、六单元的课文,写景的词语“枝繁叶茂、多姿多彩、清香袅袅、月明人静、辽阔无垠”等,写动物的“神气十足、默默无言、成群结队、悠然自得”等。好句子:“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在教学这两单元的课文时,我就针对性地安排一篇写景的作文,促进积累向运用的转化。结果学生表现出来的天赋让我大吃一惊,如:“蚕豆花的花瓣是圆形、灰白色的,在花瓣的边缘像是有人故意涂上了蓝色的花边。花瓣左右分开,一层层,像是一只只轻灵的蝴蝶在舞蹈。”“成群结队的蜜蜂在油菜花之间流连,无数的彩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再看那油菜花,每一株都神气十足,傲然挺立,光亮夺目。我使劲地闻着油菜花的清香,突然好想扑进这无边的花海,但是,我犹豫了,我不忍心破坏它。”
三、走进生活
目前,大多数小学生写作的材料一般都是来自作文选或是捏造的,而不是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习作方面的构思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向更高水平的发展。这就要求老师鼓励学生要写亲身经历,反对那种仿写或凭空捏造的作文,形成务实的文风,做到:真实、独特、新颖。具体做法有:
1.观察生活,体验他人之体验。比如观察父母的工作,体察其劳作过程,行诸成文。教师鼓励学生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有意观察,并做出自己的思考。经过几个星期的观察,然后让学生写成文章,相信学生都能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亲身经历,体验心理之体验。相比于听别人说或静止的观察,亲身参与活动是形成活动体验的最重要的途径。因此,我们经常组织一些主体性活动。比如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调查本校学生的阅读情况。又如通过实验演示和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实验人和旁观者的内心活动,以及实验的结果。这类实验很多,如火烧手帕、鸡蛋浮起来了、纸片托水、看不见的字,等等。
3.营造气氛,体验虚拟之体验。 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为,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的体验不能持续。我们有意识地在课堂上设置虚拟体验弥补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的不足。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紧紧地抓住“构思、积累、生活”以布局谋篇和段落构思能力的训练为首,以积累好词好句和表达方法为重,坚持“写实”和“多练”原则。我想,在解决学生习作的三大困难以后,学生一定会爱上作文,一定会写出更多更精彩的文章。
从以上分析来看,当前农村小学生有三点可谓是“重中之重”,一是构思,二是积累,三是生活。我们针对这三个难点作了探讨,总结如下。
一、加强构思训练
没有构思,写作就如同盲人摸路,走完这一步,就不知下一步怎么走。许多学生常常受此困扰,即使开始下笔能行云流水,文章过半之后便不知所云,甚至忘了中心,忘了重点,最后草草收笔。这就要求老师作文教学时,注重作文构思的训练。作文构思一般包括题目的构思(你能从文题或相关提示中获得什么信息?)、中心的构思、选材的构思、结构的构思等。我们不仅应关注篇的构思,针对中低年级更应注重段的构思。篇的构思要注意整体布局,段的构思,也就是一些具体的“人、事、景、物”的具体写法,是中年级老师们常常忽略训练的地方,这是小学生构思意识和构思能力较弱的主要原因。只要加强作文构思的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可以提高。如我在上作文课时,一学生说:“我准备写家乡的小河。”我问:“你为什么要写家乡的小河呢?”帮助学生拟定中心,积淀情感。再借机提问:“你准备从哪几方面写家乡的小河呢?”帮助学生选择材料表现中心,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二、加强积累
要加强培养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的意识,并且努力培养他们在习作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习惯。不管是教材学习,还是课外阅读,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迁移。如四年级下册五、六单元的课文,写景的词语“枝繁叶茂、多姿多彩、清香袅袅、月明人静、辽阔无垠”等,写动物的“神气十足、默默无言、成群结队、悠然自得”等。好句子:“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在教学这两单元的课文时,我就针对性地安排一篇写景的作文,促进积累向运用的转化。结果学生表现出来的天赋让我大吃一惊,如:“蚕豆花的花瓣是圆形、灰白色的,在花瓣的边缘像是有人故意涂上了蓝色的花边。花瓣左右分开,一层层,像是一只只轻灵的蝴蝶在舞蹈。”“成群结队的蜜蜂在油菜花之间流连,无数的彩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再看那油菜花,每一株都神气十足,傲然挺立,光亮夺目。我使劲地闻着油菜花的清香,突然好想扑进这无边的花海,但是,我犹豫了,我不忍心破坏它。”
三、走进生活
目前,大多数小学生写作的材料一般都是来自作文选或是捏造的,而不是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习作方面的构思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向更高水平的发展。这就要求老师鼓励学生要写亲身经历,反对那种仿写或凭空捏造的作文,形成务实的文风,做到:真实、独特、新颖。具体做法有:
1.观察生活,体验他人之体验。比如观察父母的工作,体察其劳作过程,行诸成文。教师鼓励学生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有意观察,并做出自己的思考。经过几个星期的观察,然后让学生写成文章,相信学生都能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亲身经历,体验心理之体验。相比于听别人说或静止的观察,亲身参与活动是形成活动体验的最重要的途径。因此,我们经常组织一些主体性活动。比如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调查本校学生的阅读情况。又如通过实验演示和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实验人和旁观者的内心活动,以及实验的结果。这类实验很多,如火烧手帕、鸡蛋浮起来了、纸片托水、看不见的字,等等。
3.营造气氛,体验虚拟之体验。 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为,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的体验不能持续。我们有意识地在课堂上设置虚拟体验弥补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的不足。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紧紧地抓住“构思、积累、生活”以布局谋篇和段落构思能力的训练为首,以积累好词好句和表达方法为重,坚持“写实”和“多练”原则。我想,在解决学生习作的三大困难以后,学生一定会爱上作文,一定会写出更多更精彩的文章。